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噪音的車用電子真空泵的製作方法
2023-05-26 09:31:51 1

本發明涉及一種真空泵,具體涉及一種低噪音的車用電子真空泵。
背景技術:
電子真空泵是汽車中為真空助力器提供真空源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電子真空泵在工作時的噪音過大,嚴重影響電動汽車的質量和舒適度。
為了降低電子真空泵的噪音,有的技術人員選擇在真空泵的外部設置隔音罩。例如中國專利文獻CN 203257689 U(申請號 201320177261.1)公開了一種電動真空泵隔音罩,包括罩在電動真空泵上的隔音罩本體,隔音罩本體的下側設有若干支腳,所述的支腳與安裝在電動真空泵下方的支架固定連接。隔音罩本體的內側設有若干消音層,所述消音層為吸音海綿層。但是隔音罩的設置會佔用車子空間,對於緊湊結構的汽車並不適用。
有的技術人員嘗試通過改進真空泵的結構來降低噪音,例如中國專利文獻CN 105626535 A(申請號 201610110211.X)公開了一種低噪音真空泵,包括後蓋、泵體、前蓋、支架和電機,所述主軸兩端設置有軸套,軸套與中間壁卡持連接;所述泵體上下兩端分別設置有進氣口和出氣口,出氣口內設置有抗性式消聲器。該文獻進一步介紹其真空泵通過軸套保持主軸轉動穩定,齒輪相互嚙合,從而保持主軸在高速轉動時穩定性高,噪音小,脹套和螺母能夠保持齒輪安裝牢固,進氣口和出氣口保持空氣排放通暢。
另外,申請人於2013年6月28日申請了發明名稱為《新能源車輛剎車真空助力器用電子真空泵》(CN103306979,申請號CN201310267734 )的發明專利,包括電機總成、支撐基座、泵室下蓋、驅動套、泵轉子、葉片、泵室、泵室上蓋、泵體蓋和固定銷;泵室下蓋、驅動套和泵轉子與電機總成的輸出軸同軸線設置;泵室下蓋設置在泵室的下方,泵室上蓋置在泵室的上方,泵室下蓋包括進氣槽、導流槽、安裝孔、定位缺口和軸孔,泵室下蓋的兩側各設有一組相連通的進氣槽和導流槽;進氣槽為上下貫通的通槽,導流槽為上下不貫通的盲槽,導流槽的開口朝向泵室。
泵室包括內腔、進氣通孔、安裝孔和定位缺口;進氣通孔設置在泵室的兩側。
泵室上蓋包括進氣槽、出氣槽、排氣口、安裝孔和定位缺口;泵室上蓋的左右兩側各設一組相連通的進氣槽和出氣槽,進氣槽和出氣槽均為上下不貫通的盲槽,進氣槽和出氣槽的開口朝向泵室;進氣槽的形狀、大小與泵室下蓋的進氣槽相同;出氣槽的形狀、大小與泵室下蓋的導流槽相同。
所述泵室下蓋的進氣槽與支撐基座的儲氣腔相通,泵室上蓋的排氣口與泵體蓋的內腔相通。泵室下蓋的進氣槽設置在泵室的進氣通孔所在部位的下方,不與泵室的內腔相通;泵室上蓋的進氣槽設置在泵室的進氣通孔所在部位的上方,不與泵室的內腔相通。
泵室下蓋的左側進氣槽、泵室的左側進氣通孔以及泵室上蓋的左側進氣槽相連通,形成一道氣體通路;同樣的,泵室下蓋的右側進氣槽、泵室的右側進氣通孔以及泵室上蓋的右側進氣槽相連通,也形成一道氣體通路。泵室下蓋的導流槽與泵室的內腔相通,泵室上蓋的出氣槽與泵室的內腔相通;泵室下蓋的導流槽與泵室上蓋的出氣槽以泵室的中心橫截面為對稱面對稱設置。
所述支撐基座包括密封圈、進氣管、出氣管、儲氣腔、出氣口、安裝架和安裝套;進氣管設置在支撐基座主體的外側,進氣管的出口與儲氣腔相通;出氣管設置在支撐基座主體的外側,出氣管的進氣口與支撐基座上表面的出氣口相連通;所述支撐基座上表面的出氣口與泵體蓋和泵室之間的空腔相連通。
