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器的製作方法
2023-06-04 05:30:46
專利名稱:隔離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隔離器。
背景技術:
以往使用在內部形成處於無菌環境的作業室的隔離器。(例如參見專利文獻1)。 作業員在隔離器內進行人體、動物或植物的細胞或者微生物的培養、操作及觀察等培養作業。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特表2001-518816號公報
發明內容
但是,在隔離器內部伴隨細胞的培養作業而進行實驗用器具或藥品的開封操作等輔助作業,有時在進行該輔助作業時會產生灰塵。因此,輔助作業時產生的灰塵有可能混入細胞等,給培養作業帶來影響。本發明是鑑於上述情況而完成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隔離器,在該隔離器中能夠防止灰塵混入細胞等,從而防止灰塵影響細胞的操作等培養作業。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隔離器,在所述隔離器的作業室內橫向大致呈一列地設有多個能使作業員從外部放入手,在所述作業室內進行細胞的操作的手套,其特徵在於,所述作業室內至少被劃分為細胞的操作區域和輔助作業區域,所述輔助作業區域用於開封細胞的操作時使用的被包裝的輔助器具,至少在所述操作區域內自上而下供給氣體,所述隔離器具有氣流控制裝置,所述氣流控制裝置使所述向下方流動的氣體在所述手套的附近從細胞的操作區域側流向輔助作業區域側,所述氣流控制裝置具有排氣孔部, 並形成為所述輔助作業區域側的排氣孔部的總開口面積大於所述操作區域側的排氣孔部的總開口面積,所述排氣孔部被設置在各區域的下面,用於排放來自所述上方的氣體。另外,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隔離器,在所述隔離器的作業室內橫向大致呈一列地設有多個能使作業員從外部放入手,在所述作業室內進行細胞的操作的手套,其特徵在於,所述作業室內至少被劃分為細胞的操作區域和輔助作業區域,所述輔助作業區域用於開封細胞的操作時使用的被包裝的輔助器具,至少在所述操作區域內自上而下供給氣體,所述隔離器具有氣流控制裝置,所述氣流控制裝置使所述向下方流動的氣體在所述手套的附近從細胞的操作區域側流向輔助作業區域側,所述氣流控制裝置具有排氣孔部,並且在所述輔助作業區域側配置有用於排放來自所述排氣孔部的氣體的吸入口,所述排氣孔部至少被設置在所述輔助作業區域側的下面,排放來自所述上方的氣體。另外,所述吸入口可以是排放來自所述排氣孔部的氣體的排氣通道的吸入口。另外,也可以構成如下所述吸入口是排放來自所述排氣孔部的氣體的排氣用鼓風機的吸入口,將該排氣用鼓風機設置在所述輔助作業區域側的下面的下方。
另外,所述操作區域側的下面也可以具有總開口面積與設置在所述輔助作業區域側的下面的輔助作業側排氣孔部相等的操作側排氣孔部。另外,也可以在所述操作區域側配置培養細胞的培養室。本發明的隔離器防止灰塵混入細胞等,從而能夠防止灰塵影響細胞的操作等培養作業。
圖1為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方式的隔離器的正視圖。
圖2是隔離器的側面剖視圖。
圖3是從上方觀察作業室內部的圖。
圖4是從上方觀察作業室內部的圖。
圖5是從上方觀察第2實施方式的作業室內部的圖。
圖6是從上方觀察第3實施方式的作業室內部的圖。
圖7是從上方觀察第4實施方式的作業室內部的圖。
圖8是從上方觀察第5實施方式的作業室內部的圖。
圖9是表示第6實施方式的隔離器的正視圖。
圖10是隔離器的側面剖視圖。
圖11是從上方觀察作業室內部的圖。
圖12是從上方觀察作業室內部的圖。
圖13是表示第7實施方式的隔離器的正視圖。
圖14是隔離器的側面剖視圖。
圖15是從上方觀察作業室內部的圖。
圖16是從上方觀察作業室內部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隔離器進行說明。[第1實施方式]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隔離器的正視圖。如圖1所示,隔離器10如下所述被構成,即具有內部保持無菌狀態的手套箱 (glove box) 11、從下方支撐手套箱11的框架12、設置在手套箱11上面的進氣用鼓風機13 及排氣用鼓風機14、利用淨化氣體淨化手套箱11內部的淨化單元15。手套箱11的內部空間為作業室16,用於進行細胞萃取及細胞培養等以來源於生物體的材料作為對象的操作。手套箱11的構成為,具有一面開口的箱型筐體17、閉塞筐體 17的開口的由玻璃或樹脂構成的長方形透明板18,通過設置在手套箱11前面的大致整個面上的透明板18可看到作業室16內部。手套箱11形成為其寬度方向最長的長方體狀。在透明板18上設有向作業室16內部延伸的多個手套(glove) 19A、19B、19C、19D, 進行細胞的操作或培養等的作業員從手套箱11的外側將手放入手套19A、19B、19C、19D中, 由此能夠在作業室16內進行操作。各手套19A、19B、19C、19D被配置在手套箱11高度的中間部的下方。