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角鏡頭及成像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30 19:33:27 5
本申請涉及一種廣角鏡頭以及裝配有這種廣角鏡頭的成像裝置。
背景技術:
:作為成像鏡頭的一個分類,廣角鏡頭具有焦距短、景深長等特性。相對短的焦距能夠有助於實現諸如數位相機、智慧型手機等成像終端的輕薄化。相對長的景深能夠保證位於被攝主體的前後一定深度內的物體也可清晰地成像在畫面上。此外,廣角鏡頭還具有大視場角的特性。在同等條件下,視場角越大,能夠獲取的信息量越大。廣角鏡頭的上述特性在諸多應用領域中是有益的。例如,在安防鏡頭、手機鏡頭、車載鏡頭等領域,廣角鏡頭得以廣泛應用。目前,一般的廣角鏡頭總長較長,成像質量一般。隨著可攜式電子產品的發展,特別是隨著對360度環視應用的需求的增長,對成像鏡頭的小型化、超廣角化及成像質量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在滿足小型化的要求的同時保證成像質量,需要進一步改善成像鏡頭的參數配置。技術實現要素:本申請提供的技術方案至少部分地解決了以上所述的技術問題。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了一種廣角鏡頭。所述廣角鏡頭從物側至像側依次包括:具有負光焦度的第一透鏡,所述第一透鏡的像側面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鏡,所述第二透鏡的物側面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鏡;以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鏡,所述第四透鏡的像側面為凸面;其中,所述第一透鏡的像側面在最大有效半徑處的矢高sag12和所述第一透鏡與所述第二透鏡之間的軸上空氣間隔t12滿足:1.5≤sag12/t12<2.0。根據本申請實施方式,所述第一透鏡的色散係數v1和所述第三透鏡的色散係數v3滿足:0.4<v3/v1≤1.2。根據本申請實施方式,所述廣角鏡頭的有效焦距f和所述第三透鏡的有效焦距f3滿足:f/|f3|≤0.2。根據本申請實施方式,所述廣角鏡頭的最大半視場角hfov滿足:tan(hfov)≥1.6。根據本申請實施方式,所述廣角鏡頭的最大半視場角hfov滿足:tan(hfov)≥1.81。根據本申請實施方式,所述廣角鏡頭的有效焦距f和所述第一透鏡的有效焦距f1滿足:-1.2<f/f1<-0.8。根據本申請實施方式,所述第四透鏡的有效焦距f4和所述第四透鏡的中心厚度ct4滿足:1.5<f4/ct4<2.5。根據本申請實施方式,所述第四透鏡的有效焦距f4和所述第四透鏡的中心厚度ct4滿足:1.93≤f4/ct4≤2.26。根據本申請實施方式,所述廣角鏡頭的有效焦距f和所述第一透鏡的像側面的曲率半徑r2滿足:1.2<f/r2≤1.7。根據本申請實施方式,所述第二透鏡與所述第三透鏡之間的軸上空氣間隔t23和所述第三透鏡與所述第四透鏡之間的軸上空氣間隔t34滿足:0<t34/t23<0.3。根據本申請實施方式,所述第二透鏡與所述第三透鏡之間的軸上空氣間隔t23和所述第三透鏡與所述第四透鏡之間的軸上空氣間隔t34滿足:0.09≤t34/t23≤0.18。根據本申請實施方式,所述第二透鏡的物側面在最大有效半徑處的矢高sag21和所述第二透鏡的物側面的最大有效半徑sd21滿足:0.3<sag21/sd21<0.5。根據本申請實施方式,所述第二透鏡的物側面在最大有效半徑處的矢高sag21和所述第二透鏡的物側面的最大有效半徑sd21滿足:0.35≤sag21/sd21≤0.42。根據本申請實施方式,所述第四透鏡的像側面在最大有效半徑處的矢高sag42和所述第四透鏡的中心厚度ct4滿足:-1.0<sag42/ct4≤-0.5。另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了一種廣角鏡頭。所述廣角鏡頭從物側至像側依次包括:具有負光焦度的第一透鏡,所述第一透鏡的像側面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鏡,所述第二透鏡的物側面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鏡;以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鏡,所述第四透鏡的像側面為凸面;其中,所述第二透鏡的物側面在最大有效半徑處的矢高sag21和所述第二透鏡的物側面的最大有效半徑sd21滿足:0.3<sag21/sd21<0.5。