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印刷裝置以及輸送帶的製作方法

2023-06-30 22:19:06 2

專利名稱:印刷裝置以及輸送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輸送帶以及印刷裝置,尤其涉及能夠對在表面具有凸部的印刷介質進 行輸送的輸送帶和具備該輸送帶的印刷裝置。
背景技術:
以往,例如已知有在卡狀的記錄介質等的板上印刷圖像、文字等各種信息的印刷 裝置。在這種印刷裝置中公開了這樣的印刷裝置,即,利用專用的輸送託盤對沒有突起物的 (沒有凹凸的)板進行支承並進行輸送(例如參照日本專利第3892287號公報)。
在該印刷裝置中,具備印字頭,與該印字頭相向地設置臺板輥,由印字頭和臺板輥 構成印刷部。採用了這樣的結構,即,在印刷部的兩側(上遊側、下遊側),配設有由輸送輥 對構成的輸送部,支承板的輸送託盤通過輸送部被輸送到印刷部,於是在板上形成了圖像 (進行了印刷)之後,進一步進行輸送,使板從輸送託盤自動分離而排出。另外,也已知有這 樣的印刷裝置,即,不是用專用的輸送託盤,由輸送輥對夾住沒有突起物的板(卡)進行輸 送,施加印刷處理(例如參照日本專利特開2008-179088號公報)。
另一方面,在對具有突起物的(存在凹凸的)板實施印刷處理時,需要通過手工作 業將板一張張地放置(載置)到與上述輸送託盤不同的專用輸送託盤上,在進行了印刷處 理之後通過手工作業進行拆除。另外,對於具有突起物的板,若由如專利文獻2所示那樣的 輸送輥對夾住板來進行輸送及印刷的話,由於在印刷時無法對板整體施加均勻的按壓力, 所以這樣操作是困難的。
如上述那樣,由於在對具有突起物的板施加印刷處理時,要通過手工作業將板一 張張地放置到專用的輸送託盤上,在印刷處理結束後要通過手工作業進行拆除,所以,除了 生產性差,還存在必須始終由人進行操作這樣的問題。發明內容
本發明鑑於上述情況,其目的在於提供能夠有效地輸送具有突起物的印刷介質 (板)的印刷裝置以及輸送帶。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作為本發明的第一方式,在能夠對在表面具有凸部的印刷介 質進行印刷的印刷裝置中,其特徵在於,具備堆積並保持上述印刷介質的供給部、排出上 述印刷介質的排出部、用於從上述供給部到上述排出部輸送上述印刷介質的輸送路徑、在 上述輸送路徑上設在上述供給部與上述排出部之間並對上述印刷介質進行印刷的印刷部、 設在上述輸送路徑並對上述印刷介質進行輸送的輸送帶、驅動上述輸送帶的驅動機構,上 述輸送帶具有多個帶構成部材和將鄰接的上述帶構成部材連結在一起的連結部,通過由上 述連結部連結上述多個帶構成部材而形成為帶狀,在形成為帶狀的上述帶構成部材的表面 設有對上述印刷介質進行放置的放置部,構成上述放置部的上述帶構成部材形成有用於與 上述印刷介質的凸部卡合的凹部。
另外,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作為本發明的第二方式,在用於輸送在表面具有凸部的印刷介質的輸送帶中,其特徵在於,具備多個板狀部材和將鄰接的上述板狀部材連結起來 的連結部,通過由上述連結部連結上述多個板狀部材而形成為帶狀,在形成為帶狀的上述 板狀部材的表面上設有載置上述印刷介質並進行定位的放置部,構成上述放置部的上述板 狀部材形成有用於與上述印刷介質的凸部卡合的凹部和對上述印刷介質的凸部間的底面 進行支承的底面支承部。
根據本發明,由於利用輸送帶對具有凸部的印刷介質進行供給、輸送以及印刷,所 以,能夠獲得與以往相比提高了生產性的效果。


圖1是本發明能夠適用的實施方式的印表機的外觀立體圖。
圖2是本發明能夠適用的實施方式的印表機的外觀立體圖。
圖3是實施方式的印表機的正剖視圖。
圖4是實施方式的印表機的正剖視圖,表示輸送帶被放置的狀態。
圖5是表示實施方式的印表機的供給部的局部放大圖。
圖6是表示實施方式的印表機的供給部的局部放大圖。
圖7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輸送帶的詳細狀況的圖。
圖8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輸送帶的放置部的局部放大圖。
圖9是表示在第一實施方式的輸送帶放置了第二印刷介質的狀態的放置部的局 部放大圖。
圖10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輸送帶的結合部的局部放大圖。
圖11表示具有凹凸部的板(第二印刷介質),(A)是板的表面側的外觀立體圖, (B)是板的底面側的外觀立體圖,(C)是在板上排列了多個的晶片的放大外觀立體圖。
圖12表示晶片的使用例,(A)是表示被綑紮於電線的綑紮條與晶片的關係的側視 圖,(B)是綑紮條的俯視圖,(C)是被印刷並嵌裝於綑紮條的晶片的俯視圖。
圖13是示意表示平坦形狀的板(第一印刷介質)的輸送印刷狀態的主視圖,(A) 表示板被放置的狀態,(B)表示對板進行印刷處理的狀態,(C)表示板被排出的狀態。
