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跟我媽媽鬧矛盾文案(媳婦我錯了小小說)
2023-06-04 10:49:36 1
1990年的一天,香港南昌街的連座籠屋發生大火,火龍異常兇猛,災民損失慘重,叫苦連天,後來在全社會的關注援助下,才渡過難關。
林祖根是眾多倖存者中年紀最大的災民,滿頭銀髮,滿臉皺紋,滿身烏煙燻氣,看了令人格外同情。
因而他倍受憐憫,社區負責人親自送上公共援助救濟金1萬港元,交到林祖根顫巍巍的手中。
林祖根今年已65歲高齡,30年前,他從大陸偷渡來香港,以為到了這個「人間天堂」,從此不愁吃穿更不愁住了。
然而他想錯了。由於他既舉目無親又無資本無手藝,只能當個收入微薄的地盤工,先後輾轉居住在深水步、大角咀、旺角、油麻地、佐敦、紅磡、土瓜灣、灣仔和上環等區域的「籠屋」,每月還得支付500至1000港元不等的昂貴房租…
居住在大陸而又未到過香港的同胞也許認為,這麼高的房租一定住得頗愜意了吧?其實不然。香港寸土寸金,林老伯所住的籠屋是因狹窄得似鴿籠而得名。
房主將一座極普通的樓房分隔成密密麻麻的單門獨戶,每戶人家面積不足5平方米,在這兒住的人也就順理成章地被戲謔為「籠民」。
而林祖根住的僅是一張「碌架床」的下層,上層還住著一對年輕夫妻,每晚睡覺的滋味可想而知。
林祖根那晚能從火災中逃生,還得感謝那上床的年輕夫妻及時相救呢。
這次因禍得福,得了那夢想不到的1萬元救濟金,林老伯忽然萌發了落葉歸根,回故土渡過餘生的念頭。
聽人說大陸這幾年改革開放,人民生活大大改善,物價比香港便宜得多,這點錢在香港算不了什麼,帶回去可以做許多事呢。於是他下了返鄉的決心。
林祖根決定回歸故裡後,對自己居住了30年的香港倒有點依依不捨。
他花了幾百元買了兩套看起來還過得去的西裝、襯衣和一雙皮鞋,到維多利亞灣和海洋公園遊覽了一番,又到皇后大道、彌敦道、千士打道等幾個街道走了一遭。
下午,他先坐船,後乘車,來到大嶼山天壇大佛腳下。他虔誠地點上一柱香,懇求佛祖保佑自己這次能平安返回大陸故土,安享晚年。
當林祖根乘的火車由香港九龍尖沙咀駛往祖國深圳羅湖的時候,難以忘懷的往事又一幕幕湧上他的心頭……
30年前,家鄉遭遇大劫難,天災、人禍使他的雙親相繼病亡,年輕漂亮的妻子劉英芬因家中斷糧多時,僅靠芭蕉杆和野山芋充飢餓得奄奄一息。他知道隊長的兒子馮迪一直覬覦著劉英芬,那時隊長家有錢有糧,只有他家能救妻子的命。為了救妻子,他含淚抱著已昏迷不醒的她交給隊長家,然後自己孤身偷渡到香港……
多年來,他日思夜想靠自己勤奮苦幹積蓄點錢,終有一天回故鄉和英芬見面,即使她已改嫁別人也無怨無恨。
可是他天生一副憨厚老實相,不願參與那些坑人騙鬼的黑社會勾當,且無親無戚又無錢,只得俯首認命去幹低收入的清潔工,落得個潦倒樣返鄉過晚年……
沒多久,列車已到了林祖根家鄉的小站,林祖根拎著個人造革皮箱,跟在擁擠的人們後面下了車。
