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後橫梁及汽車的製作方法
2023-05-29 16:52:36 1
一種後橫梁及汽車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後橫梁及汽車,其中,所述後橫梁為由後橫梁上板與後橫梁下板焊接而成的具有一內置空間的整體,其中,所述後橫梁上板包括相對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為平整平面,貫穿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設置有與發動機懸置支架相匹配的多個安裝孔。本實用新型的方案使得後橫梁能夠匹配不同的發動機的懸置支架,提高了後橫梁的通用化,且使得懸置支架設計簡單,安裝方便,降低了後橫梁以及發動機懸置支架的製造成本。
【專利說明】一種後橫梁及汽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後橫梁及汽車。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汽車中有些車型的後橫梁結構複雜,如圖1所示,為現有汽車某種車型的前副車架後橫梁的結構示意圖,該後橫梁上板有一凸起結構,如圖2所示,為該前副車架後橫梁匹配一發動機懸置支架時的結構示意圖,當匹配不同的發動機時,造成發動機懸置支架安裝位置有限、設計困難、製造及安裝工藝差、通用性不高,從而導致後橫梁及懸置支架的製造及售後成本聞。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後橫梁及汽車,可以解決現有後橫梁因結構複雜,造成發動機懸置支架安裝位置有限,通用性不高,且由此導致的後橫梁及懸置支架的製造及售後成本高的問題。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後橫梁,應用於一汽車,所述後橫梁為由後橫梁上板與後橫梁下板焊接而成的具有一內置空間的整體,其中,所述後橫梁上板包括相對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為平整平面,貫穿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設置有與發動機懸置支架相匹配的多個安裝孔。
[0005]進一步地,所述後橫梁下板包括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朝向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上設置有與所述安裝孔對應的呈管狀的安裝套管。
[0006]進一步地,所述安裝套管為至少一個。
[0007]進一步地,所述後橫梁下板包括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朝向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三表面沿長度方向設置有具有一預設長度值和預設厚度值且呈片狀的加強板;所述加強板所在平面與所述後橫梁下板第三表面垂直,所述加強板頂端靠近所述第二表面的位置沿長度方向設置有多個翻邊結構;所述後橫梁上板上還設置有與所述翻邊結構對應的貫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焊孔。
[0008]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還提供一種汽車,包括上述後橫梁。
[0009]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0]本實用新型的後橫梁及汽車,其中該後橫梁一改傳統後橫梁的設計,採用後橫梁上板上表面為平整平面的設計,能夠匹配不同的發動機懸置支架,提高了後橫梁的通用化;另一方面,該後橫梁此種設計結構使得發動機懸置支架設計簡單,安裝方便,,且降低了後橫梁以及發動機懸置支架的製造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表示現有技術某一後橫梁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2]圖2表示現有技術某一後橫梁與發動機懸置支架配合使用時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3表示本實用新型的後橫梁整體結構解剖圖;
[0014]圖4表示本實用新型的後橫梁上板結構示意圖;
[0015]附圖標記說明:
[0016]1-後橫梁上板
[0017]11-第一表面
[0018]12-第二表面
[0019]13-安裝孔
[0020]2-後橫梁下板
[0021]21-第三表面
[0022]3-安裝套管
[0023]4-加強板
[0024]41-翻邊結構
[0025]5-焊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26]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0027]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後橫梁因結構複雜,造成發動機懸置支架安裝位置有限,通用性不高,且由此導致的後橫梁及懸置支架的製造及售後成本高的問題,提供一種後橫梁,該後橫梁為由後橫梁上板與後橫梁下板焊接而成的具有一內置空間的整體,其中,所述後橫梁上板包括相對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為平整平面,貫穿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設置有與發動機懸置支架相匹配的多個安裝孔。本實用新型的方案使得後橫梁能夠匹配不同的發動機的懸置支架,提高了後橫梁的通用化,且使得懸置支架設計簡單,安裝方便,降低了後橫梁以及發動機懸置支架的製造成本。
[0028]下面將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後橫梁結構作詳細說明。