在本實施方式中設置4個手套19A、19B、19C、19D,彼此以大致相等的間隔分開,並在水平方向上橫向排列成大致一列而配置。即,在手套箱11中,4個手套19A、19B、 19C、19D在手套箱11的寬度方向上橫向並列配置,所以兩位作業員將各自的兩隻手放入各手套19A、19B、19C、19D中,從而能夠使二人同時進行操作。手套箱11中設置有用於培養收納在其內部的細胞的培養器21 (培養室)、用於向作業室16內放入物品或自作業室16內取出物品的傳遞箱22、用於安裝培養器21的連接箱 (joint box) 23及離心分離機20。連接箱23被設置在手套箱11的寬度方向的一端側的一側側面24A上,並具有自由開閉地閉塞一側側面24A的一部分的連接箱門23A。培養器21被自由裝卸地安裝在連接箱23上。培養器21是在內部形成適合細胞培養的環境的箱型培養室,其構成為能夠調整內部的溫度及CO2濃度,同時具有淨化內部的功能。另外,在培養器21中設置能夠密閉地閉塞內部的門21A。培養器21以門21A面對連接箱門23A的狀態從外側安裝到連接箱23 上。並且,從作業室16內進入培養器21時,作業員打開連接箱門23A,然後打開門21A,由此能夠將手伸到培養器21內,將收納在培養皿(schale)等中的細胞放入培養器21內,或者從中取出。另外,在從連接箱23拆卸掉培養器21的狀態下,關閉連接箱門23A,使作業室 16內部和外部保持密閉狀態。傳遞箱22是向手套箱11內放入物品或者從中取出物品時使用的前室,具有自由開閉地設置在手套箱11的前面側的外門22A、自由開閉地閉塞手套箱11的一部分側面的內門22B,所述傳遞箱22被設置在手套箱11的寬度方向的另一端側的另一側側面24B上。 另外,傳遞箱22與淨化單元15連接。在將物品送入手套箱11時,打開外門22A,將物品放入傳遞箱22後關閉外門22A, 在該狀態下利用淨化單元15淨化物品,然後,使用手套19C、19D打開內門22B,取出物品,由此能夠將物品送入手套箱11。作為使用傳遞箱22被送入手套箱11的物品,可以列舉用於培養作業的器具等。可以列舉注射器作為例子之一。該注射器等器具收納在以無菌狀態進行管理的包裝內。手套箱11被劃分為進行細胞的培養、操作及觀察等培養作業的操作區域25、進行培養作業的輔助作業的輔助作業區域35。作為輔助作業,可以進行培養作業時使用的器具或藥品的包裝的開封操作、離心分離機20的操作等。具體而言,操作區域25是手套箱11中的配置培養器21 —側的一側半部,輔助作業區域35是手套箱11中的傳遞箱22 —側的另一側半部。另外,操作區域25和輔助作業區域35的邊界部S如圖1中上下延伸的雙點劃線所示,位於中央側的兩隻手套19B、19C之間的中間部。即,培養器21側的兩隻手套19A、19B用於操作區域25的操作,傳遞箱22側的兩隻手套19C、19D用於輔助作業區域35的操作。另外,還可以使左右手分別使用中央的兩隻手套19B、19C,從而橫跨操作區域25及輔助作業區域35進行操作。在本實施方式中,以作業室16內的培養器21側作為進行細胞操作等培養作業的操作區域25,所以,能夠使用手套19A、19B直接將培養作業中使用的細胞放入培養器21或從中取出,作業性良好。另外,以作業室16內的傳遞箱22側作為輔助作業區域35,所以,能夠使用手套19C、19D開封從傳遞箱22取出的器具等,並將該器具等供給至操作區域25,作業性良好。
5
離心分離機20用於細胞的分離等操作,被配置在手套箱11的寬度方向的中間部。 因此,可以從兩側、即操作區域25側及輔助作業區域35側使用離心分離機20。另外,在手套箱11內的操作區域25設有顯示器26。顯示器沈相對透明板18設置,能夠向作業員顯示培養作業的作業程序等。圖2是隔離器10的側面剖視圖。如圖1及圖2所示,在手套箱11的上方前後並列設置進氣用鼓風機13和排氣用鼓風機14,進氣用鼓風機13配置在透明板18側的前部,排氣用鼓風機14配置在後部。進氣用鼓風機13連接有進氣用催化劑觀和調整進氣量的進氣用閥四。排氣用鼓風機14連接有用於淨化排放至外部的排氣的排氣用催化劑31和調整排氣量的排氣閥30。進氣用鼓風機13和排氣用鼓風機14被上下延伸的間隔部32(圖幻分開。在進氣用鼓風機13的下方設置在手套箱11的寬度方向的大致整個區域延伸的進氣室33,在進氣室33和作業室16之間設有捕集進氣中的灰塵的進氣過濾器34。另外,在排氣用鼓風機 14的下方設置在手套箱11的寬度方向的大致整個區域延伸的排氣室36,在排氣室36和作業室16之間設有捕集排氣中的灰塵的排氣過濾器37。另外,在手套箱11內設有內壁板40,該內壁板40在手套箱11內沿整個寬度方向延伸,並將手套箱11內部隔開,從而利用內壁板40在手套箱11內部的下部和背面部形成空間。內壁板40是使一張板材彎曲而形成的,其結構具有相對筐體17的底面41A留有間隔地配置來構成作業室16的底面部的作業板42 (下面);相對筐體17的背面41B留有間隔地設置來構成作業室16的背面的背面板43 ;連接背面板43的上端和作業室16的上面的隔板44。作業板42被設置成與底面41A大致平行,其前邊緣和後邊緣分別具有在手套箱 11的寬度方向延伸的排氣孔部45。背面板43與作業板42的後邊緣連接,與背面41B平行地向上方延伸。隔板44從背面板43的上邊緣向前面側傾斜延伸,並與間隔部32的下面連接。作業板42、背面板43及隔板44和筐體17的底面41A及背面41B之間的空間發揮排氣通路46的作用,來自作業室16的排氣通過排氣通路46流向排氣用鼓風機14側。