林祖根向乘務員問清楚家鄉的方向,僱了部小車直駛到久別的故鄉——瀝坳村村口。
他依稀記得,30年前瀝坳村是在山旮旯裡的荒窪傍,十幾戶人家分林、蔣、馮三姓,除馮姓有人在外謀生,有外匯接濟生活較好,建有青磚瓦房外,其餘兩姓大都住在土坯茅房裡,每天早出晚歸下田勞動,過著艱苦的日子。
可是,如今一條寬闊的柏油公路直達村口,他懷疑司機開錯方向,司機微笑著回答:「老伯,你也許離家多年了,這兒確是瀝坳村,村裡還建了工廠,有荔果罐頭廠、酸筍罐頭廠……」
林祖根遲疑地付了車資,拎著皮箱、慢步踏入村中陌生的街道上。他不敢隨便問人,更不敢去認人,他過去是偷渡出境的,如今回來害怕會算老帳,說不定還會縛著遊街示眾:他誠惶誠恐地東張西望了一會,想尋找一些過去的痕跡,可是眼前的一切是這麼陌生。
正當他以好奇的目光四處張望時,他這個陌生人已引起了當地村民的注意。一位面容慈祥的老者走近來問:「請問這位老伯,你是要找什麼人嗎?」
林祖根心中"咯登」一下,他最怕人追問他,忙搖頭答:"不,我只是……」
「你可是想購買罐頭吧?前面不遠就是罐頭廠的門市部。」那老者指點說。
「啊!是,謝謝!」林祖根順水推舟,逕自向門市部走去。
走進門市部,琳琅滿目裝潢美觀的各式罐頭擺滿了貨架,令人目不暇接。林祖根心想,過去瀝坳村從未種過荔枝,現在何來這麼多荔枝果制罐頭?正疑惑間,一位中年人走近來介紹說:「老伯,這些是本地特產桂味荔枝罐頭,那些是引進增城掛鹿荔枝罐頭……你可以先品嘗,合意才購買,要多要少都歡迎。」
接著,他請林祖根到顧客接待室,奉上香茗,送上已開蓋口的各式罐頭請他品嘗。
林祖根在香港下層社會生活,多年來未有機會吃過上乘佳果,當他嘗過了這些香甜的果肉後,讚不絕口:「好味道!好味道!」
這時,那中年人遞上一張名片,上面印有瀝坳罐頭廠副廠長兼青雲街門市部主任林依德幾個字。
「請問老伯高姓大名?尊處是林祖根不敢道出自己的真名實姓,但他是個老實人,只得答道:「我也姓林……是剛從香港來的。」
林依德一聽這位老伯是香港客人,更加高興,馬上拿起大哥大,向青雲旅店訂了一套房間,對林祖根熱情招呼道:「林伯,你遠地而來,想必累了,先到旅舍歇息,訂貨的事慢慢商量。」
林祖根見他一片熱情,難以推辭,只得跟隨到青雲旅店住下。當他想先付房租時,服務員說本店是罐頭廠辦的,來購貨的客人食宿一律免費。林依德陪他吃過午飯,稍事休息後,開車帶他去果林場參觀。時值農曆五月,荔枝樹上果實纍纍,令林祖根大開眼界。
林依德叫果園人員摘一筐鮮果送給林祖根,又帶他到竹林,參觀正蓬勃生長的翠竹和竹筍,傍晚時分才返旅店休息。這一天,是林祖根一生最難忘的日子,連做夢也沒想到。
第二天早晨,林祖根習慣地早起出門呼吸新鮮空氣,他驚奇地發現村民們不論老少都喜歡運動,有的在練太極拳,有的在打羽毛球,或早操或長跑。他還發現村裡有了小學和中學,孩子們在家門口大聲讀書。他不禁熱淚盈眶,故鄉真是今非昔比,舊貌換新顏啊!
