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95周年電影《老阿姨》觀後感
2023-07-28 22:53:37 1
《老阿姨》以全國道德模範龔全珍的真實奉獻故事為藍本,再現了這位擁有6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的人生故事。下面是整理提供的電影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老阿姨》觀後感一
作為建黨95周年的獻禮影片,以全國道德模範和全國優秀共產黨員龔全珍為原型的電影《老阿姨》28日晚在江西蓮花縣首映,這是龔全珍的事跡首次搬上銀幕。現場2000餘名黨員群眾觀看了影片。
今年94歲高齡的龔全珍老人是開國少將甘祖昌的妻子。1957年甘祖昌將軍辭職回家當農民,她跟著丈夫回到江西蓮花縣「學著當農民」。1986年甘祖昌將軍病逝,老人沒有停下步伐,繼續走進學校、社區,傳承將軍艱苦奮鬥、扶危濟困、建設美好家鄉的精神。龔全珍老人光榮當選第四屆全國道德模範,並被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據了解,《老阿姨》由長影集團總導演雷獻禾執導,演員李雪健和陶慧敏聯袂主演,歷時三年創作完成。影片主要場景取自甘將軍與龔老阿姨長期生活工作的蓮花縣,部分配角也由熟悉兩位楷模事跡的當地群眾用方言飾演。影片用細膩感人的影像講述了龔全珍跟隨丈夫放棄優越生活,回到家鄉江西蓮花縣當農民的傳奇故事。
在首映式現場,雷獻禾、陶慧敏等主創人員還與現場觀眾分享了創作的感受,並向龔全珍老阿姨贈送了《老阿姨》視頻禮盒。「做一兩件好事容易,但幾十年為了信仰做一件事情,我覺得這是共產黨員最優秀的品質。」導演雷獻禾說。
108分鐘的影片放映結束後,很多觀眾眼眶溼潤,緩緩離場。「最打動我的是老阿姨夫妻回鄉當農民,紮根鄉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在蓮花縣機關工作的何慶如打算在以後的工作中要向老阿姨學習,少坐辦公室,多下鄉了解群眾所需,做一名合格黨員。
《老阿姨》觀後感二
7月28日上午,我在百花影院看了電影《老阿姨》,很受觸動和鼓舞。
這部電影名為《老阿姨》,可實際上講的是一對夫妻的故事,或者說是龔全珍陪伴將軍甘祖昌走過一生的故事——從年輕時相識、組織牽線結婚,到婚後的相互了解、照顧和感染,最後薪火相傳:將軍去世後,老阿姨對兒女們說:「該做什麼,還做什麼」,並也成長為一名道德模範。
影片裡最讓我感動的是以下幾個片段。
一是甘部長在結婚喜宴上,回憶起曾經出生入死的紅軍戰友,為他們敬馬奶酒的場景。眼前浮現硝煙瀰漫、炮火連天的戰場,戰友們傷的傷、殘的殘,卻依然保持著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笑談老甘的承諾:等革命勝利了,給咱們大伙兒都娶上老婆;還敲起槍桿,一起為老甘唱歌祝福。如今老甘娶上老婆了,可當年一起從家鄉出去參軍的弟兄們卻看不到這一天了......
二是當老甘拒絕當將軍的時候。甘部長覺得自己一直做後勤工作,比不上其他同志衝鋒陷陣、奮勇殺敵、刺刀見血,因此不配受領「將軍」這一頭銜。這時,戰友們再次浮現眼前——那是一群多麼肝膽相照、深明大義的弟兄啊!將軍,不僅僅是榮譽,還是黨中央、毛主席交給的更加重大、艱巨的任務!這份責任扛起來,就如同弟兄們在風雪中合力扛起你來......