圖14是示意表示具有凹凸部的板(第二印刷介質)的輸送印刷狀態的主視圖, (A)表示板被放置的狀態,(B)表示對板進行印刷處理的狀態,(C)表示板被排出的狀態。
圖15是表示具有凹凸部的板(第二印刷介質)的供給動作的狀態圖。
圖16是示意表示捲筒片材(第一印刷介質)的印刷狀態的主視圖。
圖17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輸送帶的詳細狀況的圖。
圖18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輸送帶的放置部的局部放大圖。
圖19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輸送帶的連結部的局部放大圖,是表示放置部為水 平的狀態的圖。
圖20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輸送帶的連結部的局部放大圖,是表示放置部彎曲 的狀態的圖。
圖21是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輸送帶的詳細狀況的圖。
圖22是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輸送帶的詳細狀況的圖,表示在第一放置部放置板 (第二印刷介質)、在第二放置部放置蓋的狀態。5
圖23是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輸送帶的詳細狀況的圖,表示在第一放置部放置蓋、 在第二放置部放置板(第二印刷介質)的狀態。
圖M是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輸送帶的覆蓋第一或者第二放置部的蓋的構成的 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印表機;5供給部;7排出部;8側引導件;9分離閘板;10輸送帶;11結合部(連 結部的一部分);12底面支承部;13槽(凹部的一部分);14凹部(凹部的一部分);15輸 送路徑;20印刷部;21印字頭;22臺板輥;23輸送輥對;25引導輥;32B腳部(凹凸部的一 部分);33突起(凹凸部的一部分);40放置部;41滑動接觸部;42引導槽;43板狀部材; 44連結部;M步進馬達(驅動機構的一部分);Pl平坦形狀的板(第一印刷介質);P2具有 凹凸部的板(第二印刷介質);S捲筒片材(第一印刷介質)。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將本發明適用到在作為印刷介質的板上印刷文字或記號的列印 機上的第一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構成)

如圖1以及圖2所示那樣,本實施方式的印表機1具有設有後述的印字頭21的印 刷部20,在更換印刷帶的情況等必要情況以外,由罩加覆蓋。該罩加以通過從前方向後方 彈起而打開的方式與印表機1的主體卡合。
以在向印刷部20送入平坦形狀的板Pl時板Pl相對於印刷方向不朝橫向偏移的 方式,設有相對於印刷方向平行的一對側引導件8、和用於將板Pl —張張地分離的分離閘 板9。並且,分離閘板9由罩加覆蓋,側引導件8由蓋2b覆蓋。
該蓋2b以在沿著印刷方向從印字部分離的方向擺動而打開的方式與印表機1的 主體卡合。另外,在印表機1的正面,配置有用於對印表機1進行操作的輸入按鈕、以及用 於顯示印表機1的狀態等的具有IXD的操作顯示部6。
印表機1具有接口,經由通信線纜4能夠與例如個人電腦(以下簡稱為PC) 3等的 上位裝置連接。因而,操作者也可代替從操作顯示部6的輸入按鈕進行的輸入,進行從PC3 進行的操作,進而,還可以利用通過安裝RAM卡等的外部存儲裝置存儲在外部存儲裝置中 的數據。
如圖2、圖3所示那樣,本實施方式的印表機1大致由如下部分構成上述的操作 顯示部6、在板上印刷期望的文字或記號的印刷部20、輸送板Pl的輸送部以及輸送路徑15、 堆積板組並加以保持的板供給部5、控制各部分的控制部以及收納這些部分的框體。
印刷部20相對於供給部5配置在板的輸送方向下遊側,由在印刷時經由夾設在與 板之間的墨帶R選擇性地對配設成矩陣狀的多個發熱元件進行加熱的印字頭21、和對板Pl 的底面側和後述的輸送帶10進行支承的臺板輥22構成。
設於輸送路徑15的輸送輥對23分別由配設在下側的驅動輥23a以及配設在上側 的從動輥2 構成,在驅動輥23a、撿拾輥M以及臺板輥22上經由未圖示的連結機構傳遞 來自步進馬達M的旋轉驅動力。在此,撿拾輥M構成為能夠通過未圖示的電磁離合器切換驅動的傳遞。從而,在供給板Pl之後,由電磁離合器使撿拾輥M的旋轉停止。另外,在輥 對23和印刷部20之間,配置有由發光元件以及受光元件構成、用於掌握板Pl的位置的位 置傳感器27。在本例中,位置傳感器27由反射一體型的傳感器構成。
