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自駕遊3天兩夜攻略(四五天深度自駕遊)
2023-06-09 03:44:58
第一次到汕尾,自駕遊時路過,見不少車在鮜門停下來吃飯,也停下來休息。後來,經常從鮜門下高速,帶著家人開車一直沿著汕尾的海岸線行駛,最後開到遮浪半島。在紅海灣開始了汕尾的休閒度假模式。印象最深刻的不止是施公寮半島的大風車,麒麟角海水的清澈,還有孩子們在海灘戲浪的歡笑聲。這次與廣東房車車友同行,自駕線路又有不同,有山有水兼顧美食,完成了這份汕尾自駕旅行新清單。如果你愛自駕,不妨帶著親朋好友,來一次深度汕尾自駕遊。
自駕到汕尾,第一處參觀地一定是鳳山祖廟,它是文化遺產「鳳山祖廟」的所在,也是拍攝汕尾市區的一個絕佳的攝影點,是汕尾八景之一的「有鳳來儀」。穿過「有風來儀」的石牌坊,拾級而上,登鳳儀臺,眼前出現一座近十七米高的媽祖大理石像,468塊大理石建成了內地最高的媽祖石像。繞鳳儀臺一周,汕尾市區高的樓、低的屋盡納眼底,循海風望去,品清湖近在咫尺。若是得閒,不妨在此去發現「鳳山八景」。
下山入鳳山祖廟的側門,便是宏大的天后閣,遊客多愛來此地燒香祈福。而古老的鳳山祖廟,卻是山下臨街的那座不起眼的小廟宇,面積不大,處處古香古色。參觀時,偶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在祖廟維護水仙爺神像,「海不揚波」匾牌下,他們一筆一畫地給神像補漆,我們則藉此機緣近觀水仙爺像。水仙爺在汕尾民間很受尊崇,他是上古治水的英雄大禹,劃定了中國國土為九州,在潮汕一帶被尊為水仙爺。
第一晚住在汕尾金町灣,遊客不多,房價不貴,一線海景陽臺大房,兩百多塊錢一晚。在二十一層的海景房間,夜晚聽濤入眠。清晨醒來,走到陽臺便見海,漁船在海上遊弋,深處是東沙群島方向。左右兩望,左邊是汕尾市區,右邊是馬宮,下面是七公裡的金町灣海灘。黃色的沙灘,白浪不眠不休地衝向海岸,洗禮後的沙灘顯得更純粹,散發著海濱度假地的特有氣息。
金町灣沙灘邊度假酒店和公寓鱗次櫛比,金町灣海灘中央入口處,有個醒目的建築叫風帆禮堂,是金町灣的婚禮堂。寫意風帆形狀的現代建築,面朝大海,而背面有個大淺水池,一條棧橋從水上直達禮堂。早上的婚禮堂不在開放時間,隔著玻璃能看到有白色的桌布和花,水池邊上還有為數不多的咖啡座,似乎都為婚紗攝影而設。金町灣的沙灘不寬,筆直看不到盡頭,海灘上情侶們看海,孩子玩沙,小鳥在水中覓食,一如既往地純淨,在婚禮堂喝杯咖啡,感受歲月靜好。
汕尾中山渡口是座古渡口,汕尾唯一的渡輪從這裡開到沙舌尾,十幾分鐘坐船「過海」,幾塊錢的船票即可到達。伸向海中央的沙舌尾,可拍攝汕尾市區,漫步沙灘看日落,還可去「三省遺風」拍老祠堂。如今汕尾市區的海濱休閒地帶打造得更好,人們更喜歡就近遊玩,有人懷念過去幾分錢的船票,更懷念在沙舌尾熱鬧的歲月,不過坐渡船過海,依舊是件浪漫的事。
