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存儲器、數據處理系統和方法
2023-06-24 02:16:06 2
專利名稱:數據存儲器、數據處理系統和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數據存儲器,它所包括的存儲裝置具有分為多塊的數據存儲區,其中寫入數據存儲區的數據按塊管理,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將數據寫至和/或讀自數據存儲器的數據處理系統和方法。
迄今為止提出過一種卡型外部數據存儲器(今後稱為「存儲卡」),它採用閃爍存儲器(一種非易失性存儲器,類似於EEPROM(電可擦可編程只讀存儲器))作為外部數據存儲器,它用於電子設備中,例如計算機等設備中。
在存儲卡中,作為數據存儲器的閃爍存儲器具有分為多塊的數據存儲區,同時寫入閃爍存儲器的數據按塊管理。
在閃爍存儲器中,如數據以彼此不同的頻率寫入不同的塊,則以高頻率寫入數據的塊可能出錯。為避免這點,必須以大致相同的頻率將數據寫至所有塊,同時不將數據寫至出錯塊。
為滿足以上要求,使用配備著用作數據存儲裝置的閃爍存儲器的存儲卡的數據處理系統適配為使存入閃爍存儲器的數據分為多塊,將地址信息加至每塊,同時數據塊寫至閃爍存儲器中那些以較低頻率寫入數據的塊中。應注意在下面的描述中作為劃分閃爍存儲器的數據存儲區的結果的塊稱為「物理塊」,而作為劃分數據的結果的塊則稱為「邏輯塊」,以便避免在存儲區塊與數據塊之間產生混淆。還有,物理塊的地址稱為「物理地址」,而邏輯塊的地址稱為「邏輯地址」。
為自存儲卡讀取數據,首先訪問閃爍存儲器的所有物理塊,同時在數據處理電路的內部存儲器內生成一個表,用以表明物理塊的物理地址與存在物理塊中的邏輯塊的邏輯地址之間的對應關係。引用此表以檢測存放所需數據的物理塊的物理地址並自該物理塊讀取所需數據。
此外,為將數據寫至存儲卡,首先訪問閃爍存儲器所有物理塊並在數據處理電路的內部存儲器中生成一個表,用以表明物理塊的物理地址與存在物理塊中的邏輯塊中的邏輯地址之間的對應關係。然後引用此表以檢測未用的物理塊並將所需數據寫至未用物理塊。
近來愈來愈多地要求電子設備如計算機等具有更大數據處理能力並能同時處理極大量數據。在這些情況下,與這類電子設備一起使用的外部數據存儲器也應具有更大容量。還有,由於建議閃爍存儲器具有大為改變的集成度,因此所建議改善的存儲卡具有大至例如128MB的容量。
如此大容量的存儲卡使用具有大量物理塊的閃爍存儲器。因此,在大容量存儲卡中,每次寫和讀數據時所生成的表也很大,這要求數據處理電路具有大容量內部存儲器。這些要求增加了存儲卡的製造成本。
因此,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通過提供一個廉價數據存儲器和使用該數據存儲器的數據處理系統和方法而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點,該數據存儲器適合於具有擴大的存儲容量並允許高效率地讀或寫數據。
可通過提供數據存儲器以連至外部設備而達到以上目的,該數據存儲器根據本發明包括一個具有存儲區的存儲裝置,該存儲區分為多塊,而每一塊具有一個特定的絕對地址;以及一個用於根據來自外部設備的命令將數據寫至或讀自存儲裝置的控制裝置;該控制裝置包含一個轉換表,用於將來自外部設備的命令所指向的數據相對地址轉換為絕對地址。