上述結構的真空泵的泵室的進氣通孔設置在泵室的兩側,每一側各有一組4個φ2進氣通孔。因此氣流能均勻地通過進氣通孔上升以降低進氣噪音。另外,泵體蓋的內部平面上還設置消音槽,從泵室上蓋流出的氣體在消音槽中形成渦旋,然後從支撐基座的出氣口流出;由於消音槽的存在,進一步降低了真空泵工作時的噪音。
為了進一步解決真空泵的噪音問題,申請人還於2014年9月3日申請了發明名稱為《一種新能源車用電子真空泵的消音組件》(CN204061189,申請號CN201420507263)的實用新型專利,所述消音組件包括消音件和泵體蓋;消音件包括消音套和消音罩,消音套為圓筒狀,消音罩設置在消音套的筒體內壁面上;消音罩一端敞口一端封閉,包括圓筒狀側壁和罩頂,消音罩的敞口端的端面與消音套的一側端面在同一平面上;消音罩的敞口端開有作為排氣口的豁口。所述泵體蓋的蓋頂內表面上設有凸臺和安裝壁,凸臺為設有缺口的環形凸臺;安裝壁設置在凸臺上,安裝壁為設有內凹部的環形壁;凸臺、安裝壁和泵體蓋同軸線設置。消音件由消音套的一端套裝在泵體蓋的安裝壁上,消音件的消音罩的開口方向與泵體蓋的開口方向相同。消音組件安裝在電子真空泵內後,泵室上蓋與消音件的消音罩形成第一級緩衝腔,泵室上蓋、消音件的消音套、消音件的消音罩和泵體蓋之間形成第二級緩衝腔,支撐基座、消音件的消音套與泵體蓋之間形成第三級緩衝腔。因此真空泵工作時,壓縮氣體從泵室上蓋流出後,經過三級緩衝後從支撐基座的排氣管流出,電子真空泵工作時的噪音下降明顯。
上述消音組件安裝在真空泵上後,實測真空泵工作時噪音為69dB,雖然起到了降噪的效果,但還是不能滿足一些靜音要求非常高的車輛。因此,申請人在前述兩項技術的基礎上,繼續改進車用電子真空泵的結構,以進一步降低真空泵的噪音。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低噪音的車用電子真空泵。
實現本發明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低噪音的車用電子真空泵,包括電機總成、支撐基座、泵室下蓋、驅動套、泵轉子、葉片、泵室、泵室上蓋、消音件、泵體蓋和固定銷,泵室下蓋、驅動套、泵轉子、葉片、泵室、泵室上蓋、消音件和固定銷設置在泵體蓋內,泵室下蓋、驅動套和泵轉子與電機總成的輸出軸同軸線設置,消音件的一端套裝在泵體蓋的安裝壁上。
所述消音件包括消音套、隔板、匯集腔和連接圈,消音套為圓筒狀,匯集腔通過隔板和連接圈連接設置在消音套中央,匯集腔一端開口一端封閉,包括圓筒狀側壁和腔底,連接圈為環形,設置並連接在消音套的內壁面和匯集腔的外壁面之間,消音套、匯集腔和連接圈同軸線設置。
隔板沿著消音套內壁的圓周向等間距設置並連接在消音套的內壁面和匯集腔的外壁面之間,隔板與連接圈垂直。
隔板中有兩塊上不設置豁口,其餘隔板上設置豁口;不設置豁口的兩塊隔板位於同一平面上,豁口為長方形缺口,均靠近泵室上蓋設置,豁口有兩種設置位置,一種鄰接消音套內壁,另一種鄰接匯集腔的外壁,對於設置豁口的隔板來說,相鄰兩塊隔板上的豁口的位置不同。
匯集腔靠近泵室上蓋一側的兩端各設有一個進氣口,進氣口分別靠近不設置豁口的隔板設置,匯集腔還設有出氣口,出氣口設置在匯集腔的側壁上;匯集腔的進氣口和出氣口位於連接圈的兩側。
進一步的,隔板將消音套、匯集腔和連接圈之間的空間分割成大小相同的扇形氣室;氣室按照功能包括進氣氣室、緩衝氣室和出氣氣室,緩衝氣室位於進氣氣室和出氣氣室之間。