舢板的渡輪早已一去不返,中山渡口邊上的碼頭依舊停滿了漁船,旌旗獵獵,成了遊客們觀光、拍照的一景。中山渡口停著兩艘新遊艇,是船遊品清湖的船,走的是海上觀光線路。品清湖是通海的潟湖,約22平方公裡,是我國最大海濱潟湖,亞洲位居第二。遊艇有兩層,上面是露天的觀光平臺,吹著海風、嘆品清湖,再拍幾張船遊照片,船遊就完美了。遊品清湖途經小島,遠眺鳳山祖廟、濱海街海灘、星光廣場、海上棧道等,飽覽汕尾海邊城景。
汕尾深度遊最早始於「馬宮」。當時開著車漫無目的地遊,只為「馬宮」的名字所惑。沒料到在馬宮海邊發現一家便宜又好的度假村,房價只要幾十塊錢,房間面積超大,邊上就是面朝紅海灣的八公裡長純淨沙灘。每天早晚,我們背著相機,赤腳走在海灘上,看海邊的火山石,走走拍拍。中午溜達到馬宮漁港,參觀古廟,看海灣的漁船、海鷗。
讓人難忘的是馬宮的海鮮。有一次去馬宮漁港拍照,路過街頭小吃店,看到一位漁民端著滿滿一大碗吃的,看著黑乎乎的,但他們吃起來香噴噴的樣子,十分誘人。走過去一看,原來是剛撈上來的海蝦和墨魚仔,滿滿一大碗海鮮「硬菜」。我們在海灘邊找了家大排檔,180度的海景,點了魚、蝦、蟹,外加帶膏的墨魚仔,墨魚仔裡僅放一點香蔥和粉絲,熟了之後流著香濃的黑汁,比在日本吃到的墨魚汁拉麵還要鮮美,只是餐後嘴上帶著黑色油光。
有位朋友是深圳美食家,也是做蠔的大師,人稱「蠔爺」。有次品嘗他做的蠔,他說食材來自汕尾,因為當地的水質好,養的蠔味美。蠔爺說的海邊就是晨洲村。晨洲村原本是紅草鎮的一個小島,海水水質好,養殖的晨洲蠔「肥、嫩、鮮、美」,成了香港、廣州、深圳人們鍾愛的盤中鮮。如今晨洲村成了旅遊村,有大路與陸地聯通,房車都能直接開過去。剛上島,立即被村裡的老祠堂、漁村房子上的壁畫所吸引,忙於拍照拍視頻,但很快意識到終極目標是來吃晨洲蠔。
晨洲村周圍都是蠔田,村裡的餐館不少,都可以吃到新鮮美味的晨洲蠔。蠔爺在村裡有間「陳漢宗大師工作室」,進去聽他說蠔,其實饞的是他做的蠔。蠔爺現場展示了各式蠔的烹飪手法,避風塘蒜香生蠔、姜蔥焗生蠔、油浸生蠔、白灼生蠔、酥炸生蠔、芥末炒蠔、鮮醃生蠔等等。大夥先是搶著拍蠔,接著擠著瓜分吃蠔。自駕來晨洲村旅遊,真的是遊玩吃喝兩不誤。
自駕到紅海灣時,恰遇「海膽節」,車友們十人一桌,吃了「花式海膽」的海膽宴。刺身海膽、炒海膽沙(紫菜卷著吃)、煎海膽粿、鐵板海膽豆腐、海膽蒸水蛋、海膽塔領粉籤煲、遮浪海膽粽子、石九公魚海膽湯、海膽炒飯等等。跟廚師學習如何開海膽,海膽宴好看又好吃,純正的刺身海膽最受歡迎,終於實現了吃海膽的自由。有人買了海膽做的「遮浪瑪仔」沙琪瑪帶回家,還有人在猜測這桌海膽宴要多少錢,我去問餐廳的人,回覆說1600元,我們十人吃到飽,人均160元,當大家大呼划算的時候,本地人說如果找對小館子,還有更經濟實惠的海膽吃。
2015年有位汕尾的攝影博主,發了一組他拍的汕尾海邊風光,還特意@了我,景色讓人驚豔,它讓我知道汕尾也是一個攝影絕佳拍攝地。後來自駕來了紅海灣,帶著家人、帶著相機,每天就是遊泳、散步、拍照和吃喝。紅海灣景區的外面全是酒店和客棧,街上都是吃喝的餐館、小吃店,有天晚上,在大排檔吃了好多的海鮮,夜晚又買了一大包荔枝,在酒店一口氣吃了快兩斤荔枝,因為貪食,吃到過敏了,半夜去街上找藥店買治過敏的藥,這件趣事一直讓我不會忘記紅海灣。
