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近熟林施肥的製作方法
2023-05-26 15:01:11 3
專利名稱::杉木近熟林施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林木施肥技術,尤其涉及一種杉木近熟林施肥的方法。背錄技術杉木(Cunningh咖ialanceolata(Lamb.)Hook)是一種速生豐產樹種。在杉木產區,許多立地的土壤有效P、K含量較低,加之栽培過程中地力衰退明顯,嚴重影響到人工林生產力的提高。現有技術中,關於杉木施肥,大都集中在幼林施肥,而對成熟林的施肥效應研究缺乏。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提高杉木近熟林產量的杉木近熟林施肥的方法。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本發明的杉木近熟林施肥的方法,需施肥的杉木林的立地指數為1218、林分密度為10001500株/公頃,每株衫木的施肥量為尿素200600g、鈣鎂磷肥400600g。由上述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發明所述的杉木近熟林施肥的方法,由亍需施肥的杉木林的立地指數為1218、林分密度為10001500株/公頃,每株衫木的施肥量為尿素200600g、鈣鎂磷肥400600g。能提髙杉木近熟林的產量。具體實施方式本發明的杉木近熟林施肥的方法,其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是,選擇立地指數為1218的杉木林進行施肥、林分密度為10001500株/公頃,每株衫木的施肥量為尿素200600g、鈣鎂磷肥400600g。當立地指數為1315、林分密度為ll'001300株/公頃時,每株衫木的施肥量可以為尿素200300g/株、鈣鎂磷肥400600g/株。其中,當立地指數為14、林分密度為1200株/公頃時,每株衫木的施肥量可以為尿素250g/株、鈣鎂磷肥500g/株。當立地指數為1517、林分密度為12501450株/公頃時,每株衫木的施肥量可以為尿素400600g、鈣鎂磷肥400600g。其中當立地指數為16、林分密度為1350株/公頃時,每株衫木的施肥量為尿素500g、鈣鎂磷肥500g。施肥的方法可以是,首先在每株杉樹的上坡冠幅邊緣下挖弧形溝,然後在所述弧形溝中施肥,並在施肥後立即覆土。弧形溝距樹幹可以是50-100cm。弧形溝的長50—150cm、寬10—20cm、深20—30cm,如弧形溝的長100cm、寬15cm、深25cm等。具體實施例首先選擇試驗用的林分選擇位於中國亞熱帶的20年生杉木人工近熟林為近熟林施肥試驗林,分14立地和16立地兩個指數。試驗林曾間伐l-3次,保留密度14指數為80株/畝,16立地為90株/畝,母巖為花崗巖發育的紅壤、黃紅壤。試驗設計田間試驗採用正交設計L9(34),共9個小區。小區隨機排列,設保護行,重複三次,每小區量測株為30株樹。對各小區進行編號,每小區保留30株樹,按照不同密度要求進行間伐,小區之間留保護行2-3行。試驗林施肥於1997年4月-5月進行施肥,尿素分兩次施入,最後一次追肥在5月上旬完成。氮肥為尿素,磷肥為鈣鎂磷肥。在每株樹上坡冠幅邊緣下挖弧形溝,長約100cm,寬15cm,深20—30cm,距樹幹50-100cm。施肥後立即覆土。每年進行一次調査。如表1所示,尿素N施加量和鈣鎂磷肥P施加量及林分密度D分別設3個水平,進行試驗。表l14、16立地指數近熟林施肥因素水平表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表l中,14指數CK為1200株/公頃,16指數CK為1350株/公頃施肥效果如表2所示,14立地指數近熟林施肥在施肥的當年,密度(D)對林分直徑(△D)的淨生長量影響最大(偏相關係數為0.3780),其次是磷P素(0.3459),氮N素最後(0.2800);第2年三個因子的影響大幅度下降,N素與密度幾乎無影響,P素有一定影響(偏相關係數為O.1995):第3年N素和密度又有一定影響,偏相關係數隨之增大,反應出施肥與密度的作用具有時效性的特徵。對材積淨增量(AV)的分析表明,N、P、D的影響更加明顯,施肥後前兩年的材積淨增量與密度相關性最大(偏相關係數為0.6823),其次為N素(偏相關係數為0.4103),P素最後(偏相關係數為0.3799);從98年1年的材積淨增量看,影響因素仍然是密度和N素,P素幾乎無影響。但從整個3年的淨增量比較,密度的影響仍然最大(偏相關係數為0.7332),N素和P素的效果接近,偏相關係數分別為O.282和0.2975。表2表明,16立地指數施肥其效果與14指數不完全相同。在施肥的當年,N素對林分直徑的淨生長量影響最大(偏相關係數為0.3950),其次是密度D(0.3697),P素最後(0.2280);第2年三個因子的影響大幅度下降,但僅有N素對林分平均直徑淨生長量有一定影響(偏相關係數為0.2495);第3年N素、P素和密度均有一定影響,偏相關係數較低。對材積淨增量的分析表明,N、D的影響非常明顯,施肥後前兩年的材積淨增量與密度相關性最大(偏相關係數為0.7983),其次為N素(偏相關係數為0.7073),P素最後(偏相關係數為0.2916):從98年1年的材積淨增量看,影響因素仍然主要是密度,N素和P素的作用均下降,相比較N素下降的幅度更大(偏相關係數為O.1715)。從整個3年的淨增量比較,密度的影響仍然最大(偏相關係數為0.8128),這一點與14指數施肥是一致的,但N素和P素的效果卻不同,相比較而言,N素的作用大於P素,偏相關係數分別為O.5015和0。3019。如果從14和16立地指數的施肥效果比較,16指數施肥效果優於14指數。表2試驗因素對杉木林分生長的偏相關分析(偏相關係數)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表2中,R為復相關係數。下面通過試驗確定最佳施肥方案如表3所示,14指數林分,在施肥的當年,以直徑生長指標分析,N素以3水平(表l中的水平,下同)為最好,P素以2水平為好,密度以l水平為好;以施肥第2年的直徑淨生長量指標分析,N素仍是以3水平最好,P素仍以2水平為好,密度以2水平為好;施肥第3年,N素以第2水平為好,P素以3水平為好,密度以2水平為好。