排氣通路46具有貫通作業板42的下方的下部通道(duct)46A,以及與下部通道46A連接、並在筐體17的背面41B和背面板43之間向上方延伸的上部通道46B (排氣通道)。另外,上部通道46B的下端為上部通道46B的吸入口 46C。手套箱11外部的空氣(氣體)通過進氣用催化劑觀後,經由進氣用閥四流入進氣室33,並擴散至進氣室33寬度方向的整個區域,通過進氣過濾器34除去灰塵,然後從上方流入作業室16內。流入作業室16內的空氣在作業室16內的整個寬度方向自上而下流動,從作業板42的前邊緣及後邊緣的各排氣孔部45到達下部通道46A,並在上部通道46B 內向上方流動,通過排氣過濾器37流入排氣室36。流入排氣室36的空氣被排氣用鼓風機 14抽出,並通過排氣閥30及排氣用催化劑31排放到外部。圖3及圖4是從上方觀察作業室16內部的圖。圖3表示連接箱門23A關閉的狀態,圖4表示連接箱門23A打開的狀態。連接箱門23A在下邊緣具有鉸鏈23B (圖1),使連接箱門23A以鉸鏈2 為中心自上而下朝向作業室16側傾倒,由此使其處於打開狀態。如圖3所示,在操作區域25側的作業板42上形成有向下方凹陷的大致呈矩形的門收納用凹部47。由於與連接箱門23A的形狀相對應地形成門收納用凹部47,所以,如圖 4所示,連接箱門23A處於打開狀態時,在該凹部收納連接箱門23A。另外,在連接箱門23A 收納在門收納用凹部47中的狀態下,連接箱門23A的上表面與作業板42的上表面一致,成為作業板42的一部分。S卩,進行培養作業時,連接箱門23A以打開狀態使用,具有用作操作臺的功能。培養作業主要在連接箱門23A上進行。由於像這樣將連接箱門23A向下方傾倒,處於打開狀態,並收納在門收納用凹部47中,所以,能夠防止連接箱門23A妨礙顯示器沈的顯示,同時能夠使用連接箱門23A作為操作臺。另外,在門收納用凹部47和下部通道46A之間設有壁部,所以門收納用凹部47不直接與下部通道46A連通。離心分離機20被自由開閉的蓋部20A覆蓋,並位於作業板42的下方。蓋部20A 是作業板42的一部分,並設置成與作業板42處於同一平面。將門收納用凹部47的端47A 配置在比離心分離機20更靠近培養器21側的位置,使得不妨礙離心分離機20的配置。排氣孔部45沿著作業板42的前邊緣及後邊緣,在手套箱11的寬度方向上帶狀延伸,其結構為,多個貫通作業板42的孔徑基本相同的孔大致均勻排列而配置。由於排氣孔部45設置在作業板42的前邊緣及後邊緣,所以,排氣孔部45不妨礙培養作業及輔助作業。 在這裡,排氣孔部45可以直接在作業板42上設置孔而形成,另外,也可以將衝孔金屬板或網狀板設置在作業板42的前後邊緣部而形成。另外,上部通道46B及下部通道46A在手套箱11的整個寬度方向設置。排氣孔部45的結構為,具有設置在操作區域25的操作區域側排氣孔部45A(操作區域側的排氣孔部)和設置在輔助作業區域35的輔助作業區域側排氣孔部45B (輔助作業區域側的排氣孔部)。門收納用凹部47與操作區域側排氣孔部45A的一部分重疊設置,所以在與門收納用凹部47重疊的部分不形成孔。詳細而言,後邊緣側的操作區域側排氣孔部45A僅被設置在邊界部S的附近。在前邊緣側的操作區域側排氣孔部45A,將操作區域側排氣孔部45A從邊界部S連續設置到培養器21側。但是,前邊緣側的操作區域側排氣孔部45A形成為沿門收納用凹部47的部分的孔數少於其他排氣孔部45。另一方面,輔助作業區域側排氣孔部45B在前邊緣及後邊緣兩側從邊界部S連續設置到傳遞箱22 (圖1)側。S卩,在輔助作業區域側排氣孔部45B設置了數量多於操作區域側排氣孔部45A的孔,所以,在排氣孔部45中,形成為輔助作業區域側排氣孔部45B的孔的總開口面積大於操作區域側排氣孔部45A的孔的總開口面積。因此,與操作區域側排氣孔部45A相比,作業室 16內的空氣更易流向輔助作業區域側排氣孔部45B—側,從而空氣在作業室16內從上遊側的操作區域25側流向下遊側的輔助作業區域35側。S卩,作業室16內的氣流受排氣孔部 45控制,所以排氣孔部45具有作為氣流控制手段的功能。接下來參照圖1、圖2及圖4說明作業室16內的空氣的流動。在圖1、圖2及圖4 中,用箭頭X表示空氣的流動。如圖1所示,利用進氣用鼓風機13,從在寬度方向上延伸的進氣室33向作業室16 內的整個寬度方向供給新鮮空氣,如圖2所示,該空氣被前後排氣孔部45抽吸而流向下方。
7
如圖1所示,向下方流動的空氣在輔助作業區域35直接流向下方,並流向前後各輔助作業區域側排氣孔部45B。在操作區域25,流向下方的大部分空氣直接向下方流至手套19A、19B附近,在手套19A、19B的下方,被輔助作業區域側排氣孔部45B抽吸,從而在作業板42的附近發生彎曲,流向輔助作業區域35側,進而流向各輔助作業區域側排氣孔部 45B。在操作區域25流動的空氣的一部分流向操作區域側排氣孔部45A。然後,流向輔助作業區域側排氣孔部45B及操作區域側排氣孔部45A的空氣經由下部通道46A及上部通道 46B從排氣用鼓風機14排出。如上所述,在手套箱11中使輔助作業區域側排氣孔部45B的孔的總開口面積大於操作區域側排氣孔部45A的孔的總開口面積,並使空氣從操作區域25側流向輔助作業區域 35側,所以,即使在輔助作業區域35側進行輔助作業時產生灰塵,該灰塵在流向輔助作業區域35側的空氣的作用下流向輔助作業區域側排氣孔部45B。因此,能夠防止灰塵混入操作區域25側的進行培養作業的場所。