輸送輥對23在初期狀態下位於如圖3所示那樣的待機位置,當印刷動作開始時, 通過未圖示的移動機構使輸送輥的從動輥2 移動到如圖13(A)所示那樣的輸送位置。此 時,通過未圖示的傳感器檢測印刷介質的厚度,根據其結果調節從動輥23b的輸送位置。另 外,印字頭在初期狀態下也位於圖3所示的待機位置,但根據印刷介質的厚度而移動到圖 13(B)所示那樣的印刷位置,對印刷介質施加印刷處理。另外,在從動輥2 之中,配置在印 刷部20的上遊側的輥的一個是表面為粘性的清潔輥,在印刷前從印刷介質除去灰塵。
在輸送輥對23的上遊側,配置有能夠堆積規定張數(例如50張)的板Pl並進行 保持的供給部5。供給部5由載置臺16和上述的側引導件8以及分離閘板9構成。用戶將 板Pl載置到載置臺16上,由側引導件8對板Pl的側面進行引導,通過調整抓手17將分離 閘板9的間隙設定成板Pl的1張量的厚度。另外,在供給部5的下方設有檢測板的有無的 空置傳感器28。
在此,印表機1能夠如上述那樣對平坦形狀的板Pl進行印刷,但也能夠對在表面 具有突起部的板P2(圖11)進行印刷。在印刷板Pl時,通過輸送輥對23輸送板Pl而進行 印刷,但在印刷板P2時,利用後述的輸送帶10來輸送板P2以進行印刷(參照圖4)。
〈輸送帶以及板P2>
如圖7以及圖8所示那樣,輸送帶10由連結部44連結多個板狀的樹脂制部材 43 (以下稱為板狀部材43,即帶構成部件)而形成為帶狀(履帶狀)。在兩處具有載置板P2 並進行定位的放置部40a、40b (以下單稱為放置部40)。放置部40的與板P2的凸部(後述 的腳部32B、突起33,參照圖11)卡合的槽13以及凹部14設在板狀部材43的連結部之間。 該槽13以及凹部14隻要嵌入板P2的凸部即可,也可以貫穿輸送帶10地形成。另外,具有 對板P2的凸部之間的底面進行支承的底面支承部12。進而,在輸送帶10的內側(板狀部 材43的背側),設有與圖4所示的引導輥25(第一引導部件、第二引導部件)抵接的引導槽 42。另外,由於形成放置部40以外的部分的板狀部材43作為滑動接觸部41構成,所以,沒 有設置與板P2的凸部卡合那樣的凹部,在後述的供給部5中板P2的突起33與滑動接觸部 41滑動接觸。
如圖Il(A)所示那樣,在本例中,板P2由構成板P2的外緣的矩形的框體31、在與 框體31的長度方向交叉的方向按大致相等間隔配設的多根(在本例為4根)肋34、沿著 肋34的長度方向經由脆弱部延伸設置的多個(在本例中為一個肋帶8個)晶片32構成, 氯乙烯等合成樹脂作為其材質。因此,在板P2上配設有多個(在本例中為32個)晶片32, 在表面能夠進行印刷,至少在背面具有凹凸部。
如圖Il(C)所示那樣,晶片32由具有大致水平的表面的板狀部32a、和呈剖面大 致L字狀地向下方突出的腳部32B構成。這樣的晶片32例如如圖12所示那樣,通過與捆 扎於電線35的綑紮條36嵌合,防止使用於配電板的電線的誤配線等。即,如圖12 (A)、(B) 所示那樣,綑紮條36由綑紮於電線35的條36B、和固定於條36B的晶片承接件36A構成,在 晶片承接件36A上形成有能夠與晶片32的腳部32B嵌合的嵌合槽36C。因而,如圖12 (A)、 (C)所示那樣,在由印表機1在晶片32的板狀部32a的表面上印刷了文字、記號等之後,從板30將晶片32分離,與綑紮條36的晶片承接件36A嵌合,從而能夠識別電線35。
如圖Il(B)所示那樣,晶片32的腳部32B從板P2的底面(背面)側突出,而且, 在框體31的規定部位突出設置有用於供給板P2的突起33。因此,板P2具有凹凸部。
圖9表示板P2被放置在放置部40的狀態。在該狀態下,板P2的晶片32的腳部 32B與槽13卡合,突起33與凹部14卡合。另外,在放置部40的前端,形成有使光從位置傳 感器27的發光元件透過的開口 19。因而,印表機1的CPU經由傳感器控制部監視位置傳感 器27的輸出,從而能夠掌握支承有板P2的輸送帶10由印表機1的輸送部輸送到位置傳感 器27的位置的狀況,能夠進行板P2相對於由印刷部20形成的印刷的起始。
另外,在本例中,放置部40配置在輸送帶10的兩處,配置成在印刷第一張的板P2 且排出結束之後供給接下來的板P2。也就是說,在放置於第一放置部40a的板P2被排出的 時刻,第二放置部40b的前端尚未到達放置於供給部5的板P2的前端側的突起33(參照圖 14(C))。換言之,從第一放置部40a的後端到第二放置部40b的前端的距離設定得比從供 給部5的前端(排出部側)到排出部7 (輸送帶10與板P2分離的點)的距離長。
另外,輸送帶10如圖4所示那樣,構成為能夠相對於印表機1的輸送路徑15進行 裝拆。輸送帶10通過由結合部11進行結合而構成為環形帶形狀,但能夠解除結合部11的 結合(圖10的狀態)。在從圖3的狀態起放置輸送帶10時,解除輸送帶10的結合,使輸送 帶10從供給部5側在側引導件8之間沿著輸送路徑15的上側通過。在輸送帶10的前端 到達排出部7後,引導槽42與引導輥25卡合,在該狀態下使輸送帶10沿著輸送路徑15的 下側(輸送輥23的下側)通過。並且,在前端到達供給部5側後,沿著相反側的引導輥25 拉出輸送帶10,由結合部11結合輸送帶10(圖4的狀態)。另外,輸送帶10被輸送輥對32 夾住,通過輸送輥32a的旋轉來進行驅動。
