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加固的古建築單片磚牆的製作方法
2023-06-09 09:03:41
一種加固的古建築單片磚牆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加固的古建築單片磚牆,包括由磚塊組成的牆體、找平膠層、底膠層、碳纖維布層、面膠層,所述找平膠層設於牆體表面,所述底膠層設於找平膠層表面,所述碳纖維布層設於底膠層表面,所述面膠層設於碳纖維布層表面,其特徵在於:所述磚塊之間設有縫隙,所述找平膠層設有沿縫隙方向延伸的凸起,所述凸起的高度不小於20mm。本實用新型採用找平膠與碳纖維布雙重組合加固,不破壞原有的磚牆面貌,保留了建築的原有風味。
【專利說明】一種加固的古建築單片磚牆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建築應用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加固的古建築單片磚牆。
【背景技術】
[0002] 明代中後期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古建築形式逐漸由早期的木結構 形式演變為磚石砌體等結構形式。磚石建築類型的增加,使得磚石類牆體建築在建築科學、 文化藝術的發展史上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充分體現了中國古建築獨特的建築風情和藝術風 格,比如現在的蘇州控保類建築及一些歷史久遠的古代建築等。但長期以來,隨著環境變 遷,風雨侵蝕,甚至一些人為的破壞,很多古建築中的磚石類牆體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損傷、 殘壞、甚至坍塌。為了將古建築的歷史因素進行完整的傳承與表達,更好的維護和加固、改 造古建築勢在必行。
[0003] 古建築群體非同於一般建築,其背後所承載的歷史與意義重大,我們在對其進行 相關加固施工時,不但要滿足其結構補強要求,更要結合古建築修繕"修舊如舊"基本原則, 不能破壞構件本身的文物價值。
【發明內容】
[0004]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施工便捷、費用低、安全性好的加固的古建築單片 磚牆。
[0005] 為達到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加固的古建築單片磚牆, 包括由磚塊組成的牆體、找平膠層、底膠層、碳纖維布層、面膠層,所述找平膠層設於所述牆 體表面,所述底膠層設於所述找平膠層表面,所述碳纖維布層設於所述底膠層表面,所述面 膠層設於所述碳纖維布層表面,所述磚塊之間設有縫隙,所述找平膠層設有沿縫隙方向延 伸的凸起,所述凸起的高度不小於20mm。
[0006]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找平膠層的厚度為10?15mm。
[0007] 優選的,所述找平膠層的厚度為10mm。
[0008] 優選的,所述找平膠層表面設有複合層,所述複合層由環氧樹脂和黃沙構成。
[0009] 本實用新型的施工步驟如下:1、原牆面抹灰層鑿除:(a)鑿除施工順序為從上而 下,按要求對牆面進行彈線,間距500X 500mm,使用手動切割機,割縫深度為抹灰層厚度的 9/10,如牆面抹灰層較難剷除時可加密切割的距離;(b)鑿除原牆面抹灰層時,要將灰縫剔 除至深20mm,用鋼絲刷刷淨殘灰,吹淨表麵粉灰,灑水溼潤。