以材積淨生長量指標分析,在施肥後的前2年,N素以2水平為好,P素為2水平最好,密度以3水平為好。3年總的分析結果與2年的分析結果完全一致。16指數林分,在施肥的當年,以直徑生長指標分析,N素以3水平為最好,P素以I水平為好,密度以2水平為好;以施肥第2年的直徑淨生長量指標分析,N素仍以3水平最好,l'素以1水平為好,密度以3水平為好;施肥第3年,N素以第l水平為好,P素以2水平為好,密度以3水平為好。以材積淨生長量指標分析,在施肥後的前2年(1997-1998),N素以3水平為好,P素為2水平最好,密度以3水平為好。從3年總的材積淨增量分析,N素仍以3水平為好,P素仍為2水平最好,密度仍以3水平為好。綜上分析可以確定對於14立地指數,杉木近熟林施肥最佳方案為N2P2D3(N、P、D分別為孝1中的水平2、2、3);對於16立地指數林分,施肥最佳方案為N3P2D3(N、P、D分別為表1中的水平3、2、3)。表3試驗因素對杉木林分生長影響的偏相關分析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結論,對於14立地指數的20年生杉木近熟林施肥,N素和P素的效應相近;對於16指數林分施肥N素和P素,N素的肥效顯著大於P素。對於14立地指數林分,最佳施肥方案為密度80株/畝+尿素250g/株+鈣鎂磷肥500g/株(N2P2D3),施肥林分比未施肥林分3年淨增加材積2.9305m7hm2,增加量達8%;對於16立地指數林分,最佳施肥方案為密度90株/畝+尿素500g/株+鈣鎂磷肥500g/株(N3P2D3),施肥林分比未施肥林分3年淨增加材積11.7928ra'Vhm2,增加量達19.38%(N3P2D3),經濟效益十分顯著,投資回收期短。本發明以杉木近熟林為對象,系統研究了林木對施肥的反應,提出最優施肥技術,可為杉木人工林生產力的提髙、地力衰退的防治及營養管理提供技術依據。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
技術領域:
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杉木近熟林施肥的方法,其特徵在於,需施肥的杉木林的立地指數為12~18、林分密度為1000~1500株/公頃,每株衫木的施肥量為尿素200~600g、鈣鎂磷肥400~600g。2、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杉木近熟林施肥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立地指數為1315,所述林分密度為11001300株/公頃,所述每株衫木的施肥量為尿素200300g/株、鈣鎂磷肥400600g/株。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杉木近熟林施肥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立地指數為14,所述林分密度為1200株/公頃,所述每株衫木的施肥量為尿素250g/株、鈣鎂磷肥500g/株。4、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杉木近熟林施肥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立地指數為1517、林分密度為12501450株/公頃,每株衫木的施肥量為尿素400600g、鈣鎂磷肥400600g。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杉木近熟林施肥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立地指數為16,所述林分密度為1350株/公頃,所述每株衫木的施肥量為尿素500g、鈣鎂磷肥500g。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杉木近熟林施肥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酋先在每株杉樹的上坡冠幅邊緣下挖弧形溝,然後在所述弧形溝中施肥,並在施肥後立E!IJ覆土。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杉木近熟林施肥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弧形溝l^樹幹50-100cm。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杉木近熟林施肥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弧形溝的長50-150cm、寬10—20cm、深20—30cm。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杉木近熟林施肥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弧形溝的長100cm、寬15cm、深25ctn。全文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杉木近熟林施肥的方法,需施肥的杉木林的立地指數為12~18、林分密度為1000~1500株/公頃,每株衫木的施肥量為尿素200~600g、鈣鎂磷肥400~600g。當立地指數為14、林分密度為1200株/公頃時,每株衫木的施肥量為尿素250g/株、鈣鎂磷肥500g/株;當立地指數為16、林分密度為1350株/公頃時,每株衫木的施肥量為尿素500g、鈣鎂磷肥500g。可以提高杉木人工林的生產力、防治地力衰退。文檔編號A01G23/00GK101243762SQ20081010235公開日2008年8月20日申請日期2008年3月20日優先權日2008年3月20日發明者張建國申請人: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