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腰牽治療儀的製作方法
2023-06-16 14:40:36 1
立式腰牽治療儀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立式腰牽治療儀,包括矯形背心、固定腰帶和雙側氣壓頂,所述固定腰帶包括上腰帶和下腰帶,所述上腰帶固定在所述矯形背心的下部,所述下腰帶固定在上腰帶下方;所述氣壓頂包括腋託、腰託、髖託、外套管、中套管和內杆,所述內杆置於中套管內,並與中套管松配合,所述中套管置於外套管內,並與外套管松配合,所述腋託的下端與內杆相連接,所述腰託固定在中套管上,所述髖託的上端與外套管相連接;所述外套管的下端連接氣壓軟管,所述氣壓軟管連接氣壓泵;所述腰託和髖託的左右兩側設有用於固定腰帶的固定孔。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經濟實用。
【專利說明】立式腰牽治療儀【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立式腰牽治療儀,屬於醫療器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腰椎病包括腰椎間盤突出症和腰椎管狹窄。腰椎間盤突出症是指由於椎間盤變性、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突出刺激和壓迫馬尾神經或神經根所引起的一種症候群。腰椎管狹窄是指腰椎管因某種因素產生骨性或纖維性結構異常,發生I處或多處管腔狹窄,致馬尾神經或神經根受壓所引起的一種症候群。目前治療腰椎病主要是以床式機械牽引和少數的腰部牽引裝置為主要的治療手段,牽引力過大無法及時回應,容易產生嚴重的後果。由於在醫院進行治療是受牽引時間和次數的制約,只能在短時間內緩解症狀,且費用較高,給患者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
[0003]實用新型內容
[0004]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立式腰牽治療儀,結構簡單、經濟實用,適合腰椎間盤膨出和突出、坐骨神經痛、脊柱側凸、腰肌勞損、腰椎小關節綜合症和腰部肌筋膜痛症候群如腰椎橫突症候群、髂嵴症候群、棘間韌帶損傷等人群長期佩戴,且能作為青少年脊柱側彎和長期伏案工作的中老年等人群預防性使用。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立式腰牽治療儀,其特徵在於:包括矯形背心、固定腰帶和雙側氣壓頂,所述固定腰帶包括上腰帶和下腰帶,所述上腰帶固定在所述矯形背心的下部,所述下腰帶固定在上腰帶下方;所述氣壓頂包括腋託、腰託、髖託、外套管、中套管和內杆,所述內杆置於中套管內,並與中套管松配合,所述中套管置於外套管內,並與外套管松配合,所述腋託的下端與內杆相連接,所述腰託固定在中套管上,所述髖託的上端與外套管相連接;所述外套管的下端連接氣壓軟管,所述氣壓軟管連接氣壓泵;所述腰託和髖託的左右兩側設有用於固定腰帶的固定孔。
[0006]前述的立式腰牽治療儀,其特徵在於:所述矯形背心左右兩側設有拉鉤,所述上腰帶表面均勻分布有圓孔,所述拉鉤和圓孔之間設有施力金屬線,充分鎖定不同身形,保證牽引治療的效果。
[0007]前述的立式腰牽治療儀,其特徵在於:所述髖託上設有拉鉤,所述下腰帶表面均勻分布有圓孔,所述拉鉤和圓孔之間設有施力金屬線,充分鎖定不同身形,保證牽引治療的效
果O
[0008]前述的立式腰牽治療儀,其特徵在於:所述上腰帶和下腰帶內部設有固定金屬圈,作用於腰椎骨,隨著上腰帶和下腰帶上、下運動,對腰椎進行牽拉治療。
[0009]前述的立式腰牽治療儀,其特徵在於:所述腋託、腰託和髖託的與人體接觸面分別為弧形,提高了使用者的操作舒適度。
[0010]前述的立式腰牽治療儀,其特徵在於:所述氣壓軟管上設有壓力計和控制閥,直觀的顯示氣壓頂內的壓力。
[0011]前述的立式腰牽治療儀,其特徵在於:所述氣壓泵為電動氣壓泵,其內部設有可充電電池,其外部連接有電源導線,使用方便且不受地點的約束。
[00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矯形背心用於保護使用者的脊柱和腰椎,增加背部、腰部及肩部的受力性,穿著舒適,不緊繃;氣壓頂外套管的下端連接氣壓軟管,氣壓軟管連接氣壓泵,通過氣壓泵對氣壓頂進行加壓,控制氣壓頂的腰託和髖託上下運動;固定腰帶穿過氣壓頂腰託和髖託左右兩側的固定孔,隨著腰託和髖託上下運動而運動,對腰椎進行牽拉治療。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經濟實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4]圖2是本實用新型氣壓頂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為進一步揭示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如圖1和圖2所示,立式腰牽治療儀,包括矯形背心1、固定腰帶和雙側氣壓頂,所述固定腰帶包括上腰帶2和下腰帶3,所述上腰帶2固定在所述矯形背心I的下部,所述下腰帶3固定在上腰帶2下方;所述氣壓頂包括腋託4、腰託5、髖託6、外套管7、中套管8和內杆9,所述內杆9置於中套管8內,並與中套管8松配合,所述中套管8置於外套管7內,並與外套管7松配合,所述腋託4的下端與內杆9相連接,所述腰託5固定在中套管8上,所述髖託6的上端與外套管7相連接;所述外套管7的下端連接氣壓軟管10,所述氣壓軟管10連接氣壓泵11 ;所述腰託5和髖託6的左右兩側設有用於固定腰帶的固定孔12。
