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件運送控制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6-30 22:02:51 1
專利名稱:物件運送控制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物件運送控制系統,特別是有關於具有防墜落裝置的物件運 送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為了達成原料、物件的傳送自動化,製造廠使用物件運送控制系統來傳送玻璃基 板至組裝位置。傳統物件運送控制系統自一起點輾轉傳送具玻璃基板的卡匣至一終點。此 物件運送控制系統包括多個定點輸送臺及至少一活動輸送車。各定點輸送臺以及活動輸送 車上均具有一輸送帶及一防墜落裝置。故,活動輸送臺車可移動至其中的一定點輸送臺,傳遞一卡匣至此定點輸送臺,或 者,活動輸送臺車可自定點輸送臺接收一卡匣並轉送此卡匣至終點的定點輸送臺。當活動 輸送臺車承載一卡匣至終點的定點輸送臺時,活動輸送車的輸送帶將可傳遞卡匣至此定點 輸送臺的輸送帶,以便送離此卡匣。其間,若系統軟體或人員控制失誤時,活動輸送車的防墜落裝置與定點輸送臺的 防墜落裝置便可阻擋卡匣的移動,以防止卡匣的墜落,反之,當活動輸送臺車抵達定點輸送 臺並可接收卡匣時,防墜落裝置可作動,以便準許卡匣傳遞至活動輸送臺車或定點輸送臺 上。然而,由於公知的運送控制系統是採用動力式的防墜落裝置,動力式的防墜落裝 置具有以下的不便及缺點1.動力式的防墜落裝置通常採用氣壓缸或馬達等動力裝置作為驅動動力;此外, 使用此動力式的防墜落裝置也需搭配對應的控制程序及應用軟體。因此,建構對應的控制 程序及應用軟體,以及添購氣壓缸或馬達裝置等動力裝置將因此提高採購成本。2.當程序設計或應用軟體設計不當而導致氣壓缸或馬達等動力裝置失誤時,將可 能導致卡匣墜落,將因此提高材料維修成本。3.由於動力式的防墜落裝置採用氣壓缸或馬達等動力裝置作為驅動動力,故氣壓 缸或馬達提供驅動動力需要消耗電力等相關能源。因此,長時間使用下將因此提高變動成 本。4.由於動力式的防墜落裝置的氣壓缸或馬達等動力裝置需定期進行維修及保養 工作,將因此提高維修及保養成本。5.由於動力式的防墜落裝置具氣壓缸或馬達等動力裝置,因此動力式的防墜落裝 置的使用壽命有限。綜上所述,若能提供一防止卡匣墜落的解決方案,既可降低添購防墜落裝置的採 購成本,同時省下大量能源的變動成本,以克服上述的種種缺失及不便,便是此業界人士所 欲達成的目標。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一方面揭露一種物件運送控制系統,藉由減少或不需添購採用氣壓缸或馬 達等動力裝置作為驅動動力的防墜落裝置,可降低設備成本及節省能源的使用。本發明另一方面揭露一種物件運送控制系統,藉由不需添購採用氣壓缸或馬達等 動力裝置作為驅動動力的防墜落裝置,可省略控制程序及應用軟體,進而降低軟體的維修 成本。本發明又一方面揭露一種物件運送控制系統,藉由不需添購採用氣壓缸或馬達等 動力裝置作為驅動動力的防墜落裝置,可簡化防墜落裝置的維修及保養工作,延長產品的
壽命ο本發明的物件運送控制系統,其包含第一輸送帶裝置及第二輸送帶裝置。第一輸 送帶裝置包含一輸送面及一阻擋件。阻擋件包含一止擋部、一受推部及一樞設部。止擋部 位於阻擋件的一端,用以露出輸送面而阻擋物品的運送。受推部位於阻擋件的另一端,且其 重量大於止擋部的重量。樞設部介於止擋部與受推部之間,並樞設於第一輸送帶裝置的第 一側面。第二輸送帶裝置的第二側面具一推動部。推動部具一接觸斜面。當第二輸送帶裝 置沿一行進方向移動至第一輸送帶裝置時,第二輸送帶裝置藉此由推動部的接觸斜面推動 受推部,使得阻擋件轉動並帶動止擋部位於輸送面之下。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第二輸送帶裝置的行進方向是平行第一輸送帶裝置的第一 側面的一法線。