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人騎自行車齒輪傳動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30 18:38:51 1
專利名稱:雙人騎自行車齒輪傳動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自行車,具體地說是一種雙人騎自行車齒輪傳動機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雙人騎自行車齒輪傳動機構,包括以定軸輪系傳動的前中軸、前傳動軸、後中軸、後傳動軸及後軸皮,各中軸均連接曲柄、腳蹬;其特徵在於前中軸以兩端軸承支承安裝在前中軸箱體中,該前中軸上固裝有由棘輪套通過棘爪、簧絲與前中軸棘輪芯聯結組成的超越離合裝置,該棘輪套上固裝錐齒輪,該錐齒輪與固裝在前傳動軸端頭的錐齒輪嚙合,該前傳動軸由裝在前中軸箱體和後中軸箱體中的軸承支承,該前傳動軸的另端軸頭固裝錐齒輪,該錐齒輪與固裝於棘輪套上的錐齒輪嚙合;該棘輪套另端通過棘爪、簧絲與中軸棘輪芯聯接組成超越離合裝置,該後中軸棘輪芯固裝於後中軸,該棘輪套上固裝有錐齒輪,該錐齒輪與固裝在後傳動軸端頭的錐齒輪嚙合,該傳動軸由裝在後中軸箱體和後軸支撐罩中的軸承支承,該傳動軸另端軸頭上固裝錐齒輪,該錐齒輪與固裝於後軸的錐齒輪嚙合,該錐齒輪固接花盤,該花盤及錐齒輪以軸承支承套裝於後軸,該錐齒輪付裝在後軸支撐罩中。
所述前傳動軸、後傳動軸各裝於前傳動管組焊件及後傳動管組焊件的套管內,該各套管兩端各固接軸承蓋,該各軸承蓋分別固裝於前中軸箱體、後中軸箱體,後軸支撐罩。
本實用新型有以下積極有益的效果本車的齒輪傳動機構取代鏈條傳動,具有良好的潤滑性(閉式傳動),齒輪傳動效率高於鏈條傳動,騎行省力,使用壽命長,並且,任一中軸對花盤的驅動不受另一中軸的旋轉方向所幹涉,在使用過程中兩個人不必同時蹬踏腳蹬,具有隨意性,適合於休閒娛樂。該機構外觀簡捷、流線箱體及後罩,美觀、清潔。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照
圖1、圖2,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雙人騎自行車齒輪傳動機構。該機構共由5個部分構成I、後軸皮部分;II、後傳動軸部分;III、後中軸部分;IV、前傳動軸部分;V、前中軸部分。
I、後軸皮部分主要由軸承1、花盤2、圓錐齒輪3、軸承4、後軸5、後軸支撐罩7等零件組成。花盤2左端孔裝入軸承1,右端通過螺紋與圓錐齒輪3相連接固定。軸承4裝入圓錐齒輪3孔內與軸承1將後軸5支撐於花盤2孔中,花盤2通過自行車輻條與自行車後圈相連接,後軸支撐罩7將以上部件罩於其中,並與鎖母9相連接。
II、後傳動軸部分主要由圓錐齒輪6、平鍵8、鎖母9、軸承10、後傳動軸11、後傳動管組焊接12、軸承13、圓錐齒輪14、平鍵15所組成。軸承10裝入後傳動管組焊件12後端孔內與裝入後中軸箱體16後端孔內的軸承13將後傳動軸11支承於後傳動管組焊件12孔中;圓錐齒輪6、圓錐齒輪14分別通過平鍵8、平鍵15與後傳動軸11相聯接,並分別與圓錐齒輪3、圓錐齒輪17相嚙合;後傳動管組焊件12前端與後中軸箱體16後端螺紋孔相連接,其後端裝入後軸支撐罩7孔內,並於後軸支撐罩7通過鎖母9螺紋連接將其固定。