還可以通過提供包括數據處理設備的數據處理系統而達到以上目的,該數據處理設備連至包括存儲裝置的數據存儲器,而該存儲裝置具有分為多塊的存儲區,及每一塊具有一個特定的絕對地址;數據處理設備根據本發明包括用於將命令發至存儲裝置以寫或讀數據的裝置;
該控制裝置包含一個轉換表,用於將來自外部設備的命令所指向的數據相對地址轉換為絕對地址。
還能通過提供將數據寫至或讀自存儲裝置的數據處理方法而達到以上目的,該存儲裝置具有分為多塊的存儲區,其中每一塊具有一個特定的絕對地址;該方法根據本發明包括以下步驟生成一個轉移表,用於將寫至或讀自存儲裝置的數據的相對地址轉換為絕對地址;以及引用轉換表以寫或讀數據。
下面結合附圖的本發明優選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將使本發明的這些目的和其它目的,特徵和優點更為明顯。
圖1是根據本發明的數據處理系統中所用數據處理設備的原理框圖;圖2是圖1中數據處理系統中所用存儲卡的原理框圖;圖3概要地闡釋圖1中數據處理系統中所用應用數據的配置;圖4概要地闡釋圖1中數據處理系統中所用閃爍存儲器的配置;圖5是自閃爍存儲器中讀取數據的例子的操作流程圖;圖6概要地闡釋表示物理地址與邏輯地址之間對應關係的表;圖7是向閃爍存儲器寫入數據的例子的操作流程圖;以及圖8是將寫入閃爍存儲器的數據更新的例子的操作流程圖。
現參照圖1,以原理框圖的形式闡釋根據本發明的數據處理系統。該數據處理系統一般以參照數字1標示,並包括數據處理設備10作為主設備,及存儲卡20作為通過串行接口連至數據處理設備10的外部存儲設備。
此處將藉助例子描述通過串行接口在數據處理設備10與存儲卡20之間的數據傳輸。然而應注意,本發明亦可應用於通過並行接口傳輸數據的系統。
數據處理設備10根據本發明的數據處理系統1中包括的數據處理設備10包括一個用於運行以應用數據為基礎的預定程序的數據處理電路11,一個用於在數據處理設備10與作為外部設備的存儲卡20之間傳輸應用數據的串行接口電路12,一個配備於數據處理電路11與串行接口電路12之間用於臨時存儲由數據處理電路11提供的應用數據的寄存器13,以及一個連至數據處理電路11,串行接口電路12和寄存器13中的每一個以控制這些部件11、12和13的操作的控制器14。
在數據處理設備10中,當決定應將應用數據存入作為外部設備的存儲卡20中以便數據處理電路11運行預定程序時,在控制器14的控制下,數據處理電路11將應用數據和例如寫命令之類的控制數據寫至寄存器13。
然後在控制器14的控制下,串行接口電路12自寄存器13中讀取應用數據和控制數據,將它們轉換為串行數據,並將它們與時鐘信號和狀態信號一起傳送至存儲卡20。還有,當在數據處理設備10中決定應自作為外部設備的存儲卡20中讀取應用數據以便數據處理電路11運行預定程序時,在控制器14的控制下,數據處理電路11將類似讀命令之類的控制數據寫至寄存器13。因此,在控制器14的控制下,串行接口電路12自寄存器13中讀取控制數據,將它轉換為串行數據,並將它與時鐘信號和狀態信號一起傳送至存儲卡20。
已按照控制數據自存儲卡20傳送至數據處理設備10的應用數據由串行接口電路12轉換為並行數據。於是數據處理電路11自寄存器13中讀取應用數據,並在控制器14的控制下以預定方式將它處理。
根據本發明的數據處理系統1中所用數據處理設備10不限於任何特定設備,但它可為一個能在它本身與例如存儲卡20的外部設備之間傳送數據的設備,包括個人計算機,數字照像機,數字錄像機或類似設備。