紅海灣遮浪旅遊區的「遮浪」二字頗為達意,狹長的遮浪半島伸向海中,像是一個麒麟角,麒麟角的東岸海灘,白浪滔滔,幾公裡的海灘上,海浪一陣高過一陣,不僅禁止遊客下海遊泳,甚至連人都不能靠近沙灘。而麒麟角的西海岸,一直到遮浪炮臺的海灘則是風平浪靜,可以下海戲水,遮浪半島可以遮浪。廣東的運動健兒在紅海灣進行帆船、帆板訓練,風帆和傘是五顏六色,互相撥浪競逐,成為遊客們拍照的景。
如果說在紅海灣遮浪旅遊區是戲浪,而紅海灣觀世音旅遊區則是觀濤。觀音像下邊的海邊,有「得渡石」、「佛流沙」等許多礁石,形態各異,且都有故事與傳說,各個區域都有步道連接,繞著海邊徒步一圈,感受大海的震撼。不少人跑去海邊一座碉樓般的廢棄房屋拍照,而我更喜歡站在「得渡石」前,看著遠處的海浪,一陣又一陣地拍打著礁石,浪花飛濺到幾米高,神似湯加努克阿洛法海中噴潮洞噴薄而出的噴泉。
拍風車島最佳是日出時分,霞光剛好能照在大風車上。但我們自駕到施公寮半島(風車島)的時候,剛好是夕陽西下,於是享受當下。車友們在海灘散步、撿貝殼,我們則坐在沙灘邊喝茶,看著夕陽照在海灘和遊人身上,暖的色調讓人感受到絲絲溫馨。一個孩子與父親一起悠閒地蕩著鞦韆,看到我們在拍照,小朋友有點緊張,幾句笑話,瞬間展露開心的笑容。
夕陽下,我們的自駕車隊浩浩蕩蕩地穿過海堤公路,從風車島回到了陸地,如果從空中俯拍,一定很壯觀。晚上我們住在金嶼灘的一家民宿,就在觀世音風景區與風車島之間的海邊,夜晚海浪聲聲,樂隊歌手唱起了老歌,年輕人跳著舞。房車的車友們則在爐子上做起了燒烤,在夜風的氛圍下,忍不住吃了肉串,喝了啤酒。第二天早起,去海灘溜達,發現沙子很粗糙,也不能遊泳,不過海灘邊有一條步道,路邊月見草的黃花隨風搖曳,很適合晨跑。
自駕遊汕尾,除了海邊還去了大德嶺、蓮花溫厝村、南天湖、螺洞村、北中村等地,感覺新農村將會是新一波的旅遊熱點。離開金嶼灘、風車島,向海豐縣大湖鎮大德嶺出發,可以參觀大德媽祖廟旅遊區。在大德山山頂上,建造了一座五身媽祖像,看過有無人機航拍的視頻,太震撼了。可惜景區暫未開放,無法登山上去參觀,於是沿螺河邊的綠道徒步。螺河邊修建了不少度假屋,房屋平臺上種了花,設有浴缸,綠道則可媲美許多國外的綠道,行走其中,能感受到汕尾鄉村的自然美好。
海豐紅宮紅場是汕尾八景的「紅場星火」。穿過欞星門,是座小拱橋,兩旁有魚池,像是富紳家中小花園,深入之後卻別有洞天。紅宮紅場原是明代的一座孔廟,海豐知縣將其改為「學宮」,海豐蘇維埃成立時,彭湃親筆題字,改為「紅宮」。經過大成殿後面是五代祠,右後是蘇維埃平民醫院舊址,前身是海豐婦產醫院。穿過小院落的門,是個更大的廣場,清朝之前作為備荒的糧倉,名為「社倉」,海豐蘇維埃在此舉辦慶祝大會,改為「紅場」。紅場有澎湃紀念碑等許多紀念亭、碑,還有古榕樹掩映的花園,是個鬧中取靜的地方。
海豐縣蓮花山腳下,有個蓮花溫厝村,良好的自然生態,讓這裡成為戶外愛好者的天堂。蓮花山是粵東第一高峰,盛產茶葉等山貨,新農村建設後,村民更富裕。村裡的荔枝樹下,有村民擺的小吃攤,可品嘗本地的擂茶。走到蓮花村裡最後的觀景臺,站在觀景臺上,半山腰的雞鳴寺、蓮花瀑布一目了然,汕尾八景的「蓮峰疊翠」就是這裡,遇到一縷光照亮山上的大佛,妙不可言。可惜景點因為疫情而暫時未開放,超廣角鏡頭也拍不到遠處的景色,只能留待下次自駕再來,住上幾天,喝擂茶、徒步、爬山。