III、後中軸部分主要由後中軸箱體16、圓錐齒輪17、後中軸18、平鍵19、後中軸棘輪芯20、平鍵21、圓錐齒輪42、平鍵43、軸承蓋44、軸承45、鎖母46、棘輪套47、端蓋48等零件組成。圓錐齒輪42、圓錐齒輪17分別通過平鍵43、平鍵21與棘輪套47聯接,並分別與圓錐齒輪41、圓錐齒輪14相嚙合,棘輪套47通過棘爪、簧絲與後中軸棘輪芯20聯接以達到該機構的超越離合間歇運動;軸承蓋44通過鎖母46螺紋連接將其固定在端蓋48孔內,軸承45裝入軸承蓋44孔內與右側軸承將後中軸18支撐於後中軸箱體16中;後中軸棘輪芯20與後中軸18通過平鍵19聯接,端蓋48與後中軸箱體6通過螺釘34連接固定。
IV、前傳動軸部分主要由前傳動管組焊件22、前傳動軸23、軸承24、平鍵25、圓錐齒輪26、軸承39、平鍵40、圓錐齒輪41等零件組成。軸承24、軸承39分別裝入前中軸箱體33後端孔內及後中軸箱體16前端孔內,並將前傳動軸23支承於前傳動管組焊件22孔中;圓錐齒輪26、圓錐齒輪41分別通過平鍵25、平鍵40與前傳動軸23聯接,並分別與圓錐齒輪32、圓錐齒輪42相嚙合;前傳動管組焊件22前端與後端分別通過左右螺紋與前中軸箱體33、後中軸箱體16相連接固定。
V、前中軸部分主要由棘輪套27、前中軸棘輪芯28、前中軸29、平鍵30、平鍵31、圓錐齒輪32、前中軸箱體33、鎖母35、軸承蓋36、軸承37、端蓋38等零件組成。圓錐齒輪32通過平鍵31與棘輪套27聯接,並與圓錐齒輪26相嚙合;棘輪套27通過棘爪、簧絲與前中軸棘輪芯28聯接,以達到該機構的超越離合間歇運動;軸承蓋36通過鎖母35螺紋連接將其固定在端蓋38孔內,軸承37裝入軸承蓋36孔內與左側軸承將前中軸29支承於前中軸箱體33中;前中軸棘輪芯28與前中軸29通過平鍵30聯接,端蓋38與前中軸箱體33通過螺釘34連接固定。
傳動過程從右向左看,從前向後看。
前中軸21順時針旋轉,通過平鍵30帶動前中軸棘輪芯28順時針旋轉,前中軸棘輪芯28通過棘爪帶動棘輪套27順時針旋轉,棘輪套27通過平鍵31帶動圓錐齒輪32順時針旋轉,圓錐齒輪32帶動圓錐齒輪26逆時針旋轉;圓錐齒輪26通過平鍵25帶動前傳動軸23逆時針旋轉,前傳動軸23通過平鍵40帶動圓錐齒輪41逆時針旋轉;圓錐齒輪41帶動圓錐齒輪42順時針旋轉,圓錐齒輪42通過平鍵43帶動棘輪套47順時針旋轉。此時,因為棘爪、簧絲作用,棘輪套47不能帶動後中軸齒輪芯20旋轉,後中軸齒輪芯20亦不能帶動後中軸18旋轉。而棘輪套47通過平鍵21帶動圓錐齒輪17順時針旋轉,圓錐齒輪17帶動圓錐齒輪14順時針旋轉。同理,圓錐齒輪14帶動圓錐齒輪6順時針旋轉,圓錐齒輪6帶動圓錐齒輪3順時針旋轉,圓錐齒輪3通過螺紋相連帶動花盤2順時針旋轉,花盤2通過輻條相連帶動後圈順時針旋轉,為前行。當後中軸18順時針旋轉時,通過平鍵19帶動後中軸棘輪芯20順時針旋轉,後中軸棘輪芯20通過棘爪帶動棘輪套47順時針旋轉,棘輪套47通過平鍵21帶動圓錐齒輪17順時針旋轉。同理,花盤2順時針旋轉,為前行。而此時棘輪套47通過平鍵43亦帶動圓錐齒輪42順時針旋轉,圓錐齒輪42帶動圓錐齒輪41順時針旋轉,即是圓錐齒輪26順時針旋轉,圓錐齒輪26帶動圓錐齒輪32順時針旋轉,圓錐齒輪32通過平鍵31帶動棘輪套27順時針旋轉。因為棘爪、簧絲作用,棘輪套27不能帶動前中軸齒輪芯28旋轉,前中軸齒輪芯28亦不能帶動前中軸29旋轉。當花盤2順時針旋轉時,即是圓錐齒輪17順時針旋轉,亦即是後中軸18不被帶動。同理,前中軸29均不被帶動。當前中軸29逆時針旋轉時,前中軸29通過平鍵30帶動前中軸棘輪芯28逆時針旋轉,因為棘爪、簧絲機構的作用,前中軸棘輪芯28不能帶動棘輪套27旋轉,即是圓錐齒輪32不動。同理,當後中軸18逆時針旋轉,圓錐齒輪17不被帶動。前中軸29、花盤2均不被帶動。
