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經典單口相聲濟公傳全本(被改編成相聲的小說)
2023-06-05 11:01:28 2
同樣是創新,我覺得郭德綱單口相聲《濟公傳》中創新,就屬於我能夠接受的範圍,而且,可以說,是屬於改得比較好的版本。
相聲也是一種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所以,在相聲中當然也有《濟公傳》的故事。和小說《濟公傳》相比,相聲用其獨有的幽默語言,將一個普救世間蒼生的濟公形象更加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聽眾的面前。
在清朝末年和民國初年的時候,就有很多擅長說《濟公傳》的著名藝人,比如雙厚坪就是其中之一,他擅長當場抓哏,使用現掛來造成詼諧幽默的效果,經常令聽眾大笑不已。
隨著時間的遷移,單口相聲《濟公傳》也改編得越來越好,而且,相聲這種藝術形式,是最懂得與時俱進的,於是,在當今社會,結合社會現實,重新演繹過的單口相聲《濟公傳》,便應運而生了。
德雲社的相聲演員郭德綱採取了一種很新穎的形式,來演繹單口相聲《濟公傳》,那就是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
圖片來源網絡,不包含於原創部分,下同
在網絡化的時代,郭德綱也沒有落在時代的後面,他採取了這種時下流行的方式,與優酷網合作演出了《濟公傳》中的部分內容,受到廣大聽眾的好評。於是,傳統的民間藝術和現代化的信息手段合在一起,給大家帶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視覺和聽覺的盛宴。
在郭德綱的單口相聲《濟公傳》中,郭德綱在傳統民間故事、《濟公傳》小說、關於濟公的影視劇作品等各種以濟公為題材的作品中,汲取營養,並且加入全新的現代時尚的觀點、網絡和口頭時尚用語等內容,使得單口相聲《濟公傳》中濟公的形象,更加親切,更加有人情味。
別的不說,就單說,濟公的那句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的咒語吧,在郭德綱的口中,就特別地與眾不同。因為,他在六字真言的最後一個字「吽」的後面,又加上了兩個字,最後變成了「吽死你」,於是,好端端的佛門咒語,變成了搞笑的笑點。
當然,聽相聲的人多半是不會在乎咒語念得是否準確的,而這樣一改,反而將濟公灑脫的形象突顯出來了。都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同樣,念咒語也是一樣,使用法術,關鍵的是法力,不是咒語念得好壞,這樣一改,更顯得濟公的不拘一格了。
此外,對於濟公吃狗肉的問題,郭德綱也在單口相聲《濟公傳》中做了很好的解釋。畢竟,像濟公這樣一個得道的高僧,整天喝酒吃肉的,真的是很奇怪的一件事情。佛家有好生之德,講究掃地不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可是,濟公卻喝酒、吃肉,而且,別的肉不吃,專門吃狗的肉,難道他與狗有仇不成?
顯然不是這樣的。在其他的作品中,說到這裡,往往就會引用《濟公傳》裡那幾首著名的話:「佛祖留下詩一首,我人修心他修口;他人修口不修心,唯我修心不修口。」
這首詩,自然是能夠比較完美地說明濟公為什麼吃狗肉了,此詩從表面上看來,似乎是濟公在為自己的不修邊幅辯護,但是實際上,詩中蘊涵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某些人口中吃齋念佛,但是只是做些表面的文章而已,滿嘴的仁義道德,但背地裡做的卻是男盜女娼的勾當,相比之下,濟公的做法顯然是比這些人高明出很多了。
然而,郭德綱的單口相聲《濟公傳》卻不僅僅停留於此,他告訴了我們關於濟公吃狗肉的另外幾種說法,其中有一種說法是說,濟公是羅漢轉世,所以,表面上看上去,狗肉是被他吃掉了,但其實,他吃掉一條狗,就是超度了一條狗,那些狗都是前世做了壞事的人,今生才會化身成狗的,所以,濟公其實是在超度那些有罪的靈魂。而還有一種說法,說濟公其實並沒有吃狗肉,只是普通的凡俗之人看上去以為他是在吃狗肉而已,濟公每吃一下狗肉,其實只是敲了一下木魚。
在單口相聲《濟公傳》中,郭德綱所做的,不僅僅是給我們普及了兩個有關於濟公和狗肉的傳說或者典故,更重要的是,他通過這種敘述,像聽眾傳達了這樣的一個思想,那就是你表面上看到的,未必是真實的事情。所以,衡量、判斷一個人是否真的是好人,僅僅從表面上觀察,那是遠遠不夠的,一個真正聰明的人,會透過現象看到其本質。濟公和他手裡的狗肉,就證明了這一點,你看上去,他是在吃狗肉,但是,你所不知道的是,他吃狗肉,是為了超度狗,或者是為了敲木魚修佛,這才是本質所在。
所以說,誰說相聲是膚淺的,郭德綱對於《濟公傳》中這樣一個小小的細節,都翻閱了書籍,進行了考證,然後,他又儘可能地,用通俗易懂的、好笑的話語,用包袱,來說給大家聽,不僅讓人哈哈一笑,更能夠知道很多知識、典故,甚至還可以從中得到教育意義。小小細節,尚且如此,郭德綱對於藝術嚴謹的態度,是值得讚揚的,由此可見,他的出名也不僅僅只是一種偶然。
此外,對於主人公濟公的形象設計,郭德綱也是經過了一番考慮的。在傳統相聲中,對於濟公的形象一般有兩種處理方法,一種是使用動作形態,描寫他走路歪歪斜斜的樣子;另一種是通過說話口吃來展現其與之不同。
而郭德綱並沒有完全沿襲這兩種方法,他沒有過分地使用步態和口吃等誇張的展現,來製造笑料,而僅僅是將濟公的口音和故事裡的其他人物稍微做區別。這樣做的好處是,既將主人公通過口音的不同而突顯出來,又沒有過分誇張其在身體上的缺陷。
這種處理方法十分巧妙,因為,說濟公的故事,主要應該展現的是濟公除惡揚善的作為,而不是靠用他的口吃來製造簡單的笑點。
所以,郭德綱把更多的處理放在了故事的選擇上,於是各種爆笑的濟公故事,便在他的嘴裡娓娓道來,惹得人噴飯。這些故事都非常具有典型性,什麼給瞎眼的老太太治病啊,幫助窮苦的書生啊,降魔捉怪啊……無一不是彰顯濟公個性和除暴安良的好故事。
於是,相聲此時便不僅僅是一種可以逗人笑的文藝形式,而且還是一種弘揚正氣的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