在數據處理系統1中,數據處理設備10與存儲卡20通過串行接口電路12,更具體地說通過至少三條數據線SCLK,State和DIO,相互連接。第一數據線SCLK用於傳送供數據傳輸用的時鐘信號,第二數據線State用於傳送數據傳輸所必需的狀態信號,以及第三數據線DIO用於串行地發送準備寫至存儲卡20的應用數據和控制數據或發送準備自存儲卡20讀取的應用數據和控制數據。通過這些數據線在數據處理設備10和存儲卡20之間傳送應用數據和控制數據。
存儲卡20如圖2中所示,存儲卡20包括一個用作存儲裝置的閃爍存儲器21,一個用於在存儲卡20和數據處理設備10之間傳送應用數據和控制數據的串/並和並/串接口電路(今後將稱為「S/P和P/S接口電路」)22,一個配備在閃爍存儲器21與S/P和P/S接口電路22之間用於暫時存放由S/P和P/S接口電路22提供的應用數據的寄存器23,一個連至寄存器23的ECC電路24,如寫入寄存器23中的應用數據中存在任何錯誤,則該ECC電路即根據一個糾錯碼糾正該錯,以及包括一個連至閃爍存儲器21,S/P和P/S接口電路22和寄存器23中的每一個以控制這些部件21、22和23的操作的控制器25。
S/P和P/S接口電路22通過上述三條數據線SCLK,State和DIO連至數據處理設備10的串行接口電路12以便在存儲卡20與數據處理設備10之間傳送應用數據和控制數據。更具體地說,S/P和P/S接口電路22將自數據處理設備10的串行接口電路12發送來的串行數據轉換為並行數據並將它寫至寄存器23。此外,S/P和P/S接口電路22將讀自寄存器23的並行數據轉換為串行數據並將它發送至數據處理設備10的串行接口電路12。
通過第三數據線DIO在S/P和P/S接口電路22與數據處理設備10之間傳送的串行數據與由數據處理設備10通過第一數據線SCLK發送的時鐘信號同步。與此同時,在第三數據線DIO上傳送的串行數據根據在第二數據線State上傳送的狀態信號加以分類。串行數據的種類包括例如準備存入閃爍存儲器21的應用數據,準備自閃爍存儲器21中讀取的應用數據,以及例如寫命令,讀命令等的控制數據。
當自數據處理設備10傳送的數據是例如寫命令或讀命令的控制數據時,S/P和P/S接口電路22向控制器25提供數據。
如前所述,寄存器23臨時地存儲一個在閃爍存儲器21與S/P和P/S接口電路22之間傳送的應用數據。
ECC電路24將一個糾錯碼加至由S/P和P/S接口電路22存入寄存器23的應用數據中,此外,如在讀自閃爍存儲器21和寫至寄存器23的應用數據中出現任何錯誤,則ECC電路24將此錯誤糾正。
控制器25根據由S/P和P/S接口電路22提供的控制數據來控制存儲卡20的操作。也即,根據由S/P和P/S接口電路22提供的寫命令,控制器25讀出一個暫時寫入寄存器23中的應用數據並將它存入閃爍存儲器21。還有,根據由S/P和P/S接口電路22提供的讀命令,控制器25自閃爍存儲器21中讀取應用數據並將它寫至寄存器23。
當要存儲的應用數據和寫命令自數據處理設備10傳送至如上所述地構成的存儲卡20時,首先由S/P和P/S接口電路22將數據轉換為並行數據並向控制器25提供寫命令,接著在控制器25的控制下將應用數據寫至寄存器23。
此處ECC電路24將糾錯碼加至寫入寄存器23中的應用數據中。
然後根據由S/P和P/S接口電路22提供的寫命令,控制器25自寄存器23中讀取應用數據並將它寫至閃爍存儲器21。
在存儲卡20中,當自數據處理設備10收到讀命令時,S/P和P/S接口電路22向控制器25提供讀命令。
然後根據由S/P和P/S接口電路22提供的讀命令,控制器25自閃爍存儲器21中讀取應用數據並將它寫至寄存器23。如寫入寄存器23的應用數據中出現錯誤,則連至寄存器23的ECC電路24根據糾錯碼糾正錯誤。