圖1為三人騎齒輪傳動自行車,其前中軸29、後中軸18均與曲柄49相連接,前中軸箱體33用螺釘與車架50相連接固定,後中軸箱體16與車架焊接。花盤2通過輻條51連接後輪52。傳動過程如前所述,前中軸曲柄向前旋轉即是驅動後輪52前行,後中軸曲柄向前旋轉即是驅動後輪52前行,且兩中軸的旋轉方向不相干涉。當推行該雙人騎齒輪傳動自行車時,即花盤2向前旋轉,兩中軸均不被帶動。
本齒輪傳動機構為封閉齒輪傳動,傳動效率高,具有良好的潤滑性,使用壽命長,是鏈條傳動的三倍,外觀簡捷、流線箱體及後罩,美觀、清潔。並且,任一中軸的旋轉方向不受另一中軸的旋轉方向所幹涉,具有隨意性。
權利要求1.一種雙人騎自行車齒輪傳動機構,包括以定軸輪系傳動的前中軸、前傳動軸、後中軸、後傳動軸及後軸皮,各中軸均連接曲柄、腳蹬;其特徵在於前中軸(29)以兩端軸承支承安裝在前中軸箱體(33)中,該前中軸上固裝有由棘輪套(27)通過棘爪、簧絲與前中軸棘輪芯(28)聯結組成的超越離合裝置,該棘輪套(27)上固裝錐齒輪(32),該錐齒輪(32)與固裝在前傳動軸(23)端頭的錐齒輪(26)嚙合,該前傳動軸(23)由裝在前中軸箱體(33)和後中軸箱體(16)中的軸承支承,該前傳動軸(23)的另端軸頭固裝錐齒輪(41),該錐齒輪(41)與固裝於棘輪套(47)上的錐齒輪(42)嚙合;該棘輪套(47)另端通過棘爪、簧絲與中軸棘輪芯(20)聯接組成超越離合裝置,該後中軸棘輪芯(20)固裝於後中軸(18),該棘輪套(47)上固裝有錐齒輪(17),該錐齒輪(17)與固裝在後傳動軸(11)端頭的錐齒輪(14)嚙合,該傳動軸(11)由裝在後中軸箱體(16)和後軸支撐罩(7)中的軸承支承,該傳動軸(11)另端軸頭上固裝錐齒輪(6),該錐齒輪(6)與固裝於後軸(5)的錐齒輪(3)嚙合,該錐齒輪(3)固接花盤(2),該花盤(2)及錐齒輪(3)以軸承支承套裝於後軸(5),該錐齒輪付(6)、(3)裝在後軸支撐罩(7)中。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人騎自行車齒輪傳動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前傳動軸(23)、後傳動軸(11)各裝於前傳動管組焊件(22)及後傳動管組焊件(12)的套管內,該各套管兩端各固接軸承蓋,該各軸承蓋分別固裝於前中軸箱體(33)、後中軸箱體(16),後軸支撐罩(7)。
專利摘要一種雙人騎自行車齒輪傳動機構,包括前中軸、後中軸和後軸皮,該中軸分別裝在前中軸箱體、後中軸箱體中,前中軸與後中軸之間以前傳動軸兩端的錐齒輪副傳動,後中軸與後軸之間以後傳動軸兩端的錐齒輪副傳動,該前中軸、後中軸上各裝有由棘輪芯、棘爪、簧絲、棘輪套組成的超越離合裝置,該棘輪套上各固裝連接各傳動軸錐齒輪副的主動齒輪,本實用新型騎行省力,任一中軸對花盤的驅動不受其他中軸的旋轉方向所幹涉,使用過程中兩人不必同時蹬踏腳蹬,具有隨意性,適於休閒娛樂。
文檔編號B62M11/00GK2545081SQ02209019
公開日2003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02年3月22日 優先權日2002年3月22日
發明者謝默 申請人:謝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