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菊葉薯蕷的扦插繁殖方法
2023-06-24 02:09:26 1
專利名稱:一種菊葉薯蕷的扦插繁殖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植物栽培技術領域:
,具體涉及藥用植物菊葉薯蕷的無性繁殖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菊葉薯蕷的扦插繁殖方法。
背景技術:
菊葉薯蕷(Dioscorea composite Hemsl.)屬於薯蕷科薯蕷屬,原產墨西哥,為多年生纏繞性藤狀草本植物。植株莖,圓形,肉質,直徑0.4~0.7cm,呈左旋性纏繞,具稜,斑點狀紫色,葉腋內常生有三角形嫩芽,發育成枝條和花序。葉,單葉互生,全緣,心形,葉長20~25cm,寬10~15cm,主脈突起11~13條,基出,側脈網狀。葉面皺褶或平滑,心臟楔形或寬卵圓形,或橢圓形漸尖成尾狀。葉柄長5cm,紫色,或深或淺。花,雌雄異株。雄花形成穗狀,圓錐形花序下垂,1~4個花序聚生葉腋,花被6枚,雄蕊6枚。雌花呈穗狀,著生於葉腋,花被6枚,基部聯合,柱頭3裂。果實為蒴果,具3翅,長橢圓形,基部較小,頭部較大,具溝槽,密集生於果序軸上或與果序軸成約60度的角而稀疏排列。一年開兩次花,第一次花期3~6月,基本無果,即使有少數果,也因正值雨季,種子發黴不能留作種用。第二次花期8~10月,翌年3~4月果實成熟,結果較多,可作種用。種子,子房下位,3室,種子著生於每室的中央,每室有種子二枚,一枚疊於另一枚之上,相錯0.4~0.6cm。種子褐色,圓形,具褐色薄翅,上端較寬,下端較窄。塊莖及根,塊莖形如掌狀,有的棒狀疊生,形狀各異,分背腹兩面,新塊莖幼嫩白色、微黃。老塊莖不幹縮,外皮粗糙、黑褐色,新塊莖在老塊莖上延伸或增生生長。根系主要著生於腹面,非常發達。塊莖上有芽眼,肉眼難以識別。
菊葉薯蕷的利用部位為植株塊莖,從其塊莖中提取的皂甙元是各種天然甾體激素類藥物的主要原料。如激素類藥物強的松、可的松、黃體酮和避孕藥複方炔諾酮、複方醋炔諾酮、複方氯地孕酮等的合成生產都是以薯蕷皂甙元為主要原料的。而菊葉薯蕷中所富含的薯蕷皂素則主要用於生產治療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的藥物。另外,薯蕷塊莖中富含澱粉,可綜合利用生產酒精。
隨著菊葉薯蕷藥用價值的不斷發掘,其市場需求也在不斷增多。若單純依靠野生植物資源,不僅原料供應難以保證、生產成本較高,而且會對野生資源造成巨大的破壞,使得發展無以為繼。現有的菊葉薯蕷人工繁育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利用種子繁殖苗木,但由於菊葉薯蕷的種子空秕率較高,因此難以得到大量、飽滿的種子。另一種方法是利用塊莖進行繁殖,該方法需消耗大量的塊莖材料,且發芽極為不整齊;同時,組織培養需要有專門的實驗室和設備,苗木生產成本較高,難以滿足規模化種植的需要。對於這些問題,現有技術中並無很好的解決辦法。
發明內容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菊葉薯蕷的扦插繁殖方法,為規模化種植提供充足的苗木保證。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除非另有說明,本發明所採用的百分數均為重量百分數。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菊葉薯蕷的扦插繁殖方法,該方法採用下述順序的步驟1、採集插條選擇直徑1~2.5mm、年齡2~6個月生的菊葉薯蕷莖蔓作為插條,採集備用;2、剪插穗在蔭涼處將備用的莖蔓剪成長6~8cm的插穗,每個插穗應具一個腋芽和一片完整的葉,插穗基部距腋芽1~1.5cm處剪成斜面,插穗上端剪平;3、浸染、扦插將插穗基部置於生根粉水溶液中浸泡或置於生根粉粉劑中蘸染藥粉,並按常規方法扦插於基質中,株距3~4cm,行距6~8cm,深度3~4釐米,控制蔭蔽度為80%~90%;4、苗床管理扦插後的苗床應立即澆足水,並用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澆灌一次,以後按正常的水分管理進行澆水;當插穗大部分生根、抽芽時,可將蔭蔽度減少到40%~60%,按常規工藝進行煉苗處理後即可移栽。
步驟(3)所述的插穗浸染具體為在100PPM的ABT生根粉水溶液中加入重量百分比2%的蔗糖,攪拌均勻後,將插穗基部置於上述溶液中浸泡1~2小時後扦插;或將插穗基部置於1000PPM的ABT生根粉水溶液中浸泡5秒鐘後,取出放置1小時後再扦插;或將插穗基部置於500PPM的ABT生根粉水溶液中浸泡10~15秒鐘後,取出放置1小時後再扦插;或將插穗基部置於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的藥水中浸溼,然後置於ABT生根粉粉劑中,蘸染藥粉後扦插。