進氣氣室有兩個,每一個進氣氣室與泵室上蓋的排氣口相通,進氣氣室位於一塊不設置豁口的隔板和相鄰的一塊設置豁口的隔板之間。
出氣氣室也有兩個,出氣氣室位於一塊不設置豁口的隔板和相鄰的一塊設置豁口的隔板之間,且出氣氣室與匯集腔的進氣口相通。
進氣氣室與出氣氣室相鄰,相鄰的進氣氣室和出氣氣室共用一塊不設置豁口的隔板。
所述泵體蓋的蓋頂內表面上設有凸臺和安裝壁,凸臺為設有缺口的環形凸臺,安裝壁設置在凸臺上,安裝壁為設有內凹部的環形壁;安裝壁的內凹部與凸臺的缺口在泵體蓋的蓋頂內表面上的同一位置,凸臺、安裝壁和泵體蓋同軸線;消音件由消音套的一端套裝在泵體蓋的安裝壁上,消音件的一側端面與凸臺的臺面相接觸,消音件與泵體蓋連接後,消音件的氣室的開口方向與泵體蓋的開口方向相同,將連接了消音件的泵體蓋與支撐基座固定連接後,消音件的一側端面與泵室上蓋密封連接,且消音件的進氣氣室位於泵室上蓋的排氣口的上方。
匯集腔的開口端朝向泵室上蓋,匯集腔的封閉端靠近泵體蓋,匯集腔的腔底位於消音套內部,不與消音套靠近泵體蓋的端面在同一平面上,連接圈與匯集腔的腔底平行,與匯集腔的腔底相比,連接圈更靠近泵室上蓋。
作為優選的,所述泵室下蓋的兩側分別設有一組相連通的進氣槽和導流槽,進氣槽為上下貫通的通槽,導流槽為上下不貫通的盲槽,導流槽的開口朝向泵室,導流槽與泵室內腔相通。
導流槽包括連接槽段、出氣槽段和緩衝腔,連接槽段和緩衝腔分別位於出氣槽段的兩端。
連接槽段與進氣槽的一端相接,緩衝腔為圓柱形,緩衝腔與出氣槽段的端部相連通;緩衝腔設置在出氣槽段遠離軸孔的一側。
作為優選的,泵室包括泵室主體、內腔、進氣通孔;進氣通孔設置在泵室主體的兩側,每一側各有一組進氣通孔。
泵室主體的每一側還開設了兩個弧形凹槽,與泵室下蓋相接觸的進氣端設置了兩個進氣端凹槽,兩個進氣端凹槽設置在泵室主體的兩側,位置分別與兩組進氣通孔相對應,與泵室上蓋相接觸的出氣端設置了兩個出氣端凹槽,兩個出氣端凹槽設置在泵室主體的兩側,位置分別與兩組進氣通孔相對應。
兩組進氣通孔的進氣口分別位於對應的進氣端凹槽內,兩組進氣通孔的出氣口分別位於對應的出氣端凹槽內。
本發明具有積極的效果:(1)本發明的車用電子真空泵的下蓋的左右兩側的導流槽的槽壁上增加設置了一個圓柱形的緩衝腔,從下蓋的進氣槽進入的氣體在流經導流槽進入泵室時,氣流先衝擊在緩衝腔壁上經過緩衝,然後進入泵室。氣流經過緩衝降低了進氣噪音。
(2)本發明的車用電子真空泵的泵室的兩側各設置了一組圓柱形通孔,每一組的通孔有進氣埠和出氣埠,每一組通孔的兩埠均位於對應的凹槽內,從而氣流在通過下蓋的進氣槽進入泵室通孔的進氣埠之前,氣流先匯集在泵室進氣端的凹槽內,然後再分散進入各個通孔;同樣的,從各個通孔流出的氣體也先匯集在泵室出氣端的凹槽內,然後進入上蓋的進氣槽。通過泵室進氣端凹槽和出氣端凹槽的設置,解決進入每組各個通孔氣流不均的問題,也避免出現氣流不均產生的尖銳噪音。
(3)本發明的車用電子真空泵的消音件內設有沿著消音套的筒壁圓周向均勻分布的多個氣室和位於消音套中央的出氣匯集腔,氣室按照功能包括進氣氣室、緩衝氣室和出氣氣室;氣流從上蓋流出進入進氣氣室內後,氣流流經了緩衝氣室後進入出氣氣室,從出氣氣室槽壁上的出氣口流出進入出氣匯集腔。
按照上述結構,氣流從泵室上蓋的兩個排氣口進入消音件,每一個排氣口流出進入消音件的氣流依次經過緩衝氣室和出氣氣室,從出氣氣室流出後在匯集腔匯合,從匯集腔的出口流出,在消音套與泵體蓋之間的空間進一步緩衝後流出,最後流出消音件從出氣管排出。這種氣室和匯集腔結構延長了氣路,緩衝了氣流,起到有效降低噪音的效果。