結合部11由抓手45、與抓手45的移動聯動地移動的銷46、與銷46嵌合的孔47 構成(參照圖10)。在輸送帶10處於結合狀態時,銷46與孔47嵌合,但通過使抓手45向 內側移動,銷46進行移動而從孔47脫開,因而將結合解除。另外,抓手45以及銷46由彈 簧48向輸送帶10的外側施力。另外,在使輸送帶10結合時,通過使抓手45向內側移動, 銷46也移動,在使銷46與孔47配合的狀態下釋放抓手45,從而由彈簧48使銷46向外側 移動,銷46與孔47嵌合。從而,輸送帶10被結合,而成為環形帶形狀。
在將板P2放置到供給部5時,在放置了輸送帶10的狀態下,裝載到側引導件8之 間且輸送帶10之上。此時,將對設於側引導件8的板P2的後端部(框體31的後端)進行 支承的後端支承部18拉倒到支承位置(圖6)。後端支承部18構成為在放置板P2時以外 被拉起到退避位置。從而,當將板P2放置到供給部5時,板P2的前端部與輸送帶10的滑 動接觸部41抵接,後端部被後端支承部18支承,所以,板P2在相對輸送帶10傾斜的狀態 下得到保持。另外,在放置板Pl以及捲筒片材S時,使後端支承部18移動到退避位置(圖 7)。
控制部具有作為中央處理裝置以高速發揮功能的CPU、存儲印表機1的基本控制 程序以及程序數據的ROM、作為CPU的工作區域發揮功能的RAM等,這些CPU、R0M、RAM由內 部匯流條連接。
在控制部連接有外部匯流條。在外部匯流條上,連接有控制操作顯示部6的操作 顯示控制部、控制印字頭21的頭控制部、控制步進馬達M的動作的驅動器、控制來自包括位置傳感器27的各種傳感器的信息的傳感器控制部。另外,在外部匯流條上,連接有暫時存 儲來自與上述的上位裝置連接用的接口或上位裝置的數據的緩衝器。
(板Pl的印刷動作)
接著,就本實施方式的印表機1的動作進行說明。首先,當對印表機1接通電源 時,將存儲在ROM中的程序以及程序數據展開到RAM,而且經由各種傳感器來確認上述的各 部分是否處於規定的原位置,進行在不處於原位置的情況下移動到原位置的恢復處理、以 及確認在供給部5是否存儲有板Pl的確認處理的初期設定處理,然後,在操作顯示部6顯 示印表機1的狀態,執行以下的例行程序。
作為CPU,當從PC3對板Pl設定了印刷的板的種類時,經由傳感器控制部監視來自 空置傳感器觀的輸出,而且判斷在供給部5是否放置有板P1,在為否定判斷時,將該情況 顯示在操作顯示部6,而且直到放置之前都進行待機,在為肯定判斷時(圖13(A)),經由驅 動器驅動步進馬達M,使撿拾輥M以及驅動輥23a旋轉。由此堆積的板組的最下層的板Pl 由撿拾輥M供給,此時由分離閘板9 一張張地進行分離。在該時刻,通過電磁離合器,不向 撿拾輥M傳遞驅動。在供給了一張板Pl的時刻,使輸送輥對23的從動輥2 從圖3所示 的待機位置移動到輸送位置,檢測板Pl的厚度,確定從動輥23b的輸送位置和印字頭21的 印刷位置。
然後,被供給的板Pl由輸送輥對23朝向印刷部20輸送。在板Pl通過了位置傳 感器27後,板Pl相對於印字頭21形成起始。在該時刻,CPU通過省略圖示的移動機構使印 字頭21從退避位置移動到剛才設定的印刷位置(由印字頭21按壓板P1),在頭控制部中, 將存儲於緩衝器的印刷數據轉換為熱能以對印字頭21進行輸出(圖13(B))。印刷處理結 束的板Pl從排出口 7排出(圖13(C))。當該板Pl的排出動作結束時,CPU使步進馬達M 的旋轉驅動停止,結束一個例行程序,在接收到新的指示之前都進行待機。在所有的印刷都 結束後,停止步進馬達M的驅動,使輸送輥23以及印字頭21移動到待機位置來結束動作。
(板P2的印刷動作)
接著,就針對板P2的印刷動作進行說明。另外,關於對印表機1接通電源時的初期 動作在上面進行了說明,故省略該說明。作為CPU,當由PC3對板P2設定印刷的板的種類時, 經由傳感器控制部監視來自帶有無傳感器四的輸出,而且判斷是否放置了輸送帶10,在為 否定判斷時,將該狀況顯示在操作顯示部6,而且在放置輸送帶10之前都進行待機,在為肯 定判斷時進一步監視來自空置傳感器觀的輸出,而且判斷是否在供給部5放置了板P2,在 為否定判斷時,將該狀況顯示在操作顯示部6,而且在放置板P2之前都進行待機,在為肯定 判斷時(圖14(A))經由驅動器驅動步進馬達M,由輸送輥對23的旋轉驅動輸送帶10。
在此,就板P2的供給動作進行說明。首先,在輸送帶10的凹部14到達之前,突起 33與輸送帶10滑動接觸(雖為接觸,但在輸送帶10的表面進行滑動)(圖15 (A)的狀態)。 並且,在輸送帶10的放置部40通過供給部5時,板P2的前端側的突起33與輸送帶10的 凹部14卡合(圖15(B)的狀態),堆積的板的最下層的板P2被拉出地進行供給。此時,分 離閘板9並不拉出從最下層起的第二張板P2,而僅供給最下層的板P2。此時,最下層的板 P2脫離支承板P2的後端側的後端支承部18的支承,所有的凸部(腳部32B、突起3 都與 輸送帶10 (放置部40)的凹部(槽13、凹部14)卡合,由放置部40的底面支承部12支承板 P2 (圖15 (C)的狀態)。在供給了板P2的時刻,使輸送輥對23的從動輥2 從圖4所示的待機位置移動到輸送位置來檢測輸送帶10以及板P2的厚度,確定從動輥23b的輸送位置 和印字頭21的印刷位置。