再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了一種廣角鏡頭。所述廣角鏡頭從物側至像側依次包括:具有負光焦度的第一透鏡,所述第一透鏡的像側面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鏡,所述第二透鏡的物側面為凸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鏡;以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鏡,所述第四透鏡的像側面為凸面;其中,所述第四透鏡的像側面在最大有效半徑處的矢高sag42和所述第四透鏡的中心厚度ct4滿足:-1.0<sag42/ct4≤-0.5。又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了一種成像裝置。所述成像裝置裝備有上述廣角鏡頭。本申請所提供的廣角鏡頭能夠在保證小型化的同時更好地實現廣角特性。附圖說明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所作的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申請的其它特徵、目的和有益效果將會變得更明顯:圖1為示出根據本申請實施例1的廣角鏡頭的結構示意圖;圖2a示出了實施例1的廣角鏡頭的軸上色差曲線;圖2b示出了實施例1的廣角鏡頭的象散曲線;圖2c示出了實施例1的廣角鏡頭的畸變曲線;圖2d示出了實施例1的廣角鏡頭的相對照度曲線;圖3為示出根據本申請實施例2的廣角鏡頭的結構示意圖;圖4a示出了實施例2的廣角鏡頭的軸上色差曲線;圖4b示出了實施例2的廣角鏡頭的象散曲線;圖4c示出了實施例2的廣角鏡頭的畸變曲線;圖4d示出了實施例2的廣角鏡頭的相對照度曲線;圖5為示出根據本申請實施例3的廣角鏡頭的結構示意圖;圖6a示出了實施例3的廣角鏡頭的軸上色差曲線;圖6b示出了實施例3的廣角鏡頭的象散曲線;圖6c示出了實施例3的廣角鏡頭的畸變曲線;圖6d示出了實施例3的廣角鏡頭的相對照度曲線;圖7為示出根據本申請實施例4的廣角鏡頭的結構示意圖;圖8a示出了實施例4的廣角鏡頭的軸上色差曲線;圖8b示出了實施例4的廣角鏡頭的象散曲線;圖8c示出了實施例4的廣角鏡頭的畸變曲線;圖8d示出了實施例4的廣角鏡頭的相對照度曲線;圖9為示出根據本申請實施例5的廣角鏡頭的結構示意圖;圖10a示出了實施例5的廣角鏡頭的軸上色差曲線;圖10b示出了實施例5的廣角鏡頭的象散曲線;圖10c示出了實施例5的廣角鏡頭的畸變曲線;圖10d示出了實施例5的廣角鏡頭的相對照度曲線;圖11為示出根據本申請實施例6的廣角鏡頭的結構示意圖;圖12a示出了實施例6的廣角鏡頭的軸上色差曲線;圖12b示出了實施例6的廣角鏡頭的象散曲線;圖12c示出了實施例6的廣角鏡頭的畸變曲線;圖12d示出了實施例6的廣角鏡頭的相對照度曲線;圖13為示出根據本申請實施例7的廣角鏡頭的結構示意圖;圖14a示出了實施例7的廣角鏡頭的軸上色差曲線;圖14b示出了實施例7的廣角鏡頭的象散曲線;圖14c示出了實施例7的廣角鏡頭的畸變曲線;圖14d示出了實施例7的廣角鏡頭的相對照度曲線;圖15為示出根據本申請實施例8的廣角鏡頭的結構示意圖;圖16a示出了實施例8的廣角鏡頭的軸上色差曲線;圖16b示出了實施例8的廣角鏡頭的象散曲線;圖16c示出了實施例8的廣角鏡頭的畸變曲線;圖16d示出了實施例8的廣角鏡頭的相對照度曲線;以及圖17是示出了透鏡的一個表面在最大有效半徑處的矢高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申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可以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於解釋相關發明,而非對該發明的限定。另外還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便於描述,附圖中僅示出了與有關發明相關的部分。應理解的是,在本申請中,當元件或層被描述為在另一元件或層「上」、「連接至」或「聯接至」另一元件或層時,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層上、直接連接至或聯接至另一元件或層,或者可存在介於中間的元件或層。當元件稱為「直接位於」另一元件或層「上」、「直接連接至」或「直接聯接至」另一元件或層時,不存在介於中間的元件或層。在說明書全文中,相同的標號指代相同的元件。如本文中使用的,用語「和/或」包括相關聯的所列項目中的一個或多個的任何和全部組合。