當他正琢磨著等會如何打聽往日的妻子劉英芬的下落時,林依德已匆匆尋來,請他去吃早餐。雖然只是一碗稀粥、兩根油條,他卻回憶起了當年夫妻恩愛的幸福時光。
早餐後他幾次想開口探問英芬的下落,但話到喉嚨口又縮了回去,他始終害怕自己被人識穿是往日的偷渡者。林依德見他欲言又止,以為他想提出購罐頭的事,便笑著說:「我知道你想買罐頭,來我們這兒的顧客從來沒有空手回去的,無論要多要少我們一樣歡迎。不過,對你林老伯,我們卻另有一個特別的要求。」
林祖根忙說:"有事直說吧,我願為家……為你們效犬馬之勞。」他想說為家鄉,又連忙改口。
林依德說:"不瞞你說,我們的產品已在國內各省市打開銷路,但仍未拓開香港市場,這也許是我們地處偏僻較少香港客人來此的緣故。水果罐頭有一定的保鮮保質期,特別今年水果豐收,需要儘快把增產的幾萬箱產品推銷出去。天下林姓是一家,我想請你幫個忙,協助我們在香港找銷路,不知有何高見?」
這件事倒難著了林祖根,他自忖不是經商的料,沉吟道:「這個…」
林依德以為他顧慮價格問題,忙說:「我們研究過,第一批試銷香港的產品按原價七折優惠,每箱20罐只售70元人民幣。如你能以更高價格出售,超出部分歸你所有。」
林祖根一聽價格,想起在香港買1斤荔枝少說也要二三十港元,而這兒半斤裝的荔枝罐頭只售3元5角人民幣,實在太便宜了,可他還是猶豫不決,因為他從未做過買賣。
林依德見他仍在猶豫,又說:「林伯,你看這樣好不好,你年事已高,由我親自帶些產品樣本和你去香港。我們對香港的人生疏,你只要作指引就行,一切費用由我廠支付,你看可以嗎?」
林祖根望著面前這位熱情的家鄉人祈求的眼神,再也無法拒絕他的請求,點頭答應下來,準備把落葉歸根尋妻的事暫時放下。
林依德大喜過望,表示事不宜遲,立刻拎起大哥大向火車站訂下午車票。林祖根從襯衣內兜裡掏出一張500元港鈔,說回程車費由他支付,林依德笑著說:「林伯太客氣了,按我廠規定,凡協助推銷產品的人,一切來往車船費及食宿費用,均由我們全包。」
到達香港,林祖根不願透露自己過去的身份,更不會帶這位老鄉去參觀「籠屋」群。他找了間在新界比較便宜的旅店和老鄉住下來,隨即著手找尋銷路。
林祖德看出這位林老伯憨厚老實有加,可商業頭腦不足,便主動出主意,從電視廣告及報紙雜誌廣告中了解門路信息,記下很多賓館及果品行業的地址和電話號碼,由林老伯帶路乘車船去九龍或港島登門聯繫。
就這樣逐戶接觸,頭兩天還未找到買主,林祖根有點洩氣了。可幹勁十足的林副廠長卻認為萬事開頭難,他們廠經營初期也曾遭受失敗的教訓,後來才逐漸興旺,現在看來必須另想辦法。
他問林老伯在港的親人和朋友中有無經商者,林祖根這才想起往日住籠屋時,「碌架床」上層那對年輕夫婦陳阿哥和卓妹是擺生意攤檔的,火災後已搬去上環一個親戚家暫住。
於是,他立即帶老鄉尋上門去,還買了點菸酒糖餅等禮品登門。陳阿哥夫婦見林祖德到來非常高興,寒暄過後,林祖德道明來意,陳阿哥嘗過荔枝罐頭後立即表示說,這一定能打開銷,可以找他經營貿易行當的姑媽幫忙,並介紹姑媽彭姐給他們認識。
彭姐品味過荔果樣品後說:味道不錯,算上乘佳品,但經營大批的水果罐頭必須搶市場,在最短時間內批發出去,才能在保鮮期內脫手,贏得顧客的青睞。這是有風險的,因香港人以務實的眼光做買賣,是不大喜歡做這冒險生意的。她答應試一試,以每箱150港元的進價先要1萬箱,但要5天內見貨,要求保質保量。林祖德心中大喜,即時和彭姐籤了合同,約定見貨付款。