然後,放置於輸送帶10的放置部40的板P2通過輸送帶10的移動而輸送到印刷 部20。輸送帶10的開口 19通過位置傳感器27,在檢測到板P2的前端後,板P2相對於印 字頭21形成起始。在該時刻,作為CPU,由省略圖示的移動機構使印字頭21從退避位置移 動到剛才設定的印刷位置(由印字頭21按壓板P2以及輸送帶10),在頭控制部中,將存儲 於緩衝器的印刷數據轉換為熱能而對印字頭21進行輸出(圖14(B))。印刷處理結束的板 Pl從排出口 7排出(圖14(C))。當該板Pl的排出動作結束時,CPU使步進馬達M的旋轉 驅動停止,結束一個例行程序,在接收到新的指示之前都處於待機。
另外,在連續印刷板P2的情況下,在第一張板P2剛被排出後,由另一個放置部40 供給接下來的板P2。之後的動作由於為上述那樣,故省略說明。在所有的印刷結束之後,停 止步進馬達M的驅動,使輸送輥23以及印字頭21移動到待機位置而結束動作。
(效果等)
接著,就本實施方式的輸送帶10以及印表機1的作用效果進行說明。
在本實施方式的印表機1中,構成為能夠對表面為平坦形狀的板Pl以及在表面具 有凹凸部的板P2進行印刷。在輸送板Pl時,由設在輸送路徑15的輸送輥對23夾住板Pl 進行輸送來進行印刷,在輸送板P2時,將輸送帶10放置在輸送路徑15而輸送板P2來進行 印刷。該輸送帶10設有載置板P2並對其進行定位的放置部40,放置部40由與板P2的凸 部(腳部32B、突起3 卡合的槽13以及凹部14和支承板P2的凸部之間的底面的底面支 承部12構成。由此,能夠對多種板進行輸送、印刷,對於具有凹凸部的板P2,利用輸送帶10 對板P2進行供給、輸送以及印刷,因而與以往相比提高了生產性。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印表機1中,在對印刷介質(板)施加印刷處理時,在印字 頭21和臺板輥22之間經由墨帶對印刷介質按壓地進行印刷。從而,當對具有凹凸部的板 P2直接施加壓力時,在凸部的影響下無法對板P2施加均勻的壓力。本實施方式的輸送帶 10的放置部40由於設有與該凸部卡合的槽13或凹部14和對板P2的凸部之間的底面進行 支承的底面支承部12,所以,具有由放置部40使板P2穩定的效果,此外還能夠對板P2均勻 地施加按壓力,使得印刷的品質得到提高。
該輸送帶10由連結部44連結板狀部材43而形成為履帶狀,通過由結合部11進 行結合而構成為環形帶形狀。並且,上述的槽13和凹部14設置在構成放置部40的板狀部 材43的連結部之間。在對板P2施加印刷處理時,在腳部32B的背側壓接印字頭21地進行 印刷,因而若在連結部44上設有槽的情況下,會對連結部44施加壓力。此時,連結部44有 時會受到壓力而發生彎曲,壓力相對板P2而言有可能變得散亂。從而,通過在板狀部材43 的連結部之間設置槽13,使得印字頭21的壓力均勻地傳遞到板P2上,因而提高了印刷品 質。
進而,通過在板P2的突起33與放置部40的凹部卡合的狀態下移動輸送帶10,能 夠對堆積於供給部5的板P2 —張張地進行供給。從而,由於例如在輥輸送時輸送輥與板不 會發生滑動,所以板P2的輸送變得穩定。另外,在側引導件8設有對板P2的後端進行支承 的後端支承部18。由此,當將板P2放置到供給部5時,板P2的前端部與輸送帶10抵接, 後端部由後端支承部18支承,所以,板P2以相對於輸送帶10傾斜的狀態被保持。從而,板P2的後端側的突起33最初不會與輸送帶的凹部14卡合,所以,板P2的凸部能夠按一對一 的方式與輸送帶10 (放置部40)的凹部進行卡合。另外,在板P2的突起33形成為順沿於 板P2的輸送方向那樣的肋形狀的情況下,無需對板P2的後端進行支承。
進而,在本實施方式的輸送帶10設置兩處放置部40 (放置部40a、40b),以在印刷 第一張板P2並進行排出(從輸送帶10離開)之後、供給接下來的板P2的方式配置放置部 40。由此,與放置部40為一處的情況相比,在連續印刷板P2的情況下使得生產性得到提高。 另外,若在印刷過程中的板P2被排出之前供給接下來的板P2的話,假若在由當前印刷的板 P2結束所有的印刷處理的情況下,會供給沒有印刷預定的板P2。而當在該狀態下切斷電源 時,會造成印刷前的板P2殘留在輸送路徑15。然而,本實施方式的印表機1的輸送帶10配 置放置部40a,40b,使得在印刷過程中的板P2被排出之前不會供給接下來的板P2,因而不 會發生這樣的問題。另外,放置部無需為兩處,若為之前的板在離開輸送帶10之後供給接 下來的板的構成的話,則放置部設置幾處都可以。
另外,輸送帶10被用於輸送平坦形狀的板Pl的輸送輥對23夾住並驅動。從而, 由於在輸送多種印刷介質時驅動不變(無需準備輸送帶10專用的驅動),所以能夠抑制成 本。另外,若不考慮部件數量的話,則也可以使用與輸送輥對23不同的驅動來驅動輸送帶 10。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示出了在平坦形狀的板Pl使用卡狀的切割板的例子,但是 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也可以將長尺寸狀的板或圖16所示那樣的捲筒片材(帶)S放 置到供給部5上並由輸送輥對23夾住捲筒片材進行輸送,由印刷部20施加印刷處理。在 該情況下,印刷後的捲筒片材從排出部7排出,由未圖示的切割單元進行切割處理。
