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內溫度自動調節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08 20:27:41 1
專利名稱:車內溫度自動調節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用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在不開啟引擎的
情況下對於車內溫度進行24小時調節的環保型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無論是在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對於汽車而言都是 利用開啟車內空調系統來解決車內溫度的問題。
因為,對於上述開啟車內空調系統的方式來解決車內溫度的方 式,其必須啟動引擎或者使用車內蓄電池去推動車內空調系統,所以 一旦開啟車內空調系統勢必會造成蓄電池,汽油的損耗,但是一旦關 掉車內空調系統,車內的溫度就不會得到調節。
夏天,如果車子長時間停泊在戶外露天場所,汽車在烈日的暴曬 下,車內的空氣必然會非常悶熱, 一旦打開車門,車內的熱氣撲面而 來實在讓人難以忍受;而在冬天,極冷的車內溫度亦會讓人難以忍受。
此外,隨著市場上油價的不斷提高,因此也讓很多車主們不忍心 費油啟動引擎去開啟空調系統。
實用新型內容
鑑於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既環保又省 油的,且可實現全天溫度調節的車內溫度自動調節裝置。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了下述技術方案所述車內溫度自動調節裝置為裝設於車體上,且用以自動對車內溫度進行調節,且包括第一太陽能集電板、第二太陽能集電板、第三太陽能集電板、溫度感測控制模塊、第一風扇、第二風扇、制熱模塊、第一冷氣機板以及第二冷氣機板,其中,所述第一太陽能集電板為裝設於汽車車體頂部,所述第二太陽能集電板和第三臺太陽能集電板為分別裝設於汽車左右後窗玻璃中;所述第一風扇為裝設於汽車後門,所述第二風扇為裝設於汽車前倉蓋且靠近前窗位置處,所述制熱模塊和溫度感測控制模塊為裝設於汽車車廂內部;以及所述第一冷氣機板和第二冷氣機板為;裝設於汽車車門內側且所述第一太陽能集電板、第二太陽能集電板、第三太陽能集電板、第一風扇、第二風扇、制熱模塊、第一冷氣機板和第二冷氣機板均分別與所述溫度感測控制模塊相連接。
此外,本實用新型所述車內溫度自動調節裝置還包括存儲電能且可以在陽光不足或者晚上供電的蓄電池,該蓄電池可裝設與汽車車尾內部,該所述蓄電池分別與所述第一太陽能集電板、第二太陽能集電板和第三太陽能集電板相連以及溫度感測控制模塊連接。
通過上述車內溫度自動調節裝置,車主不需要另行啟動引擎去啟動車內空調系統,而利用由太陽光能轉化的電能作為能源直接供電或者蓄積起來且根據根據感測到的車內溫度去全天24小時的自動調節車內的溫度,既節約能源又環保,在實際應用中,極具實用價值。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車內溫度自動調節裝置的功能模塊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車內溫度自動調節裝置的一具體實施示 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來對本實用新型所述車內溫度自動 調節裝置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本實用新型所述車內溫度自動調節裝置為一種適用於汽車,且利 用太陽能做能源的,並且自動根據車內溫度來調節車內溫度的調節裝 置。
參照圖1中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車內溫度自動調節裝置包括第 一太陽能集電板1、第二太陽能集電板2、第三太陽能集電板3、溫 度感測控制模塊9、第一風扇7、第二風扇8、制熱模塊10、第一冷 氣機板5以及第二冷氣機板6。圖1中,所述第一太陽能集電板1、 第二太陽能集電板2和第三太陽能集電板3分別與所述溫度感測控制 模塊9相連,所述第一風扇7、第二風扇8、制熱模塊IO、第一冷氣 機板5和第二冷氣機板6亦分別連接於所述溫度感測控制模塊9。
所述第一太陽能集電板1,第二太陽能集電板2和第三太陽能集 電板3為提供工作電力給車內溫度自動調節裝置,且其中所述第一太 陽能集電板1為在所述溫度感測控制模塊9的控制下用以推動第一風 扇7和第二風扇8工作,促使該兩個風扇吹風進行車內車外空氣的對流交換且同時去冷卻發動機(圖中未示);所述第二太陽能集電板2 和第三太陽能集電板3為在所述溫度感測控制模塊9用以提供電力給 第一冷氣機板5和第二冷氣機板6。
此外,本實用新型所述車內溫度自動調節裝置還包括存儲電能且 以在陽光不足或者晚上供電給該車內溫度自動調節裝置的蓄電池4, 該所述蓄電池4分別與所述第一太陽能集電板1、第二太陽能集電板 2和第三太陽能集電板3相連以及與溫度感測控制模塊9連接。
其中,所述溫度感測控制模塊9為根據車內溫度的變化去啟動第 一太陽能集電板1去供電給第一風扇7和第二風扇8去吹風調整車內 溫度以及當車內溫度極冷或者極熱時啟動第一太陽能集電板1、第二 太陽能集電板2和第三太陽能集電板3去供電給制熱模塊10以使得 其產生熱能而暖和車內或者啟動第二太陽能集電板2和第三能集電 板3供電給第一冷氣機板5和第二冷氣機板6以使得其製冷從而去降 低車內溫度。