另外,在操作區域25,向下方流動至手套19A、19B附近的空氣被輔助作業區域側排氣孔部45B抽吸,在手套19A、19B的下方的作業板42附近發生彎曲而流向輔助作業區域 35側,所以,能夠使空氣自上而下流動,從而儘可能均勻地供給空氣,同時能夠使作業板42 附近的空氣流動向輔助作業區域35側彎曲,從而防止灰塵的混入。另外,各作業員使用手套19A、19B及手套19C、19D,從而能夠使兩人分別在操作區域25和輔助作業區域35同時進行操作,所以,工作效率良好,此種情況下,即使在輔助作業區域35開封器具等的包裝,也能夠防止包裝引起的灰塵混入操作區域25。如上所述,根據適用了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由於在操作區域25及輔助作業區域35,自上而下流動的空氣被排氣孔部45的輔助作業區域側排氣孔部45B控制,使得在手套19A、19B的附近從操作區域25側流向輔助作業區域35側,所以,能夠向作業室16內均勻地供給空氣,同時能夠使氣體從操作區域25側流向輔助作業區域35側。由此,在輔助作業區域35側被開封的包裝所引起的灰塵在從操作區域25側流向輔助作業區域35側的氣流的作用下,流向輔助作業區域側排氣孔部45B,所以,能夠防止灰塵向操作區域25側飛散,從而能夠防止灰塵影響細胞的操作等培養作業。另外,由於空氣的流動受設置在操作區域25及輔助作業區域35的作業板42的排氣孔部45控制,所以,能夠控制空氣的流動,使其在作業板42附近流向輔助作業區域35 側,並且使空氣自上而下流動,從而能夠向作業室16內均勻地供給空氣,同時能夠使空氣從操作區域25側流向輔助作業區域35側。另外,通過使輔助作業區域35側的孔的總開口面積大於操作區域25側的孔的總開口面積,能夠控制空氣的流動,所以,無需設置用於控制空氣的流動的專用部件,從而能夠簡化結構。另外,由於將培養器21設置在操作區域25側,所以,能夠容易地將在操作區域25 操作的細胞放入培養器21或者從中取出,作業性良好。並且能夠防止灰塵混入培養器21 中。另外,上述第1實施方式表示適用了本發明的一種方式,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第1實施方式。在上述第1實施方式中,是將作業室16內部劃分為操作區域25和輔助作業區域 35而進行說明的,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可以將作業室16內部至少劃分為操作區域25和
8輔助作業區域35,例如也可以與輔助作業區域35相鄰地設置保管器具等的保管區域。另外,在上述第1實施方式中,針對灰塵為開封包裝所引起的灰塵的情形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於此,例如,也可以是打開傳遞箱22時侵入的灰塵。另外,在上述第1實施方式中,對吸入口 46C為與排氣用鼓風機14相連的上部通道46B的下端的情形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吸入口只要是與排放氣體的機構連通的連通口即可。例如,吸入口也可以是與設置在隔離器10的外部的排氣鼓風機等排氣機構相連的通道和排氣孔部45之間的連通口。另外,當然也可以任意變更其他細節結構。[第2實施方式]下面參照圖5對適用了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在該第2實施方式中, 針對與上述第1實施方式構成相同的部分標記相同的符號,並省略說明。在第2實施方式中,未設有第1實施方式的門收納用凹部47,這一點與上述第1實施方式不同。圖5是從上方觀察第2實施方式的作業室16內部的圖。在第2實施方式中,第1實施方式中所示的連接箱門(省略圖示)以橫開方式構成,並且能夠向顯示器26 —側旋轉打開,所以,作業板42上未設有第1實施方式的門收納用凹部47。作業板42具有向培養器21側延伸的操作區域側作業面55。操作區域側作業面陽形成為與輔助作業區域35的作業板42處於同一平面,操作區域側作業面55不設置排氣孔部45。操作區域側作業面55的端55A位於比離心分離機20更靠近培養器21側的位置。培養作業主要在操作區域側作業面55上進行。操作區域側排氣孔部45A僅被設置在作業板42上邊界部S附近。另外,從邊界部 S至傳遞箱22(圖1)側連續設置輔助作業區域側排氣孔部45B。通過如上所述在操作區域25設置不設有排氣孔部45的操作區域側作業面55,使輔助作業區域側排氣孔部45B的孔的總開口面積相對大於操作區域側排氣孔部45A的孔的總開口面積,從而能夠控制氣流,使空氣從操作區域25流向輔助作業區域35。[第3實施方式]下面參照圖6對適用了本發明的第3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在該第3實施方式中, 針對與上述第1實施方式構成相同的部分標記相同的符號,並省略說明。在第3實施方式中,排氣孔部145的面積連續變化,這一點與上述第1實施方式不同。圖6是從上方觀察第3實施方式的作業室16內部的圖。在第3實施方式中,設置從培養器21側向傳遞箱22側延伸的作業板142 (下面), 以代替上述第1實施方式的作業板42。另外,在第3實施方式中,第1實施方式中所示的連接箱門(省略圖示)以橫開方式構成,所以能夠平坦地形成作業板142的整個上表面。在手套箱11的寬度方向上,沿作業板142的前邊緣及後邊緣分別延伸排氣孔部 145,並形成為帶狀,排氣孔部145的寬隨著從培養器21側向傳遞箱22側移動而變大。在俯視圖中,各排氣孔部145形成為從傳遞箱22側到培養器21側逐漸變細的三角形狀。艮口, 形成為,輔助作業區域35側形成的輔助作業區域側排氣孔部145B的孔的總開口面積大於操作區域25側形成的操作區域側排氣孔部145A的孔的總開口面積。通過如上所述使排氣孔部145的面積連續變化,從而使輔助作業區域側排氣孔部