接著,對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在以下的說明中,為了簡化而對與第一 實施方式共同或對應的部分標註共同的附圖標記,而省略共同或相同部分的詳細說明。圖 17以及圖18表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所採用的輸送帶100。輸送帶100由連結部44連 結多個板狀的樹脂制部材43 (以下稱為板狀部材43,即帶構成部件)而形成為帶狀(履帶 狀)。並且,在兩處具有對板P2進行載置及定位的放置部40a、40b (以下單稱為放置部40)。 放置部40的與板P2的凸部(腳部32B、突起33,參照圖11)卡合的槽13以及凹部14設置 在鄰接的板狀部材43的連結位置。也就是說,通過使鄰接的板狀部材43的切口彼此配合 而形成一個槽13。該槽13以及凹部14隻要嵌入板P2的凸部即可,也可以貫穿輸送帶100 地形成。另外,具有對板P2的凸部之間的底面進行支承的底面支承部12。進而,在輸送帶 100的內側(板狀部材43的背側),設有與圖14所示的引導輥25 (第一引導部件、第二引 導部件)抵接的引導槽42。另外,形成放置部40以外的部分的板狀部材43作為滑動接觸 部41構成,因而,沒有設置與板P2的凸部卡合那樣的凹部,在供給部5中,板P2的突起33 與滑動接觸部41進行滑動接觸。
在此,就第二實施方式的板P2的排出動作進行說明。如上述那樣,本實施方式的 槽13由於設在鄰接的板狀部材43的連結位置,所以,在鄰接的板狀部材43以連結部44為 中心進行了彎曲時,如圖19所示那樣,槽13的開口(的寬度)擴開。也就是說,與放置部 40為水平的狀態(圖18)相比,在放置部40彎曲的狀態時,槽13的開口的寬度擴開(圖 19)。從而,如圖14 (C)所示那樣,在放置部40通過排出部7的引導輥25時(圖14 (C)),放 置部40的板狀部材43如圖19所示那樣以連結部44為中心進行彎曲。從而,與槽13卡合11的板P2的腳部32B容易從放置部40脫離。另外,槽13的底面由於鄰接的板狀部材43的 切口呈梳齒狀嚙合,所以,在輸送帶100彎曲時能夠推出板P2的腳部32B,因而排出性得到 進一步提高。另外,此外的動作由於與第一實施方式共同而省略說明。
該輸送帶100由連結部44連結板狀部材43而形成為履帶狀,由結合部11進行結 合而構成為環形帶形狀。並且,在用於載置並定位印刷介質的放置部40中,槽13設在鄰接 的板狀部材43的連結位置。由此,在排出部7中輸送帶10沿著引導輥25彎曲時,鄰接的 板狀部材43以連結部44為中心進行彎曲。從而,槽13的開口擴開,因而,板P2的腳部32B 容易脫開,排出性得到提高。另外,槽13的底面由於鄰接的板狀部材43的切口呈梳齒狀齧 合,所以,在輸送帶100彎曲時能夠推出板P2的腳部32B,因而使得排出性得到進一步提高。
另外,在第二實施方式中示出了輸送帶通過由連結部44連結多個板狀部材43而 構成為帶狀的例子,但也可以在橡膠製的環形帶的表面設置對印刷介質進行載置及定位的 放置部,在該放置部形成用於與印刷介質的凸部卡合的凹部。即使通過該構成,在排出部7 中,在該輸送帶沿著引導輥25彎曲時凹部的開口也擴開,因而排出性良好。
接著,對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在以下的說明中,為了簡化而對與第一 實施方式或第二實施方式共同或對應的部分標註共同的附圖標記,而省略共同或相同部分 的詳細說明。如圖21所示那樣,輸送帶101由連結部44連結多個板狀的樹脂制部材43 (以 下稱為板狀部材43,即帶構成部件)而形成為帶狀(履帶狀)。並且,具有對板P2進行載 置並定位的第一放置部40a、第二放置部40b。第一放置部40a與第一實施方式的輸送帶 10的放置部40同樣,與板P2的凸部(腳部32B、突起33)卡合的槽13a以及凹部Ha形成 在板狀部材43的連結部之間。第二放置部40b與第二實施方式的輸送帶100的放置部40 同樣,與板P2的凸部卡合的槽13b以及凹部14b形成在鄰接的板狀部材43的連結位置上。 也就是說,通過使鄰接的板狀部材43的切口彼此配合而形成一個槽13b。該槽13a、13b以 及凹部14a、14b只要嵌入板P2的凸部即可,也可以貫穿輸送帶101地形成。另外,在各個 放置部具有對板P2的凸部之間的底面進行支承的底面支承部12。進而,在輸送帶101的內 側(板狀部材43的背側),設有抵接於如圖14所示的引導輥25 (第一引導部件、第二引導 部件)的引導槽42。另外,由於形成第一放置部40a以及第二放置部40b以外的部分的板 狀部材43作為滑動接觸部41構成,所以,沒有設置與板P2的凸部卡合那樣的凹部,在供給 部5中,板P2的突起33與滑動接觸部41滑動接觸。