應理解的是,雖然用語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可以用來描述各種元件、部件、區域、層和/或段,但是這些元件、部件、區域、層和/或段不應被這些用語限制。這些用語僅用於將一個元件、部件、區域、層或段與另一個元件、部件、區域、層或段區分開。因此,在不背離本申請的教導的情況下,下文中討論的第一元件、第一部件、第一區域、第一層或第一段可被稱作第二元件、第二部件、第二區域、第二層或第二段。諸如「在...之下」、「在...下方」、「下」、「在...之上」、「上」等空間相對用語可在本文中為了描述便利而使用,以描述如附圖中所示的一個元件或特徵與另一個元件(另外多個元件)或另一個特徵(另外多個特徵)的關係。應理解的是,除了附圖中描繪的方向之外,空間相對用語還意在涵蓋裝置在使用中或操作中的不同的方向。例如,如果附圖中的裝置翻轉,則描述為在其它元件或特徵「下方」或「之下」的元件將定向為在其它元件或特徵「之上」。因此,示例性用語「在...下方」可包含在...之上和在...下方兩個方向。本文中使用的用辭僅用於描述具體實施方式的目的,並不旨在限制本申請。如在本文中使用的,除非上下文中明確地另有指示,否則沒有限定單複數形式的特徵也意在包括複數形式的特徵。還應理解的是,用語「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當在本說明書中使用時表示存在所陳述的特徵、整體、步驟、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個或多個其它特徵、整體、步驟、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們的組。如在本文中使用的,用語「和/或」包括相關聯的所列項目中的一個或多個的任何和全部組合。諸如「...中的至少一個」的表述當出現在元件的列表之後時,修飾整個元件列表,而不是修飾列表中的單獨元件。此外,當描述本申請的實施方式時,使用「可以」表示「本申請的一個或多個實施方式」。並且,用語「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舉例說明。如在本文中使用的,用語「基本上」、「大約」以及類似的用語用作表近似的用語,而不用作表程度的用語,並且旨在說明將由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認識到的、測量值或計算值中的固有偏差。除非另外限定,否則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語(包括技術用語和科學用語)均具有與本申請所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義。還應理解的是,用語(例如在常用詞典中定義的用語)應被解釋為具有與它們在相關技術的上下文中的含義一致的含義,並且將不被以理想化或過度正式意義解釋,除非本文中明確如此限定。需要說明的是,在不衝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徵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並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申請。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描述本申請。實施例1首先參照圖1至圖2d描述根據本申請實施例1的廣角鏡頭。圖1為示出根據本申請實施例1的廣角鏡頭的結構示意圖。廣角鏡頭從物側至像側依次包括第一透鏡e1、第二透鏡e2、第三透鏡e3和第四透鏡e4。第一透鏡e1具有物側面s1和像側面s2;第二透鏡e2具有物側面s3和像側面s4;第三透鏡e3具有物側面s5和像側面s6;以及第四透鏡e4具有物側面s7和像側面s8。可選地,光學成像系統還可包括具有物側面s9和像側面s10並用於濾除紅外光的濾色片e5。在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中,還可設置有光圈sto以調解進光量。來自物體的光依序穿過各表面s1至s10並最終成像在成像表面s11上。第一透鏡e1可具有負光焦度且具有凹形的像側面s2。第二透鏡e2可具有正光焦度且具有凸形的物側面s3。此外,第四透鏡e4可具有正光焦度並具有凸形的像側面s8。圖17是示出了透鏡的一個表面在最大有效半徑處的矢高的示意圖。圖17所示的透鏡可以是例如第一透鏡e1。假設圖17的左側為物側而圖17的右側為像側。為了清晰起見,圖17示出了第一透鏡e1的物側面在最大有效半徑d處的矢高sag。該矢高sag表示物側面與光軸的交點與物側面在最大有效半徑處向光軸作垂線所得的交點之間的距離。