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牆式浴缸龍頭及其使用方法與流程
2023-05-26 06:57:01

本發明涉及一種入牆式浴缸龍頭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的暗裝浴缸龍頭均為雙把手控制出水管的冷熱水出水或是以單把手控制出水的的混合水出水,這種形式一定程度上影響產品的整體外觀且成本上也較高,增加了相應的閥芯及延長了過水管路的長度及整體尺寸。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做出改進,即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入牆式浴缸龍頭及其使用方法,實現只有一個出水管實現混合水出水的控制及空檔的回位。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一種技術方案是:一種入牆式浴缸龍頭,包括安裝在牆內的安裝座和閥芯、罩住閥芯並位於牆面上的轉動罩、連接轉動罩的出水管和設置在出水管出口處控制管路啟閉的閥門,所述安裝座包括熱水管、冷水管和回水管,所述閥芯上設置有分別與熱水管、冷水管和回水管一端相連接的熱水孔、冷水孔和回水孔,所述回水管的另一端與蓮蓬頭相連接,所述閥芯內設置有端面相貼合的陶瓷靜片和陶瓷動片,還包括一驅使動片在靜片上做轉動和平面移動的管狀把手杆,所述靜片中部設置有與熱水孔相連通的第一通孔、與冷水孔相連通的第二通孔、與回水孔相連通的第三通孔,所述動片外徑小於靜片外徑,所述動片中部設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外徑與動片外徑之間的距離大於第一、第二通孔的內徑,所述把手杆的底端與第四通孔上埠相對接,把手杆的頂端穿出閥芯與出水管入口相連接。以使動片往一端做平面移動時,第四通孔同時連通第一至第三通孔,動片往一側轉動時第四通孔與第一通孔的連通面積從零至最大,第四通孔與第二通孔的連通面積從最大至零,動片往另一側轉動時,第四通孔與第一通孔的連通面積從最大至零,第四通孔與第二通孔的連通面積從零至最大,動片往另一端做平面移動時,動片端面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堵死,第四通孔與第三通孔相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閥芯包括一通過底座和罩體所構成的密閉腔室,所述熱水孔、冷水孔和回水孔設置在底座上並均與腔室相連通,所述動片上部設置有固定座,所述動片上端面周側均布有若干個卡槽,所述固定座下端面周側設置有若干個分別嵌入卡槽的卡塊,所述固定座上端面設置有連接體,所述固定座上端面兩相對側壁上分別設置有一凹部,所述連接體底部兩側分別設置有與凹部相咬合的凸部,所述固定座上設置有與第四通孔相對接的第五通孔,所述連接體上設置有與第五通孔相對接的第六通孔,所述把手杆底端呈球體,該球體位於第五通孔內,所述第五通孔內徑與球體外徑相等,所述把手杆鉸接在第六通孔內。
進一步的,還包括一罩住閥芯的閥芯座,所述轉動罩後端呈半球狀並嵌入閥芯座內,所述轉動罩內設置有轉接管,所述轉接管的入口與把手杆出口相對接並控制把手杆運轉,所述轉動罩前端呈管狀並設置有內螺紋,所述轉動罩內前端螺接有管狀接頭,該接頭後端與轉接管前端出口相螺接,所述出水管後端入口螺接在轉動罩內前端並與接頭出口相對接。
進一步的,還包括一罩住轉動罩後端的環形蓋板,所述蓋板內側壁上設置有呈C形的裝飾圈,所述裝飾圈的端面呈凸字形,裝飾圈凸部嵌入蓋板內側壁,裝飾圈內側壁與轉動罩後端半球外側壁相貼合,所述蓋板外端面上設置有冷熱水標誌。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體兩相對外側壁上均設置有一限位塊,所述罩體內側壁上設置有與限位塊相匹配的擋塊,所述連接體外側壁上套設有放置在限位塊上的耐磨墊。
進一步的,所述底座內設置有多個限位凸筋,所述靜片側壁上設置有多個與限位凸筋相卡合的限位槽,所述底座與靜片之間設置有呈品字形的內密封墊,所述底座外底部設置有呈品字形的外密封墊。