圖22表示在輸送帶101的第一放置部40a放置板P2的狀態。在該狀態下,第二 放置部40b由蓋49覆蓋槽13b以及凹部14b。另一方面,圖23表示在第二放置部40b放 置板P2的狀態。在該狀態下,第一放置部40a由蓋49覆蓋槽13a以及凹部14a。另外,如 圖M所示那樣,蓋49在背側具有與凹部1 或者14b嵌合的突起49A,構成為能夠固定於 放置部40a或者40b。另外,蓋49由能夠伸縮的材質構成,在輸送帶10沿著引導輥25彎曲 時,蓋49延伸,所以蓋49不會脫開。進而,蓋49的端部設有錐狀部49B,形成為在供給部5 中不與板P2的凸部卡合。另外,使用第一放置部40a時的動作以及作用與使用第一實施方 式的輸送帶10的情況同樣,使用第二放置部40b時的動作以及作用與使用第二實施方式的 輸送帶100的情況同樣。
(效果等)
接著,就第三實施方式的輸送帶101的作用效果進行說明。輸送帶101設有用於對板P2進行載置及定位的第一放置部40a以及第二放置部40b,第一放置部40a和第二放 置部40b的與板P2的凸部卡合的槽13a的配置不同。從而,能夠根據板P2的種類來選擇 是使用第一放置部40a還是使用第二放置部40b。因而,蓋49構成為能夠放置到第一放置 部40a或者第二放置部40b。
由於第一放置部40a的與板P2的凸部卡合的槽13a形成在構成第一放置部40a的 板狀部材43的連結部之間,所以,板P2的印刷部分(晶片32的板狀部32a)定位在槽13a 上、也就是板狀部材43的連結部之間。從而,在印字頭21和臺板輥22之間按壓輸送帶101 以及板P2時,能夠對板狀部3 均勻地施加壓力。在第二放置部40b上放置板P2的情況 下,板狀部3 定位在槽1 上、也就是連結部44上。從而,當在該狀態下施加印字頭12 的壓力時,存在由於連結部44晃動而不能對板狀部3 均勻地施加壓力的情況,因而,相對 於使用第二放置部40b進行印刷的情況,使用第一放置部40a進行印刷時的印刷品質較高。
另一方面,第二放置部40b將槽1 設在鄰接的板狀部材43的連結位置上。由此, 在排出部7中輸送帶10沿著引導輥25彎曲時,鄰接的板狀部材43以連結部44為中心進 行彎曲。由此,槽13b的開口擴開,因而,板P2的腳部32B容易脫開,排出性得到提高。另 外,槽13b的底面由於鄰接的板狀部材43的切口呈梳齒狀嚙合,因而能夠在輸送帶10彎曲 時推出板P2的腳部32B,所以,與使用第一放置部40a進行排出的情況相比,使用第二放置 部40b時的排出性有所提高。
這樣,例如在板P2的腳部32B長而要使用排出性優異的帶的情況下,在第一放置 部40a放置蓋49,使用第二放置部40b進行印刷,相反地在對板狀部3 施加高壓力進行印 刷的情況下,只要在第二放置部40b放置蓋49,使用第一放置部40a進行印刷即可。另外,在 印刷部為噴墨方式等不對板P2施加壓力地進行印刷的構成中,當使用第二放置部40b時, 與使用第一放置部40a的情況相比,排出性高,所以是有利的。這樣,該輸送帶101能夠根 據板P2的種類來區分使用第一放置部40a和第二放置部40b。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公開了板P2的印刷位置處於晶片32的腳部32B的背側的 板狀部32a的例子,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在鄰接的腳部32B之間(肋34的位置)進行 印刷的情況下,肋34的位置由印字頭21按壓。此時,當在第二放置部40b放置板P2時,肋 34位於連結部44之間的底面支承部12上。從而,由於對肋34均勻地施加印字頭21的壓 力,所以印刷品質高。這樣,能夠根據板P2的印刷位置區分使用第一放置部40a和第二放 置部40b。
另外,由於蓋49的前端形成有錐狀部49B,所以,在蓋49通過供給部5時,板P2的 突起33不會被拉拽,蓋49的表面與突起33進行滑動接觸。由此,由於板P2的突起33僅 與未放置蓋49的放置部的凹部卡合,所以能夠一張張地適當供給板P2。
另外,示出了蓋49由伸縮性的材質形成的例子,但也可以與輸送帶101同樣是由 板狀部材和連結部形成的構成。即使根據該構成,在輸送帶101沿著引導輥25彎曲時,蓋 49也能夠進行彎曲,因而不會從放置部脫開。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示出了蓋49構成為能夠相對於輸送帶進行裝拆的例子,但 是也可以能夠擺動地固裝在第一放置部40a和第二放置部40b之間。進而,示出了蓋49與 放置部的凹部14嵌合而被固定的例子,但並不限定於此,只要蓋49能夠覆蓋放置部的槽 13、凹部14以及開口 19地進行固定即可。從而,無需在蓋49上設置突起,可通過磁力等固定在放置部上。
另外,本申請請求通過參照而援用的日本專利申請第2009-2^604號、日本專利 申請第2009-272844號、日本專利申請第2009-272845號以及日本專利申請第2009-273999 號的優先權。
權利要求