9145B的孔的總開口面積大於操作區域側排氣孔部145A的孔的總開口面積,並且可以控制氣流,使空氣從操作區域25流向輔助作業區域35。[第4實施方式]下面參照圖7對適用了本發明的第4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在該第4實施方式中, 針對與上述第1實施方式構成相同的部分標記相同的符號,並省略說明。在第4實施方式中,與下部通道46A連接的上部通道146B及其下端的吸入口 146C 的形狀與上述第1實施方式的上部通道46B及吸入口 46C不同。圖7是從上方觀察第4實施方式的作業室16內部的圖。在第4實施方式中,設有從培養器21側向傳遞箱22側延伸的作業板242 (下面), 以代替上述第1實施方式的作業板42。另外,在第4實施方式中,第1實施方式中所示的連接箱門(省略圖示)以橫開方式構成,所以能夠平坦地形成作業板M2的整個上表面。在手套箱11的寬度方向的全長上,沿作業板242的前邊緣及後邊緣分別延伸排氣孔部M5,並形成為帶狀,排氣孔部M5的寬度在其全長範圍內相同。在第4實施方式中,筐體17的背面41B和內壁板40的背面板43 (圖2)之間的上部通道146B及其吸入口 146C隨著從培養器21側向傳遞箱22側移動,向手套箱11的進深方向擴展。因此,作業室16內的空氣容易流向傳遞箱22側,如圖7中箭頭Y所示,空氣從操作區域25側流向輔助作業區域35側。通過如上所述使上部通道146B越從操作區域25 側向輔助作業區域35側移動,其大小越大,可以控制氣流,使其流向輔助作業區域35側。[第5實施方式]下面,參照圖8對適用了本發明的第5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在該第5實施方式中, 針對與上述第1實施方式構成相同的部分標記相同的符號,並省略說明。 在第5實施方式中,與下部通道46A連接的上部通道M6B及其下端的吸入口 M6C 的形狀與上述第1實施方式的上部通道46B及吸入口 46C不同。圖8是從上方觀察第5實施方式的作業室16內部的圖。在第5實施方式中,設置從培養器21側向傳遞箱22側延伸的作業板M2,以代替上述第1實施方式的作業板42。另外,在第5實施方式中,第1實施方式中所示的連接箱門 (省略圖示)以橫開方式構成,所以能夠平坦地形成作業板M2的整個上表面。在手套箱11的寬度方向的全長上,沿作業板242的前邊緣及後邊緣分別延伸排氣孔部M5,並形成為帶狀,排氣孔部M5的寬度在其全長範圍內相同。在第5實施方式中,筐體17的背面41B和內壁板40的背面板43(圖2)之間的上部通道M6B及其吸入口 M6C僅形成於輔助作業區域35側。由此,作業室16內的空氣容易流向輔助作業區域35側,如圖8中箭頭X所示,空氣從操作區域25側流向輔助作業區域 35側。通過如上所述使背面41B側的排氣通路246偏設在輔助作業區域35側,可以控制氣流,使其流向輔助作業區域35側。在第5實施方式中,雖然對上部通道M6B僅形成於輔助作業區域35側的情形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於此,只要上部通道M6B偏設在輔助作業區域35側即可,也可以在操作區域25上設置一部分上部通道246B。[第6實施方式]以下,參照圖9 圖12對適用了本發明的第6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在該第6實施方式中,針對與上述第1實施方式構成相同的部分標記相同的符號,並省略說明。在第6實施方式中,進氣用鼓風機13設置在操作區域25側,排氣用鼓風機14設置在輔助作業區域35側,這一點與上述第1實施方式不同。圖9是表示第6實施方式的隔離器100的正視圖。圖10是隔離器100的側面剖視圖。在這裡,圖10表示輔助作業區域35側的剖面。培養器21通過連接箱23設置在手套箱11的一端,在連接箱23上設有向顯示器 26側旋轉打開的橫開式連接箱門123A。如圖9及圖10所示,隔離器100具有手套箱11,並且進氣用鼓風機13和排氣用鼓風機14之間被設置在手套箱11的寬度方向的中間部的間隔部132在手套箱11的寬度方向上隔開。間隔部132位於邊界部S的正上方。進氣用鼓風機13連接有從手套箱11的寬度方向的一側延伸至間隔部132的進氣室133及進氣過濾器134。進氣過濾器134設置在進氣室133和作業室16之間。另外,排氣用鼓風機14上設有從間隔部132延伸至手套箱11的寬度方向的另一側的排氣室136及排氣過濾器137。排氣過濾器137被設置在排氣室136和作業室16之間。S卩,在隔離器100中,空氣從操作區域25側上方的進氣用鼓風機13供給至作業室 16內,並從輔助作業區域35上方的排氣用鼓風機14排放到外部。另外,進氣過濾器134及排氣過濾器137以能夠從隔離器100的前面側裝卸的方式構成。這樣,在第6實施方式中,在手套箱11的寬度方向上橫向並列設置進氣用鼓風機 13及排氣用鼓風機14,並且進氣過濾器134及排氣過濾器137能夠從隔離器100的前面側裝卸,所以,維修性良好。