由此,也易於理解下文所描述的第一透鏡e1的像側面s2在最大有效半徑處的矢高sag12、第二透鏡e2的物側面s3在最大有效半徑處的矢高sag21以及第四透鏡e4的像側面s8在最大有效半徑處的矢高sag42。第一透鏡e1的像側面s2在最大有效半徑處的矢高sag12和第一透鏡e1與第二透鏡e2之間的軸上空氣間隔t12可滿足:1.5≤sag12/t12<2.0。例如,在本實施例中,sag12/t12=1.58。通過合理地配置上述參數,可有效地分配第一透鏡e1與第二透鏡e2的光線偏轉角,從而能夠在保證小型化的同時更好地實現廣角特性。第二透鏡e2的物側面s3在最大有效半徑處的矢高sag21和第二透鏡e2的物側面s3的最大有效半徑sd21可滿足:0.3<sag21/sd21<0.5,更具體地,例如,0.35≤sag21/sd21≤0.42。例如,在本實施例中,sag21/sd21=0.37。通過合理地配置上述參數,可有效地分配廣角鏡頭前端的光線偏轉角,從而能夠在保證小型化的同時更好地實現廣角特性。第四透鏡e4的像側面s8在最大有效半徑處的矢高sag42和第四透鏡e4的中心厚度ct4可滿足:-1.0<sag42/ct4≤-0.5。例如,在本實施例中,sag42/ct4=-0.54。通過合理地配置上述參數,可有效地調節廣角鏡頭的主光線角度,從而提升相對亮度。表1示出了實施例1的各透鏡的表面類型、曲率半徑、厚度、材料和圓錐係數。在表1中,曲率半徑的符號表示對應鏡面的彎曲方向。例如,負號表示向像側彎曲,而正號表示向物側彎曲。表1第一透鏡e1的色散係數v1和第三透鏡e3的色散係數v3可滿足0.4<v3/v1≤1.2。例如,如表1所示,v3/v1=0.48。通過合理地配置這兩個透鏡的色散係數之間的關係,可以在保證廣角鏡頭小型化的同時實現廣角的特性,並能夠有效地修正各類像差,從而提升成像品質。第二透鏡e2與第三透鏡e3之間的軸上空氣間隔t23和第三透鏡e3與第四透鏡e4之間的軸上空氣間隔t34可滿足:0<t34/t23<0.3,更具體地,例如,0.09≤t34/t23≤0.18。例如,如表1所示,t34/t23=0.16。這樣的配置可合理地分配廣角鏡頭的各透鏡焦距,降低鏡頭設計對參數的敏感性。在本實施例中,各鏡面s1-s8中的至少一個鏡面為非球面鏡面。非球面透鏡的特點是:從透鏡中心到周邊曲率是連續變化的。與從透鏡中心到周邊有一定曲率的球面透鏡不同,非球面透鏡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徑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優點,能夠使得視野變得更大而真實。採用非球面透鏡後,能夠儘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時候出現的像差,從而改善成像質量。各個鏡面的面型由以下公式限定:其中:x為非球面沿光軸方向在高度為h的位置時,距非球面頂點的距離矢高;c為非球面的近軸曲率,c=1/r;k為圓錐係數;ai是非球面第i階的修正係數。下表2示出了實施例1中可用於各鏡面s1-s8的高次項係數a4、a6、a8、a10和a12。面號a4a6a8a10a12s14.6844e-02-9.6299e-031.2872e-03-5.7000e-050s2-9.2236e-016.7090e-01-4.2290e-015.6774e-020s3-2.8428e-01-4.0157e-013.9469e-01-1.1175e-010s4-1.7420e-011.9699e-01-1.3978e-013.1178e-020s6-7.5655e-011.2502e+01-4.6861e+014.0085e+010s7-1.3701e+007.0425e+00-9.2735e+00-9.6285e+000s83.0943e-012.6121e-01-2.7029e+007.0344e+000表2以下所示出的表3給出實施例1的各透鏡的有效焦距f1至f4、廣角鏡頭的總有效焦距f以及半視場(對角線)角度hfov。f1(mm)-0.73f(mm)0.67f2(mm)1.03hfov(deg)61.1f3(mm)11.22f4(mm)1.14表3廣角鏡頭的有效焦距f和第一透鏡e1的有效焦距f1可滿足:-1.2<f/f1<-0.8。例如,如表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f/f1=-0.92。通過合理地配置第一透鏡e1的有效焦距f1,可利於提高視場角以更好地實現廣角特性。廣角鏡頭的有效焦距f和第三透鏡e3的有效焦距f3可滿足:f/|f3|≤0.2。例如,如表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f/|f3|=0.06。