(4)本發明的車用電子真空泵對下蓋、泵室和消音件進行了改進,上述改進的結構對噪音的降低產生了明顯的作用。經實測,本發明的真空泵工作時的最大噪音為66dB。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真空泵的爆炸示意圖;
圖2為圖1中下蓋的立體放大示意圖;
圖3為將圖2的下蓋翻轉180°後的立體示意圖;
圖4為圖1中下蓋的俯視圖;
圖5為圖1中泵室的立體放大示意圖;
圖6為將圖5的泵室翻轉180°後的立體示意圖;
圖7為圖1中的消音件的立體放大示意圖;
圖8為將圖7的消音件翻轉180°後的立體示意圖;
上述附圖中的標記如下:
電機總成1;
支撐基座2,進氣管21,出氣管22;
泵室下蓋3,進氣槽31,導流槽32,連接槽段32-1,出氣槽段32-2,緩衝腔32-3;
泵轉子4;
泵室5,內腔51,進氣通孔52,進氣端凹槽53,出氣端凹槽54;
泵室上蓋6;
消音件7,消音套71,隔板72,豁口72-1,匯集腔73,進氣口73-1,出氣口73-2,連接圈74,進氣氣室75,緩衝氣室76,出氣氣室77;
泵體蓋8。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見圖1,本實施例的低噪音的車用電子真空泵包括電機總成1、支撐基座2、泵室下蓋3、驅動套、泵轉子4、葉片、泵室5、泵室上蓋6、消音件7、泵體蓋8和固定銷。泵室下蓋3、驅動套、泵轉子4、葉片、泵室5、泵室上蓋6、消音件7和固定銷設置在泵體蓋8內。泵室下蓋3、驅動套和泵轉子4與電機總成1的輸出軸同軸線設置。
支撐基座2與泵體蓋8固定連接。支撐基座2設有進氣管21和出氣管22。
見圖2至圖4,泵室下蓋3包括進氣槽31、導流槽32、安裝孔、定位缺口和軸孔。軸孔設置在泵室下蓋3的中央。泵室下蓋3的兩側分別設有一組相連通的進氣槽31和導流槽32。安裝孔為上下貫穿的通孔,設置在泵室下蓋3主體的外側,本實施例中沿周向等間距設置4個,一組相連通的進氣槽31和導流槽32設置在兩個安裝孔之間。定位缺口設置在泵室下蓋3主體的兩側。
進氣槽31為上下貫通的通槽,進氣槽31的形狀為弧形。導流槽32為上下不貫通的盲槽,導流槽32的開口朝向泵室,導流槽32與泵室內腔51相通。。
見圖3和圖4,導流槽32包括連接槽段32-1、出氣槽段32-2和緩衝腔32-3,連接槽段32-1和緩衝腔32-3分別位於出氣槽段32-2的兩端。
連接槽段32-1與進氣槽31的一端相接,連接槽段32-1的槽寬度大於出氣槽段32-2的寬度。出氣槽段32-2的形狀為弧形,出氣槽段32-2較進氣槽31靠近軸孔35。出氣槽段32-2的槽口部分位於泵室內腔51中。緩衝腔32-3為圓柱形,緩衝腔32-3與出氣槽段32-2的端部相連通。緩衝腔32-3設置在出氣槽段32-2遠離軸孔35的一側,泵室下蓋3與泵室5相連接後,緩衝腔32-3被泵室5的主體覆蓋。
驅動套、泵轉子4和葉片設置在泵室5內。所述泵轉子4包括葉片槽、軸孔、驅動套安裝孔和插腳口。泵轉子4的外徑為38mm,軸孔設置在泵轉子4的中央。葉片槽有8個,葉片槽為方槽,葉片插放在葉片槽內。