所述的ABT生根粉粉劑,其配製方法為取1克ABT生根粉,用95%的酒精500ml充分溶解後加入500克化石粉,攪拌浸溼化石粉,然後涼幹成粉劑備用。
插穗基部浸泡的深度為3cm。
插穗基部蘸染藥粉的長度為2cm。
步驟(3)所述的扦插基質為乾淨的細砂。
步驟(3)所述的扦插基質還可以由下述重量百分數的原料組成河砂75%,血竭渣15%和有機肥10%。
扦插後,若天氣炎熱,應每隔0.5~1小時用清水噴霧一次,並持續1~2周。
本發明針對菊葉薯蕷莖蔓生長快、便於採集插條、採後容易萌發、繁殖倍數大等特點,提供了一種操作簡便、成本低廉的扦插繁殖方法。實驗表明,該方法畝產菊葉薯蕷種苗近10萬株,種苗移栽後三年,畝產鮮塊莖可達6000千克,幹塊莖皂素含量達到3~4%,完全能夠滿足工業化生產的需要。一方面為企業生產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證,同時也保護了野生資源,具有良好的市場應用前景。
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它們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定。
實施例1選擇地勢平坦、土壤疏鬆、澆水方便的地塊作母樹園。全面耕翻後按株行距20×30cm種植幼苗,設置蔭棚。蔭棚高2.5米,蔭蔽度50%~60%。幼苗生長具有纏繞能力時,插上小竹子或竹片(長200cm,入土20cm),讓植株莖蔓向上攀緣。通過水肥管理以及對地下塊莖生長情況的調節,控制莖蔓直徑在1~2.5mm之間。當母樹生長達到採穗標準時,從母樹園中剪取2~6月生、直徑1~2.5mm,葉片深綠色的植株莖蔓作插條。在蔭涼處將插條剪成長6~8cm、具有一個腋芽和一片完整葉的插穗。插穗基部距離腋芽1~1.5cm處剪成斜面,上端剪平,要求剪口平滑。為了便於操作,按50條插穗捆成一把,然後將插穗基部置於100PPM的ABT生根粉水溶液中浸泡1.5小時,在所述的ABT生根粉水溶液中加入2%的蔗糖,浸泡深度3cm。砂床做成畦,畦高15釐米,寬120釐米,長10米。砂床建於大棚內,用兩層遮陽網控制蔭蔽度為80%~90%,相對溼度80%~90%。將經過浸泡處理後的插穗按株行距4×8cm扦插在砂床中,深度3釐米。
扦插時間優選在陰天或早晚進行。扦插後立即澆足水,並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澆灌一次。炎熱天氣時,還應每隔0.5~1小時用清水噴霧一次(無微噴條件的可用噴霧器噴霧),持續1~2周。以後按正常的水分管理進行澆水。當插穗大部分生根、抽芽時,可解除一層遮陽網,將蔭蔽度降低到50%。按苗木培育要求進行煉苗,加強水肥管理,促進幼苗生長。當幼苗長出小塊莖達到3釐米以上時,即可移栽大田。
實施例2重複實施例1,有以下不同點插穗基部在100PPM的ABT生根粉水溶液中浸泡1小時。
實施例3重複實施例1,有以下不同點插穗基部在100PPM的ABT生根粉水溶液中浸泡2小時。
實施例4重複實施例1,有以下不同點插穗基部在1000PPM的ABT生根粉水溶液中浸泡5秒鐘,取出後放置陰涼處1小時再扦插。
實施例5重複實施例1,有以下不同點插穗基部在500PPM的ABT生根粉水溶液中浸泡10秒鐘,然後取出放置陰涼處1小時再扦插。
實施例6重複實施例1,有以下不同點插穗基部在500PPM的ABT生根粉水溶液中浸泡15秒鐘,然後取出放置陰涼處1小時再扦插。
實施例7重複實施例1,有以下不同點取1克ABT生根粉,用95%的酒精500ml充分溶解後加入500克化石粉,攪拌浸溼化石粉,然後涼幹成粉劑備用。將插穗基部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藥水中浸溼,然後在上述配製好的ABT生根粉粉劑中蘸一下,蘸染藥粉的深度為2cm,使藥粉包敷在插穗基部上再進行扦插。
實施例8重複實施例1,有以下不同點將插穗扦插於複合基質中,複合基質的重量組成為河砂75%,血竭渣15%,有機肥10%。
實施例9重複實施例1,有以下不同點將經過浸泡處理後的插穗按株行距3×6cm扦插在砂床中。
實施例10重複實施例1,有以下不同點當插穗大部分生根、抽芽時,將蔭蔽度降低到40%。
實施例11重複實施例1,有以下不同點當插穗大部分生根、抽芽時,將蔭蔽度降低到60%。
權利要求
