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製柱施工構件施工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06-24 04:55:31 2
專利名稱:預製柱施工構件施工工藝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柱的施工的永久型模板構件的施工エ藝。
背景技術:
傳統施工方法建造的房屋,由於受操作工人技術水平、施工エ藝等的影響,很難滿足人們對品質的要求,而且在整個建造過程中,傳統的施工方法在材料、能源、勞動カ等方面的浪費也十分驚人。傳統的柱的建築方法是先搭好定位用的架子,定位安置好鋼筋,然後使用板材搭成模板後進行砼澆注,待砼成型後再拆除模板,這樣的施工方法有一個很大的弊端,就是在澆注工作的前後,需要消耗很多人力物力來處理柱四周的模板,在一定程度上就延長了房屋的建設周期。
發明內容
本發明意在提供一種預製柱施工構件施工エ藝,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房屋的建設周期長、模板搭建造成物資消耗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達到本方案中的預製柱施工構件施工エ藝, 其特徵是包括以下步驟
a)在製造場地批量製造預製柱施工構件;
所述預製柱施工構件包括筒狀的模殼和固定在模殼內的箍筋,所述箍筋包括有外框筋,外框筋內設有ー根以上內筋,所述內筋的兩端連接在外框筋上,外框筋設在模殼內,所述模殼的上下表面設有相配合的連接卡槽;
b)將預製柱施工構件運至施工現場;
c)將預製柱施工構件定位安裝為柱體;
d)在預製柱施工構件模殼內安裝縱筋,所述縱筋固定在箍筋上;
e)在模殼內進行混凝土灌注施工。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的區別在於施工構件為輕薄的半成品柱殼體,可由エ 廠規模化生產,運到現場拼裝以後再澆築混凝土,形成組合式結構構件,施工速度快、不需現場支護模板。所述箍筋可保證整個預製柱施工構件在運輸和混凝土澆築過程中的結構穩定性,在建築物中安裝並施工完畢後,所述的箍筋依然發揮它應有的作用。進ー步在所述步驟d中,所述柱體包括通過所述連接卡槽垂直連接的兩個以上的預製柱施工構件,預製柱施工構件模殼內的縱筋通過綁紮搭接連接或焊接連接,或是通過螺紋或套管連接。上述的預製柱施工構件還可做如下改進
進ー步所述內筋包括一根以上的橫筋和一根以上的縱筋,所述橫筋和縱筋交錯連接。 上述技術方案的特點是可根據施工需要以構成不同結構的多肢箍筋。進ー步所述外框筋由環筋首尾連接構成,所述環筋為棒材彎呈封閉扁環形,所述封閉環形由並行的兩條長邊和兩端的圓弧圍呈,所述內筋為環筋,外環筋中相鄰環筋端部的圓弧同心疊合,內筋端部的圓弧疊合在外框筋的封閉扁環形內。環筋可用一根鋼筋彎制而成,形如一長長的扁環,所述長邊可為兩平行的直邊,整個多肢箍筋中的鋼筋均為環筋構成,封閉的結構節約了傳統箍筋中的彎頭及重複段材料, 而且環筋內包括並列的兩根鋼筋,選用更小直徑的鋼筋就能達到同樣的設計效果。外環筋中相鄰環筋端部的圓弧同心疊合圍呈一封閉的約束孔,內筋端部的圓弧與外框筋同樣圍呈了封閉的約束孔,在施工時就可以將縱筋固定於約束孔或所述封閉環狀內,從而牢牢地約束縱筋的位置,與縱筋間有較大的接觸面,加強了整個棒材結構的穩固性。進ー步所述模殼的上下表面設有相配合的連接卡槽。上述方案的特點是兩個同樣的預製柱施工構件可以通過連接卡槽進行重疊連接,所述連接卡槽可以是陰陽嵌合式連接卡槽,連接處緊密且不易鬆動。進ー步所述連接卡槽的模殼外側的邊沿設有倒角。上述方案的特點是如果不設倒角,在兩個豎置連接的預製柱施工構件的連接部位,容易因擠壓而產生ー圈隆起,即影響後期的柱面施工又影響美觀。在設倒角之後所述的連接部位會呈現ー圈エ藝槽,便可以避免連接部位隆起的現象發生。進ー步所述模殼內壁和/或箍筋上設有約束環。上述方案的特點是在約束環中便於進行豎筋的固定。進ー步所述模殼為輕質低導熱高強度混凝土売。上述技術方案的特點是保溫性能好,利於節能減排。進ー步模殼表層設有清水混凝土層或彩色混凝土層。上述技術方案的特點是 外觀質量好、不用抹灰、建造成本較傳統エ藝低。進ー步所述模殼為方形,轉角處設有柱圓角。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作進ー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發明本發明實施例的透視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本發明實施例的上視示意圖; 圖3為圖2的A-A向剖視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本發明實施例中多肢網片箍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述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及特性在此不再闡述。如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 預製柱施工構件包括方形筒狀的模殼1和其內的多肢網片箍筋2。模殼1為輕質低導