此外,受推部為一第一轉輪,該第一轉輪樞設於該阻擋件的一端面。此實施 例中,推動部呈圓錐體或截頂圓錐體。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第二輸送帶裝置的行進方向是垂直第一輸送帶裝置的第 一側面的一法線。此外,受推部為一第二轉輪,第二轉輪樞設於阻擋件的一側面。此另一實 施例中,推動部呈圓錐體、截頂圓錐體或多邊形體。多邊形體例如為三角體、梯形體或平行 四邊體。本發明的又一實施例中,第二輸送帶裝置的行進方向是一圓周方向。此外,受推部 為一第二轉輪,第二轉輪樞設於阻擋件的一側面。此另一實施例中,推動部呈圓錐體、截頂 圓錐體或多邊形體。多邊形體例如為三角體、梯形體或平行四邊體。上述的各實施例中,受推部更包含一配重部,使得受推部的重量大於止擋部的重量。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由於物件運送控制系統藉由運送物品的臺車的運動方向 所提供的力量,同時帶動本發明物件運送控制系統的防墜落裝置進行放行物品繼續移動的 作動。故,本發明物件運送控制系統不需消耗能源的防墜落裝置,以降低取得成本及能源的 使用,同時,也可簡化其維修、保養工作。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
圖1為本發明物件運送控制系統的第一輸送帶裝置與第二輸送帶裝置於一實施 例下的俯視圖;圖2為本發明物件運送控制系統的第一輸送帶裝置於此實施例下的主視圖;圖3為本發明物件運送控制系統的第二輸送帶裝置於此實施例下的主視圖;圖4為本發明物件運送控制系統的第一輸送帶裝置與第二輸送帶裝置於此實施例下的操作示意圖;圖5為圖4的5-5剖面圖;圖6為本發明物件運送控制系統的第一輸送帶裝置與第二輸送帶裝置於另一實 施例下的俯視圖;圖7為本發明物件運送控制系統的第一輸送帶裝置於此另一實施例下的主視圖;圖8為本發明物件運送控制系統的第二輸送帶裝置於此另一實施例下的主視圖;圖9為本發明物件運送控制系統的第一輸送帶裝置與第二輸送帶裝置於此另一 實施例下的操作示意圖;圖10為圖9的10-10剖面圖;圖IlA至圖IlC為本發明物件運送控制系統的第二輸送帶裝置於此另一實施例下 的各式變化外型的主視圖;圖12為本發明物件運送控制系統的第一輸送帶裝置與第二輸送帶裝置於又一實 施例下的俯視圖;圖13為本發明物件運送控制系統的第一輸送帶裝置於此又一實施例下的主視 圖;圖14為本發明物件運送控制系統的第二輸送帶裝置於此又一實施例下的主視 圖;圖15為本發明物件運送控制系統的第一輸送帶裝置與第二輸送帶裝置於此又一 實施例下的操作示意圖;圖16為圖15的16-16剖面圖。其中,附圖標記100,200,300 物件運送控制系統101、201 運輸軌道301 轉盤110、210、310 第一輸送帶裝置111、211、311 平臺112、212、312 第一輸送面113、213、313 輸送滾筒114、214、314 第一側面120、220、320 阻擋件121、221、321 止擋部122、222、322 受推部123 第一轉輪223:第二轉輪323 第三轉輪124、224、324 樞軸
125,225 配重部 126、226、326 樞設部 130,230,330 第二輸送帶裝置
131、231、331臺車
132、232、332第二輸送面
133、233、333第二側面
134、234、334輸送滾筒 135,235 輪體 140,240,340 推動部 240A 204C 推動部
