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動汽車充電插座的製作方法
2023-06-09 04:53:26 3

本實用新型涉及充電插座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動汽車充電插座。
背景技術:
電動汽車基於運行需要,在電能不足時需要進行充電。現有充電插座的防護蓋需要手動關閉,充電完成後,經常人為的忘記關閉充電插座的防護蓋。而有些電動汽車的充電插座是裸露在外面的,如果充電插座防護蓋不關閉,將會導致水或者是其他異物雜質進入充電插座。而異物雜質的進入會使充電插座氧化或者導致充電槍接觸不良,增加阻值,進而影響使用壽命。並且,如果電動汽車在行駛中,異物雜質進入,導致信號點CC2與信號地導通後直接切斷高壓,轉為充電模式。對行駛中的汽車來說,切斷高壓非常危險。
鑑於此,實有必要提供一種新型的電動汽車充電插座以克服以上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在拔掉充電槍後可自動關閉防護蓋的電動汽車充電插座。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電動汽車充電插座包括插座主體、與插座主體相連接的防護蓋以及連接插座主體和防護蓋的復位彈簧;
所述插座主體包括一個端面,所述端面分別凸起延伸形成側壁、一個固定塊和兩個連接塊,且所述插座主體開設有圍繞所述側壁的至少一個安裝孔;所述固定塊包括相連接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開設有相連通的收容槽,所述收容槽內有一個鐵塊;所述每個連接塊上設有一個連接孔;
所述防護蓋包括蓋板主體和蓋板凸緣;所述蓋板主體設有兩個卡柱,所述兩個卡柱之間卡有一個磁鐵;所述蓋板凸緣凸起形成一個操作部和兩個安裝部,所述每個安裝部上設有一個穿孔;
所述復位彈簧包括彈簧主體和由彈簧主體的兩端分別延伸出來的第一抵靠端和第二抵靠端;
所述復位彈簧置於所述防護蓋的兩個安裝部之間,所述復位彈簧的第二抵靠端抵靠在所述防護蓋上;所述防護蓋的兩個安裝部置於所述插座主體的兩個連接塊之間,所述復位彈簧的第一抵靠端固定連接到所述插座主體的端面上;用螺杆穿過所述連接塊上的連接孔、所述彈簧主體內部以及所述安裝部上的穿孔,再用螺母與螺杆鎖緊固定;所述復位彈簧使防護蓋自動復位關閉,所述插座主體上的鐵塊與所述防護蓋上的磁鐵相吸合,使所述防護蓋與所述插座主體緊密連接。
在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插座主體由絕緣材料製成,所述側壁圍成第一收容空間,且所述電動汽車充電插座還包括收容在所述第一收容空間內的至少一個充電插孔;所述固定塊位於所述側壁的一側並位於所述第一收容空間外;所述兩個連接塊位於所述側壁的一側並位於所述第一收容空間外,並且所述兩個連接塊間隔相對放置。
在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側壁分別與所述固定塊和所述連接塊相連接;且所述固定塊和所述連接塊位於所述側壁的兩側。
在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防護蓋由絕緣材料製成;所述兩個卡柱由所述蓋板主體向遠離所述蓋板主體的方向凸起延伸形成,所述兩個卡柱間隔相對放置;所述磁鐵與所述插座主體固定塊的收容槽內的鐵塊相對應。
在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蓋板凸緣圍成第二收容空間,所述操作部和所述兩個安裝部均位於所述第二收容空間外,所述兩個卡柱位於所述第二收容間內;所述兩個安裝部間隔相對放置,並且所述每個安裝部上的一個穿孔與所述插座主體的連接塊上的連接孔一一對應。
在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復位彈簧的第一抵靠端和第二抵靠端在所述復位彈簧處於常態時方向相同,在所述復位彈簧處於扭轉狀態下時方向不同。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動汽車充電插座中,通過增加復位彈簧來連接插座主體和防護蓋,使防護蓋可以自動復位。再通過在插座主體上增加安裝鐵塊,在防護蓋上增加安裝磁鐵,磁鐵和鐵塊相吸合進一步地使防護蓋和插座主體連接得更加緊密,避免了因為人為的忘記關閉充電插座防護蓋而導致水或異物雜質進入充電插座內部以造成電動汽車的安全隱患,大大提高了電動汽車的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動汽車充電插座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動汽車充電插座的立體結構示意圖1所示區域A的局部放大圖。
圖3為圖1所示的電動汽車充電插座的另一個視角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動汽車充電插座的復位彈簧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所示的電動汽車充電插座的復位彈簧的另一個狀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技術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本說明書中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僅是為了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是為了限定本實用新型。
