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塗覆用液態材料供給系統及塗布機的製作方法
2023-06-07 04:57:06

本實用新型涉及顯示器製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塗覆用液態材料供給系統及塗布機。
背景技術:
目前業內彩膜產品生產時,不同型號產品需要採用不同光阻材料,以滿足客戶色特性要求,彩膜光阻材料品種繁多,在產品切換時,光阻材料需同步切換。生產中原料切換頻繁,因此業內彩膜光阻材料原料供給均採用小型光阻桶裝供給(一般為≤40L/桶)。
現有技術中採用塗布機生產彩膜產品,當產品切換時,所以需要把光阻桶卸下,此時殘留在光阻桶到噴嘴之間的管道裡的光阻材料只能通過噴嘴或者壓送泵排出到廢液槽裡,造成光阻材料浪費(以月產120K產能設計的G8.5世代彩膜產線為例,材料浪費約10升/次因塗布機無法回收光阻材料造成的原材浪費金額約為1300萬RMB/年)。
目前部分的彩膜工廠有採用真空回吸的方式將管道內的光阻材料回吸回光阻桶的方法,其缺點是:回吸前的真空會造成光阻桶體積減少,易發生光阻隨真空管路排出而造成浪費或汙染;因光阻桶與噴嘴之間管道上設置有過濾裝置,過濾裝置為單向過濾,回吸時造成光阻通過過濾裝置時發生逆流,易造成過濾裝置報廢,進而造成浪費;同時回吸時的人工操作易發汙染及安全隱患,且需要配備專門的真空管路,增加動力真空配備,投資較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塗覆用液態材料供給系統及塗布機,能夠實現產品型號切換時對管道內殘餘塗覆用液態材料的回收再利用,能夠有效的降低生產中的原材料浪費。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塗覆用液態材料供給系統,包括:
用於輸送加壓氣體的加壓裝置;
用於儲放液態材料的儲放桶,所述儲放桶包括進氣口和第一出料口,所述加壓裝置通過第一進氣管道與所述進氣口連接,用於向所述儲放桶內加壓;
用於對液態材料進行預處理的預處理裝置,所述預處理裝置與所述儲放桶的第一出料口通過第一管道連接;
壓送泵,所述壓送泵包括進料口、第二出料口和第三出料口,所述進料口通過第二管道與所述預處理裝置連接;
用於噴塗液態材料的噴嘴,所述噴嘴與所述壓送泵的第二出料口連接;
用於收集所述壓送泵排出的廢料的廢料池,所述廢料池與所述壓送泵的第三出料口通過第三管道連接;
其中,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組成液態材料的輸送管道;
在所述壓送泵的第三出料口與所述儲放桶的第一出料口之間連接有用於將所述輸送管道內的液態材料回收至所述儲放桶內的回收管道。
進一步的,在所述第一管道上設置有第一三通閥,所述第一三通閥包括第一閥口、第二閥口和第三閥口,其中所述第一閥口與所述儲放桶的第一出料口連通,所述第二閥口與所述預處理裝置連通,所述第三閥口與所述回收管道連通。
進一步的,在所述第三管道上設置有第二三通閥,所述第二三通閥包括第四閥口、第五閥口和第六閥口,其中所述第四閥口與所述壓送泵的第三出料口連通,所述第五閥口與所述廢料池連通,所述第六閥口與所述回收管道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加壓裝置還與所述第一管道連通,用於向所述第一管道內加壓。
進一步的,在所述第一進氣管道設置有第三三通閥,所述第三三通閥包括第七閥口、第八閥口和第九閥口,其中所述第七閥口與所述加壓裝置連通,所述第八閥口與所述儲放桶的第一出料口連通,所述第九閥口與所述第一管道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預處理裝置包括:
用於對液態材料進行脫氣處理的脫氣模組。
進一步的,所述預處理裝置包括:
用於對液態材料進行過濾處理的過濾模組。
進一步的,在所述儲放桶上設置有洩壓閥。
進一步的,在所述回收管道上設置有流量儀。
進一步的,所述塗覆用液態材料供給系統還包括浸潤池,所述浸潤池與所述廢料池通過第四管道連接。
一種塗布機,其特徵在於,包括如上所述的塗覆用液態材料供給系統。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塗覆用液態材料供給系統及塗布機,能夠實現產品型號切換時對管道內殘餘塗覆用液態材料的回收再利用,能夠有效的降低生產中的原材料浪費。
附圖說明