141、241、341 接觸斜面 Dl 第一行進方向 D2:第二行進方向 D3:第三行進方向 N:法線 G 物品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將以圖示及詳細說明清楚說明本發明的精神,如熟悉此技術的人員在了解本 發明的實施例後,當可由本發明所教示的技術,加以改變及修飾,其並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 與範圍。有鑑於公知的物件運送控制系統是採動力式的防墜落裝置,此種動力式的防墜落 裝置於進行阻擋物品或使物品通行的作動除了需耗費能源外,還需要軟體程序的驅動。故, 本發明的物件運送控制系統採用從動式的防墜落裝置,以降低添購防墜落裝置所需的採購 成本,同時省下使用大量能源的開銷。本發明的物件運送控制系統至少包含兩輸送帶裝置。其中一輸送帶裝置具有一輸 送面及一阻擋件。阻擋件樞設於輸送帶裝置鄰近輸送面的一側面。另一輸送帶裝置具有一 輸送面及一推動部。如此,當此輸送帶裝置的輸送面載有一物品時,輸送帶裝置的阻擋件可 阻止物品的通過,進而防止物品的墜落。反之,當另一輸送帶裝置抵達此輸送帶裝置的一側 時,另一輸送帶裝置藉由移動至此輸送帶裝置的同時,由推動部推動阻擋件,使得阻擋件因 轉動而完全位於輸送面之下,故阻擋件不再阻擋物品到達另一輸送帶裝置的輸送面。根據以上的描述,本發明將揭露數個實施例以進一步闡明本案的技術特徵。請參閱圖1、圖2所示。圖1為本發明物件運送控制系統100的第一輸送帶裝置 110與第二輸送帶裝置130於一實施例下的俯視圖。圖2為本發明物件運送控制系統100 的第一輸送帶裝置110於此實施例下的主視圖。本發明的物件運送控制系統100包含一第一輸送帶裝置110(例如定點輸送帶裝 置,但不限於此)及一第二輸送帶裝置130 (例如活動輸送帶裝置)。第一輸送帶裝置110 設置於接近運輸軌道101的一末端。第二輸送帶裝置130活動地設置於運輸軌道101上, 可於運輸軌道101上往返地運行,以接近或遠離此第一輸送帶裝置110。其中第二輸送帶裝 置130是沿一第一行進方向Dl接近此第一輸送帶裝置110,所述的第一行進方向Dl是平行 此第一輸送帶裝置110的一第一側面114的一法線N。具體而言,第一輸送帶裝置110包含一平臺111及一阻擋件120。平臺111的一頂 面具有第一輸送面112(圖2)。第一輸送面112用以傳送物品G (如玻璃基板卡匣),例如 可由一傳送帶(圖中未示)或多個間隔排列的輸送滾筒113所界定而成。阻擋件120樞設 於平臺111鄰近頂面的第一側面114,包含一止擋部121、一受推部122及一樞設部126。止擋部121與受推部122分別設於阻擋件120的兩相對端。止擋部121用以阻擋 物品G的運送或使物品G通行,止擋部121例如為一擋塊或擋板等等。受推部122用以被 第二輸送帶裝置130推動。樞設部126設於阻擋件120上、介於止擋部121與受推部122 之間,並使阻擋件120樞設於第一側面114,故,阻擋件120可於平臺111的第一側面114活 動地對應此樞設部126進行自轉。此外,受推部122於此實施例的一變化中,例如包括有一第一轉輪123,此第一轉 輪123藉由一樞軸124樞設至阻擋件120的一端面,可於阻擋件120的端面上活動地對應 此樞軸124進行自轉。然而,本發明的受推部122並不僅限於轉輪的之型態,其它型態的受 推部122亦落於本發明的範圍中。然而,由於受推部122的重量大於止擋部121的重量,當阻擋件120不受外力影響 的狀態下,阻擋件120的受推部122勢必較止擋部121接近地面,使得止擋部121露出第一輸送面112之上,以便阻止物品G的通過,便可防止物品G的墜落(圖2)。此外,在其它實施例中,受推部122更具一配重部125。配重部125位於阻擋件120 靠近第一轉輪123的一端,因此,只要配重部125的重量大於止擋部121的重量,也可使得 止擋部121最終會露出第一輸送面112之上。配重部125例如為砝碼單元或金屬塊。請參閱圖1、圖3所示。圖3為本發明物件運送控制系統100的第二輸送帶裝置 130於此實施例下的主視圖。第二輸送帶裝置130包含一臺車131及一推動部140。此臺車131的頂面具有一第 二輸送面132,第二輸送面132用以傳送物品G (如玻璃基板卡匣),例如可由一傳送帶(圖 中未示)或多個間隔排列的輸送滾筒134所界定而成。此臺車131遠離第二輸送面132的 底面具有多個輪體135,輪體135嚙合運輸軌道101,以供第二輸送帶裝置130於運輸軌道 101上往返地運行,接近或遠離此第一輸送帶裝置110。所述的推動部140位於此臺車131面對阻擋件120的第二側面133,其外型為一圓 錐體(或截頂圓錐體)。