一種木黴菌劑的製備方法
2023-05-29 17:32:11 3
專利名稱:一種木黴菌劑的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木黴菌劑的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玉米苗期根腐病是一種分布廣、危害嚴重、病原菌種類繁多和防治較困難的世界性病害。該病是由多種病原菌複合侵染引起,主要危害玉米的根及莖基部,引起根系及莖基部受害部位變褐壞死,影響作物對水分和養分的吸收,地上部葉片邊緣出現黃褐色雲紋狀斑。 玉米苗期根腐病的症狀表現為在玉米3-6葉期,地上部生長受到抑制,株型矮小,下部葉片從葉緣開始出現黃化症狀,進而葉片或整株變黃,或出現褐色斑;胚根和鬚根上有褐色病斑,或腐爛,或縊縮。輕者可逐漸恢復,但是生長趨勢明顯減弱,影響產量,重者死亡,造成缺苗斷壟。
國外報導引起玉米根腐病的病原菌有禾生腐黴菌、禾穀鐮刀菌、蠕孢菌、串珠鐮刀菌、尖孢鐮刀菌、立枯絲核菌等,主要病原菌為腐黴菌和鐮刀菌。國內報導的病原菌有 串珠鐮刀菌、串珠鐮刀菌膠孢變種、禾穀鐮刀菌、蠕孢菌、腐黴菌、絲核菌等。吉林省的優勢種為鐮刀菌佔66-80%,絲核菌佔5%-10% ;浙江省串珠鐮刀菌佔49%-79. 7%,腐黴菌的分離頻率也較高;河北省以鐮刀菌為主,立枯絲核菌為輔。總的看來,玉米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為串珠鐮刀菌和禾穀鐮刀菌,不同地區病原菌組成因生態環境的不同而略有差異。
玉米苗期根腐病的初侵染源為種子和土壤中的病原菌,在適宜的條件下侵入植株地下部,引起發病。傳統的防治方法主要是化學藥劑拌種。但該防治方法存在較多缺點一是化學藥劑只能殺死種子及周圍的病原菌,而對稍遠一些的病原菌卻無能為力,而且在殺死病原菌的同時,也將有益微生物無選擇地殺死;二是藥劑防治,藥量大,毒性大,汙染重, 長期使用會導致病原菌產生抗藥性,使化學藥劑失去了原有的防治作用。
木黴菌作為一種生防菌,可以防治很多經濟作物的主要病害,對發生在根部和葉部病害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近年來對儲藏期病害也有研究。木黴菌對一些土傳植物病原菌的防治具有很好的效果,這些病原菌包括絲核菌屬小核菌屬鐮刀菌屬(R/sari_)、腐黴屬 Cfythium)、疫黴屬 iPhytophthora)等,並且木黴菌的不同種、同種不同菌株甚至同一菌株的不同後代個體都存在著拮抗性的差異及拮抗對象種類上的差別。作為普遍存在並具有豐富資源的拮抗微生物,在土傳病害的生物防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木黴菌的作用機制幾乎包括了所有可能機制,並因此而受到廣泛的關注,也是其用途廣泛、效果突出的重要原因。據報導,木黴菌至少有如下幾種作用機制競爭作用、抗生作用、溶菌作用、寄生作用、誘導抗性、協同拮抗作用。
自從1932年Weindling發現木黴菌對植物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70多年來國外專家、學者對木黴菌生物藥劑的開發做了許多嘗試和深入的研究。美國的Top shield(哈茨木黴T22)、以色列的Trichodex (哈茨木黴T39)、紐西蘭的木黴製劑Trichodry和 Trichoflow、俄羅斯Kolombet博士研製的木黴製劑(Mycol)、韓國Chung教授研究開發的木黴製劑YC458、西班牙Monte教授採用哈茨木黴和綠色木黴混合開發的生防製劑TUSAL,這些製劑在植物病害防治中都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和明顯的增產作用。近年來,國內的科研人員也把生物防治的注意力轉移到拮抗木黴菌上來,並使其逐步在田間得到應用。丁萬隆等用木黴製劑防治西洋參立枯病,李良做了哈茨木黴T. harzianum防治茉莉白絹病,邪雲章等用綠色木黴T. vi ride防治人參根腐病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現有的木黴菌在防治玉米苗期根腐病方面防病效果不佳,保苗率較低,應用效果不理想。
發明內容本發明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貯存期長、防病效果佳的木黴菌劑的製備方法。
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木黴菌劑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如下步驟將載體進行粉碎,控制其細度為40-60目,調節溼度為8-12%,向載體中加入紫外保護劑,調配均勻後備用;將滿載木黴菌分生孢子的固體培養料常溫乾燥後,粉碎成木黴菌分生孢子粉,將木黴菌分生孢子粉溶於木黴菌分生孢子粉重量8倍的水中混勻後,均勻噴灑到載體和紫外保護劑的混合物上,混勻,再烘乾至相對溼度為10-15%,密封包裝保存即得木黴菌劑;其中木黴菌分生孢子粉、紫外保護劑、載體的重量配比為10 :1-5 :85-90。