然後在控制器25的控制下,S/P和P/S接口電路22自寄存器23中讀取應用數據,將它轉換為串行數據並將它發送至數據處理設備10。
前面已描述過,數據處理系統1具有一個配備於存儲卡20內的ECC電路24,用於糾正存儲卡20處的應用數據中的任何錯誤。然而應注意,可在數據處理設備10中配備ECC電路24,用於糾正數據處理設備10處應用數據中的任何錯誤。在此情況下,將在數據處理設備10與存儲卡20之間傳送已加入糾錯碼的應用數據。
應用數據配置,閃爍存儲器結構在數據處理系統1中,用於運行預定程序的應用數據分為多個邏輯塊,如圖3中所示,每個邏輯塊是一個數據擦除單元。應用數據按存儲卡20中的邏輯塊進行管理。一起用於組成應用數據的邏輯塊中的每一塊都被賦予一個邏輯地址。每個邏輯地址用當作數據進行處理的邏輯號表示。
當應用數據存入存儲卡20的閃爍存儲器21中時,邏輯塊並不總是按它們的邏輯地址順序存入閃爍存儲器21的。然而當自閃爍存儲器21中讀出應用數據時,將按邏輯地址順序將邏輯塊重新排列以重建初始應用數據。
一起組成應用數據的邏輯塊中的每一塊由多段組成,每一段是一個寫或讀單元。每一段分為例如512位元組的實際數據和16位元組的冗餘數據。邏輯塊的邏輯地址散開為多個段中的這類冗餘數據。每段被賦予一個特定段號,可根據此段號訪問該段。
閃爍存儲器21具有一個存儲區,它包括多個區段,每個區段分為如圖4中所示的多個物理塊。存儲於閃爍存儲器21中的數據按物理塊管理及應用數據的一個邏輯塊存於一個物理塊中。
如上所述,閃爍存儲器21的每個區段分為多個物理塊,當數據讀自或寫至閃爍存儲器21時,在閃爍存儲器21的區段中生成一個表,用於標明閃爍存儲器21的物理塊的物理地址與應用數據的邏輯塊的邏輯地址之間的對應關係。
應注意到,這些區段與組成每個區段的物理塊中的每一塊事先都已彼此相關連。更具體地說,關於由其地址為o至n的物理塊組成的區段o,例如只有具有相應邏輯號o至s的邏輯塊存入區段o,但具有邏輯號s+1和隨後各號的邏輯塊則不存入。邏輯號o至s的邏輯塊將不連續地存入區段o中物理地址o至n的物理塊中。
數據讀取從先前已描述過的數據處理系統1中的存儲卡20的閃爍存儲器21中讀取的數據例子將在下面描述
為從閃爍存儲器21中讀取數據,通過串行接口電路12及S/P和P/S接口電路22自數據處理設備10中的數據處理電路11傳送一個讀命令至存儲卡20中的控制器25。
根據讀命令,存儲卡20的控制器25遵循由圖5中流程圖規定的過程來從閃爍存儲器21中讀取所需數據。
更具體地說,首先在步1,控制器25根據將要讀取的段數來計算數據所屬邏輯塊的邏輯地址。例如,如一個邏輯塊分為(t+1)個段,其段號為100的段所屬的邏輯塊的邏輯地址通過計算100/(t+1)來確定。
如先前所描述的,在閃爍存儲器21的區段和存於用於組成每個區段的物理塊中的邏輯塊之間的對應關係是預先確定的。因此,當待讀數據所屬邏輯塊的邏輯地址被確定時,可以知道數據存儲在閃爍存儲器21的哪個區段內。
其次在步2,控制器25在其內部存儲器中生成一個表,用於顯示組成存放數據的區段的物理塊的物理地址與存於物理塊內的邏輯塊的邏輯地址之間的對應關係,如圖6中所示。與此同時,如在內部存儲器內已為任何其它區段生成了這類表,則控制器25將把已有的表改寫為供存放待讀取數據的區段用的表。
然後在步3,控制器25引用如此生成的表以尋找其中存放著待讀數據所屬邏輯塊的物理塊。
再在步4,控制器25在物理塊內尋找用於存放待讀數據的地點。在物理塊內,數據按段號順序存放。因此,例如,如一個邏輯塊分為(t+1)個段,則邏輯塊內其段號為100的數據的存放地點通過計算100-B×(t+1)來確定(其中B是數據所屬邏輯塊的邏輯地址)。