另外,且當室外太陽光不足時即可能會造成第一太陽能集電板l、 第二太陽能集電板2和第三太陽能集電板3供電不足的情況發生,或 者夜晚無陽光的時候,此時,則可由所述蓄電池4作為輔助供電或者 單獨提供第一風扇7和第二風扇8,第一冷氣機板5和第二冷氣機板 6以及制熱模塊10工作的電能,從而保證本實用新型所述車內溫度 自動調節裝置的24小時的自動對車內溫度進行調節的功能(參見圖 2中所示虛線連接部分)。
結合圖1和圖2中所示,所述第一太陽能集電板1為裝設於汽車200820124987.8
頂部,所述第二太陽能集電板2和第三太陽能集電板3為分別裝設於 汽車兩側,即設置於汽車左、右後窗玻璃的夾層中,且在採集太陽光 轉換電能的同時亦可抵擋住紫外線射進車內;所述第一風扇7為裝設 於汽車後部之後門且與外部貫通以將汽車外部的空氣進入車內,所述 第二風扇8為裝設於汽車前倉蓋且靠近前窗中心位置處以排出自第 一風扇7進入車內的空氣,通過該第一風扇7和第二風扇8的設置且 在達到車內空氣的對流交換的同時亦可對裝設於汽車前倉的發動機 進行冷卻。
另外,所述第一冷氣機板5和第二冷氣機板6為分別裝設於汽車 左右車門內側;所述溫度感測控制模塊9和所述制熱模塊10為裝設 於汽車車廂內部,且可根據實際需要安裝於該車廂內部任一位置;以 及所述蓄電池4為安裝於汽車車尾內部,實際應用中,該蓄電池4可 置設於汽車後備箱位置處。
所述制熱模塊10可採用暖氣線圈。
所述溫度感測控制模塊9可根據實際需要設定第一冷氣機板5和 第二冷氣機板6,制熱模塊10以及第一風扇7和第二風扇8啟動的 溫度值,譬如,設定第一冷氣機板5和第二冷氣機板6的啟動溫度為 攝氏溫度30',制熱模塊10的啟動溫度為攝氏溫度10'以及第一風扇 7和第二風扇8的啟動溫度為攝氏溫度27';當泊車後,溫度感測控 制模塊9感測到車內溫度到攝氏溫度27'則去連接第一太陽能集電板 1以供電給第一風扇7和第二風扇8,從而實現車內的空氣對流以及 冷卻發動機;當溫度感測控制模塊9感測到車內溫度到達攝氏溫度30',則自動關閉第一風扇7和第二風扇8啟動第一冷氣機板5和第 二冷氣機板6製冷,即促使第二太陽能集電板2和第三太陽能集電板 3提供工作電力給第一冷氣機板5和第二冷氣機板6;以及當溫度感 測控制模塊9感測到處車內溫度到達攝氏溫度10'時,則自動關閉第 一風扇7和第二風扇8而去啟動制熱模塊10制熱。
對於本實用新型車內溫度自動調節裝置而言,且在夜晚沒有太陽 光的情況下,所述溫度感測控制模塊9則根據感測的溫度去控制啟動 蓄電池4對第一風扇7和第二風扇8,或者制熱模塊10,或者第一冷 氣機板5和第二冷氣機板6供電。
本實用新型所述車內溫度自動調節裝置可24小時全天候的長期 開啟,泊車後使用而開車時自動關閉。該所述裝置在使用時並不需要 啟動引擎,而只是利用太陽能集電板轉換而來的電能供電便可使用, 既節約了能源,也達到了環保的作用。
權利要求1. 一種車內溫度自動調節裝置,裝設於汽車,其特徵在於,包括第一太陽能集電板、第二太陽能集電板、第三太陽能集電板、溫度感測控制模塊、第一風扇、第二風扇以及制熱模塊;其中,所述第一太陽能集電板為裝設於汽車車體頂部,所述第二太陽能集電板和第三臺太陽能集電板為分別裝設於汽車左右後窗玻璃中;所述第一風扇為裝設於汽車後門,所述第二風扇為裝設於汽車前倉蓋且靠近前窗位置處,所述制熱模塊和溫度感測控制模塊為裝設於汽車車廂內部;且所述第一太陽能集電板、第二太陽能集電板、第三太陽能集電板、第一風扇、第二風扇和制熱模塊均分別與所述溫度感測控制模塊相連。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車內溫度自動調節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包 括裝設於汽車車門內側的第一冷氣機板和第二冷氣機板,且該所述第 一冷氣機板和第二冷氣機板亦分別連接於所述溫度感測控制模塊。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車內溫度自動調節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包 括蓄電池,其為置設於所述汽車車尾內部,且分別與所述第一太陽能 集電板、第二太陽能集電板和第三太陽能集電板以及溫度感測控制模 塊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車內溫度調節裝置,適用於汽車,包括將光能轉換成電能的第一太陽能集電板、第二太陽能集電板和第三太陽能集電板,第一風扇、第二風扇、制熱模塊、製冷的第一冷氣機板和第二冷氣機板,蓄電池及溫度感測控制模塊;其中,溫度感測控制模塊為根據車內溫度去啟動第一太陽能集電板去供電給第一風扇和第二風扇以及當車內溫度極冷或者極熱時去啟動第一太陽能集電板去供電給制熱模塊使得其制熱或者啟動第二太陽能集電板和第三能集電板供電給第一冷氣機板和第二冷氣機板去降低車內溫度。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利用由太陽能轉化的電能作為能源,既節約能源也環保,且可根據感測的溫度去全天24小時的自動調節車內的溫度,極具實用價值。
文檔編號B60H1/00GK201268205SQ20082012498
公開日2009年7月8日 申請日期2008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08年7月31日
發明者劉志香, 吳瀟劍, 慧 張, 歐義生, 歐慶泉, 芳 王, 王豔枝, 蕊 趙, 燕 金, 山 高 申請人:歐慶泉;歐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