見圖5和圖6,所述泵室5包括泵室主體、內腔51、進氣通孔52、安裝孔和定位缺口。內腔51為橢圓形,進氣通孔52設置在泵室主體的兩側,每一側各有一組4個φ2(直徑2mm)進氣通孔52。安裝孔設置在泵室5的四角,本實施例中等間距設置4個,一組4個進氣通孔52設置在兩個安裝孔之間。每組進氣通孔52分別與泵室下蓋的進氣槽31的位置上下對應。定位缺口設置在泵室5的兩側。
泵室主體的每一側還開設了兩個弧形凹槽。與泵室下蓋3相接觸的進氣端設置了兩個進氣端凹槽53,兩個進氣端凹槽53設置在泵室主體的兩側,位置分別與兩組進氣通孔52相對應。與泵室上蓋6相接觸的出氣端設置了兩個出氣端凹槽54,兩個出氣端凹槽54設置在泵室主體的兩側,位置分別與兩組進氣通孔52相對應。
兩組進氣通孔52的進氣口分別位於對應的進氣端凹槽53內,兩組進氣通孔52的出氣口分別位於對應的出氣端凹槽54內。也即對於其中任何一組進氣通孔52,其4個進氣口均位於同一個進氣端凹槽53內;同樣的,其4個出氣口均位於同一個出氣端凹槽54內。
所述泵室上蓋6包括進氣槽、出氣槽、排氣口、安裝孔和定位缺口。泵室上蓋的兩側各設一組相連通的進氣槽和出氣槽,進氣槽和出氣槽均為上下不貫通的盲槽,進氣槽和出氣槽的開口朝向泵室5。進氣槽的形狀為弧形,進氣槽的形狀、大小與泵室下蓋3的進氣槽31相同。出氣槽的形狀、大小與泵室下蓋3的導流槽32相同,因此出氣槽也包括連接槽段和出氣槽段,連接槽段與進氣槽相接,連接槽段的槽寬度大於出氣槽段的寬度。出氣槽段的形狀為弧形,出氣槽段較進氣槽靠近泵室上蓋的中央。出氣槽與泵室內腔相通。排氣口有兩個,對稱設置在泵室上蓋的兩側。每一側的排氣口靠近該側的進氣槽的端頭設置。安裝孔設置在泵室上蓋的四角,本實施例中沿周向等間距設置4個。定位缺口設置在泵室上蓋的兩側。
見圖7和圖8,所述消音件7為橡膠一體件,包括消音套71、隔板72、匯集腔73和連接圈74。
消音套71為圓筒狀,匯集腔73通過隔板72和連接圈74連接設置在消音套71中央。匯集腔73一端開口一端封閉,包括圓筒狀側壁和腔底。連接圈74為環形,設置在消音套71的內壁面和匯集腔73的外壁面之間。消音套71、匯集腔73和連接圈74同軸線設置。
隔板72有多塊,本實施例中設置了8塊隔板72。隔板72沿著消音套71內壁的圓周向等間距設置並連接在消音套71的內壁面和匯集腔73的外壁面之間,隔板72與連接圈74垂直。
匯集腔73的開口端朝向泵室上蓋,匯集腔73的封閉端靠近泵體蓋8。匯集腔73的腔底位於消音套71內部,不與消音套71靠近泵體蓋8的端面在同一平面上。連接圈74與匯集腔73的腔底平行,與匯集腔73的腔底相比,連接圈74更靠近泵室上蓋。
隔板72中有兩塊上不設置豁口,其餘隔板上設置豁口72-1。不設置豁口的兩塊隔板在徑向上、位於同一平面上。豁口72-1為長方形缺口,均靠近泵室上蓋設置。豁口72-1有兩種設置位置,一種鄰接消音套71內壁,另一種鄰接匯集腔73的外壁。對於設置豁口72-1的隔板72來說,相鄰兩塊隔板72上的豁口72-1的位置不同。
匯集腔73靠近泵室上蓋一側的兩端各設有一個進氣口73-1,進氣口73-1分別靠近不設置豁口72-1的隔板72設置。匯集腔73還設有出氣口73-2,出氣口73-2設置在匯集腔73的側壁上;匯集腔73的進氣口73-1和出氣口73-2位於連接圈74的兩側。
隔板72將消音套71、匯集腔73和連接圈74之間的空間分割成大小相同的扇形氣室。氣室按照功能包括進氣氣室75、緩衝氣室76和出氣氣室77。緩衝氣室76位於進氣氣室75和出氣氣室77之間。
進氣氣室75有兩個,每一個進氣氣室75與泵室上蓋的排氣口相通。進氣氣室75位於一塊不設置豁口的隔板和相鄰的一塊設置豁口的隔板之間。