如圖10所示,在手套箱11內設置內壁板140,該內壁板140在手套箱11內的整個寬度方向延伸,並劃分手套箱11內部,所以通過內壁板140在手套箱11內的下部及背面部形成空間。內壁板140被構成為具有相對筐體17的底面41A留有間隔地配置來構成作業室16的底面部的作業板342 (下面);相對筐體17的背面41B留有間隔地設置來構成作業室16的背面的背面板143 ;連接背面板143的上端和作業室16的上面的隔板144。圖11是從上方觀察作業室16內部的圖。如圖10及圖11所示,作業板342被設置成與底面41A大致平行,在其前邊緣及後邊緣分別具有在手套箱11的寬度方向延伸的排氣孔部345。背面板143被偏設在輔助作業區域35側,並且與作業板342的後邊緣連接,與背面41B平行地向上方延伸。隔板144從背面板143的上邊緣向前面側傾斜延伸,並與作業室16的上面的前邊緣連接。隔板144以從下方覆蓋排氣過濾器137的方式設置。作業板342、背面板143及隔板144和筐體17的底面41A及背面41B之間的空間起到排氣通路346的功能,來自作業室16的排氣通過排氣通路346流向排氣用鼓風機14。 排氣通路346具有貫通作業板342下方的下部通道46A ;與下部通道46A連接並在筐體17 的背面41B和背面板143之間向上方延伸,與排氣過濾器137連通的上部通道346B (排氣通道)。上部通道346B僅通過下部通道46A及排氣孔部345與作業室16連通。另外,上部通道;346B的下端成為上部通道;346B的吸入口 346C。另外,進氣過濾器134未被上部通道346B覆蓋,進氣用鼓風機13通過進氣過濾器 134直接與作業室16內部連接。
在第6實施方式中,由於與排氣用鼓風機14連接的上部通道346B及其下端的吸入口 346C被偏設在輔助作業區域35側,所以,作業室16內的空氣從操作區域25側流向輔助作業區域35側。即,作業室16內的氣流被上部通道346B的位置控制,所以,上部通道 346B起到氣流控制手段的功能。如圖11所示,各排氣孔部345形成為多個直徑大致相同的孔大致均等地排列配置,並且在作業室16的整個寬度上設置成具有大致相同寬度的帶狀。各排氣孔部345的構成為,具有設置在操作區域25的操作側排氣孔部345A和設置在輔助作業區域35的輔助作業側排氣孔部345B。由於各排氣孔部345的寬度在作業室 16的整個寬度上大致相同,所以操作側排氣孔部345A的孔的總開口面積與輔助作業側排氣孔部345B的孔的總開口面積相等。此處,總開口面積相等是指,操作側排氣孔部345A及輔助作業側排氣孔部345B的總開口面積的差異等於不影響作業室16的空氣流動的程度。接下來參照圖9 圖11說明作業室16內空氣的流動。在圖9 11中,用箭頭X 表示空氣的流動。如圖9所示,利用進氣用鼓風機13使新鮮空氣從進氣室133通過進氣過濾器134 供給至作業室16的操作區域25的上部,如圖10所示,該空氣被前後排氣孔部345抽吸而流向下方。如圖9及圖11所示,流向下方的空氣被操作側排氣孔部345A抽吸,直接向下方流至手套19A、19B附近,一部分空氣在手套19A、19B下方被輔助作業側排氣孔部345B抽吸, 從而在作業板342附近發生彎曲而流向輔助作業區域35側,進而流入輔助作業側排氣孔部 345B。並且,剩餘空氣直接流向下方,並流入操作側排氣孔部345A。然後,流入輔助作業側排氣孔部;345B及操作側排氣孔部345A的空氣從下部通道46A及吸入口 346C經由上部通道346B自排氣用鼓風機14排放。如上所述,根據適用了本發明的第6實施方式,通過將從作業室16排放空氣的排氣通路346的上部通道346B及其下端的吸入口 346C偏設在輔助作業區域35側,空氣流向上部通道346B,所以,能夠使空氣從操作區域25側流向輔助作業區域35側,從而能夠防止灰塵向操作區域25側飛散。另外,通過在操作區域25側的作業板342上設有總開口面積與輔助作業側排氣孔部345B相等的操作側排氣孔部345A,使得空氣流向操作區域25及輔助作業區域35的排氣孔部345,所以,能夠在操作區域25及輔助作業區域35兩個區域形成自上向下流動的氣流, 從而均勻地供給空氣。另外,能夠利用在輔助作業區域35側設置上部通道346B的簡單結構來控制氣流,並且能夠利用簡單的結構使空氣從操作區域25側流向輔助作業區域35側。在第6實施方式中,雖然對在作業室16的整個寬度上設置排氣孔部345的情形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只要將排氣孔部345至少設置在作業板342的輔助作業區域35上即可。例如,如圖12所示,可以在操作區域25側的作業板342上設置未形成有操作側排氣孔部345A的操作區域側作業面155。即使在此種情況下,由進氣用鼓風機13供給並在作業室16內向下方流動的空氣被偏設在輔助作業區域35側的上部通道346B抽吸, 從而如圖12中箭頭X所示,將流入輔助作業側排氣孔部345B。由此,能夠使空氣從操作區域25側流向輔助作業區域35側,從而能夠防止灰塵向操作區域25側飛散。另外,在第6實施方式中,雖然對連接箱門123A以橫開式構成的情形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於此,也可以如第1實施方式所示,使連接箱門123A朝作業室16側向下方傾倒而構成。此種情況下,在作業板342上設置收納連接箱門123A的凹部,可以將連接箱門123A 用作操作臺。