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空氣攪拌酸再生處理槽的製作方法
2023-06-24 06:03:06 1

本實用新型屬於黃金礦山氰化炭漿工藝中活性炭溼法再生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活性炭再生或稱活化是指用物理或化學方法在不破壞活性炭原有結構的前提下,將吸附於活性炭微孔的吸附質予以去除,恢復其吸附性能達到重複使用的目的。由於活性炭本身價格較高,若只使用一次就丟棄極不經濟,如何高效再生吸附飽和的活性炭以達到經濟合理利用,已成為活性炭工業中必須重點解決的問題,同時亦是國內外研發的熱點。
目前活性炭再生的方法主要有熱再生法、生物再生法、溼法等傳統再生方法,同時新興的活性炭再生技術也越來越多,如電化學法、超臨界流體法、催化溼式氧化法和超聲波法。
熱再生法是目前工業上應用最多,最成熟的活性炭再生方法,主要是針對有機物對活性炭汙染,根據加熱到不同溫度時有機物的不同變化來實現活性炭的再生;生物再生法是利用經過馴化的細菌,解析活性炭上吸附的有機物,並將其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過程;溼式再生法是在高溫高壓的條件下,用氧氣或空氣作為氧化劑,將處於液相狀態下的活性炭上吸附的有機物氧化分解成小分子,實現活性炭再生;常規的溼法再生法是利用活性炭、溶劑與被吸附質三者之間的相平衡關係,通過改變溶劑的pH值等條件,打破吸附平衡,將吸附質從活性炭上脫附下來從而實現再生的方法。活性炭再生方法很多,各有利弊,常規的活性炭溼法酸再生處理設備採用機械攪拌,增加了活性炭機械磨損和活性炭的損失。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活性炭空氣攪拌酸再生處理槽,以解決採用機械攪拌存在的增加了活性炭機械磨損和活性炭的損失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採取的技術方案是:槽體上方外部固定連接溶液溢流口,溶液溢流管與溶液溢流口下方固定連接,上空氣環與槽體的錐形底內部固定連接,下空氣環與槽體的錐形底內部固定連接,上空氣環位於下空氣環上方,再生後溶液的排液管道內端位於槽體的錐形底內部、且位於下空氣環上方,排炭口位於槽體的錐形底部下方。
所述上空氣環上有氣孔一。
所述下空氣環上有氣孔二。
所述再生後溶液的排液管道的內端有濾網。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結構新穎,採用空氣進行攪拌,利用空氣在液體中會自動向上運動而帶動液體進行流動,從而達到攪拌的效果,利用氣泡代替機械攪拌,大大的減少了活性炭機械磨損,減少了活性炭的損失,與靜態再生設備相比,再生效率高,再生效果好,不會產生活性炭再生不完全的情況,由於空氣攪拌也可以分離活性炭表面的一些其它物質,從而使活性炭再生效果更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圖3是圖2的A部放大圖;
圖4是圖2的B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槽體1上方外部固定連接溶液溢流口6,溶液溢流管7與溶液溢流口下方固定連接,上空氣環2與槽體的錐形底內部固定連接,下空氣環4與槽體的錐形底內部固定連接,上空氣環2位於下空氣環4上方,再生後溶液的排液管道3內端位於槽體的錐形底內部、且位於下空氣環4上方,排炭口5位於槽體的錐形底部下方。
所述上空氣環上有氣孔一201。
所述下空氣環上有氣孔二401。
所述再生後溶液的排液管道3的內端有濾網301。
工作原理,上空氣環2、下空氣環4與外部的空壓機或氣泵連接,向槽體內通空氣,對液體進行攪拌,利用空氣在液體中會自動向上運動而帶動液體進行流動,從而達到攪拌的效果,溶液溢流口用於溢流,再生後溶液通過排液管道3排出,再生後活性炭通過排炭口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