1.一種菊葉薯蕷的扦插繁殖方法,該方法採用下述順序的步驟(1)採集插條選擇直徑1~2.5mm、年齡2~6個月生的菊葉薯蕷莖蔓作為插條,採集備用;(2)剪插穗在蔭涼處將備用的莖蔓剪成長6~8cm的插穗,每個插穗應具一個腋芽和一片完整的葉,插穗基部距腋芽1~1.5cm處剪成斜面,插穗上端剪平;(3)浸染、扦插將插穗基部置於生根粉水溶液中浸泡或置於生根粉粉劑中蘸染藥粉,並按常規方法扦插於基質中,株距3~4cm,行距6~8cm,深度3~4釐米,控制蔭蔽度為80%~90%;(4)苗床管理扦插後的苗床應立即澆足水,並用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澆灌一次,以後按正常的水分管理進行澆水;當插穗大部分生根、抽芽時,可將蔭蔽度減少到40%~60%,按常規工藝進行煉苗處理後即可移栽。
2.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菊葉薯蕷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徵在於在100PPM的ABT生根粉水溶液中加入重量百分比2%的蔗糖,攪拌均勻後,將插穗基部置於上述溶液中浸泡1~2小時後扦插。
3.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菊葉薯蕷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徵在於將插穗基部置於1000PPM的ABT生根粉水溶液中浸泡5秒鐘後,取出放置1小時後再扦插。
4.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菊葉薯蕷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徵在於將插穗基部置於500PPM的ABT生根粉水溶液中浸泡10~15秒鐘後,取出放置1小時後再扦插。
5.根據權利要求
2或3或4所述的菊葉薯蕷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徵在於插穗基部浸泡的深度為3cm。
6.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菊葉薯蕷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徵在於將插穗基部置於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的藥水中浸溼,然後置於ABT生根粉粉劑中,蘸染藥粉後扦插。
7.根據權利要求
6所述的菊葉薯蕷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ABT生根粉粉劑,其配製方法為取1克ABT生根粉,用95%的酒精500ml充分溶解後加入500克化石粉,攪拌浸溼化石粉,然後涼幹成粉劑備用。
8.根據權利要求
6所述的菊葉薯蕷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徵在於插穗基部蘸染藥粉的長度為2cm。
9.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菊葉薯蕷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3)所述的扦插基質為乾淨的細砂。
10.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菊葉薯蕷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3)所述的扦插基質由下述重量百分數的原料組成河砂75%,血竭渣15%和有機肥10%。
11.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菊葉薯蕷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徵在於扦插後,若天氣炎熱,應每隔0.5~1小時用清水噴霧一次,並持續1~2周。
專利摘要
本發明針對菊葉薯蕷莖蔓生長快、便於採集插條、採後容易萌發和繁殖倍數大等特點,提供了一種操作簡便、成本低廉的菊葉薯蕷扦插繁殖方法,包括採集插條、剪插穗、浸染、扦插和苗床管理等步驟。實驗表明,該方法畝產菊葉薯蕷種苗近10萬株,種苗移栽後三年,畝產鮮塊莖可達6000千克,幹塊莖皂素含量達到3~4%,完全能夠滿足工業化生產的需要。一方面為企業生產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證,同時也保護了野生資源,具有良好的市場應用前景。
文檔編號A01G1/00GK1994071SQ200610163809
公開日2007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06年12月13日
發明者刀祥生, 唐壽賢, 魯明祥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