通過合理地配置第三透鏡e3的有效焦距f3,能夠使廣角鏡頭獲得較好的平衡場曲的能力。廣角鏡頭的最大半視場角hfov可滿足:tan(hfov)≥1.6,更具體地,例如,tan(hfov)≥1.81。例如,如表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tan(hfov)=1.81。通過合理地選擇最大半視場角,能夠更好地實現廣角的特性。根據本申請的實施例,第四透鏡e4的有效焦距f4和第四透鏡e4的中心厚度ct4可滿足:1.5<f4/ct4<2.5,更具體地,例如,1.93≤f4/ct4≤2.26。例如,結合表1和表3,f4/ct4=1.99。通過合理地配置第四透鏡e4的有效焦距f4與第四透鏡e4的中心厚度ct4的關係,能夠有效降低廣角鏡頭的後端尺寸,從而利於廣角鏡頭的小型化設計。根據本申請的實施例,廣角鏡頭的有效焦距f和第一透鏡e1的像側面s2的曲率半徑r2滿足:1.2<f/r2≤1.7。例如,結合表1和表3,f/r2=1.42。通過合理地配置第一透鏡e1的像側面s2的面型,可有效平衡廣角鏡頭的象散。圖2a示出了實施例1的廣角鏡頭的軸上色差曲線,其表示不同波長的光線經由光學系統後的會聚焦點偏離。圖2b示出了實施例1的廣角鏡頭的象散曲線,其表示子午像面彎曲和弧矢像面彎曲。圖2c示出了實施例1的廣角鏡頭的畸變曲線,其表示不同視角情況下的畸變大小值。圖2d示出了實施例1的廣角鏡頭的相對照度曲線,其表示成像面上不同像高對應的相對照度。根據圖2a至圖2d可知,實施例1所給出的廣角鏡頭的實現了良好的成像品質。實施例2以下參照圖3至圖4d描述了根據本申請實施例2的廣角鏡頭。在本實施例及以下實施例中,為簡潔起見,將省略部分與實施例1相似的描述。圖3示出了根據本申請實施例2的廣角鏡頭的結構示意圖。如圖3所示,廣角鏡頭從物側至像側依次包括四個透鏡e1-e4。第一透鏡e1具有物側面s1和像側面s2;第二透鏡e2具有物側面s3和像側面s4;第三透鏡e3具有物側面s5和像側面s6;以及第四透鏡e4具有物側面s7和像側面s8。可選地,光學成像系統還可包括具有物側面s9和像側面s10並用於濾除紅外光的濾色片e5。在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中,還可設置有光圈sto以調解進光量。來自物體的光依序穿過各表面s1至s10並最終成像在成像表面s11上。表4示出了實施例2的各透鏡的表面類型、曲率半徑、厚度、材料和圓錐係數。表5示出了實施例2中各鏡面的高次項係數。表6示出了實施例2的各透鏡的有效焦距f1至f4、廣角鏡頭的總有效焦距f以及半視場角度hfov。表4面號a4a6a8a10a12s12.8743e-02-5.6735e-031.0365e-03-5.8854e-050s2-7.6936e-013.4368e-01-2.5167e-013.1893e-020s3-2.3508e-01-5.3032e-014.9436e-01-1.3742e-010s4-2.0343e-013.4725e-01-4.0023e-011.6882e-010s6-8.9376e-011.4936e+01-6.5435e+019.5592e+010s7-1.5897e+008.4218e+00-1.3850e+01-1.7874e+000s82.3742e-015.5112e-01-3.8162e+008.1910e+000表5f1(mm)-0.74f(mm)0.67f2(mm)1.03hfov(deg)61.9f3(mm)10.16f4(mm)1.14表6圖4a示出了實施例2的廣角鏡頭的軸上色差曲線,其表示不同波長的光線經由光學系統後的會聚焦點偏離。圖4b示出了實施例2的廣角鏡頭的象散曲線,其表示子午像面彎曲和弧矢像面彎曲。圖4c示出了實施例2的廣角鏡頭的畸變曲線,其表示不同視角情況下的畸變大小值。圖4d示出了實施例2的廣角鏡頭的相對照度曲線,其表示成像面上不同像高對應的相對照度。根據圖4a至圖4d可知,實施例2所給出的廣角鏡頭的實現了良好的成像品質。實施例3以下參照圖5至圖6d描述了根據本申請實施例3的廣角鏡頭。在本實施例及以下實施例中,為簡潔起見,將省略部分與實施例1相似的描述。圖5示出了根據本申請實施例3的廣角鏡頭的結構示意圖。如圖5所示,廣角鏡頭從物側至像側依次包括四個透鏡e1-e4。第一透鏡e1具有物側面s1和像側面s2;第二透鏡e2具有物側面s3和像側面s4;第三透鏡e3具有物側面s5和像側面s6;以及第四透鏡e4具有物側面s7和像側面s8。可選地,光學成像系統還可包括具有物側面s9和像側面s10並用於濾除紅外光的濾色片e5。在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中,還可設置有光圈sto以調解進光量。來自物體的光依序穿過各表面s1至s10並最終成像在成像表面s11上。