進一步的,所述動片與固定座之間、固定座與連接體之間、第五通孔內側壁與把手杆球體之間均設置有密封圈。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體上第六通孔橫截面呈方形,所述把手杆橫截面為與第六通孔相匹配的方形。
進一步的,所述閥門包括螺接在出水管出口處的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內沿出水方向依次設置有端面相貼合的墊片和定位座,所述墊片偏離中心處設置有與出水管相連接的出水孔,所述定位座上設置有轉動時依次與出水孔相連通的兩個入水孔和一個連通兩個入水孔的排水孔,所述固定套外罩有外殼,所述定位座外側壁前端設置有多個卡扣,所述外殼內側壁設置有卡住卡扣的扣合部,以使外殼轉動驅使定位座轉動,所述外殼內前端設置有與定位座排水孔相對接的起泡器。
進一步的,所述出水管外套有矽膠套。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另一種技術方案是:一種如上述的入牆式浴缸龍頭的使用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
(1)關閉狀態:將本龍頭安裝在浴缸上方的牆面上,安裝座的熱水管、冷水管與供冷熱水裝置相連接,回水管一端與蓮蓬頭相連接,關閉閥門,以使龍頭處於關閉狀態時,出水管豎直朝下位於浴缸正上方,此時閥芯動片端面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堵死,第四通孔與第三通孔相連通,所有水流通道處於關閉狀態;
(2)空擋過渡:開啟閥門,往上掰出水管,出水管控制閥芯把手杆向上擺動,控制動片的第四通孔往第一、第二通孔的方向做平面移動,因動片外徑小於靜片外徑,在動片第四通孔連通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之前,出水管在一個限定轉動角度內繼續保持關閉狀態;
(3)混合出水:繼續往上掰出水管,控制動片的第四通孔繼續往第一、第二通孔的方向做平面移動,動片第四通孔同時連通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出水管出水,蓮蓬頭因水壓不足不出水,此時出水管流出冷熱水混合水;
(4)水溫調節:在保持(3)步驟狀態下,左右轉動出水管,出水管控制閥芯轉動,得到不同溫度的混合水;
(5)全熱出水:在保持(3)步驟狀態下,將出水管往第一通孔方向轉動至最大角度,此時限位塊與擋塊配合,限定最大把手杆最大轉動角度,第四通孔連通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動片端面堵死第二通孔,此時出水管全熱出水;
(6)全冷出水:在保持(3)步驟狀態下,將出水管往第二通孔方向轉動至最大角度,此時限位塊與擋塊配合,限定最大把手杆最大轉動角度,第四通孔連通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動片端面堵死第一通孔,此時出水管全冷出水;
(7)蓮蓬頭出水:在保持(3)步驟的前提下,關閉閥門,重複步驟(3)~(6),進而調節蓮蓬頭的不同出水狀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實現上出水功能;
2.無需獨立的單把手或雙把手控制水路出水;
3.出水管控制閥芯出水狀態;
4.控制把手杆移動角度控制水路流量調節;
5.轉動把手杆控制水路溫度調節;
6.外觀實現無螺絲裝飾孔。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構造示意立體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的爆炸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中關閉狀態的構造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中空擋狀態的構造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中混合狀態的構造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中全熱出水狀態的構造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中閥芯的爆炸圖。