林祖德暗中又和陳阿哥打招呼,如能促使順利銷貨,以每箱10港元的回扣獎勵。他們夫婦倆聽後更加高興,表示一定促成此事。林副廠長在上環的怡樂賓館訂了一套房,讓林老伯住下,並委任他為我廠常駐港代表。因火車託運困難,他自己立即乘高速客輪到廣州,用大哥大通知家鄉廠裡立即用專車運1萬箱荔果到廣州轉快船赴港。只兩天時間,便完成了第一批貨交易,得到150萬港元的貨款。林副廠長立即兌現諾言,把一張75萬港元的滙豐銀行支票雙手送給林老伯,但林祖根無論如何也不肯接受。
林副廠長耐心地說服林老伯把那75萬港元收下,在香港安享晚年。他說他們辦廠最成功的一條經驗即是取信於人。
林祖根感動得老淚縱橫,伸出顫巍巍的雙手接過這筆巨款,感到自己如在夢中。
兩天後,彭姐又通知陳阿哥叫林副廠長再速運5萬箱荔枝罐頭來港,而瀝廠只有3萬5000箱存貸,未能滿足要求。原來,彭姐是個經營轉手貿易的老手,她已打通新加坡及東南亞的市場,需要量自然大增。林副廠長和她籤訂長期合約,以後陸續供應各種罐頭產品,不過,出廠價提高二成。彭姐有她的如意算盤,表示同意。
林副廠長把那第二批貨運港脫手後,也兌現了給陳阿哥的回扣。他夫婦倆皆大歡喜,用這筆錢開了個小店。
忙完推銷工作後,林祖根以主人身份請老鄉遊覽香港各處勝地,瀟灑一回。閒暇中當老鄉問及林老伯的家庭情況時,這位老人不禁黯然神傷。
林祖根為慎重計,試探著反問瀝坳罐頭廠發跡的情況。林副廠長不無感慨地介紹說:這得首先感謝黨中央制定的富民政策。8年前我村突然遭受特大山洪災害,房屋和耕地都被淹沒了,幸得縣鄉政府及時派人及船來搭救,才不致溺死人命。洪水退後,我們靠全國各地支援的救濟款重建了家園,並生產自救。
我們發現洪災後種下的禾稻及果樹毛竹等生長得特別茁壯茂盛,這可能是洪水衝來的淤泥改造了土質的緣故,於是有人建議大量引種優質荔枝果苗,以增加收入改善生活。這建議得到政府的支持,派人幫助我村及方圓數十裡的災民大量種植優質荔果。後來荔果豐收,推銷困難,我村有識之士又籌辦罐頭廠,發動鄰近各村大家投資合股辦廠,許下承諾:按股分紅,論功行賞,帳目公開。
由於我們能做到取信於人,罐頭廠很快建成投產,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幾年下來,我們廠有了2000多萬元的資產,村民也因種果致富住上新屋,村裡還修了街道馬路,辦了中小學校。林祖根聽到這裡,心裡樂開了花,禁不住說:「皇天有眼,助我瀝坳村鄉親過上幸福日子!」
林副廠長聽後驚訝地問道:「林老伯,你也是我們瀝坳村的老鄉啊?」
林祖根醒悟到自己一時激動失言,至此,他不得不承認自己是瀝坳村人。他坦白了30年前鬧饑荒時偷渡來香港的經過,但他沒有說出妻子劉英芬的名字,他認為她已改,自己無顏認她。最後,他希望家鄉鄉親能原諒他從前的過錯,請政府不要追究他。
林副廠長很同情這位孤單老人的身世,安慰他說自己也是村委會的負責人,自從改革開放後,黨和政府的政策是愛國不分先後,不咎既往,只要現在遵紀守法,誰人回來也可享受公民自由,希望林老伯消除顧慮。如果不願回村,可繼續在香港負責推銷工作,做廠的代表,每月工資照香港生活水平發1萬港元。