表7示出了實施例3的各透鏡的表面類型、曲率半徑、厚度、材料和圓錐係數。表8示出了實施例3中各鏡面的高次項係數。表9示出了實施例3的各透鏡的有效焦距f1至f4、廣角鏡頭的總有效焦距f以及半視場角度hfov。表7面號a4a6a8a10a12s12.7248e-02-2.6552e-03-1.7659e-047.0355e-050s2-7.6623e-013.4205e-01-1.5399e-01-4.3428e-030s3-2.2451e-01-2.5472e-012.9277e-01-1.1426e-010s43.3559e-02-3.4016e-026.7448e-02-7.1250e-020s6-3.3986e-017.7215e+00-7.2740e+00-8.8425e+010s7-9.7503e-015.9626e+00-5.1273e+00-2.0372e+010s83.0213e-017.1026e-01-3.0974e+008.0004e+000表8f1(mm)-0.72f(mm)0.66f2(mm)1.03hfov(deg)61.1f3(mm)7.03f4(mm)1.16表9圖6a示出了實施例3的廣角鏡頭的軸上色差曲線,其表示不同波長的光線經由光學系統後的會聚焦點偏離。圖6b示出了實施例3的廣角鏡頭的象散曲線,其表示子午像面彎曲和弧矢像面彎曲。圖6c示出了實施例3的廣角鏡頭的畸變曲線,其表示不同視角情況下的畸變大小值。圖6d示出了實施例3的廣角鏡頭的相對照度曲線,其表示成像面上不同像高對應的相對照度。根據圖6a至圖6d可知,實施例3所給出的廣角鏡頭的實現了良好的成像品質。實施例4以下參照圖7至圖8d描述了根據本申請實施例4的廣角鏡頭。在本實施例及以下實施例中,為簡潔起見,將省略部分與實施例1相似的描述。圖7示出了根據本申請實施例4的廣角鏡頭的結構示意圖。如圖7所示,廣角鏡頭從物側至像側依次包括四個透鏡e1-e4。第一透鏡e1具有物側面s1和像側面s2;第二透鏡e2具有物側面s3和像側面s4;第三透鏡e3具有物側面s5和像側面s6;以及第四透鏡e4具有物側面s7和像側面s8。可選地,光學成像系統還可包括具有物側面s9和像側面s10並用於濾除紅外光的濾色片e5。在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中,還可設置有光圈sto以調解進光量。來自物體的光依序穿過各表面s1至s10並最終成像在成像表面s11上。表10示出了實施例4的各透鏡的表面類型、曲率半徑、厚度、材料和圓錐係數。表11示出了實施例4中各鏡面的高次項係數。表12示出了實施例4的各透鏡的有效焦距f1至f4、廣角鏡頭的總有效焦距f以及半視場角度hfov。表10面號a4a6a8a10a12s15.2861e-02-1.7530e-023.5737e-03-2.0234e-040s2-1.0161e+001.0324e+00-1.1898e+004.4632e-010s3-3.2963e-01-3.1765e-012.3889e-01-3.8146e-020s4-2.4141e-016.8635e-01-1.1795e+006.8117e-010s6-1.0103e+001.6547e+01-5.9732e+016.5549e+010s7-1.8476e+001.4410e+01-3.7633e+013.1400e+010s82.3278e-011.5256e-01-1.2404e+004.0794e+000表11f1(mm)-0.69f(mm)0.68f2(mm)0.97hfov(deg)61.5f3(mm)3.91f4(mm)1.28表12圖8a示出了實施例4的廣角鏡頭的軸上色差曲線,其表示不同波長的光線經由光學系統後的會聚焦點偏離。圖8b示出了實施例4的廣角鏡頭的象散曲線,其表示子午像面彎曲和弧矢像面彎曲。圖8c示出了實施例4的廣角鏡頭的畸變曲線,其表示不同視角情況下的畸變大小值。圖8d示出了實施例4的廣角鏡頭的相對照度曲線,其表示成像面上不同像高對應的相對照度。根據圖8a至圖8d可知,實施例4所給出的廣角鏡頭的實現了良好的成像品質。實施例5以下參照圖9至圖10d描述了根據本申請實施例5的廣角鏡頭。在本實施例及以下實施例中,為簡潔起見,將省略部分與實施例1相似的描述。圖9示出了根據本申請實施例5的廣角鏡頭的結構示意圖。如圖9所示,廣角鏡頭從物側至像側依次包括四個透鏡e1-e4。第一透鏡e1具有物側面s1和像側面s2;第二透鏡e2具有物側面s3和像側面s4;第三透鏡e3具有物側面s5和像側面s6;以及第四透鏡e4具有物側面s7和像側面s8。可選地,光學成像系統還可包括具有物側面s9和像側面s10並用於濾除紅外光的濾色片e5。在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中,還可設置有光圈sto以調解進光量。來自物體的光依序穿過各表面s1至s10並最終成像在成像表面s11上。