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混凝物化處理內循環曝氣攪拌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06 23:11:4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混凝沉澱池曝氣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混凝物化處理內循環曝氣攪拌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現代社會工業的迅猛發展,城市用水和廢水量急劇增加,水資源情況日趨緊張,這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問題,在水資源緊缺的現實下,將汙水進行深度處理後作為再生資源是必然的發展趨勢,汙水資源化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勢在必行。
混凝沉澱是汙水生化處理後的一項物化處理技術,對於汙水處理後能否達到排放標準十分重要。混凝沉澱池運行經常採用投加聚鐵(鋁)鹽+PAM工藝,聚鐵(鋁)絮凝沉澱效果會隨著水質的變化而不同。若是進水氨氮偏高,生化處理效果差,混凝池會產生較多浮泥,影響出水水質。在混凝物化處理過程中存在問題如下:
1) 現場攪拌強度達不到工藝要求,雖然進行電機及攪拌葉輪進行過多次升級改造,但由於池內設施有限,再次進行擴容難度較大;
2)混凝池布水區域易形成死區,導致浮泥大量積累並堵塞布水口。
3)加藥混合時間較短,不易達到藥劑充分反應,易產生浮泥。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混凝物化處理內循環曝氣攪拌裝置,本裝置利用空氣提升的原理將池底的絮凝顆粒通過升流筒輸送到水面,形成連續的水力上下循環,將藥劑迅速、均勻地與廢水進行反應,同時在曝氣的過程將汙泥中附著的氣泡釋放出來,可提高平流沉澱池的沉澱效果和出水水質,具有結構簡單、安裝便利、成本低廉、運行穩定、節能高效的特點。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採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混凝物化處理內循環曝氣攪拌裝置,包括設置在池內的升流筒,所述升流筒內設有曝氣管,所述曝氣管通過支氣管與供氣機構連接。
所述支氣管上設有閥門。
所述閥門採用電磁閥,所述電磁閥連接有定時控制器。
所述升流筒下設有支腿。
所述升流筒上設有與升流筒連通的布水器。
所述布水器為環形的箱體,所述箱體下均布有若干個通孔。
所述曝氣管通過固定架與升流筒連接。
所述支氣管通過支撐杆與升流筒連接。
所述升流筒下設有高低調節機構。
所述高低調節機構包括設置池底下部具有通孔的下筒體,所述下筒體上設有與之螺紋連接的螺紋套,所述螺紋套上通過轉動機構設有與之轉動連接的升流筒,所述池低設有驅動螺紋套轉動的驅動機構。
所述轉動機構包括設置在螺紋套上部內側的環形擋塊、設置在升流筒下部外周的限位凸塊和套裝在升流筒上的推力軸承,所述推力軸承通過螺帽壓緊。
所述驅動機構包括設置在螺紋套上的驅動通孔、套裝在下筒體上與之轉動連接的齒輪和設置在齒輪上穿過驅動通孔的驅動杆,所述池低設有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的驅動齒輪與齒輪嚙合。