[0029]如圖3所示,該後橫梁由後橫梁上板I和後橫梁下板2焊接而成為具有一內置空間的整體,其中,如圖4所不,該後橫梁上板I具有相對的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其中該第一表面11為平整平面,在該後橫梁上板I上還設置有貫穿該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而設置的多個安裝孔13,在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中,安裝孔13個數為4個,且為圓形通孔結構,該4個安裝孔13沿後橫梁上板I長度方向中線位置兩側對稱設置。當然該安裝孔13的結構以及個數可以由設計者自行設定,對此,發動機的懸置支架設計時,也應與該後橫梁上板I上的安裝孔13對應設置,在此不一一列舉。
[0030]該後橫梁上板I的上述結構,使得後橫梁能夠匹配不同的發動機的懸置支架,提高了後橫梁的通用化,且使得懸置支架設計簡單,安裝方便,降低了後橫梁以及發動機懸置支架的製造成本。
[0031]上述是對後橫梁上板I的部分結構的解析,下面將結合附圖以及具體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後橫梁下板2部分結構進行詳細說明。
[0032]如圖3所示,該後橫梁下板2包括第三表面21,該第三表面21朝向第二表面12,基於後橫梁整體強度和剛度的角度考慮,該第三表面21上設置有加強版4和與安裝孔13對應的呈管狀的安裝套管3。
[0033]當然該安裝套管3可以設定為一個,也可以設定為多個。安裝套管3的個數以及具體的安裝位置這要根據後橫梁下板2的具體結構以及對後橫梁穩固性的角度考慮,優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中,安裝套管3的個數為2個,且與上述具體實施例中的4個安裝孔13中的其中對稱設置於後橫梁上板I中線位置兩側的兩個安裝孔13對應設置。
[0034]該後橫梁下板2的第三表面21沿長度方向上設置有一呈片狀的上述加強板4,該加強板4具有預定長度值和預定的厚度值,可根據後橫梁的具體結構進行合理設定,該加強板4所在的平面與第三表面21垂直,其中,基於上述具體實施例,以及基於加強板4穩固性角度考慮,上述兩個安裝套管3分布在加強板4兩側,緊挨加強板4設置,且安裝套管3與安裝孔13也應滿足相對應設置。
[0035]上述的安裝套管3以及加強板4可以採用焊接的方式焊接在後橫梁下板2的第三表面21上。
[0036]為了進一步加強後橫梁整體的強度,該加強板4的頂端靠近第二表面的位置沿長度方向設置有多個翻邊結構41,與該多個翻邊結構41相對應的還有設置於後橫梁上板I上的多個貫穿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的焊孔5,該焊孔5和翻邊結構41的尺寸和結構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設置。在對後橫梁上板I和後橫梁下板2進行焊接固定時,使得該翻邊結構41與焊孔5 —一對應,然後進行孔內塞焊。
[0037]綜上,安裝套管3以及加強板4的設計,提高了後橫梁的整體強度和剛度。
[0038]為了更好地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還提供一種汽車,包括如上所述的後橫梁。
[0039]需要說明的是,該汽車是包括上述後橫梁的汽車,上述後橫梁的實現方式適用於該汽車的實施例中,也能達到相同的技術效果。
[0040]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後橫梁,應用於一汽車,所述後橫梁為由後橫梁上板與後橫梁下板焊接而成的具有一內置空間的整體,其特徵在於,所述後橫梁上板包括相對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為平整平面,貫穿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設置有與發動機懸置支架相匹配的多個安裝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後橫梁,其特徵在於,所述後橫梁下板包括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朝向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上設置有與所述安裝孔對應的呈管狀的安裝套管。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後橫梁,其特徵在於,所述安裝套管為至少一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後橫梁,其特徵在於,所述後橫梁下板包括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朝向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三表面沿長度方向設置有具有一預設長度值和預設厚度值且呈片狀的加強板;所述加強板所在平面與所述後橫梁下板第三表面垂直,所述加強板頂端靠近所述第二表面的位置沿長度方向設置有多個翻邊結構;所述後橫梁上板上還設置有與所述翻邊結構對應的貫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焊孔。
5.一種汽車,其特徵在於,包括如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後橫梁。
【文檔編號】B62D21/09GK203832560SQ201420153447
【公開日】2014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31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31日
【發明者】於成偉, 易凌, 丁良奇, 彭鋒, 白鑫 申請人: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