三是在禮堂裡講革命時代的往事。面對年輕的新中國將士,老將軍講得很動情,仿佛回到了那些艱難而又充滿希望的日子......當年甘祖昌還是江西農村的一個小夥子,方志敏同志來宣傳革命思想,告訴大家:窮人不是天生命窮,窮人需要團結起來,跟剝削階級鬥,迎來好日子。第二件是爬雪山的時候,任弼時首長鼓勵當時癱坐在雪地上的甘祖昌小戰士:「這一坐下去,就再也站不起來了。不能坐,要站起來,站起來,站起來!」並且讓他拉著首長的馬尾巴,最終爬過了雪山。
四是自然災害的年頭,將軍為給老百姓爭取救命糧,表現出一位大丈夫敢做敢為、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英雄氣概。「天塌下來,有我頂著!」這句話,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句話,這背後會承受多少苦難,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挺身而出的時候,心裡沒有自己,只是時勢需要有人這樣做,我應了而已——不掛,不礙。
總體來說,我對甘將軍的所作所為充滿了欽佩和敬意,尤其是戰爭年代的許多場景讓我產生共鳴;倒是對另一位主人公龔全珍的一生有些忽略了。現在想想,和平年代的人們已經沒有多少物質上的苦可以受,但是像文化大革命這些人為的災害卻依然在考驗著人的意志和信念。龔全珍在文革中被錯誤批鬥,內心一開始是抗拒、不理解的,甚至還想到了輕生,後來經過將軍的鼓勵,重新又堅定信念活下去。這樣一個巨大轉變,又何嘗不是人性的進步呢?如果說甘祖昌所代表的更多是戰爭年代皮肉的折磨,龔全珍所受的則是和平年代精神的折磨。摧毀一個人,重要的不是打垮肉體,而是精神。當一個人精神垮了以後,即使是健健康康的肉體也依然可以快速滅亡(比如輕生)。
由此,我想到了老子的一句話:功述身芮,天之道也。將軍為了革命奉獻幾十年,功勞不小,國家給的評定也很高,可謂是「功述」。由於戰爭時代留下的傷痛導致身體越發得不好,為了不給公家造成負擔,將軍善識大體,決定解甲歸田,把當年建設南泥灣的精神和經驗帶回家鄉。雖然在這個過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阻力,但是將軍做這個決定的發心不是為了自己,所以回到家鄉後反而如魚得水,成為帶領鄉親們的引路人。與此同時,自己的病痛也不知不覺減輕了不少,直到八十一歲終老于田間。善始且善成,功述了,身芮了,符合天道的規律,成就圓滿的人道。
「死不忘者,壽也。」將軍的一生知足常樂,忘我為公,但又為而弗居,可謂高風亮節的一生。他不但留下了改良的土壤、建好的水庫、通電的夜晚,更留下了道德的種子——老伴龔全珍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她在與將軍長期生活的歲月中,與將軍相濡以沫,並發揮自己的知識分子特長,為社會貢獻力量。甚至龔全珍本人還在耄耋之年參加了電影《老阿姨》的開機儀式,身體力行地教育著下一代。火熊熊薪傳百代,光燦燦彪炳千秋。一個人肉體的力量是有限的,但精神的能量可以是無限的。甘祖昌和龔全珍這兩位道德楷模留給後人的,就是這樣無限的精神財富!
想想我自己,會留下些什麼呢?戰爭的歲月,鋼硬堅強、勇敢果斷,都是寶貝;和平年代的功課,是把自身缺失不足的仁慈柔弱彌補起來。來世間走一遭,如果僅僅是在養兒育女、吃喝拉撒中度過,那這一遭就白來了,生命也就這樣一點點地耗費掉了。我,留下些什麼呢?留下與他人的斤斤計較?留下面對孩子任由發洩的火氣?還是留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修身......想當初,父親建廠子、當書記、被評為省人大代表,相信都是與父親自身的道德能量有直接關係。厚德載物,無德不足以承載。現在的我,既已認定修身之路,就應一絲不苟、持之以恆地走好,珍惜來之不易的機緣。正事兒還沒有做完,哪有閒工夫去計較身外的得失呢?管「他」是什麼樣子,好也罷,差也罷,都不是自己「下水」的理由。打鐵還要自身硬,自己這個模範一起來了,不消別人去說......
想想戰爭年代經歷的苦痛,想想文革時期無望的窗欞,認準人生的真諦,腳踏實地去做吧!面子並不那麼重要,是時候該止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