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粘合紡紗方法及其粘合紡紗裝置與流程
2023-06-08 14:51:11 2

本發明涉及紡織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是指一種粘合紡紗方法及其粘合紡紗裝置。
背景技術:
細紗工序是整個紡織工業的基礎和關鍵,細紗環節所產生紗線的質量直接決定後續紗線的加工環節,如織造效率和布面效果。毛羽和條幹是衡量紗線質量的重要指標,紗線條幹和毛羽不僅影響針織等後續工藝的生產效率,而且影響最終產品的整體外觀質量。在現有市場上,一些紡紗生產廠家已經著力開始對紗線條幹和毛羽進行相關技術的研究。例如一項專利號為201310398615.x的「一種複合紡紗方法及其裝置」的中國發明專利,其就公開了一種複合紡紗方法,其為採用將粗紗和兩股包覆紗粗紗依次引入到後羅拉,粗紗和兩股包覆紗粗紗受到後羅拉和中一羅拉的牽伸作用,粗紗牽伸成無捻細紗;無捻細紗受到擠壓溢出的水溶性粘合劑的作用而形成溼態的粘合細紗,兩股包覆紗則避免與水溶性粘合劑接觸;接著溼態的粘合細紗其上的粘合劑被擠壓掉,形成粘合紗;緊接著兩股包覆紗和粘合紗一同進行合併加捻,兩股包覆紗整齊包纏於粘合紗表面形成包芯紗;最後形成的包芯紗進行水洗處理以及烘乾作業後,得到複合紗線。上述該種紡紗方法其僅能生產複合紗線,紗線品種受限;此外由於本方案中的一對中羅拉其內腔為中空結構且其表面上還要開設有多個針孔,用於將其內腔中水溶性粘合劑從外表面上的針孔添加到紗線上,然而由於羅拉其為圓柱型結構,其為空腔結構的同時還要在其外圓周面上開設有多個針孔的結構形式,其結構複雜且加工難度大,並且在工作過程中由於羅拉為轉動狀態,粘合劑在添加過程中定會存在浪費現象,並且在長時間使用後也需要對羅拉上的針孔進行清理,而對針孔的清理作業就會費事費力,作業難度大。因此有鑑於此,對於如何尋找到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廉且能夠有效消除紗線上毛羽的技術手段就顯得尤為重要。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廉且又能夠有效穩定地消除紗線上毛羽的粘合紡紗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提供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粘合紡紗方法,其特徵在於:經前鉗口輸出的須條其在加捻成紗之前,向處於輸出狀態的須條上添加粘合液,使得粘合液進入到紗芯中,同時在紗線添加粘合液點和導紗鉤之間設置有阻捻點,減弱處於粘合液添加點區域的紗線加捻效果。
同時,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實現上述粘合紡紗方法的粘合紡紗裝置,該粘合紡紗裝置設置在環錠細紗機上的每一牽伸機構上,所述牽伸機構包括相互配合的後羅拉和後膠輥、中羅拉和中膠輥以及前羅拉和前膠輥,其中所述前羅拉和前膠輥之間形成有用於紗線輸出的前鉗口,其特徵在於:所述粘合紡紗裝置包括有給液機構和阻捻輥,所述阻捻輥設置在所述前鉗口下遊處,所述給液機構臨近設置在所述阻捻輥的上遊,所述給液機構包括有用於粘合紗線的粘合液,經所述前鉗口輸出的紗線其與所述阻捻輥相接觸,紗線其在由所述前鉗口移動至所述阻捻輥的過程中,所述粘合液通過所述給液機構添加在紗線上,實現對紗線的粘合作用;通過採用上述結構,經前鉗口輸出的須條其加加捻成紗之前,粘合液通過給液機構添加在紗線上,為了防止粘合液添加處紗線被加捻,為此在粘合液添加處和細紗管之間設置有阻捻輥,在該方案中由於粘合液添加點處紗線還未經加捻成紗,流入到其上的粘合液就更加容易進入到紗芯中,將位於紗芯四周外側散附的纖維聚集在紗芯上,增加纖維間的徑向抱合力,進而增加紗線的拉伸斷裂強力。
優選地,所述給液機構包括用於盛裝粘合液的儲液瓶、一端連接在所述儲液瓶上用於輸出粘合液的輸液管、安裝在所述輸液管上的滴速調節器、與所述輸液管另一端相連的針頭以及與所述針頭相連的海綿體,其中所述海綿體臨近設置在所述阻捻輥的上遊,用於將所述粘合液添加在紗線中;通過採用儲液瓶、輸液管以及海綿體等構成的給液機構,其在保證能夠滿足正常的給液作業要求的前提下,又儘可能地降低了整個裝置的生產成本。
進一步地,所述前膠輥與所述海綿體一側相接觸並對所述海綿體形成擠壓力;通過利用前膠輥對海綿體形成一定的擠壓力,可以更好的保證海綿體中的粘合液能夠順利流入至環形槽中。