所述載體為蛭石。
所述紫外保護劑為腐植酸。
本發明木黴菌劑製備方法的有益效果是生產周期短,工序簡便,產孢量大,在固體發酵階段木黴分生孢子的產孢量高,每克發酵物含孢子量為I. 37 X IO10-L 51 X IO10個; 製備的木黴菌劑貯存期長,能有效貯存I年以上,防病效果佳,出苗率提高約45%,存活率比對照高50%,保苗效果好,感病指數降低60%,對人畜和生態環境無害,無殘留,不產生抗藥性,原料來源廣,生產成本低於化學農藥多菌靈等,還可以變廢為寶,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附圖I為不同載體對木黴菌產孢量的影響圖。
具體實施方式
(A)玉米苗期根腐病病原菌的分離鑑定(I )方法①病原菌分離玉米苗期根腐病病原菌分離將玉米苗根部用清水衝洗乾淨,剪取根部病健交界處組織0. 5cm左右,用常規方法進行組織表面消毒後,分別放置在PDA和CMA培養基上,28°C培養。5天後對分離物進行初步鑑定。如果是鐮孢菌iFusarium spp.)則轉到F8液體培養基上,待其產生大型分生孢子後,挑取單孢進一步純化,供菌種鑑定及測試用。
PDA培養基馬鈴薯去皮200g,切碎加水IOOOmL,煮沸20min,紗布過濾,濾液補足至IOOOmL,加葡萄糖20g,瓊脂15g,加熱至熔化;CMA培養基取60g玉米粒放入水中煮lh,過濾,取液體加入20g瓊脂,20g葡萄糖,加水至IOOOmL, pH=7. 0,分裝,滅菌;F8 液體培養基KH2PO4 2g ;KN03 2g ;KC1 Ig ;MgS04 Ig ;FeS04、FeCl3' MnSO4' ZnSO4 各0.0002g ;Sug Ig ;水 IOOOmL ;pH=5. 0,分裝,滅菌。
②病原菌鑑定將分離物依據魏景超(真菌鑑定手冊》和Maleolme. shurtleff.的《eompendium of corn disease)) (1980)所描述的無性器官形態特徵及培養形狀鑑定。
(II)結果與分析玉米苗期根腐病病原菌種類從玉米苗期根腐病病株分離得到的病原菌有串珠鐮孢菌、禾穀鐮孢菌、尖孢鐮孢菌、腐黴菌、立枯絲核菌等,其中串珠鐮孢菌的分離頻率最高,分別為43. 66% ;禾穀鐮孢菌的分離頻率為13. 57% ;其它病原菌的分離頻率均在5%以下(表I)。結果說明,引起玉米苗期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為串珠鐮孢菌和禾穀鐮孢菌。
表I玉米苗期根腐病病原菌分離頻率
權利要求
1.一種木黴菌劑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如下步驟將載體進行粉碎,控制其細度為40-60目,調節溼度為8-12%,向載體中加入紫外保護劑,調配均勻後備用;將滿載木黴菌分生孢子的固體培養料常溫乾燥後,粉碎成木黴菌分生孢子粉,將木黴菌分生孢子粉溶於木黴菌分生孢子粉重量8倍的水中混勻後,均勻噴灑到載體和紫外保護劑的混合物上,混勻,再烘乾至相對溼度為10-15%,密封包裝保存即得木黴菌劑;其中木黴菌分生孢子粉、紫外保護劑、載體的重量配比為10 :1-5 :85-90。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木黴菌劑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載體為蛭石。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木黴菌劑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紫外保護劑為腐植酸。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生物領域,特別公開了一種木黴菌劑的製備方法。該木黴菌劑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如下步驟將載體進行粉碎,控制其細度為40-60目,調節溼度為8-12%,向載體中加入紫外保護劑,調配均勻後備用;將滿載木黴菌分生孢子的固體培養料常溫乾燥後,粉碎成木黴菌分生孢子粉,將木黴菌分生孢子粉溶於木黴菌分生孢子粉重量8倍的水中混勻後,均勻噴灑到載體和紫外保護劑的混合物上,混勻,再烘乾至相對溼度為10-15%,密封包裝保存即得木黴菌劑。本發明木黴菌劑製備方法的有益效果是生產周期短,工序簡便,產孢量大;原料來源廣,生產成本低。
文檔編號A01N63/04GK102524306SQ20111037108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21日
發明者劉治剛, 寧蕾, 趙春海 申請人:濱州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