圓錐體(或截頂圓錐體)的較小面積的一端面(或頂點)至較大 面積的一端面之間具有一接觸斜面141。要注意的是,推動部140較小面積的一端面(或頂 點)不正對阻擋件120。請參閱圖4、圖5所示。圖4為本發明物件運送控制系統100的第一輸送帶裝置 110與第二輸送帶裝置130於此實施例下的操作示意圖。圖5為圖4的5-5剖面圖。當第二輸送帶裝置130於運輸軌道101上沿第一行進方向Dl而接近第一輸送帶 裝置110時,第二輸送帶裝置130最終會接觸第一輸送帶裝置110。如此,當第二輸送帶裝 置130漸漸接近第一輸送帶裝置110的第一側面114時,推動部140的接觸斜面141首先 接觸第一輸送帶裝置110的第一轉輪123。隨著推動部140的接觸斜面141的持續移動,推 動部140的接觸斜面141開始漸漸地推動第一輸送帶裝置110的第一轉輪123 (圖4),相對 地,由於第一轉輪123本身可自轉,第一輸送帶裝置110的第一轉輪123被迫轉動至此接觸 斜面141較大面積的一端面,進而造成阻擋件120的轉動。如此,當阻擋件120轉動,阻擋件120另一端的止擋部121便理所當然地遠離第一 輸送面112,從而使阻擋件120位於第一輸送面112之下(圖5)。如此,阻擋件120便放行 物品G的運輸,不再阻擋物品G輸送至第一輸送帶裝置110的第一輸送面112或第二輸送 帶裝置130的第二輸送面132。此外,由於第一轉輪123本身可自轉,受推動而轉動時的第 一轉輪123可降低本身或此接觸斜面141反被磨損的機率。請參閱圖6及圖7所示。圖6為本發明物件運送控制系統200的第一輸送帶裝置 210與第二輸送帶裝置230於另一實施例下的俯視圖。圖7為本發明物件運送控制系統200 的第一輸送帶裝置210於此另一實施例下的主視圖。本發明的物件運送控制系統200包含多個第一輸送帶裝置210(例如定點輸送帶 裝置,但不限於此)及一第二輸送帶裝置230 (例如活動輸送帶裝置)。各第一輸送帶裝置 210間隔地設置於運輸軌道201的一側。第二輸送帶裝置230活動地設置於運輸軌道201 上,可於運輸軌道201上往返地運行,以停靠於各第一輸送帶裝置210,其中第二輸送帶裝 置230是沿一第二行進方向D2以接近其中一第一輸送帶裝置210。第二行進方向D2為垂 直此第一輸送帶裝置210的第一側面214的一法線N。具體而言,各第一輸送帶裝置210包含一平臺211及一阻擋件220。平臺211的一頂面具有第一輸送面212。第一輸送面212用以傳送物品G(如玻璃基板卡匣),例如可由 一傳送帶(圖中未示)或多個間隔排列的輸送滾筒213所界定而成。阻擋件220樞設於平 臺211的第一側面214,包含一止擋部221、一受推部222及一樞設部226。止擋部221設於 阻擋件220的一端,用以阻擋物品G的運送或使物品G通行。止擋部221例如為一擋塊或 擋板。受推部222設於阻擋件220的另端。樞設部226設於阻擋件220上、介於止擋部221 與受推部222之間,並使阻擋件220樞設於平臺211的第一側面214。故,阻擋件220可於 平臺211的第一側面214活動地對應此樞設部226進行自轉。受推部222於此另一實施例的一變化中,例如包括有一第二轉輪223,此第二轉輪 223藉由一樞軸224樞設至阻擋件220可面對第二輸送帶裝置230的一側面,故,可於阻擋 件220的此側面上活動地對應此樞軸224進行自轉。然而,本發明的受推部222並不僅限 於轉輪的型態,其它型態的受推部222亦落於本發明的範圍中。然而,由於受推部222的重量大於止擋部221的重量,當阻擋件220不受外力影響 的狀態下,阻擋件220的受推部222勢必較止擋部221接近地面,使得止擋部221露出第一 輸送面212之上,以便阻止物品G的通過,便可防止物品G的墜落。此外,在其它實施例中,受推部222更具記一配重部225。配重部225位於阻擋件 220靠近第二轉輪223的一端,因此,只要配重部225的重量大於止擋部221的重量,也可使 得止擋部221最終會露出第一輸送面212之上。配重部225例如為砝碼單元或金屬塊。請參閱圖6、圖8所示。圖8為本發明物件運送控制系統200的第二輸送帶裝置 230於此另一實施例下的主視圖。