有益效果:通過在升流筒內設計安裝曝氣管,當壓縮空氣進入升流筒內開始曝氣後,氣液混合密度減小,液面上升溢出筒外,筒外的汙水汙泥在大氣壓的作用下,連續不斷的通過升流筒下部的通道流進筒內,在連續曝氣的同時又得到了攪拌,經過出水槽後再進入平流沉澱池,實現了自動循環功能,避免汙泥在布水區內沉積堵塞出水口。供氣機構可以採用壓縮機或鼓風機,鼓風機採用變頻控制,總氣管和各支氣管上有閥門調節,可以根據所需曝氣的風量大小實現攪拌強度的控制。支腿距離池底約0.3~0.8m高度,曝氣管距離升流筒底部進水口約0.3~0.6m。升流筒的出口兩邊加裝有長方形底部均勻開洞的出水槽(即箱體),保證升流筒出水均勻進入到平流沉澱池。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汙水在物化處理過程中,藥劑與汙水混凝反應混合時間短、攪拌強度不夠,在反應中產生的CO2氣體不能及時排出,進而影響絮凝汙泥沉降和出水水質的問題。本裝置利用空氣提升的原理將池底的絮凝顆粒通過升流筒輸送到水面,形成連續的水力上下循環,將藥劑迅速、均勻地與廢水進行反應,同時在曝氣的過程將汙泥中附著的氣泡釋放出來,可提高平流沉澱池的沉澱效果和出水水質,具有結構簡單、安裝便利、成本低廉、運行穩定、節能高效的特點。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高低提升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攪拌情況觀察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一
如圖1、2所示,一種混凝物化處理內循環曝氣攪拌裝置,包括設置在池內的升流筒5,所述升流筒5內設有曝氣管3,所述曝氣管2通過支氣管6與供氣機構8連接。
所述支氣管6上設有閥門7。
所述閥門7採用電磁閥,所述電磁閥連接有定時控制器。
所述升流筒下設有支腿1,便於液體及氣體從支腿間進入升流筒。
所述升流筒上設有與升流筒連通的布水器。
所述布水器為環形的箱體,所述箱體下均布有若干個通孔。
所述曝氣管通過固定架3與升流筒連接。
所述支氣管通過支撐杆4與升流筒連接。
通過在升流筒內設計安裝曝氣管,當壓縮空氣進入升流筒內開始曝氣後,氣液混合密度減小,液面上升溢出筒外,筒外的汙水汙泥在大氣壓的作用下,連續不斷的通過升流筒下部的通道流進筒內,在連續曝氣的同時又得到了攪拌,經過出水槽後再進入平流沉澱池,實現了自動循環功能,避免汙泥在布水區內沉積堵塞出水口。供氣機構可以採用壓縮機或鼓風機,鼓風機採用變頻控制,總氣管和各支氣管上有閥門調節,可以根據所需曝氣的風量大小實現攪拌強度的控制。支腿距離池底約0.3~0.8m高度,曝氣管距離升流筒底部進水口約0.3~0.6m。升流筒的出口兩邊加裝有長方形底部均勻開洞的出水槽(即箱體),保證升流筒出水均勻進入到平流沉澱池。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汙水在物化處理過程中,藥劑與汙水混凝反應混合時間短、攪拌強度不夠,在反應中產生的CO2氣體不能及時排出,進而影響絮凝汙泥沉降和出水水質的問題。本裝置利用空氣提升的原理將池底的絮凝顆粒通過升流筒輸送到水面,形成連續的水力上下循環,將藥劑迅速、均勻地與廢水進行反應,同時在曝氣的過程將汙泥中附著的氣泡釋放出來,可提高平流沉澱池的沉澱效果和出水水質,具有結構簡單、安裝便利、成本低廉、運行穩定、節能高效的特點。
實施例2:如圖1、2所示,一種混凝物化處理內循環曝氣攪拌裝置,包括設置在池內的升流筒5,所述升流筒5內設有曝氣管3,所述曝氣管2通過支氣管6與供氣機構8連接。
所述支氣管6上設有閥門7。
所述閥門7採用電磁閥,所述電磁閥連接有定時控制器,定時控制閥門打開,使用方便。
所述升流筒上設有與升流筒連通的布水器。
所述布水器為環形的箱體,所述箱體下均布有若干個通孔,混合攪拌更均勻,液體與空氣接觸面積大時間長。
所述曝氣管通過固定架3與升流筒連接,連接穩固。
所述支氣管通過支撐杆4與升流筒連接。
所述升流筒下設有高低調節機構。
所述高低調節機構包括設置池底下部具有通孔20的下筒體18,所述下筒體18上設有與之螺紋連接的螺紋套15,所述螺紋套15上通過轉動機構設有與之轉動連接的升流筒5,所述池低設有驅動螺紋套15轉動的驅動機構。
所述轉動機構包括設置在螺紋套15上部內側的環形擋塊10、設置在升流筒下部外周的限位凸塊11和套裝在升流筒上的推力軸承13,所述推力軸承13通過螺帽12壓緊。