圖1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提供的塗覆用液態材料供給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00、加壓裝置;200、儲放桶;210、洩壓閥;305、流量儀;400、預處理裝置;401、脫氣模組;402、過濾模組;500、壓送泵;600、噴嘴;700、廢料池;701、第一三通閥;702、第二三通閥;703、第三三通閥;800、浸潤池。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所描述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針對現有技術中彩膜產品不同型號切換時會造成光阻材料浪費等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塗覆用液態材料供給系統,能夠實現產品型號切換時對管道內殘餘的塗覆用液態材料(例如:光阻材料)進行回收再利用,能夠有效的降低生產中的原材料浪費。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塗覆用液態材料供給系統,其應用領域除應用於光阻材料供給回收之外,還可以應用於其他液態材料,並不對此進行局限。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塗覆用液態材料供給系統,包括:
用於輸送加壓氣體的加壓裝置100;
用於儲放液態材料的儲放桶200,所述儲放桶200包括進氣口和第一出料口,所述加壓裝置100通過第一進氣管道與所述進氣口連接,用於向所述儲放桶200內加壓;
用於對液態材料進行預處理的預處理裝置400,所述預處理裝置400與所述儲放桶200的第一出料口通過第一管道連接;
壓送泵500,所述壓送泵500包括進料口、第二出料口和第三出料口,所述進料口通過第二管道與所述預處理裝置400連接;
用於噴塗液態材料的噴嘴600,所述噴嘴600與所述壓送泵500的第二出料口連接;
用於收集所述壓送泵500排出的廢料的廢料池700,所述廢料池700與所述壓送泵500的第三出料口通過第三管道連接;
其中,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組成液態材料的輸送管道;
在所述壓送泵500的第三出料口與所述儲放桶200的第一出料口之間連接有用於將所述輸送管道內的液態材料回收至所述儲放桶200內的回收管道。
上述方案,所述塗覆用液態材料供給系統在塗布時,所述壓送泵500與所述儲放桶200之間的回收管道關閉,通過所述加壓裝置100向所述儲放桶200內加壓,所述儲放桶200內的氣壓增加,而將所述儲放桶200內的待塗覆液態材料輸送至所述預處理裝置400,待塗覆液態材料經所述預處理裝置400預處理之後,由所述壓送泵500泵送至噴嘴600進行塗布,壓送泵500排出的氣泡及廢液則會進入到廢料池700內;當產品型號切換,需要同步更換待塗覆液態材料時,通過將所述壓送泵500與所述儲放桶200之間的回收管道打開,則利用該回收管道可以將光阻桶至壓送泵500之間的輸送管道內殘存的材料回收至光阻桶內再利用,能夠有效的降低生產中的原材料浪費。
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實施例中,優選的,如圖1所示,在所述第一管道上設置有第一三通閥701,所述第一三通閥701包括第一閥口、第二閥口和第三閥口,其中所述第一閥口與所述儲放桶200的第一出料口連通,所述第二閥口與所述預處理裝置400連通,所述第三閥口與所述回收管道連通。
上述方案,通過在所述儲放桶200的出料口設置第一三通閥701,可以通過該第一三通閥701來控制所述儲放桶200與預處理裝置400之間以及所述儲放桶200與回收管道之間的通斷狀態,其中,在進行塗布時,控制該第一三通閥701的第一閥口和第二閥口相通,第一閥口和第三閥口之間斷開,即所述儲放桶200與所述預處理裝置400之間連通,所述儲放桶200與所述回收管道之間斷開;當產品切換需要更換待塗覆液態材料時,控制該第一三通閥701的第一閥口和第二閥口斷開,第一閥口和第三閥口之間相通,即所述儲放桶200與所述預處理裝置400之間斷開,所述儲放桶200與所述回收管道之間相通。
採用上述方案,利用三通閥來控制所述儲放桶200與預處理裝置400之間以及所述儲放桶200與回收管道的通斷狀態,結構簡單、緊湊,操作方便。在實際應用中,也可以是在所述儲放桶200與所述預處理裝置400之間以及所述儲放桶200與回收管道之間分別設置獨立的兩個閥門。
此外,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實施例中,優選的,如圖1所示,在所述第三管道上設置有第二三通閥702,所述第二三通閥702包括第四閥口、第五閥口和第六閥口,其中所述第四閥口與所述壓送泵500的第三出料口連通,所述第五閥口與所述廢料池700連通,所述第六閥口與所述回收管道連通。
採用上述方案,利用三通閥來控制所述壓送泵500與廢料池700之間以及所述壓送泵500與回收管道之間的通斷狀態,也就是說,所述壓送泵500的雙向排出液管道設計,可以根據工藝需要,來控制壓送泵500的排出液排出至廢料池700或回收管道內,結構簡單、緊湊,操作方便。在實際應用中,也可以是在所述壓送泵500與所述廢料池700之間以及所述壓送泵500與回收管道之間分別設置獨立的兩個閥門。