第二輸送帶裝置230包含一臺車231及一推動部240。 此臺車231的頂面具有一第二輸送面232,第二輸送面232用以傳送物品G(如玻璃基板卡 匣),例如可由一傳送帶(圖中未示)或多個間隔排列的輸送滾筒234所界定而成。此臺 車231遠離第二輸送面232的一底面具有多個輪體235,輪體235嚙合運輸軌道201,以供 第二輸送帶裝置230於運輸軌道201上往返地運行。推動部240位於此臺車231面對阻擋 件220的第二側面233,其外緣至少具有一接觸斜面241。請參閱圖9、圖10所示。圖9為本發明物件運送控制系統200的第一輸送帶裝置 210與第二輸送帶裝置230於此另一實施例下的操作示意圖。圖10為圖9的10-10剖面圖。由於第二輸送帶裝置230於運輸軌道201可沿第二行進方向D2而停靠於各第一 輸送帶裝置210旁,因此,第二輸送帶裝置230僅會經過第一輸送帶裝置210,不致接觸第一 輸送帶裝置210。如此,要注意的是,受推部222必須位於接觸斜面241隨臺車231行進於 運輸軌道201的一路徑上。當第二輸送帶裝置230的第二側面233漸漸接近其中一第一輸送帶裝置210的 第一側面214時,推動部240的接觸斜面241首先接觸此第一輸送帶裝置210的第二轉輪 223。隨著第二輸送帶裝置230的第二側面233越接近此第一輸送帶裝置210的第一側面 214,推動部240的接觸斜面241開始推開此第一輸送帶裝置210的第二轉輪223,相對地, 由於第一輸送帶裝置210的第二轉輪223本身可自轉,第二轉輪223被迫於此接觸斜面241 上移動,進而造成阻擋件220的轉動。如此,當阻擋件220轉動,阻擋件220另一端的止擋部221便理所當然地遠離第一 輸送面212,從而使阻擋件220位於第一輸送面212之下。如此,阻擋件220便放行物品G
8的運輸,不再阻擋物品G輸送至第一輸送帶裝置210的第一輸送面212或第二輸送帶裝置 230的第二輸送面232。此外,由於第二轉輪223本身可自轉,受推動而轉動時的第二轉輪 223可降低本身或此接觸斜面241反被磨損的機率。另外,此另一實施例的其它變化中,請參閱圖6、圖11A-11C所示。圖IlA至圖IlC 為本發明物件運送控制系統200的第二輸送帶裝置230於此另一實施例下的各式變化外型 的主視圖。請參閱圖6所示。此另一實施例的一變化,推動部240的外型可為一圓錐體(或 截頂圓錐體),而接觸斜面241位於圓錐體(或截頂圓錐體)的較小面積的一端面(或頂 點)至較大面積的一端面之間。請參閱圖IlA所示。此另一實施例的另一變化,推動部240A的外型可為一三角體, 而此三角體可接觸第二轉輪223的二側面其中之一則可為上述的接觸斜面241。請參閱圖IlB所示。此另一實施例的又一變化,推動部240B的外型可為一梯形體, 而此梯形體可接觸第二轉輪223的二斜面其中之一則可為上述的接觸斜面241。請參閱圖IlC所示。此另一實施例的又一變化,推動部240C的外型可為一平行四 邊體,而此平行四邊體可接觸第二轉輪223的二斜面其中之一則可為上述的接觸斜面241。然而,上述推動部外型的變化僅為舉例說明,其餘外型具有斜面而因此可推動受 推部222者,皆落於本發明的範圍中。請參閱圖12及圖13所示。圖12為本發明物件運送控制系統300的第一輸送帶 裝置310與第二輸送帶裝置330於又一實施例下的俯視圖。圖13為本發明物件運送控制 系統300的第一輸送帶裝置310於此又一實施例下的主視圖。本發明的物件運送控制系統300包含多個第一輸送帶裝置310(例如定點輸送帶 裝置)及一第二輸送帶裝置330 (例如活動輸送帶裝置)。各第一輸送帶裝置310靜止地設 置於一轉盤301的外圍。第二輸送帶裝置330位於此轉盤301上,可隨轉盤301的旋轉,而 沿一圓周方向的第三行進方向D3,以經過各第一輸送帶裝置310。具體而言,各第一輸送帶裝置310包含一平臺311及一阻擋件320。平臺311的一 頂面具有第一輸送面312。第一輸送面312用以傳送物品G(如玻璃基板卡匣),例如可由 一傳送帶(圖中未示)或多個間隔排列的輸送滾筒313所界定而成。