[0010] 2、找平膠層施工:(a)處理流程:嵌縫一整面牆體找平第一遍一打磨一整體牆體 找平第二遍一打磨一環氧固沙;(b)嵌縫前牆面採用清洗劑進行清洗,常用清洗劑有酒精、 丙酮、二甲苯等,要求清洗劑不能對清洗的表面產生腐蝕、汙染和破壞現象;(c)嵌縫:找平 膠按照配比進行調製,嵌縫沿磚面對角線方向壓入縫內,填滿縫隙,用刮刀壓平抹光;(d) 找平及打磨:將調製後的找平膠均勻塗抹在需加固的牆體上,厚度控制在10?15_,塗抹 固化後(約2?3小時)打磨找平,每遍找平打磨後平均厚度為7?10mm。
[0011] 3、碳纖維布層施工:(a)流程:牆面找平後環氧固砂--彈線--配製並塗刷底 膠--粘貼碳纖維片材--配製並塗刷面膠--碳纖維布表面防護(環氧固沙);(b)施工 方法:(1)表面補平:補平前須確認底膠已經幹透,不粘手,補平後須確認表面平整,按照圖 紙要求彈線;(2)配製並塗刷底膠,形成底膠層:在現場根據粘布工作量配置碳纖維粘貼專 用粘合劑,按產品使用說明書要求進行調配,必須攪拌均勻。配置好的建築結構粘合劑必須 在適用期內使用完畢。底膠厚度塗刷須均勻,必要時須做防塵措施;(3)貼上碳纖維布,形 成碳纖維布層:補強碳纖維布應按設計方向順序貼上,順著碳纖維布粘貼方向,將氣泡完全 擠出,脫泡作業完,須確認碳纖維布無皺摺,無歪斜。用硬毛刷將調好的膠均勻的塗刷到粘 接面,膠量必須充足、飽滿;把裁好的碳纖維布貼於砼表面;用刮板往復刮壓,使膠充分滲 透,趕出氣泡,靜置2-3小時至指幹,再粘貼下層碳纖維布。粘合劑固化後,在最後一層碳 纖維布表面刮塗面膠;(4)貼布表面塗上面膠:碳纖維布表面再次均勻塗刷面膠,形成面膠 層,確認碳纖維布與面膠完全滲透,多層補強時,重複四到六步驟;(5)碳纖維布表面防護: 採用環氧固沙的方法來保護成品碳纖維布。面膠在現場溫度條件下達到固化後,在施工完 畢的碳纖維布表面面膠層上塗刷環氧樹脂,然後撒上黃沙防護,形成複合層。樹脂攪拌混合 須均勻,樹脂厚度塗布須均勻,不垂流,樹脂硬化時效須掌握。
[0012] 由於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
[0013] 1.本實用新型採用找平膠與碳纖維布雙重組合加固,不破壞原有的磚牆面貌,保 留了建築的原有風味;
[0014] 2.本實用新型採用找平膠加固,與原有的砂漿先比,自身重量僅為砂漿的1/5,而 碳纖維布的自身重量可忽略不計,因此大大提高了工程的安全係數;
[0015] 3.本實用新型施工便捷,工期時間段,更有利於搶救加固工程達到預期目的;
[0016] 4.本實用新型的找平膠層設有沿縫隙的凸起,使得找平膠層與磚牆間形成網格連 接結構,大大增強了找平膠層的附著力,可以有效防止牆面的鼓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 圖1是本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8] 其中:1、磚塊;2、找平膠層;3、底膠層;4、碳纖維布層;5、面膠層;6、複合層。
【具體實施方式】
[0019]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0020] 實施例一:參見圖1所示,一種加固的古建築單片磚牆,包括由磚塊1組成的牆體、 找平膠層2、底膠層3、碳纖維布層4、面膠層5,所述找平膠層2設於所述牆體表面,所述底 膠層3設於所述找平膠層2表面,所述碳纖維布層4設於所述底膠層3表面,所述面膠層5 設於所述碳纖維布層4表面,所述磚塊1之間設有縫隙,所述找平膠層2設有沿縫隙方向的 凸起,所述凸起的高度為20mm。所述找平膠層2的厚度為10mm。
[0021] 本實施例中,所述找平膠層2表面設有複合層6,所述複合層6由環氧樹脂和黃沙 構成。
