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無縫連接諧振杆的新型射頻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18 20:35:26 1
專利名稱:一種無縫連接諧振杆的新型射頻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無縫連接諧振杆的 新型射頻裝置。
背景技術:
諧振杆是射頻器件中的濾波器、雙工器、合路器等器件必要的組成部分。其主要作 用是影響到產品的諧振頻率及損耗。當前產品一般是將腔體與諧振杆之間通過鎖緊螺釘固 定,所以在進行設計的時候除了分別對兩個零件自身有一定的要求外同時對兩個零件的接 觸點也有一定的要求,否則在批量生產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質量問題。所以在操作中對生產 管理、效率有直接的負面影響。射頻器件中的濾波器、雙工器、合路器、功分器、耦合器、功率放大器、低噪聲放大 器等器件在工作時有一定量的信號通過,為了防止信號洩露,所以所有該類型的產品必須 有較好的屏蔽才能正常工作,以保證整個系統能良好的工作。至今,能夠保證產品有效屏蔽 的方法只有在腔體與蓋板之間用很多的金屬螺釘固定、鎖緊。一直以來,該類的所有產品採 用的螺釘少則一兩百顆,多則上千顆。在完成一個產品的諸多過程中,單固定螺釘這一個環 節大約佔1/3的時間,在產品進入批量後能明顯通過統計數據顯示在固定螺釘這一個環節 上對材料、人力、時間的耗費都比較大,是成本控制的重要點。綜上所述,關於諧振杆與相關射頻裝置外部腔體的連結固定方式及外部腔體本身 的結合處連接方式都直接影響產品的性能及其耗損,而且與產品成型的生產工藝流程是否 合理化、簡潔化,能否大量節約資源都息息相關。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無縫連接諧振杆的新型射頻裝置,通過實現諧振 杆與腔體間的一體化,來減少製作、加工環節實現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的目的;相比 而言,通過實現腔體與諧振杆間的無縫結合可以規避因兩零件間接觸不良帶來的指標影 響,從而能夠提升產品綜合競爭力。本實用新型為實現上述目的所採取的技術方案如下—種無縫連接諧振杆的新型射頻裝置,其包括一外部盒狀結構,內置濾波器、雙工 器及合路器,所述濾波器、雙工器及合路器的主要構成結構及諧振杆,所述諧振杆與所述腔 體通過無縫壓鑄一體化相互連接;所述外部盒狀結構包括無縫相連的主體結構裝置及上體 蓋面,所述主體結構裝置內部設置直立向上突起的一個或多個固定圓柱體,分別裝置於內 置電子元器件間隙中,在所述固定圓柱體頂端橫截面設置小於該圓柱體的圓孔,所述上體 蓋面設置與所述圓孔相對應的圓柱形突點,固定所述外部腔體。所述諧振杆形狀為階梯狀梯形或者圓柱型,根據所述外部盒狀結構內部分列結構 整合其分布方式,所述諧振杆一個或者多個可相互連接。所述外部腔體的主體結構裝置與上體蓋面無縫連接,所述外部腔體內部與所述諧振杆無縫連接,所述外部盒狀結構的上蓋面通過與所述諧振杆的無縫連接方式間接實現與 所述腔體的無縫連接。所述外部盒狀結構內部電子元器件之間繞行諧振杆通過內置分布實現數據信號 傳輸,所述外部盒狀結構在上體蓋面或主體結構裝置上設置有導通內部信號的連結埠及 控制埠。所述外部腔體與所述內置電子元器件按隔離空間大小安置於中空空腔內,所述任 意電子元器件可通過所述任意任意諧振杆相互連接,其外部盒狀結構蓋面及下底座以任意 無螺釘連接形式與所述諧振杆之間相互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公開的無縫連接諧振杆的新型射頻裝置通 過實現諧振杆與腔體間的一體化,來減少製作、加工環節實現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的 目的;通過實現腔體與諧振杆間的無縫結合可以規避因兩零件間接觸不良帶來的指標影 響,從而能夠提升產品綜合競爭力;改變原先濾波器系列產品腔體與諧振杆靠螺釘連接的 形式,通過壓鑄形式實現諧振杆與腔體一體化;區別於傳統的螺釘連接固定方式,無縫一體 化諧振杆與相關射頻裝置外部腔體的連結固定方式及外部腔體本身的結合處連接方式,直 接影響產品的性能及其耗損,而且與產品成型的生產工藝流程是否合理化、簡潔化,能否大 量節約資源都息息相關。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盒狀結構裝置側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盒狀結構外部埠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盒狀結構裝置正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圖2及圖3,一種無縫連接諧振杆的新型射頻裝置,其包括一外部盒狀結 構15,內置濾波器、雙工器及合路器,所述濾波器、雙工器及合路器的主要構成結構及諧振 杆16,所述諧振杆16與所述腔體通過無縫壓鑄一體化相互連接;所述外部盒狀結構15包 括無縫相連的的主體結構裝置及上體蓋面,所述主體結構裝置內部設置直立向上突起的一 個或多個固定圓柱體17,分別裝置於內置電子元器件間隙中,在所述固定圓柱體頂端橫截 面設置小於該圓柱體的圓孔,所述上體蓋面設置與所述圓孔相對應的圓柱形突點,固定所 述外部腔體。