阻擋件320樞設於平 臺311的第一側面314,包含一止擋部321、一受推部322及一樞設部326。止擋部321設於 阻擋件320的一端,用以阻擋物品G的運送或使物品G通行。止擋部321例如為一擋塊或 擋板。受推部322設於阻擋件320的另一端。樞設部326設於阻擋件320上、介於止擋部 321與受推部322之間,並使阻擋件320樞設於平臺311的第一側面314。故,阻擋件320 可於平臺311的第一側面314活動地對應此樞設部326進行自轉。受推部322於此又一實施例的一變化中,例如包括有一第三轉輪323,此第三轉輪 223藉由一樞軸324樞設至阻擋件320可面對第二輸送帶裝置330的一第二側面333,可於 阻擋件320的側面上活動地對應此樞軸324進行自轉。然而本發明的受推部322並不僅限 於轉輪的型態,其它型態的受推部322亦落於本發明的範圍中。然而,由於受推部322的重量大於止擋部321的重量,當阻擋件320不受外力影響 的狀態下,阻擋件320的受推部322勢必較止擋部321接近地面,使得止擋部321露出第一 輸送面312之上,以便阻止物品G的通過,便可防止物品G的墜落。
9
此外,在其它實施例中,受推部322更具記一配重部325。配重部325位於阻擋件 320靠近第二轉輪323的一端,因此,只要配重部325的重量大於止擋部321的重量,也可使 得止擋部321最終會露出第一輸送面312之上。配重部325例如為砝碼單元或金屬塊。請參閱圖12及圖14所示。圖14為本發明物件運送控制系統300的第二輸送帶 裝置330於此又一實施例下的主視圖。第二輸送帶裝置330包含一臺車331及一推動部340。此臺車331的頂面具有一 第二輸送面332,第二輸送面332用以傳送物品G (如玻璃基板卡匣),例如可由一傳送帶 (圖中未示)或多個間隔排列的輸送滾筒334所界定而成。推動部340位於此臺車331面 對阻擋件320的第二側面333,至少具有一接觸斜面341。需強調的是,此又一實施例的第二輸送帶裝置330可不具輪體,或可具有輪體 335,以便離開轉盤301。請參閱圖15及圖16所示。圖15為本發明物件運送控制系統300的第一輸送帶 裝置310與第二輸送帶裝置330於此又一實施例下的操作示意圖。圖16為圖15的16-16 剖面圖。由於第二輸送帶裝置330於轉盤301是沿第三行進方向D3而接近第一輸送帶裝 置310,因此,第二輸送帶裝置330僅會經過第一輸送帶裝置310,不致接觸第一輸送帶裝置 310。如此,要注意的是,受推部322必須位於接觸斜面341隨轉盤301旋轉的一路徑上。當第二輸送帶裝置330的第二側面333漸漸接近第一輸送帶裝置310的第一側面 314時,推動部340的接觸斜面341首先接觸第一輸送帶裝置310的第三轉輪323。隨著第 二輸送帶裝置330的第二側面333越接近第一輸送帶裝置310的第一側面314,推動部340 的接觸斜面341開始推開第一輸送帶裝置310的第三轉輪323,相對地,由於第三轉輪323 本身可自轉,第一輸送帶裝置310的第三轉輪323被迫於此接觸斜面341上移動,進而造成 阻擋件320的轉動。如此,當阻擋件320轉動,阻擋件320另一端的止擋部321便理所當然地遠離第一 輸送面312,從而使阻擋件320位於第一輸送面312之下。如此,阻擋件320便可放行物品 G的運輸,不再阻擋物品G輸送至第一輸送帶裝置310的第一輸送面312或第二輸送帶裝置 330的第二輸送面332。另外,此又一實施例的其它變化中,可如圖12、圖11A-11C所示,故在此不再重複 贅述。綜合以上的實施例,復參閱圖1、圖6及圖12所示。本發明的再一實施例中,單一 物件運送控制系統中也可同時具有上述各種行進方向(Dl D3)的設計,使得第二輸送帶 裝置130、230、330可處於上述不同的運輸軌道101、201或轉盤301而抵達第一輸送帶裝置 110、210、310後進行對應方式的作動,使得阻擋件120、220、320轉動,從而使阻擋件位於輸 送面之下。綜上所述,本發明物件運送控制系統藉由運送物品的臺車的運動方向所提供的力 量,同時連動本發明物件運送控制系統的阻擋件進行放行物品繼續移動的作動。故,本發明 物件運送控制系統不需消耗能源的防墜落裝置,以降低取得成本及能源的使用,同時,也可 簡化其維修、保養工作。當然,本發明還可有其它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發明精神及其實質的情況下,熟