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中靜片和動片等的構造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中墊片和定位座的構造示意圖。
圖中:1-安裝座,101-熱水管,102冷水管,103-回水管,2-閥芯座,3-閥芯,301-罩體,302-耐磨墊,303-把手杆,304-球體,4-轉動罩,401-轉接管,402-接頭,403-蓋板,404-裝飾圈,405-冷熱水標誌,5-出水管,501-矽膠套,502-固定套,503-外殼,504-起泡器,6-墊片,601-出水孔,602-防動凸塊,603-貓眼墊,7-定位座,701-入水孔,702-排水孔,703-卡扣,704-環形凸緣,705-限角度凸塊,8-連接體,801-密封圈,802-凸部,803-限位塊,804-第六通孔,9-固定座,901-第五通孔,902-凹部,903-卡塊,10-動片,101-第四通孔,102-卡槽,11-靜片,111-第一通孔,112-第二通孔,113-第三通孔,114-限位槽,12-底座,121-內密封圈,122-外密封圈。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如圖1~9所示,一種入牆式浴缸龍頭,包括安裝在牆內的安裝座1和閥芯3、罩住閥芯並位於牆面上的轉動罩4、連接轉動罩的出水管5和設置在出水管出口處控制管路啟閉的閥門,所述安裝座1包括熱水管101、冷水管102和回水管103,所述閥芯3上設置有分別與熱水管、冷水管和回水管一端相連接的熱水孔、冷水孔和回水孔,所述回水管的另一端與蓮蓬頭相連接,所述閥芯3內設置有端面相貼合的陶瓷靜片11和陶瓷動片10,還包括一驅使動片在靜片上做轉動和平面移動的管狀把手杆303,所述靜片11中部設置有與熱水孔相連通的第一通孔111、與冷水孔相連通的第二通孔112、與回水孔相連通的第三通孔113,所述動片10外徑小於靜片11外徑,所述動片10中部設置有第四通孔101,所述第四通孔外徑與動片外徑之間的距離大於第一、第二通孔的內徑,所述把手杆的底端與第四通孔上埠相對接,把手杆的頂端穿出閥芯與出水管入口相連接。以使動片往一端做平面移動時,第四通孔同時連通第一至第三通孔,動片往一側轉動時第四通孔與第一通孔的連通面積從零至最大,第四通孔與第二通孔的連通面積從最大至零,動片往另一側轉動時,第四通孔與第一通孔的連通面積從最大至零,第四通孔與第二通孔的連通面積從零至最大,動片往另一端做平面移動時,動片端面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堵死,第四通孔與第三通孔相連通。
本實施例中,所述閥芯3包括一通過底座12和罩體301所構成的密閉腔室,所述熱水孔、冷水孔和回水孔設置在底座上並均與腔室相連通,所述動片10上部設置有固定座9,所述動片10上端面周側均布有若干個卡槽102,所述固定座9下端面周側設置有若干個分別嵌入卡槽的卡塊903,所述固定座9上端面設置有連接體8,所述固定座9上端面兩相對側壁上分別設置有一凹部902,所述連接體8底部兩側分別設置有與凹部相咬合的凸部802,所述固定座9上設置有與第四通孔相對接的第五通孔901,所述連接體上設置有與第五通孔相對接的第六通孔804,所述把手杆底端呈球體304,該球體位於第五通孔901內,所述第五通孔內徑與球體外徑相等,所述把手杆鉸接在第六通孔804內。凹部902和凸部802的配合控制動片10轉動,卡槽102和卡塊903的配合控制動片10的平面移動。
本實施例中,還包括一罩住閥芯的閥芯座2,所述轉動罩4後端呈半球狀並嵌入閥芯座2內,所述轉動罩內設置有轉接管401,所述轉接管401的入口與把手杆出口相對接並控制把手杆運轉,所述轉動罩4前端呈管狀並設置有內螺紋,所述轉動罩內前端螺接有管狀接頭402,該接頭後端與轉接管前端出口相螺接,所述出水管後端入口螺接在轉動罩內前端並與接頭出口相對接。