1.一種印刷裝置,該印刷裝置能夠對在表面具有凸部的印刷介質進行印刷,其特徵在 於,具備供給部,該供給部堆積並保持上述印刷介質,排出部,該排出部排出上述印刷介質,輸送路徑,該輸送路徑用於從上述供給部到上述排出部輸送上述印刷介質,印刷部,該印刷部在上述輸送路徑上設在上述供給部與上述排出部之間,對上述印刷 介質進行印刷,輸送帶,該輸送帶設在上述輸送路徑,輸送上述印刷介質,和驅動機構,該驅動機構驅動上述輸送帶;上述輸送帶具有多個帶構成部材和連結鄰接的上述帶構成部材的連結部;通過由上述連結部連結上述多個帶構成部材而形成為帶狀,在形成為帶狀的上述帶構 成部材的表面設有對上述印刷介質進行放置的放置部,構成上述放置部的上述帶構成部材 形成有用於與上述印刷介質的凸部卡合的凹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供給部具有對上述輸送帶的側面 進行引導的側引導件、和對上述印刷介質的後端側的底面進行支承的後端支承部,通過由 上述後端支承部對印刷介質的後端側進行支承,在該供給部中相對於上述輸送路徑傾斜地 保持該印刷介質。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印刷介質具有多個凸部,上述輸送 帶的移動方向的上遊側的凹部與該印刷介質的前端側的凸部卡合地進行輸送。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驅動機構由設在上述輸送路徑的 輸送輥對構成,上述輸送帶由上述輸送輥對夾持,通過該輸送輥的旋轉進行輸送。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輸送帶相對於上述輸送路徑能夠 裝拆地設置,在未安裝上述輸送帶的狀態下,由上述輸送輥對輸送表面為平坦形狀的印刷 介質,由上述印刷部進行印刷處理。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裝置,其特徵在於,具有比上述供給部更靠上述印刷介質 的輸送方向的上遊側設置的第一引導部件、和比上述印刷部更靠上述印刷介質的輸送方向 的下遊側設置的第二引導部件,上述輸送帶掛設安裝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引導部件上。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輸送帶至少具有第一放置部和第 二放置部,以在載置於該第一放置部的印刷介質從該第一放置部離開之後、接下來進行印 刷處理的印刷介質的凸部與該第二放置部的凹部卡合的方式,配置該第一放置部和該第二 放置部。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凹部設在上述帶構成部材的上述 連結部之間。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凹部設在上述帶構成部材的上述 連結部上。
10.如權利要求1或7所述的印刷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帶構成部材由板狀部材構成, 上述放置部以外的上述板狀部材作為與上述印刷介質的凸部滑動接觸的滑動接觸部構成。
11.一種輸送帶,該輸送帶用於輸送在表面具有凸部的印刷介質,其特徵在於,具備多個板狀部材,和連結部,該連結部連結鄰接的上述板狀部材; 通過由上述連結部連結上述多個板狀部材而形成為帶狀; 在形成為帶狀的上述板狀部材的表面上設有載置並定位上述印刷介質的放置部; 構成上述放置部的上述板狀部材形成有用於與上述印刷介質的凸部卡合的凹部、和對 上述印刷介質的凸部之間的底面進行支承的底面支承部。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輸送帶,其特徵在於,上述凹部設在上述板狀部材的上述連 結部之間。
13.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輸送帶,其特徵在於,上述凹部設在上述板狀部材的上述連結部上。
14.如權利要求11、12或13所述的輸送帶,其特徵在於,上述放置部以外的上述板狀部 材作為與上述印刷介質的凸部滑動接觸的滑動接觸部構成。
15.如權利要求11、12或13所述的輸送帶,其特徵在於,在形成為帶狀的上述板狀部材 的內側,設有用於輸送該輸送帶的引導槽。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能夠有效地輸送具有突起物的印刷介質的印刷裝置以及輸送帶。本發明的印刷裝置構成為能夠利用輸送帶(10)對表面具有凹凸部的板(P2)進行輸送以及印刷。在輸送板(P2)時,對設於輸送路徑(15)的輸送帶(10)進行放置來輸送板(P2)以進行印刷。該輸送帶(10)通過由連結部(44)連結多個帶構成部材(43)而形成為帶狀,在形成為帶狀的帶構成部材(43)的表面上設有對板(P2)進行放置的放置部(40),構成該放置部(40)的帶構成部材(43)形成有用於與板(P2)的凸部進行卡合的凹部。
文檔編號B65H5/00GK102029808SQ20101029614
公開日2011年4月27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29日 優先權日2009年9月30日
發明者檜垣明治, 齊藤秀實 申請人:立志凱株式會社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