[0016]所述矯形背心I左右兩側設有拉鉤13,所述上腰帶2表面均勻分布有圓孔14,所述拉鉤13和圓孔14之間設有施力金屬線15,充分鎖定不同身形,保證牽引治療的效果。
[0017]所述髖託6上設有拉鉤13,所述下腰帶2表面均勻分布有圓孔14,所述拉鉤13和圓孔14之間設有施力金屬線15,充分鎖定不同身形,保證牽引治療的效果。
[0018]所述上腰帶2和下腰帶3內部設有固定金屬圈16,作用於腰椎骨,隨著上腰帶2和下腰帶3上、下運動,對腰椎進行牽拉治療。
[0019]所述腋託4、腰託5和髖託6的與人體接觸面分別為弧形,提高了使用者的操作舒適度。
[0020]所述氣壓軟管10上設有壓力計17和控制閥18,直觀的顯示氣壓頂內的壓力。
[0021]所述氣壓泵11為電動氣壓泵,其內部設有可充電電池,其外部連接有電源導線,使用方便且不受地點的約束。
[002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矯形背心I用於保護使用者的脊柱和腰椎,增加背部、腰部及肩部的受力性,穿著舒適,不緊繃;氣壓頂外套管7的下端連接氣壓軟管10,氣壓軟管10連接氣壓泵11,通過氣壓泵11對氣壓頂進行加壓,控制氣壓頂的腰託5和髖託6上下運動;固定腰帶穿過氣壓頂腰託5和髖託6左右兩側的固定孔12,隨著腰託5和髖託6上下運動而運動,對腰椎進行牽拉治療。
[0023]使用方法:
[0024]1.使用前,安裝並檢查氣壓軟管10和各部件之間連接,確保無漏氣。然後旋轉控制閥18,將氣壓泵11調整至原始狀態,此時壓力計刻度為「O」;[0025]2.穿戴矯形背心I ;
[0026]3.通過兩條固定腰帶將矯形背心I固定;
[0027]4.將兩條固定腰帶穿過氣壓頂腰託5和髖託6左右兩側的固定孔12,根據使用者具體身形,調整固定腰帶,將兩側氣壓頂固定;
[0028]5.調整氣壓頂位置,保證使用時的舒適度;
[0029]6.旋緊壓力計17的閥門,開始對氣壓泵11充氣,通過氣壓泵11對氣壓頂進行加壓,控制氣壓頂的腰託5和髖託6上下運動,對腰椎進行牽拉治療。
[0030]本實用新型適合腰椎間盤膨出和突出、坐骨神經痛、脊柱側凸、腰肌勞損、腰椎小關節綜合症和腰部肌筋膜痛症候群如腰椎橫突症候群、髂嵴症候群、棘間韌帶損傷等人群長期佩戴,且能作為青少年脊柱側彎和長期伏案工作的中老年等人群預防性使用。
[0031]以上通過對所列實施方式的介紹,闡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構思和基本原理。但本實用新型絕不限於上述所列實施方式,凡是基於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所作的等同變化、改進及故意變劣等行為,均應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立式腰牽治療儀,其特徵在於:包括矯形背心、固定腰帶和雙側氣壓頂,所述固定腰帶包括上腰帶和下腰帶,所述上腰帶固定在所述矯形背心的下部,所述下腰帶固定在上腰帶下方;所述氣壓頂包括腋託、腰託、髖託、外套管、中套管和內杆,所述內杆置於中套管內,並與中套管松配合,所述中套管置於外套管內,並與外套管松配合,所述腋託的下端與內杆相連接,所述腰託固定在中套管上,所述髖託的上端與外套管相連接;所述外套管的下端連接氣壓軟管,所述氣壓軟管連接氣壓泵;所述腰託和髖託的左右兩側設有用於固定腰帶的固定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腰牽治療儀,其特徵在於:所述矯形背心左右兩側設有拉鉤,所述上腰帶表面均勻分布有圓孔,所述拉鉤和圓孔之間設有施力金屬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腰牽治療儀,其特徵在於:所述髖託上設有拉鉤,所述下腰帶表面均勻分布有圓孔,所述拉鉤和圓孔之間設有施力金屬線。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腰牽治療儀,其特徵在於:所述上腰帶和下腰帶內部設有固定金屬圈。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腰牽治療儀,其特徵在於:所述腋託、腰託和髖託的與人體接觸面分別為弧形。
6.根據權利要求1-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立式腰牽治療儀,其特徵在於:所述氣壓軟管上設有壓力計和控制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腰牽治療儀,其特徵在於:所述氣壓泵為電動氣壓泵,其內部設有可充電電池,其外部連接有電源導線。
【文檔編號】A61F5/042GK203693860SQ201420045785
【公開日】2014年7月9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24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24日
【發明者】錢競光, 宋雅偉 申請人:錢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