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錘式移門自閉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6-09 06:44:26 4

本實用新型涉及移門技術領域,特別涉及移門自閉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的移門大多為手動開合,通過門把手手動推拉門扇從而實現門的開合,若要應顧客需求實現自動開關,則需要昂貴的作業系統,大大提高了成本。現有的移門只要輕輕一推就會猛然關上,並且因為慣性原因,門扇關上後會反彈開一部分,這很可能會造成事故,加快了門的磨損,產生噪音。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重錘式移門自閉系統,該系統可以低成本地實現移門的自動閉合,且關閉速度和力量可控,移門可完全關閉,不會出現慣性反彈的現象。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重錘式移門自閉系統,包括導軌、氣缸、滑輪組件、牽引部件、配重體、滾輪,導軌固定於移門附近的牆體門框固定件,導軌所在直線與移門的滑移方向平行設置,滑輪組件與導軌配合,滑輪組件固定於移門,滾輪固定於移門附近的牆體門框固定件,牽引部件一端連接滑輪組件,另一端繞過滾輪與配重體連接,氣缸包括活塞杆,活塞杆所在直線與導軌所在直線平行,活塞杆與滑輪組件或移門連接。在本技術方案中,可以根據配重體的重量來控制移門的自閉力的大小,安裝更換方便,且成本低廉的實現移門的自動關閉。氣缸的設置可以控制移門關閉的速度,使得移門在可控的速度下,可以完全關閉,不會出現因為慣性反彈的現象,降低門的磨損、避免產生噪音。滾輪的設置可以引導牽引部件的方向,且能降低摩擦阻力。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滑輪組件包括滑輪和掛鈎,掛鈎與滑輪相連,滑輪與所述導軌配合,掛鈎與移門螺栓連接。這種連接方式簡單便捷,易拆卸。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氣缸還包括排氣調節閥、連接杆,排氣調節閥設於氣缸兩端,連接杆設於活塞杆端部,連接杆與滑輪組件或移門連接。開啟移門時,通過滑輪組件帶動活塞杆,對氣缸內部進行充氣,當配重體自動關門時,通過滑輪組件驅動活塞杆,對氣缸中的空氣進行壓縮,壓縮空氣對活塞杆一個反向的緩衝力,可以控制移門的關閉速度。排氣調節閥將空氣排盡後,移門可完全關閉,不會產生反彈。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牽引部件為鋼絲繩。使用鋼絲繩連接滑輪組和配重體,更加安全牢固。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配重體優選為重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中重錘式移門自閉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中滑輪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中氣缸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所示,實施案例中的重錘式移門自閉系統,包括導軌5、氣缸6、滑輪組件4、牽引部件2、配重體1、滾輪3,導軌5固定於移門7附近的牆體門框固定件,導軌5所在直線與移門7的滑移方向平行設置,滑輪組件4與導軌5配合,滑輪組件4固定於移門7,滾輪3固定於移門7附近的牆體門框固定件,牽引部件2一端連接滑輪組件4,另一端繞過滾輪3與配重體1連接,所述氣缸6包括活塞杆8,活塞杆8所在直線與導軌5所在直線平行,活塞杆8與滑輪組件4或移門7連接。
如圖2所示,進一步的,重錘式移門自閉系統中滑輪組件4包括滑輪和掛鈎,掛鈎與滑輪相連,滑輪與導軌5配合,掛鈎與移門7螺栓連接。
如圖3所示,進一步的,重錘式移門自閉系統中的氣缸6還包括排氣調節閥9、連接杆10,排氣調節閥9設於氣缸6兩端,連接杆10設於活塞杆8端部,連接杆10與滑輪組件4或移門7連接。
進一步的,重錘式移門自閉系統中的牽引部件2為鋼絲繩。
進一步的,重錘式移門自閉系統中的配重體1為重錘。
實施案例1: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重錘式移門自閉系統,包括導軌5、氣缸6、滑輪組件4、鋼絲繩2、重錘1、滾輪3,導軌5設置於移門7上邊緣的牆體上,滑輪組件4包括滑輪和掛鈎,滑輪設於導軌5上,掛鈎與滑輪相連,掛鈎設有通孔,滾輪3設置於導軌5一端的移門門框上,鋼絲繩2一端連接滑輪組件4,另一端經過滾輪3與重錘1連接,氣缸6設於導軌5上,氣缸6包括活塞杆8、排氣調節閥9、連接杆10,排氣調節閥9設於氣缸6兩端,活塞杆8設於氣缸6內部,連接杆10設於活塞杆8端部,連接杆10設有通孔,使用螺栓通過掛鈎的通孔、連接杆的10的通孔,與移門7連接。
本移門自閉系統,當手動打開移門7時,重錘1隨著移門7的開啟上升,通過滑輪組件4帶動氣缸6的活塞杆8,使氣缸6內部中充滿空氣,鬆開移門7時,重錘1由於重力下墜,通過鋼絲繩2牽引滑輪組件4關閉移門7,滑輪組件4驅動氣缸6,壓縮氣缸6中的空氣,空氣受壓縮後,給予滑輪組件4一個反向的緩衝力,從而減緩滑輪組件4帶動移門7關閉的速度,待氣缸6中的壓縮氣體排出後,移門7能完全關閉。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實施方案,實現了低成本自動關閉移門的目的,且使用氣缸來控制調節門關閉的速度,移門可完全關閉,不會出現慣性反彈的現象。
以上表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式,應當指出,對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