請參考圖1,一種電動汽車充電插座100,包括插座主體10、與插座主體10相連接的防護蓋20以及連接插座主體10和防護蓋20的復位彈簧30。
請參考圖1和圖2,所述插座主體10大致為長方體狀且由絕緣材料製成,且包括一個端面11,所述端面11分別凸起延伸形成側壁111、一個固定塊112和兩個連接塊113。並且,所述插座主體10開設有圍繞所述側壁111的至少一個安裝孔12。
所述側壁111大致為中空圓柱狀且圍成第一收容空間114,電動汽車充電插座100還包括收容在所述第一收容空間114內的至少一個充電插孔115。所述充電插孔115內設置有導電端子(圖未示)。所述固定塊112大致為長方體狀,且位於所述側壁111的一側並位於所述第一收容間114外。所述固定塊112包括相連接的第一表面116和第二表面117。所述第一表面116和所述第二表面117開設有連通的收容槽118,所述收容槽內收容有一個鐵塊119。所述兩個連接塊113位於所述側壁111的一側並位於所述第一收容間114外。所述兩個連接塊113間隔相對放置,且每個所述連接塊113上開設有一個連接孔120。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側壁111分別與所述固定塊112和所述連接塊113相連接,且所述固定塊112和所述連接塊113位於所述側壁的兩側,所述鐵塊119為長方體狀,所述安裝孔12為四個。
所述防護蓋20大致為圓形且由絕緣材料製成,並包括蓋板主體21及自所述蓋板主體邊緣延伸出來的蓋板凸緣22。所述蓋板主體21呈圓柱狀,並向遠離所述蓋板主體21的方向凸起形成兩個卡柱211。所述兩個卡柱211間隔相對放置,且中間卡有一個與所述插座主體10的固定塊112收容槽118內的鐵塊119相對應的磁鐵212。所述蓋板凸緣22圍成圓形的第二收容空間221,所述蓋板凸緣22凸起形成一個位於所述第二收容空間221外的操作部222和兩個安裝部223。其中,所述兩個卡柱211位於所述第二收容間221內。具體地,所述蓋板凸緣22的內徑大於所述蓋板主體21的直徑,所述蓋板凸緣22的內徑對應於所述插座主體10的側壁111的外徑,所述蓋板凸緣22的高度大於所述蓋板主體21的高度。所述兩個安裝部223間隔相對放置,且每個所述安裝部223上設有一個與所述插座主體10的連接塊113上的連接孔120一一對應的穿孔224。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磁鐵212為長方體,所述兩個安裝部223厚度不同。
請參考圖4和圖5,所述復位彈簧30包括彈簧主體301和由彈簧主體301兩端分別延伸出來的第一抵靠端302和第二抵靠端303。所述第一抵靠端302和所述第二抵靠端303在復位彈簧30處於常態時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抵靠端302和所述第二抵靠端303在所述復位彈簧30處於扭轉狀態下時方向不同。
請參考圖1至圖3,組裝時,所述復位彈簧30置於所述防護蓋20的兩個安裝部223之間,所述復位彈簧30的第二抵靠端303抵靠於所述蓋板主體21上;所述防護蓋20的兩個安裝部223置於所述插座主體10的兩個連接塊113之間,所述復位彈簧30的第一抵靠端302固定連接到所述插座主體10的端面11上;用螺杆304穿過所述連接塊113上的連接孔120、所述安裝部223上的穿孔224以及彈簧主體301內部,再用螺母與螺杆鎖緊固定組裝成所述所電動汽車充電插座100。所述電動汽車充電插座100通過插座主體10上的安裝孔12與車身用螺絲鎖緊固定。
當電動汽車充電時,通過所述防護蓋20上的操作部222打開所述防護蓋20。充電槍插入所述充電插孔115內進行充電。當充電完成時,拔出充電槍,所述復位彈簧30使防護蓋20自動復位關閉。所述插座主體10上的鐵塊119與所述防護蓋20上的磁鐵212相吸合,使防護蓋20與插座主體10緊密連接。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動汽車充電插座中,通過增加復位彈簧來連接插座主體和防護蓋,使防護蓋可以自動復位。再通過在插座主體上增加安裝鐵塊,在防護蓋上增加安裝磁鐵,磁鐵和鐵塊的相吸合使防護蓋和插座主體連接得更加緊密,避免了因為人為的忘記關閉充電插座防護蓋而導致水或異物雜質進入充電插座內部以造成電動汽車的安全隱患,大大提高了電動汽車的安全性。
本實用新型並不僅僅限於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因此對於熟悉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實現另外的優點和修改,故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同等範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的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並不限定於特定的細節、代表性的設備和這裡示出與描述的圖示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