具體地,通過在所述壓送泵500的第二出料口設置第二三通閥702,通過該第二三通閥702來控制所述壓送泵500與所述廢料池700之間以及所述壓送泵500與回收管道之間的通斷狀態,在進行塗布時,控制該第二三通閥702的第四閥口和第五閥口相通,第四閥口和第六閥口之間斷開,即,所述壓送泵500與所述廢料池700之間連通,所述壓送泵500與所述回收管道之間斷開;當產品切換需要更換待塗覆液態材料時,控制該第二三通閥702的第四閥口和第五閥口斷開,第四閥口和第六閥口之間相通,即所述壓送泵500與所述廢料池700之間斷開,所述壓送泵500與所述回收管道之間相通。
此外,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實施例中,優選的,如圖1所示,所述加壓裝置100還與所述第一管道連通,用於向所述第一管道內加壓。
採用上述方案,通過將所述加壓裝置100與所述第一管道連通,可以實現所述加壓裝置100的雙向加壓管道設計,結構簡單、緊湊,當進行塗布時,利用所述加壓裝置100向所述儲放桶200內加壓,以使得儲放桶200內的液態材料進入到第一管道內;而當產品切換需要更換待塗覆液態材料時,利用所述加壓裝置100直接向所述第一管道內加壓,以向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組成的輸送管道內提供將液態材料向所述回收管道內輸送的壓力。當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實際應用中,也可以是利用其它方式來向所述第一管道內加壓,例如:單獨設置其它加壓裝置100與所述第一管道相連。
此外,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優選的,如圖1所示,在所述第一進氣管道設置有第三三通閥703,所述第三三通閥703包括第七閥口、第八閥口和第九閥口,其中所述第七閥口與所述加壓裝置100連通,所述第八閥口與所述儲放桶200的第一出料口連通,所述第九閥口與所述第一管道連通。
採用上述方案,通過設置所述第三三通閥703,來控制加壓裝置100向儲放桶200或輸送管路內加壓,其中,在進行塗布時,控制該第三三通閥703的第七閥口和第八閥口相通,第七閥口和第九閥口之間斷開,即所述加壓裝置100與儲放桶200之間連通,與所述第一管道之間斷開,而向所述儲放桶200內加壓,使得所述儲放桶200內的液態材料進入輸送管道內;當產品切換需要更換待塗覆液態材料時,控制該第三三通閥703的第七閥口和第八閥口斷開,第七閥口和第九閥口之間相通,即所述加壓裝置100與所述儲放桶200之間斷開,與所述第一管道之間相通,而向所述第一管道內加壓,使得所述輸送管道內的液態材料輸送至所述回收管道。
採用上述方案,利用三通閥來控制所述加壓裝置100與儲放桶200之間以及所述加壓裝置100與所述第一管道的通斷狀態,實現所述加壓裝置100的雙向加壓,結構簡單、緊湊,操作方便。在實際應用中,也可以是在所述加壓裝置100與所述儲放桶200之間以及所述加壓裝置100與第一管道之間分別設置獨立的兩個閥門。
此外,如圖1所示,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實施例中,所述預處理裝置400可以包括:用於對液態材料進行脫氣處理的脫氣模組401;以及,用於對液態材料進行過濾處理的過濾模組402。
此外,如圖1所示,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實施例中,如圖所示,在所述儲放桶200上設置有洩壓閥210,由於在液態材料回收過程中,儲放桶200內的壓力是大於外界大氣壓的,若不設置洩壓閥210,液態材料在回收過程中會出現儲放桶200內一直加壓的情況,導致儲放桶200內壓力過高而使得材料無法回收。
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實施例中,在所述回收管道上還可以設置有流量儀305,用於檢測回收管道內液態材料的流量。
此外,還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所述塗覆用液態材料供給系統還可以包括:設置在所述噴嘴600下方的浸潤池(Dip cup)800,所述浸潤池800與所述廢料池700通過第四管道連接。
此外,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塗布機,其包括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塗覆用液態材料供給系統。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替換,這些改進和替換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