其次在步5,控制器25訪問物理塊內存放待讀數據的地點,並自所考慮的物理塊中讀取所需數據。
如上所述,控制器25將如此自閃爍存儲器21中讀取的數據寫至寄存器23。如果如此寫入寄存器23的數據中出現任何錯誤,則它在連至寄存器23的ECC電路24中根據糾錯碼經受糾錯操作。
如此糾錯的數據通過S/P和P/S接口電路22和串行接口電路12傳送至數據處理設備10中的數據處理電路11。
數據寫入現通過下面例子描述數據寫至數據處理系統1中存儲卡20的閃爍存儲器21為將數據寫至閃爍存儲器21,首先通過串行接口電路12及S/P和P/S接口電路22將寫命令自數據處理設備10的數據處理電路11傳送至存儲卡20中的控制器25,及通過串行接口電路12及S/P和P/S接口電路22將數據寫至存儲卡20的寄存器23。
根據寫命令,存儲卡20的控制器25遵循圖7中流程圖所規定的過程以便將所需數據寫至閃爍存儲器21。
更具體地說,首先在步11,控制器25根據待寫數據的段號來計算數據所屬邏輯塊的邏輯地址,例如,如一個邏輯塊分為(t+1)段,則其段號為100的段所屬的邏輯塊的邏輯地址通過計算100/(t+1)而確定。
如先前所描述的,預先確定了閃爍存儲器21的區段與用於組成每個區段的物理塊內存儲的邏輯塊之間的對應關係。因此,當待寫數據所屬邏輯塊的邏輯地址被確定後,即可知道數據存放在閃爍存儲器21的哪個區段中。
其次在步12,控制器25在其內部存儲器內生成一個表,用於顯示組成數據要寫入的區段的物理塊的物理地址與存於物理塊中的邏輯塊的邏輯地址之間的對應關係,如圖6中所示。與此同時,如在內部存儲器中已為任何其它區段生成了這樣一個表,則控制器25將已有的表重寫為數據要寫入的區段所用的表。
然後在步13,控制器25引用如此生成的表以尋找用於組成該區段的物理塊中的未用的一塊。
再在步14,控制器25自寄存器23中讀取待寫至閃爍存儲器21的數據,並將它寫至未用的物理塊。
其次在步15,控制器25重寫該表以將其表述為對應於這樣寫入數據的物理塊的邏輯地址自「未用」改變為已寫數據所屬邏輯塊的邏輯地址。
數據更新下面將通過例子描述數據處理系統1中存儲卡20的閃爍存儲器所寫入數據的更新為更新寫入閃爍存儲器21的數據,首先通過串行接口電路12及S/P和P/S接口電路22將一條讀命令自數據處理設備10的數據處理電路11傳送至存儲卡20中的控制器25。
根據該讀命令,存儲卡20的控制器25遵循圖5中所示流程圖所規定的過程以便自閃爍存儲器21中讀取所需數據。
自閃爍存儲器21中所讀數據在控制器25的控制下寫至寄存器23。如果如此寫入寄存器23的數據中發現任何錯誤,則根據糾錯碼在連至寄存器23的ECC電路24中將其糾錯。
如此糾過錯的數據通過S/P和P/S接口電路22及串行接口電路12傳送至數據處理設備10中的數據處理電路11。在數據處理電路11中將數據更新。在塊中完成數據更新。更新日期所屬的所有邏輯塊都重寫過。
數據處理電路11中如此更新過的數據通過串行接口電路12及S/P和P/S接口電路22與寫命令一起傳送至存儲卡20。
根據傳自數據處理設備10的寫命令,存儲卡20的控制器25遵循圖7中流程圖所規定的過程以將更新的數據寫至閃爍存儲器21。也即,更新的數據寫至用於形成數據要寫入的區段的物理塊中的一個未用塊。
如圖8中所示,在更新的數據寫至未用的物理塊後,存儲卡20中的控制器25把在其內部存儲器內生成的表改寫以便將其表述為對應於已寫入更新的數據的物理塊的邏輯地址自「未用」改變為更新的數據所屬邏輯塊的邏輯地址,以及將其表述為對應於寫入更新前的數據的物理塊的邏輯地址自更新的數據所屬的邏輯塊的邏輯地址改變為「己用」。