熱高強度混凝土在エ廠內成型,表層還設有清水混凝土層,模殼1高度方向的轉角處為柱圓角14。模殼1的上下表面設有相配合的連接卡槽,所述連接卡槽包括上連接卡槽11和下連接卡槽12,上連接卡槽11和下連接卡槽12可以配合嵌固在一起,所述連接卡槽的模殼外側的邊沿均設有倒角13。模殼1在成型時內部就嵌入了三層多肢網片箍筋2 (如圖3所示),多肢網片箍筋2的外框完全埋入了模殼1內,多肢網片箍筋2所在的平面垂直於模殼1的高度方向。多肢網片箍筋2包括四周的外框筋21和橫縱交錯的內筋22。外框筋21和內筋22均為環筋構成,每個環筋均是由一根鋼筋首尾焊接彎制而成,所述環筋由並行的兩條長邊和兩端的圓弧圍成,環筋上的焊點位於ー長邊的中部。外框筋21由四根環筋首尾焊接呈方形,其中相鄰環筋端部的圓弧同心疊合圍呈一封閉的約束孔231,內筋22端部的圓弧與外框筋同樣圍呈了封閉的約束孔232,相交錯的內筋22也圍呈多個約束孔233,鋼筋間相接觸的部位進行焊接,在施工時就可以將縱筋固定於約束孔或所述封閉環狀內。在模殼1的內壁和箍筋的交接處焊接有約束環4。在具體的施工流程中,包括下述步驟
a)在製造場地批量製造預製柱施工構件;
所述預製柱施工構件包括筒狀的模殼和固定在模殼內的箍筋,所述箍筋包括有外框筋,外框筋內設有ー根以上內筋,所述內筋的兩端連接在外框筋上,外框筋設在模殼內,所述模殼的上下表面設有相配合的連接卡槽;
b)將預製柱施工構件運至施工現場;
c)在施工區域搭設架子,將預製柱施工構件定位安裝為柱體;
d)在預製柱施工構件模殼內安裝縱筋,所述縱筋固定在箍筋上的約束環內,所述柱體包括通過所述連接卡槽垂直連接的兩個的預製柱施工構件,預製柱施工構件模殼內的縱筋通過直螺紋或套管連接,安裝時使用起重機械進行吊裝;
e)在模殼內進行混凝土灌注施工。預製柱施工構件模殼內的縱筋通過綁紮搭接連接或焊接連接,或是通過螺紋或套管連接。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 在不脫離本發明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
權利要求
1.預製柱施工構件施工エ藝,其特徵是包括以下步驟 在製造場地批量製造預製柱施工構件;所述預製柱施工構件包括筒狀的模殼和固定在模殼內的箍筋,所述箍筋包括有外框筋,外框筋內設有ー根以上內筋,所述內筋的兩端連接在外框筋上,外框筋設在模殼內,所述模殼的上下表面設有相配合的連接卡槽; 將預製柱施工構件運至施工現場; 將預製柱施工構件定位安裝為柱體; 在預製柱施工構件模殼內安裝縱筋,所述縱筋固定在箍筋上; 在模殼內進行混凝土灌注施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製柱施工構件施工エ藝,其特徵是在所述步驟d中,所述柱體包括通過所述連接卡槽垂直連接的兩個以上的預製柱施工構件,預製柱施工構件模殼內的縱筋通過綁紮搭接連接或焊接連接,或是通過螺紋或套管連接。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柱的施工的永久型模板構件的施工工藝。意在提供一種預製柱施工構件施工工藝,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房屋的建設周期長、模板搭建造成物資消耗的問題。包括以下步驟在製造場地批量製造預製柱施工構件;將預製柱施工構件運至施工現場;在柱的設計位置安裝縱筋;將預製柱施工構件的空腔配合所述縱筋進行定位安裝,在安裝過程中將縱筋與箍筋綁紮固定;在筒狀模殼內進行混凝土灌注施工。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的區別在於施工構件為輕薄的半成品柱殼體,可由工廠規模化生產,運到現場拼裝以後再澆築混凝土,形成組合式結構構件,施工速度快、不需現場支護模板。
文檔編號E04C3/34GK102535842SQ20111041177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2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12日
發明者李智能 申請人:中冶建工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