表13示出了實施例5的各透鏡的表面類型、曲率半徑、厚度、材料和圓錐係數。表14示出了實施例5中各鏡面的高次項係數。表15示出了實施例5的各透鏡的有效焦距f1至f4、廣角鏡頭的總有效焦距f以及半視場角度hfov。表13面號a4a6a8a10a12s14.7973e-02-1.0224e-021.5140e-03-7.3163e-050s2-8.7995e-016.1362e-01-4.1191e-016.8569e-020s3-3.0055e-01-3.1851e-013.2903e-01-9.0886e-020s4-1.0565e-011.0654e-01-8.5674e-023.4701e-020s6-1.3472e+002.2020e+01-1.2231e+022.4478e+020s7-1.8844e+001.5765e+01-6.1092e+016.9079e+010s84.4970e-01-4.7344e-011.3197e+001.6156e+000表14f1(mm)-0.73f(mm)0.68f2(mm)1.06hfov(deg)61.5f3(mm)-1368.70f4(mm)1.07表15圖10a示出了實施例5的廣角鏡頭的軸上色差曲線,其表示不同波長的光線經由光學系統後的會聚焦點偏離。圖10b示出了實施例5的廣角鏡頭的象散曲線,其表示子午像面彎曲和弧矢像面彎曲。圖10c示出了實施例5的廣角鏡頭的畸變曲線,其表示不同視角情況下的畸變大小值。圖10d示出了實施例5的廣角鏡頭的相對照度曲線,其表示成像面上不同像高對應的相對照度。根據圖10a至圖10d可知,實施例5所給出的廣角鏡頭的實現了良好的成像品質。實施例6以下參照圖11至圖12d描述了根據本申請實施例6的廣角鏡頭。在本實施例及以下實施例中,為簡潔起見,將省略部分與實施例1相似的描述。圖11示出了根據本申請實施例6的廣角鏡頭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1所示,廣角鏡頭從物側至像側依次包括四個透鏡e1-e4。第一透鏡e1具有物側面s1和像側面s2;第二透鏡e2具有物側面s3和像側面s4;第三透鏡e3具有物側面s5和像側面s6;以及第四透鏡e4具有物側面s7和像側面s8。可選地,光學成像系統還可包括具有物側面s9和像側面s10並用於濾除紅外光的濾色片e5。在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中,還可設置有光圈sto以調解進光量。來自物體的光依序穿過各表面s1至s10並最終成像在成像表面s11上。表16示出了實施例6的各透鏡的表面類型、曲率半徑、厚度、材料和圓錐係數。表17示出了實施例6中各鏡面的高次項係數。表18示出了實施例6的各透鏡的有效焦距f1至f4、廣角鏡頭的總有效焦距f以及半視場角度hfov。表16表17f1(mm)-0.72f(mm)0.65f2(mm)1.04hfov(deg)61.9f3(mm)11.88f4(mm)1.10表18圖12a示出了實施例6的廣角鏡頭的軸上色差曲線,其表示不同波長的光線經由光學系統後的會聚焦點偏離。圖12b示出了實施例6的廣角鏡頭的象散曲線,其表示子午像面彎曲和弧矢像面彎曲。圖12c示出了實施例6的廣角鏡頭的畸變曲線,其表示不同視角情況下的畸變大小值。圖12d示出了實施例6的廣角鏡頭的相對照度曲線,其表示成像面上不同像高對應的相對照度。根據圖12a至圖12d可知,實施例6所給出的廣角鏡頭的實現了良好的成像品質。實施例7以下參照圖13至圖14d描述了根據本申請實施例7的廣角鏡頭。在本實施例及以下實施例中,為簡潔起見,將省略部分與實施例1相似的描述。圖13示出了根據本申請實施例7的廣角鏡頭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3所示,廣角鏡頭從物側至像側依次包括四個透鏡e1-e4。第一透鏡e1具有物側面s1和像側面s2;第二透鏡e2具有物側面s3和像側面s4;第三透鏡e3具有物側面s5和像側面s6;以及第四透鏡e4具有物側面s7和像側面s8。可選地,光學成像系統還可包括具有物側面s9和像側面s10並用於濾除紅外光的濾色片e5。在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中,還可設置有光圈sto以調解進光量。來自物體的光依序穿過各表面s1至s10並最終成像在成像表面s11上。表19示出了實施例7的各透鏡的表面類型、曲率半徑、厚度、材料和圓錐係數。表20示出了實施例7中各鏡面的高次項係數。表21示出了實施例7的各透鏡的有效焦距f1至f4、廣角鏡頭的總有效焦距f以及半視場角度hfov。