優選地,所述粘合液為濃度為1%的澱粉溶液、pva或pvb中的一種;採用上述粘合液,其在能夠保證對紗線上的毛羽進行處理的要求下,其本身價格低廉且不會對生產環境造成汙染。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工作原理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中的給液機構與阻捻輥配合工作時的工作原理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中的給液機構中的粘合液添加在須條上的工作狀態示意圖。
圖中:1-粗紗卷,2-粗紗線,3-導紗喇叭口,4-後膠輥,5-後羅拉,6-中膠輥,7-中羅拉,8-皮圈,9-前膠輥,10-前羅拉,11-給液機構,111-儲液瓶,112-輸液管,113-滴速調節器,114-海綿體,12-導紗鉤,13-鋼絲圈,14-鋼領,15-細紗管,16-阻捻輥,17-粘合液,18-須條。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首先,本發明提供一種粘合紡紗方法,為經前鉗口輸出的須條其在加捻成紗之前,向處於輸出狀態的須條上添加粘合液,使得粘合液進入到紗芯中,同時在紗線添加粘合液點和導紗鉤之間設置有阻捻點,減弱處於粘合液添加點區域的紗線加捻效果。由於粘合液添加點處紗線還未經加捻成紗,流入到其上的粘合液就更加容易進入到紗芯中,將位於紗芯四周外側散附的纖維聚集在紗芯上,增加纖維間的徑向抱合力,進而增加紗線的拉伸斷裂強力。
同時參見附圖1至3所示,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實現上述粘合紡紗方法的粘合紡紗裝置,該粘合紡紗裝置設置在環錠細紗機上的每一牽伸機構上,牽伸機構包括相互配合的後羅拉5和後膠輥4、中羅拉7和中膠輥6以及前羅拉10和前膠輥9,其中前羅拉10和前膠輥9之間形成有用於紗線輸出的前鉗口,該粘合紡紗裝置包括有給液機構11和阻捻輥16,阻捻輥16設置在前鉗口下遊處,給液機構11臨近設置在阻捻輥16的上遊,給液機構11包括有用於粘合紗線的粘合液,經前鉗口輸出的紗線其與阻捻輥16相接觸,紗線其在由前鉗口移動至阻捻輥16的過程中,粘合液通過給液機構11添加在紗線上,實現對紗線的粘合作用;通過採用上述結構,經前鉗口輸出的紗線須條18其在輸出纏繞在細紗管15之前,粘合液通過給液機構11添加在紗線上,為了防止粘合液添加處紗線被加捻,為此在粘合液添加處和細紗管15之間設置有阻捻輥16,在該方案中由於粘合液添加點處須條18還未經加捻成紗,流入到其上的粘合液17就更加容易進入到紗芯中,將位於紗芯四周外側散附的纖維聚集在紗芯上,增加纖維間的徑向抱合力,進而增加紗線的拉伸斷裂強力。本方案中的上述粘合液為濃度為1%的澱粉溶液、pva或pvb中的一種;採用上述粘合液,其在能夠保證對紗線上的毛羽進行處理的要求下,其本身價格低廉且不會對生產環境造成汙染。
請參照附圖2所示,本方案中的給液機構11優先採用包括由用於盛裝粘合液的儲液瓶111、一端連接在儲液瓶111上用於輸出粘合液的輸液管112、安裝在輸液管112上的滴速調節器113、與輸液管112另一端相連的針頭以及與針頭相連的海綿體114。通過採用儲液瓶111、輸液管112以及海綿體114等構成的給液機構11,其在保證能夠滿足正常的給液作業要求的前提下,又儘可能地降低了整個裝置的生產成本。在工作過程中,可以根據所加工作業的紗線支數和直徑大小而相應的通過調節輸液管112上的滴速調節器113來調節粘合液流量。此外,本方案中的上述前膠輥9與海綿體114一側相接觸並對海綿體114形成擠壓力;通過利用前膠輥9對海綿體114形成一定的擠壓力,可以更好的保證海綿體114中的粘合液能夠順利流入至紗線中。
參見附圖1所示,工作時,工作時,粗紗線2從粗紗卷1退繞,經導紗喇叭口3進入後羅拉5、後膠輥4、中羅拉7、中膠輥6、皮圈8、前羅拉10和前膠輥9組成的牽伸區進行牽伸,牽伸後的須條經前羅拉10和前膠輥9形成有用於紗線輸出的前鉗口輸出,由前鉗口輸出的須條在給液機構11和阻捻輥16的作用下進行添加粘合液的消除毛羽作業處理,形成質量可靠的紗線,形成後的紗線隨後再經過導紗鉤12、鋼絲圈13、鋼領14,最後纏繞在細紗管15上,從而完成整個製作過程。
以上所述之實施例子只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非以此限制本發明的實施範圍,故凡依本發明之形狀、原理所作的變化,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