出氣氣室77也有兩個,出氣氣室77位於一塊不設置豁口的隔板和相鄰的一塊設置豁口的隔板之間,且出氣氣室77與匯集腔73的進氣口73-1相通。
進氣氣室75與出氣氣室77相鄰。相鄰的進氣氣室75和出氣氣室77共用一塊不設置豁口的隔板72。
所述泵體蓋8的蓋頂內表面上設有凸臺和安裝壁。凸臺為設有缺口的環形凸臺。安裝壁設置在凸臺上,安裝壁為設有內凹部的環形壁;安裝壁的內凹部與凸臺的缺口在泵體蓋8的蓋頂內表面上的同一位置。凸臺、安裝壁和泵體蓋8同軸線。安裝壁的外側壁面上還設有定位凸塊,定位凸塊與消音件的消音套的定位插槽插接配合(具體結構參考CN204061189)。
消音件7由消音套71的一端套裝在泵體蓋8的安裝壁上,消音件7的一側端面與凸臺的臺面相接觸。消音件7與泵體蓋8連接後,消音件7的氣室的開口方向與泵體蓋8的開口方向相同。將連接了消音件7的泵體蓋8與支撐基座2固定連接後,消音件7的一側端面與泵室上蓋6密封連接,且消音件7的進氣氣室位於泵室上蓋6的排氣口的上方。
本發明的真空泵工作時,氣體由支撐基座2的進氣管21進入,在支撐基座2的儲氣腔緩衝後,分為左右兩路,分別進入泵室下蓋3的兩個進氣槽31。此時進入進氣槽31的一部分氣體從下向上進入泵室5的進氣通孔52,到達泵室上蓋6的進氣槽,然後從與進氣槽相通的出氣槽從上向下進入泵室5的內腔;進入進氣槽31的另一部分氣體通過與進氣槽31相通的導流槽32進入泵室5的內腔。
對於通過與進氣槽31相通的導流槽32進入泵室5的內腔的氣流,在通過導流槽32時,氣流先衝擊在緩衝腔32-3的壁面上經過緩衝,然後進入泵室5。
由於泵室兩側進氣端凹槽53和出氣端凹槽54的設置,氣流在通過下蓋的進氣槽進入泵室通孔的進氣埠之前,氣流先匯集在泵室進氣端的凹槽內,然後再分散進入各個通孔;同樣的,從各個通孔流出的氣體也先匯集在泵室出氣端的凹槽內,然後進入上蓋的進氣槽。通過泵室進氣端凹槽和出氣端凹槽的設置,可一定程度上解決進入每組各個通孔氣流不均的問題,避免出現氣流不均產生的尖銳噪音。
從泵室上蓋6的兩個排氣口流出的氣體,分別進入一個進氣氣室75,然後流入緩衝氣室76,在氣室與氣室之間,氣流呈之字形流向,最後流入該進氣氣室75對面的出氣氣室77,從出氣氣室77進入匯集腔73。匯合在匯集腔73中的氣流從出氣口73-2流出,進入消音件7的消音套71和泵體蓋8之間形成緩衝腔。然後氣體經泵體蓋8的安裝壁的內凹部和凸臺的缺口流出進入消音件7外,從泵體蓋8的排氣口進入支撐基座2的排氣管22排出泵外。消音件7的這種氣室和匯集腔結構延長了氣路,緩衝了氣流,起到有效降低噪音的效果。本發明的車用電子真空泵對下蓋、泵室和消音件進行了改進,上述改進的結構對噪音的降低產生了明顯的作用。經實測,本發明的真空泵工作時的最大噪音為66dB。
測試過程如下。
一、測試儀器: 1、直流電源,2、分貝計。
二、測試地點:靜音房(背景噪音小於30dB(A))。
三、測試方法:1、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溫度23±5℃;2、測試電壓13.5±0.1V;3、真空罐容積4L±0.02L;4、將真空泵通電,真空泵抽取真空罐中的空氣,將分貝計放置在與真空泵水平方向,距離真空泵中心400mm的位置,記錄真空罐內壓力50kpa到30kpa之間時的噪音,最大值為66d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