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抗寒品種香根草的馴化方法
2023-06-06 23:46:01
專利名稱:一種抗寒品種香根草的馴化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跨地域馴化植物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抗寒品種香根草的馴化方法。
背景技術:
香根草(Vetiveria z izanio ides )又名巖蘭草,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香根草具有極強的生命力,和對氣候、土壤和水文條件的較大適應性,同時香根草具有發達的根系能夠深入扎入土壤中,能固土保水,故在水土保持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也因此而被很多國家和地區青睞,人們嘗試將其引種栽培繁殖開發利用於當地,我國也於九十年代末期從印度、泰國和越南等國引種成功。
目前我國香根草種植雖然已經取得巨大發展,但在香根草品種選育方面存在的最大不足是抗寒性較差。香根草原產於熱帶地區,在非洲至印度、斯裡蘭卡、泰國、緬甸、印尼、馬來西亞一帶廣泛種植。引種到我國後也主要在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及海南等地大面積種植。冬季的最低氣溫對香根草的分布與培育有著重要的影響,溫度是影響香根草在我國北方地區推廣應用的主要限制因子,就是在中國南方地區,香根草也因為抗寒性等問題,在冬季經常枯黃,嚴重影響其應用價值。我國長江以北地區冬季氣溫低,時間長,這些品種在引種到北方後雖然春夏季節能夠成活並生長,但是分櫱部位不能忍受漫長寒冷的冬季而被凍死,以至於第二年春季就不能正常發芽分櫱。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改變香根草只能在長江以南生存的現狀,抗寒品種香根草的馴化方法。一種抗寒品種香根草的馴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第一選育周期4 5月份將香根草幼苗種植在冬季月平均氣溫只有2.5°C的地區種植;在當年10月份割掉地上部分,下部採用保溫設施以防止凍死,第二年2月末去掉保溫措施,正常管理,於5月份選擇成活並有分櫱的香根草,作為選育的抗寒一代苗;
b、第二選育周期4 5月份將抗寒一代苗的分櫱幼苗在相同地區種植,入冬後不加保溫措施,讓香根草根部正常越冬,進行抗凍鍛鍊,第二年5月份,選擇成活並有分櫱的香根草,作為抗寒二代苗;
C、第三選育周期4 5月份將抗寒二代苗在冬季月平均氣溫只有1°C的地區種植,在當年10月份割掉地上部分,採用保溫措施以防止地下部分凍死,第二年5月份選擇成活並有分櫱的香根草,作為抗寒三代苗,
d、第四選育周期4 5月份將抗寒三代苗的分櫱幼苗在與第三選育周期同地區種植,冬季不加保溫措施,讓香根草根部正常越冬,進行抗凍鍛鍊,第二年5月份,選擇成活並有分櫱的香根草,作為抗寒四代苗;
e、第五選育周期4 5月份將抗寒四代苗在冬季月平均氣溫只有0°C地區種植,在當年10月份割掉地上部分,採用保溫措施覆蓋地下部分以防止凍死,第二年5月份選擇成活並有分櫱的香根草,作為抗寒五代苗;
f、第六選育周期4 5月份將抗寒五代苗的分櫱幼苗在與第五選育周期相同地區種植,冬季不加保溫措施,讓香根草根部正常越冬,進行抗凍鍛鍊,第二年5月份,選擇成活並有分櫱的香根草,作為抗寒六代苗;
g、第七選育周期將抗寒六代苗的分櫱幼苗在相同地區水源缺乏的乾旱多風地塊和水土衝刷過的山地,在同等條件下播種、栽培、試種,進行品種穩定;細心選擇株高、主頸粗、棵壯、葉肥、分櫱率高、抗倒伏、抗風、抗旱、生物量高,適應本地自然環境的變異株,作為抗寒七代苗,歷經七年七代的品種訓化選育,得到適應長江以北黃河以南地區寒冷氣候的抗寒能力達到提聞的香根草新品種。所述乾旱地塊為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的區塊。所述瘠薄區塊為營養成分缺乏而不宜農作物經濟性種植的區塊。通過適應性馴化試驗選育抗寒耐性香根草新品種,實現香根草在長江以北黃河以南地區大面積種植。香根草雖是熱帶植物,但其適應能力很強,能適應多種氣候。據報導,香根草在江西安全越過-15. 9°C的低溫,所以香根草具有抗寒的潛在性能。本發明技術將原產於印度的香根草品種Karnataka經過抗寒訓化,引種到高於北緯30度的地區種植。
具體實施例方式一種抗寒品種香根草的馴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第一選育周期4 5月份將香根草幼苗種植在冬季月平均氣溫只有2.5°C的地區種植;在當年10月份割掉地上部分,下部分採用保溫設施以防止凍死,第二年2月末去掉保溫措施,正常管理,於5月份選擇成活並有分櫱的香根草,作為選育的抗寒一代苗;
b、第二選育周期4 5月份將抗寒一代苗的分櫱幼苗在相同地區種植,入冬後不加保溫措施,讓香根草根部正常越冬,進行抗凍鍛鍊,第二年5月份,選擇成活並有分櫱的香根草,作為抗寒二代苗;
C、第三選育周期4 5月份將抗寒二代苗在冬季月平均氣溫只有1°C的地區種植,在當年10月份割掉地上部分,採用保溫措施以防止地下部分凍死,第二年5月份選擇成活並有分櫱的香根草,作為抗寒三代苗,