[第7實施方式]下面參照圖13 圖16對適用了本發明的第7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在該第7實施方式中,針對與上述第1實施方式構成相同的部分標記相同的符號,並省略說明。在第7實施方式中,排氣用鼓風機14被設置在作業室16的下方,這一點與上述第 1實施方式不同。圖13是表示第7實施方式的隔離器200的正視圖。圖14是隔離器200的側面剖視圖。通過連接箱23將培養器21設置在手套箱11的一端側,連接箱23上設有能夠向顯示器26側旋轉打開的橫開式連接箱門123A。如圖13及圖14所示,隔離器200具有手套箱11,進氣用鼓風機13被設置在手套箱11的上方,排氣用鼓風機14被設置在手套箱11的下方。進氣用鼓風機13通過進氣室233及進氣過濾器234與作業室16連接。進氣用鼓風機13、進氣室233及進氣過濾器234被配置在手套箱11的寬度方向的一側,位於比邊界部S更靠近培養器21側。另外,排氣用鼓風機14通過排氣室236及排氣過濾器237 (吸入口)從下方與筐體17的底面41A連接。排氣用鼓風機14、排氣室236及排氣過濾器237被配置在手套箱 11的寬度方向的另一側,位於比邊界部S更靠近傳遞箱22側。S卩,在隔離器200中,從操作區域25側的上方的進氣用鼓風機13向作業室16內供給空氣,並從輔助作業區域35的下方的排氣用鼓風機14將空氣排放到外部。另外,使進氣過濾器234及排氣過濾器237可以從隔離器200的前面側裝卸地構成,所以維修性良好。如圖14所示,在手套箱11內設有將手套箱11的下部分隔為上下的作業板442(下面)。作業板442與筐體17的底面41A留有間隔,並與底面41A大致平行設置,構成作業室 16的底面。圖15是從上方觀察作業室16內部的圖。如圖14及圖15所示,作業板442與底面41A大致平行設置,在其前邊緣及後邊緣分別具有在手套箱11的寬度方向上延伸的排氣孔部445。在作業板442的下方形成有排氣通路446,該排氣通路446由底面41A和作業板 442之間的空間構成。排氣通路446通過設置在輔助作業區域35側的排氣過濾器237,與排氣用鼓風機14連接。即,排氣過濾器237起到手套箱11中的排氣用鼓風機14的吸入口的功能。如圖15所示,各排氣孔部445以多個直徑基本相同的孔大致均等地排列配置而形成,並設置成在作業室16的整個寬度上具有大致相同寬度的帶狀。各排氣孔部445的構成為,具有設置在操作區域25的操作區域側排氣孔部445A 和設置在輔助作業區域35的輔助作業區域側排氣孔部445B。由於各排氣孔部445的寬度在作業室16的整個寬度方向上大致相同,所以,操作區域側排氣孔部445A的孔的總開口面積與輔助作業區域側排氣孔部445B的孔的總開口面積相等。此處,總開口面積相等是指, 操作區域側排氣孔部445A及輔助作業區域側排氣孔部445B的總開口面積的差異等於不影響作業室16的空氣流動的程度。在第7實施方式中,將排氣用鼓風機14設置在手套箱11下方的輔助作業區域35 側,與此相伴,作為吸入口的排氣過濾器237與輔助作業區域35的排氣通路446連接,所以,作業室16內的空氣從操作區域25側流向輔助作業區域35側。S卩,作業室16內的氣流受排氣過濾器237的位置所控制,所以排氣過濾器237起到氣流控制手段的功能。接下來,參照圖13 圖15說明作業室16內的空氣的流動。在圖13 圖15中, 用箭頭X表示空氣的流動。如圖13所示,利用進氣用鼓風機13使新鮮空氣從進氣室233通過進氣過濾器234 供給至作業室16的操作區域25的上部,如圖14所示,該空氣被前後排氣孔部445抽吸而向下方流動。如圖13及圖15所示,向下方流動的空氣被操作區域側排氣孔部445A抽吸,直接向下方流至手套19A、19B附近,一部分空氣在手套19A、19B的下方被輔助作業區域側排氣孔部445B抽吸,從而在作業板442附近發生彎曲後流向輔助作業區域35側,進而流入輔助作業區域側排氣孔部445B。並且,剩餘空氣直接流向下方,流入操作區域側排氣孔部445A。 然後,流入輔助作業區域側排氣孔部445B及操作區域側排氣孔部445A的空氣經由排氣通路446,通過排氣過濾器237及排氣室236,從排氣用鼓風機14排放。如上所述,根據適用了本發明的第7實施方式,作業室16內的空氣流向排氣過濾器237,該排氣過濾器237作為設置在輔助作業區域35側的作業板442下方的排氣用鼓風機14的吸入口,所以,能夠利用排氣用鼓風機14的配置位置控制氣流,使其從操作區域25 側流向輔助作業區域35側,並且能夠以簡單的結構控制作業室16內的氣流,從而防止灰塵向操作區域25側飛散。另外,由於操作區域側排氣孔部445A及輔助作業區域側排氣孔部445B的開口面積相等,空氣在操作區域25側及輔助作業區域35兩個區域流動,所以,在兩個區域形成自上向下流動的氣流,從而能夠均勻地供給氣體。在第7實施方式中,雖然針對在作業室16的整個寬度上設置排氣孔部445的情形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只要將排氣孔部445至少設置在作業板442的輔助作業區域35上即可。例如,如圖16所示,也可以在操作區域25側的作業板442上設置未形成有操作區域側排氣孔部445A的操作區域側作業面255。即使在此種情況下,由進氣用鼓風機13供給並在作業室16內向下方流動的空氣被設置在輔助作業區域35側的排氣用鼓風機14的排氣過濾器237抽吸,如圖16中箭頭X所示,流入輔助作業區域側排氣孔部445B。 由此,能夠使空氣從操作區域25側流向輔助作業區域35側,從而能夠防止灰塵向操作區域 25側飛散。另外,在第7實施方式中,雖然對連接箱門123A以橫開式構成的情形進行了說明, 但並不限於此,也可以如第1實施方式所示,使連接箱門123A朝作業室16側向下方傾倒而構成。此種情況下,在作業板442上設置收納連接箱門123A的凹部,能夠將連接箱門123A 用作操作臺。附圖標記說明