陸河縣南萬鎮南天湖是個好地方,自駕車友發來的照片,梅花花開真是美不勝收。現在不是花季,我們自駕到達時,天色又晚,神象山山頂也太陡,房車未能上山拍照。住在南天湖湖邊的南告陸湖民宿文化村,以前是修建南告水庫的知識青年駐地,有一間聯體報收藏館和南電知青紀念館,每年在此還舉辦梅花詩詞大賽。晚餐品了青梅酒,夜色中去南告水庫大壩溜達一圈,四處蟲鳴蛙叫,生態自然。
走進螺洞村,看到陸河螺溪谷的牌子,還有別墅一般的住房,以為是個景區,差點有退意。村民說新農村建設後,村莊變得像景點,無需門票,但不管住在村裡的哪家房間,要在村裡的前臺訂房,一間大房帶一間茶室或者兒童房,大約是三四百塊。走到村子最裡面的山谷,看到村民種菜,邊拍邊聊天,他們說村裡空氣好,菜好吃,沒什麼景點玩。其實我們需要的也就是自然。周末帶家人住兩天,就想每天散散步,吃點農家菜,去村裡書吧喝杯茶,看著農田也是種享受。
陸河有廣東最大的梅園,曾經租了一輛中巴,帶著一群深圳戶外愛好者來到了汕尾,在陸河東坑共光村梅園徒步拍攝。當時陸河縣城的賓館幾乎是爆滿,但是無論多少自駕而來的遊客,進入梅園後,人群全都消失在花海之中。一望無際的青梅樹,開著白色的花朵,一片又一片的花海,香味讓人沉醉,拍照拍到無法停止。
這次自駕到陸河水唇鎮螺洞村遊世外梅園,其實是相鄰的兩個鎮,僅相距不過兩三公裡,世外梅園也是萬畝梅園,花開時也是一樣的壯觀。世外梅園勝在有水,榕江上遊的溪流穿過梅園,兩岸建有步行道,中間還修有水壩、梅花緣拱橋、玻璃棧道、溪心島,如果花開,一定是十裡花溪。過拱橋進入梅園的步行小徑,沿溪流而上,兩旁樹木花草綠色養眼,像走進了荒野的綠世界。
世外梅園山清水秀,漫步青梅樹下,不少人會拍張紀念照,儘管現在是滿眼碧綠,但可以想像,花開時會有多美。螺洞村不僅水質好,空氣清新,氣溫也低,炎熱的夏日頓覺神清氣爽。徒步遊覽梅園之後,胃口大開,中午大家就在村裡的農家樂吃午飯,品嘗鄉村美食,喝擂茶、青梅酒,吃農家青菜、 山坑小魚蝦,鹹菜煲豬手,都是不錯的選擇。
我在一本自駕遊的書中,曾經寫過廣東的海岸線,發現汕尾的地圖就像一座金字塔,金字塔的上面旅遊點都是鄉村和山,而金字塔的底部則是455公裡的海岸線,依山傍海的天然地理優勢,讓汕尾這個濱海休閒的旅遊最佳目的地名不虛傳。自駕遊的車友還去了陸河河口鎮,坐旋翼機在空中遊覽,因為我要坐高鐵趕回深圳,錯失一次飛翔的機會,看來又多了一個下次再來的地方。
即使不自駕,去汕尾旅遊也很方便,五六十塊錢的高鐵票,最快四十九分鐘,就從深圳北站坐高鐵到了汕尾站。還有不少朋友跟我說要來汕尾,登蓮花山,參觀雞鳴寺,漫步海上棧橋,去汕尾海釣……如果說我對汕尾旅遊有什麼願望,那就是不止於走遍汕尾的八景、嘗盡汕尾的本土美食,更想找個安靜的海邊,度過許多陽光燦爛的時光,而且能夠一次又一次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