所述驅動機構包括設置在螺紋套15上的驅動通孔14、套裝在下筒體18上與之轉動連接的齒輪19和設置在齒輪上穿過驅動通孔14的驅動杆17,所述池低設有驅動電機21,所述驅動電機21的驅動齒輪與齒輪19嚙合,在需要將升流筒升高時,驅動電機工作帶動齒輪轉動,齒輪帶動驅動杆逆時針轉動,從而帶動螺紋套向上移動,從而帶動升流筒升高,且底部的下筒體依然連接池低,起到良好的攪拌混合作用;螺紋套在轉動的同時,不會帶動升流筒轉動,不會影響升流筒及上部設備;在需要將升流筒降低時,驅動電機工作帶動齒輪轉動,齒輪帶動驅動杆順時針轉動,從而帶動螺紋套向下移動,從而帶動升流筒下降,且底部的下筒體依然連接池低,起到良好的攪拌混合作用。
實施例3:如圖1、2、3所示,一種混凝物化處理內循環曝氣攪拌裝置,包括設置在池內的升流筒5,所述升流筒5內設有曝氣管3,所述曝氣管2通過支氣管6與供氣機構8連接。
所述支氣管6上設有閥門7。
所述閥門7採用電磁閥,所述電磁閥連接有定時控制器,定時控制閥門打開,使用方便。
所述升流筒上設有與升流筒連通的布水器。
所述布水器為環形的箱體,所述箱體下均布有若干個通孔,混合攪拌更均勻,液體與空氣接觸面積大時間長。
所述曝氣管通過固定架3與升流筒連接,連接穩固。
所述支氣管通過支撐杆4與升流筒連接。
所述升流筒下設有高低調節機構。
所述高低調節機構包括設置池底下部具有通孔20的下筒體18,所述下筒體18上設有與之螺紋連接的螺紋套15,所述螺紋套15上通過轉動機構設有與之轉動連接的升流筒5,所述池低設有驅動螺紋套15轉動的驅動機構。
所述轉動機構包括設置在螺紋套15上部內側的環形擋塊10、設置在升流筒下部外周的限位凸塊11和套裝在升流筒上的推力軸承13,所述推力軸承13通過螺帽12壓緊。
所述驅動機構包括設置在螺紋套15上的驅動通孔14、套裝在下筒體18上與之轉動連接的齒輪19和設置在齒輪上穿過驅動通孔14的驅動杆17,所述池低設有驅動電機21,所述驅動電機21的驅動齒輪與齒輪19嚙合,齒輪通過軸承與下筒體轉動連接,軸承採用密封軸承,軸承套裝在下筒體上,齒輪套裝在軸承上,在需要將升流筒升高時,驅動電機工作帶動齒輪轉動,齒輪帶動驅動杆逆時針轉動,從而帶動螺紋套向上移動,從而帶動升流筒升高,且底部的下筒體依然連接池低,起到良好的攪拌混合作用;螺紋套在轉動的同時,不會帶動升流筒轉動,不會影響升流筒及上部設備;在需要將升流筒降低時,驅動電機工作帶動齒輪轉動,齒輪帶動驅動杆順時針轉動,從而帶動螺紋套向下移動,從而帶動升流筒下降,且底部的下筒體依然連接池低,起到良好的攪拌混合作用。
下筒體通過支腿安裝在池低,所述支腿上設有支柱36。
所述攪拌情況觀察機構包括設置在支柱上的驅動電機22、設置在電機22轉軸上的豎向電動伸縮杆23和設置在豎向電動伸縮杆23上的筒體34,可以調節筒體34的高度,所述筒體內設有與之滑動連接滑杆30,所述筒體上通過支撐杆設有用於驅動滑杆滑動的電動伸縮杆29,所述滑杆端部設有高清攝像頭33,所述筒體一端下側設有筒體密封控制機構。
所述滑杆上方設有定滑輪。
所述筒體密封控制機構包括設置在筒體一端下部的滑筒27,所述滑筒內設有滑片35,所述滑筒底部設有用於將筒體密封的頂緊彈簧25,所述滑筒下設有供拉繩穿過的通孔24,所述拉繩26一端與滑片連接,另一端通過線輪與滑杆連接。
所述滑杆上方設有定滑輪28。定滑輪28設置在筒體上。
所述滑筒傾斜設置。
所述滑杆與筒體之間通過潤滑套32滑動連接。
所述驅動電機垂直設置。
待曝氣管曝氣完後,控制器控制電動伸縮杆工作將高清攝像頭推出筒體,同時滑杆拉動拉繩,拉繩克服彈簧彈力拉動滑片向下移動,高清攝像頭伸出筒體,視頻信息通過筒體上的無線通信模塊傳輸到控制器的顯示屏,維護人員無需靠近發酵池周邊,只需通過遙控控制器發送信號,通過攝像頭觀察發酵池內的發酵情況,控制角度電動伸縮杆收縮,可以是攝像頭接近發酵池液面,使觀察更加清晰,便於發酵生產;當需要曝氣時,遙控控制器控制電動伸縮杆收縮,拉繩鬆開在彈簧的作用力下,滑片將筒體密封;汙染物不會沾染在高清攝像頭上,遙控控制器發送信號控制支氣管閥門工作,電磁閥連接有變頻控制器,控制電磁閥定時打開關閉。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應用,但應該理解,本實用新型可以在不偏離這些原理的基礎上用其它方式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