林祖根聽後懸著的心才踏實下來。想起家鄉的巨大變化,自己親身耳濡目染的事實,他恨不得立刻回到祖國的懷抱,和家鄉人民共同生活,安享晚年。
他毅然作了決定,向林副廠長要求回家鄉,將那75萬港元投資到工廠去,共同發展集體事業。他最後說:「我已經老了,還是落葉歸根,讓這把老骨頭化成灰去作肥料,也算我對家鄉的一點心意吧!」
林副廠長被林老伯的言詞感動了,同意他回鄉,但在未派新的駐港代表來時,仍要堅守崗位。他自己先回去安排下一步的生產計劃。
轉瞬過了3天,林依德匆匆來港,像查問疑犯那樣認真盤問林老伯過去的歷史。林祖根不得不老老實實交代30年前拋下妻子隻身偷渡來港的事,以及多年來在港幹地盤工住籠屋的苦況。
他從內心裡尊敬面前這位精明能幹的副廠長老鄉,感到自己是一個罪人,對家鄉對妻子都罪孽深重,淚流滿臉等候應得的懲罰。
林依德深情地望著眼前這位老人好一會,然後幕然喊出一句令老人意料不到的話:「阿爸!我是你的兒子!」
老人吃了一驚,仿佛如在夢中。
兒子繼續說:「媽叫我告訴你,她不願見你這個絕情人。30年前,她因你忠厚老實才嫁給你這個山旮旯裡的窮漢子,為的是此生有個好伴侶;然而想不到你如此負心,在大饑荒發生時竟把她丟給馮家,自己去香港享福,而且幾十年來無片紙隻字。你太絕情了……」
林祖根打斷兒子的話急問:「馮家對你媽好嗎?」
「好個屁!」兒子恨恨地答:「聽媽說那時馮迪企圖強迫媽嫁給他,但媽堅決拒絕。他的父母見硬的不成,就用軟的辦法,收留媽在他們家,待日後慢慢感化媽順從。後來媽發覺已懷上你的種,肚子日漸隆起,便伺機逃出馮家回娘家去,躲了好幾年才回來。後來我長大成人出外打工,讀夜校學工商管理專業,畢業後我返家鄉籌辦罐頭加工廠。因為我經常要外出聯繫業務,廠裡的生產交給媽負責,媽不負眾望,盡職盡責,被大家推選為廠長……」
聽到這裡,林祖根深感自己愧對英芬,負疚地對兒子說:「依德,我對不起你……」
兒子這時卻同情地說:「阿爸,你別怪媽恨你怨你,待我慢慢說服她老人家,終有一天她會和你和好的。你暫時還是在香港吧,這也是工作需要,陳阿哥夫婦與你有患難之交,我們正需要他們的幫助。」
這晚,林祖根輾轉難眠。午夜時分,他再也躺不住了,爬起床來擰開檯燈,想寫封信給妻子,請她原諒。可拿起筆來卻千頭萬緒,不知怎寫,最後熬到天已微亮,他才硬著頭皮落筆:
英芬我妻如見:妻呀我錯了,30年前那浮誇日子,低注田畝產300斤報1000斤,3個月飯堂吃光一年糧,又遇大旱失收,天災人禍,為夫見妻你餓得皮包骨,為救你命,把你丟給隊長家。
夫偷渡到港,無技無錢,無親無友,迫得做苦工住籠屋過世,無面見你。現家鄉巨變,豐衫足吃,百業興盛。望妻開心,原諒我錯,叫我回家團敘。
妻呀我錯,妻呀我錯了…
夫林祖根字一×月X日
天亮後,林祖根把信交給兒子,叫他回去交給他媽,並叮嚀千萬要代他向媽認錯,求她諒解…
尾聲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在跑馬地萬人慶回歸盛典會場上,林祖德帶妻子英芬和兒子依德一家興高採烈地觀看節目,衷心祝願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