本實施例中,還包括一罩住轉動罩後端的環形蓋板403,所述蓋板內側壁上設置有呈C形的裝飾圈404,所述裝飾圈的端面呈凸字形,裝飾圈凸部嵌入蓋板內側壁,裝飾圈內側壁與轉動罩後端半球外側壁相貼合,所述蓋板外端面上設置有冷熱水標誌405。
本實施例中,所述連接體8兩相對外側壁上均設置有一限位塊803,所述罩體內側壁上設置有與限位塊相匹配的擋塊,所述連接體外側壁上套設有放置在限位塊上的耐磨墊302。
本實施例中,所述底座12內設置有多個限位凸筋,所述靜片側壁上設置有多個與限位凸筋相卡合的限位槽114,所述底座與靜片之間設置有呈品字形的內密封墊121,所述底座外底部設置有呈品字形的外密封墊122。
本實施例中,所述動片與固定座之間、固定座與連接體之間、第五通孔內側壁與把手杆球體之間均設置有密封圈801。
本實施例中,所述連接體上第六通孔804橫截面呈方形,所述把手杆橫截面為與第六通孔相匹配的方形。
本實施例中,所述閥門包括螺接在出水管出口處的固定套502,所述固定套內沿出水方向依次設置有端面相貼合的墊片6和定位座7,所述墊片6偏離中心處設置有與出水管相連接的出水孔601,所述定位座7上設置有轉動時依次與出水孔相連通的兩個入水孔701和一個連通兩個入水孔的排水孔702,所述固定套外罩有外殼503,所述定位座外側壁前端設置有多個卡扣703,所述外殼內側壁設置有卡住卡扣的扣合部,以使外殼轉動驅使定位座轉動,所述外殼內前端設置有與定位座排水孔相對接的起泡器504。
本實施例中, 所述墊片外側壁設置有嵌入固定套內的防動凸塊602,防止墊片轉動,墊片的出水孔內設置有密封作用的管狀貓眼墊603。所述定位座外側壁設置有環形凸緣704,所述固定套內側壁設置有託住該凸緣的凸肩,防止定位座脫離固定套,所述凸緣的外側壁上設置有兩個相對的限角度凸塊705,凸肩上設置有限角度擋塊,用於限制定位座的轉動角度,使其轉動一個角度後,管路開啟,轉向另一個反向,管路關閉。
本實施例中,所述出水管外套有矽膠套501。
上述的入牆式浴缸龍頭的使用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
(1)關閉狀態:將本龍頭安裝在浴缸上方的牆面上,安裝座的熱水管、冷水管與供冷熱水裝置相連接,回水管一端與蓮蓬頭相連接,關閉閥門,以使龍頭處於關閉狀態時,出水管豎直朝下位於浴缸正上方,此時閥芯動片端面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堵死,第四通孔與第三通孔相連通,所有水流通道處於關閉狀態;
(2)空擋過渡:開啟閥門,往上掰出水管,出水管控制閥芯把手杆向上擺動,控制動片的第四通孔往第一、第二通孔的方向做平面移動,因動片外徑小於靜片外徑,在動片第四通孔連通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之前,出水管在一個限定轉動角度內繼續保持關閉狀態;
(3)混合出水:繼續往上掰出水管,控制動片的第四通孔繼續往第一、第二通孔的方向做平面移動,動片第四通孔同時連通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出水管出水,蓮蓬頭因水壓不足不出水,此時出水管流出冷熱水混合水;
(4)水溫調節:在保持(3)步驟狀態下,左右轉動出水管,出水管控制閥芯轉動,得到不同溫度的混合水;
(5)全熱出水:在保持(3)步驟狀態下,將出水管往第一通孔方向轉動至最大角度,此時限位塊與擋塊配合,限定最大把手杆最大轉動角度,第四通孔連通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動片端面堵死第二通孔,此時出水管全熱出水;
(6)全冷出水:在保持(3)步驟狀態下,將出水管往第二通孔方向轉動至最大角度,此時限位塊與擋塊配合,限定最大把手杆最大轉動角度,第四通孔連通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動片端面堵死第一通孔,此時出水管全冷出水;
(7)蓮蓬頭出水:在保持(3)步驟的前提下,關閉閥門,重複步驟(3)~(6),進而調節蓮蓬頭的不同出水狀態。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的涵蓋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