10,100,200 隔離器14排氣用鼓風機16 作業室19A、19B、19C、19D 手套21培養器(培養室)25 操作區域35 輔助作業區域42,142,242,342,442 作業板(下面)45,145,245,345,445 排氣孔部(氣流控制機構)45AU45A操作區域側排氣孔部45BU45B輔助作業區域側排氣孔部46B、146B、246B上部通道(排氣通道)46C、146C、246C、346C 吸入口237排氣過濾器(吸入口)345A操作側排氣孔部345B輔助作業側排氣孔部346B上部通道(排氣通道)
權利要求
1.一種隔離器,其特徵在於,具有作業室,具有多個用於使作業員放入手進行細胞的操作的橫向並列排列的手套,並且至少具有用於操作細胞的操作區域和用於開封操作細胞時所利用的被包裝的輔助器具的輔助作業區域;氣體供給單元,以使所述作業室內的氣體從上側向下方流動的方式向作業室內供給所述氣體;以及氣流控制單元,控制所述氣體的氣流,使向下方流動的所述氣體在所述手套的附近從所述操作區域流向所述輔助作業區域,所述氣流控制單元設有排氣孔部,所述排氣孔部具有供氣體通過的開口區域,並至少被設置在輔助作業區域的下側,以排放所述輔助作業區域內的氣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隔離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排氣孔部被分別設置在所述操作區域及所述輔助作業區域,所述輔助作業區域側的所述排氣孔部的所述開口區域被設定為總開口面積大於所述操作區域側的所述排氣孔部的所述開口區域。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隔離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隔離器還具有排放來自所述排氣孔部的氣體的被配置在輔助作業側的吸入口。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隔離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吸入口是排放來自所述排氣孔部的氣體的排氣通道的吸入口。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隔離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隔離器還具有用於排放來自所述排氣孔部的氣體的排氣鼓風機,所述吸入口是所述排氣鼓風機的吸入口,所述排氣鼓風機被設置在所述輔助作業區域的下側的下方。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隔離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排氣孔部被分別設置在所述操作區域及所述輔助作業區域,所述輔助作業區域的所述排氣孔部的所述開口區域被設定為總開口面積等於所述操作區域側的所述排氣孔部的所述開口區域。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隔離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排氣孔部延伸設置在所述作業室的寬度方向,並由具有多個孔的帶狀部件構成。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隔離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隔離器還具有與所述操作區域相鄰配置的用於細胞培養的培養室。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隔離器,所述隔離器能夠防止灰塵混入細胞等,並且能夠防止灰塵影響細胞的操作等培養作業。隔離器在作業室內橫向大致呈一列地設有多個能使作業員從外部放入手,在作業室內進行細胞的操作的手套,作業室內至少被劃分為細胞的操作區域和開封輔助器具的輔助作業區域,並在操作區域自上而下供給氣體,所述隔離器具有氣流控制裝置,所述氣流控制裝置使向下方流動的氣體在手套的附近從操作區域側流向輔助作業區域側,氣流控制裝置具有被設置在各區域的作業板而用於排放氣體的排氣孔部,並形成為輔助作業區域側排氣孔部的總開口面積大於操作區域側排氣孔部的總開口面積。
文檔編號A61L2/24GK102188731SQ201110044818
公開日2011年9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2月24日 優先權日2010年2月26日
發明者中尾敦, 大西二朗, 山本宏, 山本寬純, 巖間明文, 橫井康彥, 砂山裕信, 福井慎二 申請人:三洋電機株式會社, 澁谷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