表19面號a4a6a8a10a12s12.3974e-02-4.3517e-035.9793e-041.7367e-060s2-7.8139e-013.7971e-01-3.4547e-019.5767e-020s3-2.0681e-01-4.4696e-013.3855e-01-8.1318e-020s4-1.8355e-013.9193e-01-5.8039e-012.7825e-010s6-1.8402e+002.1193e+01-5.4949e+012.8616e+010s7-2.1734e+001.2391e+01-2.6040e+011.8816e+010s89.9263e-02-8.6777e-02-3.0331e-011.7638e+000表20f1(mm)-0.72f(mm)0.66f2(mm)1.03hfov(deg)61.5f3(mm)3.70f4(mm)1.36表21圖14a示出了實施例7的廣角鏡頭的軸上色差曲線,其表示不同波長的光線經由光學系統後的會聚焦點偏離。圖14b示出了實施例7的廣角鏡頭的象散曲線,其表示子午像面彎曲和弧矢像面彎曲。圖14c示出了實施例7的廣角鏡頭的畸變曲線,其表示不同視角情況下的畸變大小值。圖14d示出了實施例7的廣角鏡頭的相對照度曲線,其表示成像面上不同像高對應的相對照度。根據圖14a至圖14d可知,實施例7所給出的廣角鏡頭的實現了良好的成像品質。實施例8以下參照圖15至圖16d描述了根據本申請實施例8的廣角鏡頭。在本實施例及以下實施例中,為簡潔起見,將省略部分與實施例1相似的描述。圖15示出了根據本申請實施例8的廣角鏡頭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5所示,廣角鏡頭從物側至像側依次包括四個透鏡e1-e4。第一透鏡e1具有物側面s1和像側面s2;第二透鏡e2具有物側面s3和像側面s4;第三透鏡e3具有物側面s5和像側面s6;以及第四透鏡e4具有物側面s7和像側面s8。可選地,光學成像系統還可包括具有物側面s9和像側面s10並用於濾除紅外光的濾色片e5。在本實施例的光學成像系統中,還可設置有光圈sto以調解進光量。來自物體的光依序穿過各表面s1至s10並最終成像在成像表面s11上。表22示出了實施例8的各透鏡的表面類型、曲率半徑、厚度、材料和圓錐係數。表23示出了實施例8中各鏡面的高次項係數。表24示出了實施例8的各透鏡的有效焦距f1至f4、廣角鏡頭的總有效焦距f以及半視場角度hfov。表22表23f1(mm)-0.71f(mm)0.67f2(mm)0.98hfov(deg)61.9f3(mm)7.44f4(mm)1.16表24圖16a示出了實施例8的廣角鏡頭的軸上色差曲線,其表示不同波長的光線經由光學系統後的會聚焦點偏離。圖16b示出了實施例8的廣角鏡頭的象散曲線,其表示子午像面彎曲和弧矢像面彎曲。圖16c示出了實施例8的廣角鏡頭的畸變曲線,其表示不同視角情況下的畸變大小值。圖16d示出了實施例8的廣角鏡頭的相對照度曲線,其表示成像面上不同像高對應的相對照度。根據圖16a至圖16d可知,實施例8所給出的廣角鏡頭的實現了良好的成像品質。綜上,實施例1至實施例8分別滿足以下表25所示的關係條件式/實施例12345678v3/v10.480.480.480.480.480.481.140.48f/|f3|0.060.070.090.170.000.060.180.09tan(hfov)1.811.871.811.841.841.871.841.87f/f1-0.92-0.91-0.91-0.98-0.94-0.90-0.92-0.95f4/ct41.991.972.102.241.932.062.262.05sag12/t121.581.541.841.611.651.591.501.57sag21/sd210.370.380.420.390.350.370.400.39sag42/ct4-0.54-0.59-0.53-0.59-0.55-0.55-0.62-0.58f/r21.421.471.411.541.441.401.491.50t34/t230.160.170.150.140.090.150.150.18表25本申請還提供一種成像裝置,其裝配有以上描述的廣角鏡頭。成像裝置可以是諸如數位相機的獨立攝像設備,也可以是集成在諸如手機等移動電子設備上的攝像模塊。以上描述僅為本申請的較佳實施例以及對所運用技術原理的說明。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本申請中所涉及的發明範圍,並不限於上述技術特徵的特定組合而成的技術方案,同時也應涵蓋在不脫離所述發明構思的情況下,由上述技術特徵或其等同特徵進行任意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術方案。例如上述特徵與本申請中公開的(但不限於)具有類似功能的技術特徵進行互相替換而形成的技術方案。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