所述諧振杆16形狀為階梯狀梯形或者圓柱型,根據所述外部盒狀結構內部分列 結構整合其分布方式,所述諧振杆16 —個或者多個可相互連接。所述外部腔體的主體結構裝置與上體蓋面無縫連接,所述外部腔體內部與所述諧 振杆16無縫連接,所述外部盒狀結構15的上蓋面通過與所述諧振杆16的無縫連接方式間 接實現與所述腔體的無縫連接。所述外部盒狀結構15內部電子元器件之間繞行諧振杆通過內置接。所述外部盒狀結構15內部電子元器件之間繞行諧振杆通過內置分布實現數據信 號傳輸,所述外部盒狀結構15在上體蓋面或主體結構裝置出設置於導通內部信號的向連 接的連結埠 20及控制埠 21。所述外部腔體與所述內置電子元器件按隔離空間大小安置於中空空腔內,所述任
4意電子元器件可通過所述任意任意諧振杆16相互連接,其外部盒狀結構蓋面及下底座以 任意無螺釘連接形式與所述諧振杆16之間相互連接。本實用新型無縫連接諧振杆的新型射頻裝置具體連接原理為結合射頻裝置的電 子元器件組成部分,改變原先濾波器系列產品腔體與諧振杆靠螺釘連接的形式,通過壓鑄 形式實現諧振杆與腔體一體化;由於採用壓鑄形式考慮到最終產品與模具需要分離,所以 諧振杆需要設計成梯型,改變的原有的設計方法;直接在腔體及其諧振杆成型過程中涉及 實現其連接結構,排除螺釘本身及安裝螺釘結構位置的設計,其連接結構可在模具設計中 完成。本實用新型並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凡採用本實用新型相似結構,來實現本實用 新型目的的所有實施方式,均在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一種無縫連接諧振杆的新型射頻裝置,其特徵在於,其包括一外部盒狀結構,內置濾波器、雙工器及合路器,所述濾波器、雙工器及合路器的主要構成結構及諧振杆,所述諧振杆與所述腔體通過無縫壓鑄或其他加工手段一體化相互連接;所述外部盒狀結構包括無縫相連的主體結構裝置及上體蓋面,所述主體結構裝置內部設置直立向上突起的一個或多個固定圓柱體,分別裝置於內置電子元器件間隙中,在所述固定圓柱體頂端橫截面設置小於該圓柱體的圓孔,所述上體蓋面設置與所述圓孔相對應的圓柱形突點,固定所述外部腔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縫連接諧振杆的新型射頻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諧振杆 形狀為階梯狀梯形或者圓柱型,根據所述外部盒狀結構內部分列結構整合其分布方式,所 述諧振杆一個或者多個可相互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縫連接諧振杆的新型射頻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外部腔 體的主體結構裝置與上體蓋面無縫連接,所述外部腔體內部與所述諧振杆無縫連接,所述 外部盒狀結構的上蓋面通過與所述諧振杆的無縫連接方式間接實現與所述腔體的無縫連 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縫連接諧振杆的新型射頻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外部盒 狀結構內部電子元器件之間繞行諧振杆通過內置分布實現數據信號傳輸,所述外部盒狀結 構在上體蓋面或主體結構裝置上設置有導通內部信號的連結埠及控制埠。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縫連接諧振杆的新型射頻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外部腔 體與所述內置電子元器件按隔離空間大小安置於中空空腔內,所述任意電子元器件可通過 所述任意任意諧振杆相互連接,其外部盒狀結構蓋面及下底座以任意無螺釘連接形式與所 述諧振杆之間相互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無縫連接諧振杆的新型射頻裝置,其包括一外部腔體,其包括一外部腔體,內置濾波器、雙工器及合路器,所述濾波器、雙工器及合路器的主要構成結構及諧振杆,所述諧振杆與所述腔體通過無縫壓鑄一體化相互連接;所述外部腔體包括無縫相連的內置電子元器件的主體結構裝置及上體蓋面,所述主體結構裝置內部設置直立向上突起的一個或多個固定圓柱體,分別裝置於內置電子元器件間隙中,在所述固定圓柱體頂端橫截面設置小於該圓柱體的圓孔,所述上體蓋面設置與所述圓孔相對應的圓柱形突點,固定所述外部腔體。
文檔編號H01P5/12GK201717348SQ20092017985
公開日2011年1月19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9日 優先權日2009年11月9日
發明者李登峰 申請人:東莞市蘇普爾電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