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地下結構工程基礎底板鋼筋的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24 09:14:06 3
專利名稱:一種地下結構工程基礎底板鋼筋的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砼板鋼筋的結構,特別是涉及一種地下結構工程基礎底板鋼筋的結構。
背景技術:
地下結構工程基礎底板的施工 主要包括三部分防水施工、鋼筋綁紮和混凝土澆築。地下防水結構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著地下結構工程的施工質量;它的主要質量控制點為防水的滲漏。而滲漏又是一種質量通病,對於防水滲漏問題只能實施糾正預防控制措施。造成滲漏現象的出現有多種原因,但主要原因歸納起來有兩種,一是材料因素,二是施工工藝,材料因素是可控的,而施工工藝的改進成為地下防水工程質量的關鍵。在以往的一般基礎工程中,常規施工工藝是在防水層施工完成後,再進行底板鋼筋的綁紮,由於鋼筋重量非常大,往往將起到支點作用的混凝土墊塊壓碎,導致防水層破壞及綁紮鋼筋的錯位,並且無法保證混凝土保護層的設計厚度;隨著主體結構的施工,降水井封閉後,地下水逐漸上升並增壓,被損壞的防水層部位及施工環節薄弱部位開始滲水,在滲漏嚴重時,水就會滲透過混凝土結構,腐蝕鋼筋,影響結構安全。這就需要採取措施及時堵漏補滲,但從根本上解決不了滲漏問題。因此常規施工工藝造成的地下防水的滲漏及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均,成為了地下結構工程終身的質量瑕疵。再有,由於基坑底板厚度較厚,鋼筋重量大,採用現有的綁紮方法,上下雙層鋼筋在綁紮時容易發生失穩變形,甚至會發生上層鋼筋傾倒疊壓在下層鋼筋上的現象,不安全因素很大。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地下結構工程基礎底板鋼筋的結構,該結構能夠保護基礎底板下的防水層結構,使其不受破壞,並且便於保證基礎底板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達到設計要求。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採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地下結構工程基礎底板鋼筋的結構,包括基礎底板的下層鋼筋和基礎底板的上層鋼筋,所述基礎底板的下層鋼筋綁紮在支撐框架的底部,所述基礎底板的上層鋼筋綁紮在所述支撐框架的頂部,所述支撐框架是由橫向形成的桁架和縱向形成的桁架形成的格構結構;每榀所述桁架的橫截面均為倒三角形,所述桁架的下弦為所述基礎底板的下層鋼筋之一,所述桁架的上弦為所述基礎底板的上層鋼筋中的兩根。所述桁架設有斜筋。所述斜筋的直徑與所述基礎底板的下層鋼筋的直徑和所述基礎底板的上層鋼筋的直徑相同。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I)採用由橫向設置的桁架和縱向設置的桁架形成的格構結構作為綁紮基礎底板上層鋼筋和下層鋼筋的支撐框架,將桁架焊接在工程樁上,在需要的部位設置可調支座支撐,形成上下四周穩定的整體,然後在穩固的格構式支撐框架上綁紮基礎底板鋼筋的上層鋼筋、下層鋼筋及它們之間的連接筋,免去了以往用以滿足混凝土保護層而設的墊塊,形成無墊塊的大片空間,從根本上消除了因墊塊被壓碎而刺穿防水層發生滲漏水的現象。2)採用具有格構結構的支撐框架作為基礎底板上層鋼筋和下層鋼筋的支撐框架,加強了底板鋼筋結構的剛性,使其不易撓變,便於保證基礎底板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達到設計要求。3)採用具有格構結構的支撐框架作為基礎底板上層鋼筋和下層鋼筋的支撐框架,能夠使基礎底板上、下層鋼筋在綁紮時穩定平順,施工過程安全可靠,加強了工序施工安全保證;4)採用具有格構結構的支撐框架作為基礎底板上層鋼筋和下層鋼筋的支撐框架,非常適合分區作業,使基礎底板鋼筋的綁紮具有較強的靈活性。5)採用具有格構結構的支撐框架作為基礎底板上層鋼筋和下層鋼筋的支撐框架,不但適合分區作業,而且桁架可以提前預製,能夠縮短工期,保證工序質量,有明顯的工期效益和可靠的質量保證,在超大深基坑分區作業過程中顯現非常突出。
圖I為本實用新型應用的立面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局部俯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一榀桁架及綁紮在其頂部的部分基礎底板上層鋼筋的側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應用時使用的可調支座的結構示意圖。圖中I、桁架,2、混凝土,3、工程樁,4、底板,5、螺柱,6、螺母,7、頂板,8、防水層,9、上層鋼筋,1-1、斜筋,1-2、桁架的下弦,1-3、桁架的上弦。