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囚禁24年真實事件改編電影(女子被人囚禁整整7年)
2023-06-04 10:42:55 2
今天沒有那麼多廢話,直接進入主題。
給大家安利一部有些恐怖又虐心十足的電影。
——《房間》。
《房間》
時間回到2008年4月28日。
奧地利阿姆斯太滕鎮警方逮捕了當地一名73歲的電子工程技師,約瑟夫·弗雷澤爾。
他將女兒伊莉莎白囚禁在連窗戶都沒有的地下室中長達24年,並對其施以性虐待。
被解救時,伊莉莎白已經42歲。
據她所說,自己從11歲時起就開始遭到約瑟夫的虐打和侵犯。
直到7年後的1984年,約瑟夫將她騙到自家的地下室,強迫她吸毒。
《房間》
自此整整24年裡,伊莉莎白再沒有離開過這間地下室。
期間她生下了7個孩子,一個夭折,三個被約瑟夫帶走,另外三個自打出生就和她一起被囚禁。
其中年齡最小的,被解救時僅僅5歲。
這就是當年轟動一時的奧地利弗雷澤爾案。
《房間》
2010年,愛爾蘭作家愛瑪·多諾霍根據這一真實案件創作出了小說《房間》。
正所謂現實遠比文學作品殘酷。
很多文學創作者改編真實事件時都會在某種程度上刻意降低其殘忍成分,使得整個故事看起來更加柔和、更具希望。
愛瑪·多諾霍在創作《房間》時也是如此。
她刻意規避掉了施暴者老尼克的戲份。
取而代之的是母親喬伊對於兒子傑克深深的愛,以及母子倆在那間狹小地下室中的相依為命。
喬伊被囚禁的時間從24年縮短到了7年,老尼克的身份也從父親變成了鄰居。
《房間》
而本片作為基於小說的二次創作,除去核心點以外,基本已經與真實事件脫軌。
導演蘭納德·阿伯拉罕森最擅長把耳熟能詳的主題做到意料之外,並拍出自己的風格。
本片中,他採用了與韓國電影《素媛》類似的手法,即以溫柔治癒的方式講述殘酷致鬱的故事。
暖色調,柔光鏡頭,旋轉視角,僅有10平米的囚禁室被拍得宛如天堂一般。
可就在這宛如天堂的小屋裡,卻發生著這個世界上最為骯髒的勾當。
溫柔與殘酷的強烈對比,反而比直接描述黑暗更為觸動人心。
簡直虐得人心疼。
《房間》
柏拉圖在《國家篇》裡舉過一個非常著名的洞穴之喻:
設想在一個洞穴中有一批囚徒,他們自小待在那裡,被鎖鏈束縛,不能轉頭,只能看面前石壁上的影子。
他們的後上方有一堆火,有一條橫貫洞穴的小道,沿小道築有一堵矮牆,如同木偶戲的屏風。
人們扛著各種器具走過牆後的小道,火光把透出牆的器具投影到囚徒面前的石壁上。
囚徒自然就會認為影子是唯一真實的事物。
《房間》
這個比喻用在小傑克身上同樣適用。
他從出生開始就一直生活在那間僅僅10平米的小屋裡,從未見過外面的世界。
小屋裡只有一張床、一個馬桶、一個浴缸、一個爐灶和一扇天窗。
對於喬伊來說這是囚禁室,但對於傑克來說,這裡就是全世界。
五年來,他一直生活在媽媽編織的童話當中。
媽媽告訴他,世界就是這個房間,外面什麼也沒有。
於是在他眼中,這個房間充滿童話色彩。
牆壁上貼滿畫報和隨手畫,每天起床都會把家具摸個遍、跟它們打招呼。
簡陋的床是可以肆意翻滾的遊樂場,狹小的天窗是想像力的源泉。
母子倆一起把吃完的蛋殼串成項鍊,骯髒的馬桶水箱裡漂浮著自製的小帆船。
這些細節拍出了不被俗塵汙染的童真,實在難得。
《房間》
但是,生活總有露出獠牙的一天。
老尼克和喬伊起了衝突,不僅打了喬伊,還要碰傑克,可把傑克嚇壞了。
這種撕裂般的差距,就像《美麗人生》中的父親為集中營裡的兒子編織的謊言一樣。
越美好,與現實相抵的那一刻就越讓人心疼。
經過這件事,喬伊終於產生了把兒子送出去的念頭。
可生活在童話裡的人不會相信現實,沒有體驗過自由的人也不會相信自由。
所以當喬伊引導傑克小屋外別有洞天時,他的第一反應是「不可能」。
當喬伊嘗試告訴他自己被囚禁的真相時,他怒斥這個故事「太無聊」。
當喬伊表現出對於小屋環境的嫌棄和厭惡時,他也根本不認同。
因為這是他賴以生存的「世界」,絕不容許任何人的詆毀。
《房間》
如何接受童話的破滅?
這對於一個五歲的孩子來說,無疑是致命性的打擊。
但真正的考驗,其實才剛剛開始。
《房間》
母子倆雙雙獲救,劇情才走到一半。
忘掉一切擁抱生活重新開始?哪有那麼容易。
足足7年的與世隔絕,不僅僅代表物是人非,更意味著母子倆需要面對大眾的審視。
重返社會的喬伊,從沒有接觸過社會的小傑克,手足無措。
如何逃出內心的桎梏?這才是關鍵。
《房間》
接受訪談時,主持人問喬伊,傑克出生後有沒有想過把他送走。
頗有一種「不為孩子考慮的母親十分自私」的譴責意味。
喬伊回答:他還有我啊。
主持人再次追問:那樣是對他最有益的嗎?
這個問題,令喬伊感受到了扎心般的痛苦。
此刻,人們只覺得她是一個自私的母親,卻忘記了,她也是受害者。
《房間》
如果說媒體如潮水,來得快去得也快,那生活就如夢魘,時刻與你相伴。
喬伊的父母早已離婚、重組家庭,父親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這個從天而降的外孫。
周圍人的細聲細語、老房子裡的一草一木,無時無刻不提醒著喬伊物是人非的事實。
雖然擺脫了肉體的囚禁,但心靈的囹圄遠比那個房間更難以掙脫。
所以哪怕終於回了家,喬伊也並不開心。
整日發呆抑鬱、莫名發脾氣,甚至一度想要自殺了事。
《房間》
這也正是本片最有意義的地方:
前半段在現實與虛幻中用純粹的童真鞭撻人性,後半段關注受害者獲救之後備受心理折磨的悲慘生活。
儘管後半段有些力道不足、流於雞湯,卻讓我們看到了濃鬱的母子之愛。
被囚禁整整五年的小傑克並沒有成長成一個心理障礙的孩子,反而很快適應社會。
而鬱鬱寡歡的喬伊,最終也因為兒子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房間》
生活就是如此。
其實你不是走不出來,只是需要找到走出來的動力。
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