[0022] 本實用新型的施工步驟如下:1、原牆面抹灰層鑿除:(a)鑿除施工順序為從上而 下,按要求對牆面進行彈線,間距500X 500mm,使用手動切割機,割縫深度為抹灰層厚度的 9/10,如牆面抹灰層較難剷除時可加密切割的距離;(b)鑿除原牆面抹灰層時,要將灰縫剔 除至深20mm,用鋼絲刷刷淨殘灰,吹淨表麵粉灰,灑水溼潤。
[0023] 2、找平膠層2施工:(a)處理流程:嵌縫一整面牆體找平第一遍一打磨一整體牆體 找平第二遍一打磨一環氧固沙;(b)嵌縫前牆面採用清洗劑進行清洗,常用清洗劑有酒精、 丙酮、二甲苯等,要求清洗劑不能對清洗的表面產生腐蝕、汙染和破壞現象;(c)嵌縫:找平 膠按照配比進行調製,嵌縫沿磚面對角線方向壓入縫內,填滿縫隙,用刮刀壓平抹光;(d) 找平及打磨:將調製後的找平膠均勻塗抹在需加固的牆體上,厚度控制在10?15_,塗抹 固化後(約2?3小時)打磨找平,每遍找平打磨後平均厚度為7?10mm。
[0024] 3、碳纖維布層施工:(a)流程:牆面找平後環氧固砂--彈線--配製並塗刷底 膠--粘貼碳纖維片材--配製並塗刷面膠--碳纖維布表面防護(環氧固沙);(b)施工 方法:(1)表面補平:補平前須確認底膠層已經幹透,不粘手,補平後須確認表面平整,按照 圖紙要求彈線;(2)配製並塗刷底膠,形成底膠層3 :在現場根據粘布工作量配置碳纖維粘 貼專用粘合劑,按產品使用說明書要求進行調配,必須攪拌均勻。配置好的建築結構粘合劑 必須在適用期內使用完畢。底膠厚度塗刷須均勻,必要時須做防塵措施;(3)貼上碳纖維 布,形成碳纖維布層4 :碳纖維布應按設計方向順序貼上,順著碳纖維布粘貼方向,將氣泡 完全擠出,脫泡作業完,須確認碳纖維布無皺摺,無歪斜。用硬毛刷將調好的膠均勻的塗刷 到粘接面,膠量必須充足、飽滿;把裁好的碳纖維布貼於砼表面;用刮板往復刮壓,使膠充 分滲透,趕出氣泡,靜置2-3小時至指幹,再粘貼下層碳纖維布。粘合劑固化後,在最後一層 碳纖維布表面刮塗面膠;(4)貼布表面塗上面膠:碳纖維布表面再次均勻塗刷面膠,形成面 膠層5,確認碳纖維布與面膠完全滲透,多層補強時,重複四到六步驟;(5)碳纖維布表面防 護:採用環氧固沙的方法來保護成品碳纖維布。面膠在現場溫度條件下達到固化後,在施工 完畢的碳纖維布表面面膠層上塗刷環氧樹脂,然後撒上黃沙防護,形成複合層6。樹脂攪拌 混合須均勻,樹脂厚度塗布須均勻,不垂流,樹脂硬化時效須掌握。
【權利要求】
1. 一種加固的古建築單片磚牆,包括由磚塊(1)組成的牆體、找平膠層(2)、底膠層 (3)、碳纖維布層(4)、面膠層(5),所述找平膠層(2)設於牆體表面,所述底膠層(3)設於找 平膠層(2)表面,所述碳纖維布層(4)設於底膠層(3)表面,所述面膠層(5)設於碳纖維布 層(4)表面,其特徵在於:所述磚塊(1)之間設有縫隙,所述找平膠層(2)設有沿縫隙方向延 伸的凸起,所述凸起的高度不小於20mm。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加固的古建築單片磚牆,其特徵在於:所述找平膠層(2) 的厚度為10?15mm。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加固的古建築單片磚牆,其特徵在於:所述找平膠層(2) 表面設有複合層(6),所述複合層(6)由環氧樹脂層和設於環氧樹脂層上的黃沙層構成。
【文檔編號】E04F13/02GK203867106SQ201420190337
【公開日】2014年10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8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18日
【發明者】顧天熊, 陳贇, 費繼華, 喻志方, 王國佐 申請人:蘇州中固建築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