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發明內容、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並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請參閱圖I 圖3,一種地下結構工程基礎底板鋼筋的結構,包括基礎底板的下層鋼筋和基礎底板的上層鋼筋,所述基礎底板的下層鋼筋綁紮在支撐框架的底部,所述基礎底板的上層鋼筋綁紮在所述支撐框架的頂部,所述支撐框架是由橫向設置的桁架I和縱向設置的桁架I形成的格構結構。每榀桁架I的橫截面均為倒三角形。本實施例根據配筋情況將一根基礎底板的下層鋼筋作為桁架的下弦1-2,將兩根基礎底板的上層鋼筋作為桁架的上弦1-3,將基礎工程樁3的跨距作為桁架的長度,配置立筋和斜筋1-1,通過節點焊接形成單榀桁架1,並預留兩榀之間的接頭餘量。所述桁架I設有斜筋1-1,直徑與所述基礎底板的下層鋼筋的直徑和所述基礎底板的上層鋼筋9的直徑相同。請參閱圖I 圖4,採用本實用新型施工地下結構工程基礎底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一 )在基礎底板施工前,將基礎工程樁3的樁頭截斷並修整到設計標高;[0024]二 )採用基礎工程樁3的樁頭作為桁架I的支點,沿橫向和縱向分別形成與基礎工程樁3的樁頭焊接的桁架I,所有桁架形成格構式支撐框架,支撐框架的底面與基礎防水層8平行,支撐框架的底面與基礎防水層8之間的距離應當滿足基礎底板混凝土保護層的厚度要求;支撐框架的厚度應當滿足基礎底板混凝土保護層的厚度要求;每榀桁架I的橫截面均為倒三角形。本實施例根據配筋情況將一根基礎底板的下層鋼筋作為桁架的下弦1-2,將兩根基礎底板的上層鋼筋作為桁架的上弦1-3,將基礎工程樁3的跨距作為桁架的長度,配置立筋和斜筋1-1,通過節點焊接形成單榀桁架1,並預留兩榀之間的接頭餘量。以2米厚的砼基礎為例,平行且相鄰的兩榀桁架之間的距離一般為I. 5 2米。上述桁架I可以提前預製,也可以現場在樁頭上形成。三)在支撐框架的底部綁紮基礎底板的其餘下層鋼筋,這些下層鋼筋與所有桁架的下弦共同形成基礎底板的下層鋼筋,在支撐框架的頂部綁紮基礎底板的其餘上層鋼筋9,這些上層鋼筋與所有桁架的上弦共同形成基礎底板的上層鋼筋。·[0028]四)澆築混凝土 2,養護。如遇樁頭標高不夠或跨度過大而無樁可用時,採用可調支座進行墊控保護層。可調支座是在特殊條件下使用的。請參閱圖4,在本實施例中,可調支座包括置於基礎防水層8上的底板4,底板4上固接有螺柱5,螺柱5上設有通過螺母6與其連接的頂板7,頂板7支撐桁架I。通過旋轉螺母6可調節頂板7的支撐高度。儘管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是本實用新型並不局限於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僅僅是示意性的,並不是限制性的,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和權利要求所保護的範圍情況下,還可以作出很多形式,這些均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ー種地下結構工程基礎底板鋼筋的結構,包括基礎底板的下層鋼筋和基礎底板的上層鋼筋,其特徵在幹,所述基礎底板的下層鋼筋綁紮在支撐框架的底部,所述基礎底板的上層鋼筋綁紮在所述支撐框架的頂部,所述支撐框架是由橫向形成的桁架和縱向形成的桁架形成的格構結構;每榀所述桁架的橫截面均為倒三角形,所述桁架的下弦為所述基礎底板的下層鋼筋之一,所述桁架的上弦為所述基礎底板的上層鋼筋中的兩根。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地下結構工程基礎底板鋼筋的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桁架設有斜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結構工程基礎底板鋼筋的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斜筋的直徑與所述基礎底板的下層鋼筋的直徑和所述基礎底板的上層鋼筋的直徑相同。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地下結構工程基礎底板鋼筋的結構,包括基礎底板的下層鋼筋和基礎底板的上層鋼筋,所述基礎底板的下層鋼筋綁紮在支撐框架的底部,所述基礎底板的上層鋼筋綁紮在所述支撐框架的頂部,所述支撐框架是由橫向設置的桁架和縱向設置的桁架形成的格構結構;每榀所述桁架的橫截面均為倒三角形,所述桁架的下弦為所述基礎底板的下層鋼筋之一,所述桁架的上弦為所述基礎底板的上層鋼筋中的兩根。本實用新型能夠保護基礎底板下的防水層結構,使其不受破壞,並且便於保證基礎底板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達到設計要求。
文檔編號E02D29/045GK202577346SQ201220120520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7日
發明者李 真, 郭穎, 王存貴 申請人:中建六局第三建築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建築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