最後,控制器25在將塊中數據更新之前將它們擦除。也即,控制器25引用在其內部存儲器中的表以便將表中表述為「己用」的邏輯塊中的數據控除。
其他前面藉助例子說明了都是在存儲卡20中的控制器25的控制下自和向閃爍存儲器讀和寫數據的。然而應注意,可在數據處理設備10中的控制器14的控制下讀和寫這些數據。在此情況下,在數據處理設備10的控制器14中的內部存儲器的區段中生成一個表,用於標明物理塊的物理地址與存於物理塊中的邏輯塊的邏輯地址之間的對應關係。
在根據本發明的數據處理系統1中,為自或向存儲卡20的閃爍存儲器21讀或寫數據。如上所述地在閃爍存儲器21的區段中生成一個表,用於表明組成閃爍存儲器21的存儲區的物理塊的物理地址與寫入物理塊的邏輯塊的邏輯地址之間的對應關係。因此,即使當閃爍存儲器21設計成為具有增長數量的物理塊而擴大容量時,存儲卡20中的控制器25的內部存儲器或數據處理設備10中的控制器14的內部存儲器也可以只有足夠在閃爍存儲器21的區段中生成這類表的容量。
因此,本發明能提供具有更大容量存儲卡20的數據處理系統1而不會由於擴大存儲卡20中控制器25的內部存儲器容量或數據處理設備10中控制器14的內部存儲器容量而增加成本。
在根據本發明的存儲卡20中,當數據讀自或寫至閃爍存儲器21中時,在閃爍存儲器21的區段中生成一個表,用於標明形成閃爍存儲器21的存儲區的物理塊的物理地址與寫入物理塊的邏輯塊的邏輯地址之間的對應關係。因此,即使當閃爍存儲器21設計成為具有增長數量的物理塊而擴大容量時,存儲卡20中的控制器25的內部存儲器也可以只有足夠在閃爍存儲器21的區段中生成這類表的容量。因此,本發明能提供具有更大容量的存儲卡20而不會由於擴大存儲卡20中控制器的內部存儲器容量而增加成本。
根據本發明的數據存儲器如此適配,以便當數據讀自或寫至其存儲裝置時,在區段中生成一個表,用於標明寫入組成一個區段的多個邏輯塊中的數據的邏輯地址與組成該區段的物理塊的物理地址之間的對應關係。因此,即使如果為增長數量的塊擴大存儲裝置容量,則內部存儲器的容量也可只為在區段中生成一個表所需的容量。
因此,本發明提供一個具有大存儲容量的數據存儲器而不必由於擴大內部存儲器容量而增加成本。
根據本發明的採用數據存儲器的數據處理系統如此適配,以便當數據讀自或寫至其存儲裝置時,在區段中生成一個表,用於標明寫入組成一個區段的多個邏輯塊中的數據的邏輯地址與組成該區段的物理塊的物理地址之間的對應關係。因此,即使如果為增長數量的塊擴大存儲裝置的容量,則內部存儲器的容量也可只為在區段中生成一個表所需的容量。
因此,本發明能提供一個能處理極大量數據的數據處理系統而不必由於擴大內部存儲器的容量而增加成本。
此外根據本發明的數據處理方法使用數據存儲器,它如此適配以便當數據讀自或寫至其存儲裝置時,在區段中生成一個表,用於標明寫入組成一個區段的多個邏輯塊中的邏輯地址與組成該區段的物理塊的物理地址之間的對應關係。因此,即使如果為增長數量的塊擴大存儲裝置的容量,則內部存儲器的容量也可只為在區段中生成一個表所需的容量。
因此,本發明提供一種數據處理方法,適合於處理極大量數據而不必由於擴大內部存儲器的容量而增加成本。
權利要求
1.一種連至外部設備的數據存儲器,包括一個其存儲區分為多塊的存儲裝置,其中每一塊具有一個特定的絕對地址;以及一個根據來自外部設備的命令將數據寫至或讀自存儲裝置設備的控制裝置;該控制裝置包括一個轉換表,通過該表可將來自外部設備的命令所指向的數據的相對地址轉換為絕對地址。
2.如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數據存儲器,其中每當完成來自外部設備的命令時該控制裝置即生成該轉換表。