10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根據本發明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 形都應屬於本發明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一種物件運送控制系統,其特徵在於,包含一第一輸送帶裝置,包含一輸送面;以及一阻擋件,包含一止擋部,位於該阻擋件的一端,用以露出該輸送面時,阻擋物品的運送;一受推部,位於該阻擋件的另一端,且其重量大於該止擋部的重量;以及一樞設部,位於該阻擋件且介於該止擋部與該受推部之間,並樞設於該第一輸送帶裝置的一第一側面;以及一第二輸送帶裝置,包含一推動部,位於該第二輸送帶裝置的一第二側面,該推動部具有一接觸斜面,其中,藉由該第二輸送帶裝置沿一行進方向移動至該第一輸送帶裝置的同時,該第二輸送帶裝置使該推動部的該接觸斜面推動該受推部,從而轉動該阻擋件並帶動該止擋部至該輸送面之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物件運送控制系統,其特徵在於,該受推部為一轉輪,該轉輪樞 設於該阻擋件的一端面。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物件運送控制系統,其特徵在於,該受推部為一轉輪,該轉輪樞 設於該阻擋件的一側面。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物件運送控制系統,其特徵在於,該推動部呈圓錐體或截頂圓 錐體。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物件運送控制系統,其特徵在於,該推動部呈多邊形體。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物件運送控制系統,其特徵在於,該推動部呈三角體、梯形體或 平行四邊體。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物件運送控制系統,其特徵在於,該受推部更包含一配重部。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物件運送控制系統,其特徵在於,該第二輸送帶裝置的該行進 方向是平行該第一輸送帶裝置的該第一側面的一法線。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物件運送控制系統,其特徵在於,該第二輸送帶裝置的該行進 方向是垂直該第一輸送帶裝置的該第一側面的一法線。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物件運送控制系統,其特徵在於,該第二輸送帶裝置的該行進 方向是一圓周方向。
全文摘要
一種物件運送控制系統,其包含兩輸送帶裝置。一輸送帶裝置包含一輸送面及一阻擋件。阻擋件樞設於此輸送帶裝置的側面。另一輸送帶裝置包含一具接觸斜面的推動部。當另一輸送帶裝置沿一行進方向移動至此輸送帶裝置,並由推動部的接觸斜面推動阻擋件時,阻擋件轉動並完全位於輸送面之下。本發明物件運送控制系統不需消耗能源的防墜落裝置,以降低取得成本及能源的使用,同時,也可簡化其維修、保養工作。
文檔編號B65G43/08GK101962120SQ20101029553
公開日2011年2月2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26日 優先權日2010年9月26日
發明者吳政輝 申請人: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