d、第四選育周期4 5月份將抗寒三代苗的分櫱幼苗在與第三選育周期同地區種植,冬季不加保溫措施,讓香根草根部正常越冬,進行抗凍鍛鍊,第二年5月份,選擇成活並有分櫱的香根草,作為抗寒四代苗;
e、第五選育周期4 5月份將抗寒四代苗在冬季月平均氣溫只有0°C地區種植,在當年10月份割掉地上部分,採用保溫措施覆蓋地下部分以防止凍死,第二年5月份選擇成活並有分櫱的香根草,作為抗寒五代苗;
f、第六選育周期4 5月份將抗寒五代苗的分櫱幼苗在與第五選育周期相同地區種植,冬季不加保溫措施,讓香根草根部正常越冬,進行抗凍鍛鍊,第二年5月份,選擇成活並有分櫱的香根草,作為抗寒六代苗;
g、第七選育周期將抗寒六代苗的分櫱幼苗在相同地區水源缺乏的乾旱多風地塊和水土衝刷過的山地,在同等條件下播 種、栽培、試種,進行品種穩定;細心選擇株高、主頸粗、棵壯、葉肥、分櫱率高、抗倒伏、抗風、抗旱、生物量高,適應本地自然環境的變異株,作為抗寒七代苗,歷經七年七代的品種訓化選育,得到適應長江以北黃河以南地區寒冷氣候的抗寒能力達到提聞的香根草新品種。所述乾旱地塊為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的區塊。所述瘠薄區塊為營養成分缺乏而不宜農作物經濟性種植的區塊。通過適應性馴化試驗選育抗寒耐性香根草新品種,實現香根草在長江以北黃河以南地區大面積種植。香根草雖是熱帶植物,但其適應能力很強,能適應多種氣候。據報導,香根草在江西安全越過-15. 9°C的低溫,所以香根草具有抗寒的潛在性能。本發明技術將原產於印度的香根草品種Karnataka經過抗寒訓化 ,引種到高於北緯30度的地區種植。表1:本發明馴化品種和Karnataka品種在低溫下處理20天後抗寒生理指標變化
權利要求
1.一種抗寒品種香根草的馴化方法,其特徵在於它包括如下步驟 a、第一選育周期4 5月份將香根草幼苗種植在冬季月平均氣溫只有2.5°C的地區種植;在當年10月份割掉地上部分,下部分採用保溫設施以防止凍死,第二年2月末去掉保溫措施,正常管理,於5月份選擇成活並有分櫱的香根草,作為選育的抗寒一代苗; b、第二選育周期4 5月份將抗寒一代苗的分櫱幼苗在相同地區種植,入冬後不加保溫措施,讓香根草根部正常越冬,進行抗凍鍛鍊,第二年5月份,選擇成活並有分櫱的香根草,作為抗寒二代苗; C、第三選育周期4 5月份將抗寒二代苗在冬季月平均氣溫只有1°C的地區種植,在當年10月份割掉地上部分,採用保溫措施以防止地下部分凍死,第二年5月份選擇成活並有分櫱的香根草,作為抗寒三代苗, d、第四選育周期4 5月份將抗寒三代苗的分櫱幼苗在與第三選育周期同地區種植,冬季不加保溫措施,讓香根草根部正常越冬,進行抗凍鍛鍊,第二年5月份,選擇成活並有分櫱的香根草,作為抗寒四代苗; e、第五選育周期4 5月份將抗寒四代苗在冬季月平均氣溫只有0°C地區種植,在當年10月份割掉地上部分,採用保溫措施覆蓋地下部分以防止凍死,第二年5月份選擇成活並有分櫱的香根草,作為抗寒五代苗; f、第六選育周期4 5月份將抗寒五代苗的分櫱幼苗在與第五選育周期相同地區種植,冬季不加保溫措施,讓香根草根部正常越冬,進行抗凍鍛鍊,第二年5月份,選擇成活並有分櫱的香根草,作為抗寒六代苗; g、第七選育周期將抗寒六代苗的分櫱幼苗在相同地區水源缺乏的乾旱多風地塊和水土衝刷過的山地,在同等條件下播種、栽培、試種,進行品種穩定;細心選擇株高、主頸粗、棵壯、葉肥、分櫱率高、抗倒伏、抗風、抗旱、生物量高,適應本地自然環境的變異株,作為抗寒七代苗,歷經七年七代的品種訓化選育,得到適應長江以北黃河以南地區寒冷氣候的抗寒能力達到提聞的香根草新品種。
2.如權利要求書I所述的抗寒品種香根草的馴化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乾旱地塊為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的區塊。
3.如權利要求書I所述的抗寒品種香根草的馴化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瘠薄區塊為營養成分缺乏而不宜農作物經濟性種植的區塊。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抗寒品種香根草的馴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第一選育周期;b、第二選育周期;c、第三選育周期;d、第四選育周期;e、第五選育周期、f、第六選育周期;g、第七選育周期在同等條件下播種、栽培、試種,進行品種穩定;細心選擇株高、主頸粗、棵壯、葉肥、分櫱率高、抗倒伏、抗風、抗旱、生物量高,適應本地自然環境的變異株,作為抗寒七代苗,歷經七年七代的品種訓化選育。它本發明主要採用七年七代的品種訓化選育,通過適應性馴化試驗選育抗寒耐性香根草新品種,終得到適應長江以北黃河以南地區寒冷氣候的抗寒能力達到提高的香根草新品種,實現香根草在長江以北黃河以南地區大面積種植。
文檔編號A01G1/00GK102986400SQ201210298130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1日
發明者聶天南, 陳吉寶, 聶雨舟, 李玉英, 董冰雪, 陳明道, 孫大金, 白華民, 秦中民, 劉媛媛 申請人:南陽市乾景中藥材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