3.如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數據存儲器,其中存儲區分為多個區段,每個區段具有多塊,每塊具有特定於它的絕對地址;以及為每個區段生成轉換表。
4.如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數據存儲器,其中存儲區分為多個區段,每個區段包括多塊,每塊具有一個特定於它的絕對地址;以及包括於多個區段中的每個中的多塊對應於包括於特定於每個區段的範圍內的具有相對地址的某些數據。
5.如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數據存儲器,還包括一個接口裝置,用於將由外部設備提供的串行數據轉換為並行數據,同時將內部提供的並行數據轉換為串行數據並將它們提供給外部設備。
6.一種包括一個數據處理設備的數據處理系統,該數據處理設備連至一個包括存儲裝置的數據存儲器,該存儲裝置的存儲區分為多塊,每塊具有一個特定於它的絕對地址;該數據處理設備包括一個用於向存儲裝置發送一條寫或讀數據的命令的控制裝置;該控制裝置包括一個轉換表,通過該表可將來自外部設備的命令所指向的數據的相對地址轉換為絕對地址。
7.如權利要求6中所述的數據處理系統,其中每當完成來自外部設備的命令時,該控制裝置即生成該轉換表。
8.如權利要求6中所述的數據處理系統,其中該存儲區分為多個區段,每個區段分為多塊,每塊具有一個特定於它的絕對地址;以及為每個區段生成該轉換表。
9.如權利要求6中所述的數據處理系統,其中該存儲區分為多個區段,每個區段包括多塊,每塊具有一個特定於它的絕對地址;以及包括於多個區段中的每個中的多塊對應於包括於特定於每個區段的範圍內的具有相對地址的某些數據。
10.如權利要求6中所述的數據處理系統,其中該數據處理設備還包括一個接口裝置,用於將由外部設備提供的串行數據轉換為並行數據,同時將內部提供的並行數據轉換為串行數據並將它們提供給外部設備。
11.一種將數據寫至或讀自存儲裝置的數據處理方法,該存儲裝置的存儲區分為多塊,每塊具有一個特定於它的絕對地址;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生成一個轉換表,通過它可將待寫至或讀自存儲裝置的數據的相對地址轉換為絕對地址;以及引用該轉換表以寫或讀數據。
12.如權利要求11中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存儲區分為多個區段,每個區段包括多塊,每塊具有一個特定於它的絕對地址;以及為每個區段生成轉換表。
13.如權利要求11中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存儲區分為多個區段,每個區段包括多塊,每塊具有一個特定於它的絕對地址;以及包括於多個區段中的一個中的多塊對應於包括於特定於每個區段的範圍內的具有相對地址的某些數據。
全文摘要
當將數據讀自或寫至閃爍存儲器時,在閃爍存儲器的區段中生成一個表,用於標明一起組成閃爍存儲器的存儲區的物理塊的物理地址與寫入物理塊的邏輯塊的邏輯地址之間的對應關係。
文檔編號G06F12/00GK1241786SQ9910889
公開日2000年1月19日 申請日期1999年6月30日 優先權日1998年6月30日
發明者鈴木馨 申請人:索尼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