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嶺戰役到底誰贏了 影響是什麼
2023-04-01 20:45:03 2
上甘嶺戰役激烈程度為前所罕見上甘嶺戰役總指揮是誰,特別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最高水平,志願軍在此次戰役中打出了國威軍威。
上甘嶺戰役我們贏了嗎
開國中將王近山在彌留之際還放心不下戰事,當時他已經陷入昏迷,但他卻仿佛回到了作戰的年代,他問兒子:「敵人打到哪裡了?是誰在那裡(堅守)?」他的兒子握著他的手,告訴他是「李叔叔在那裡」。王近山聽後,說了一句:「李德生在那裡(堅守),我就可以放心睡了」。自此之後,王近山陷入長眠。
眾所周知,李雲龍的歷史原型就是王近山,由此可見,真實的王近山是一員虎將,他在彌留之際聽到李德生的名字後放心長眠,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李德生也是一員虎將。作為一員虎將,李德生曾經指揮過一場重要的戰役,這場戰役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是他卻絕口不提這件事,以至於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在這場戰役中發揮的作用。
這場重要的戰役就是上甘嶺戰役。上甘嶺戰役是抗美援朝中的一場關鍵戰役,爆發於1952年10月14日,歷時43天,在我志願軍的頑強拼搏下,我軍最終取得了上甘嶺戰役的勝利,給聯合國軍沉重打擊,而李德生正是這場至關重要戰役的前線總指揮。
1951年3月,李德生奉命進入朝鮮戰場,剛進入朝鮮戰場時,李德生的職務是志願軍十二軍35師師長,他們師恰好趕上第五次戰役。李德生率領35師在朝鮮戰場殲滅了1.9萬餘人,使得志願軍由守轉攻,李德生也因為在第五次戰役中立下的卓越戰功而晉升為十二軍副軍長。
上甘嶺戰役爆發之初,李德生並沒有參加上甘嶺戰役,當時他奉命守衛金城,李德生很好地完成了上級交代的任務,並按照原計劃在1952年10月底撤退到谷山地區進行休整、充實自己的兵員。當時上甘嶺戰役已經爆發13天,此時李德生突然接到上級命令,要求他的十二軍作為正在上甘嶺參戰的十五軍的後備部隊,立刻前往上甘嶺戰場。李德生也被任命為上甘嶺戰役的前線總指揮,指揮十二軍與十五軍守衛上甘嶺。
雖然命令有點突然,但是接到命令後,李德生沒有絲毫猶豫,立刻投入到守衛上甘嶺戰役的準備工作當中。李德生很有一套,成為前線總指揮後,他不聽匯報,親自到前線實地查看士兵的傷亡情況。
在查看前線過程中,李德生重點查看戰士們構築的工事,他發現有的班戰鬥減員很少,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構築的工事不同,減員少的班構築的工事具有更深的坑道,這樣敵襲時便於隱藏,而且還能及時還擊,因此減員很少。而且還有的工事的坑道串聯在一起,這樣也能及時支援其他班組,構築這種工事的班組的減員更少。
李德生在前線把所有的團級幹部召集到一起,一起學習了先進工事的構築方法,讓他們把先進工事推廣到全軍,以減少戰鬥減員。在李德生的指揮下,志願軍成功守住上甘嶺,取得了上甘嶺戰役的勝利。
上甘嶺戰役的影響
一、戰役激烈程度
敵軍調集兵力6萬餘人上甘嶺戰役總指揮是誰,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對志願軍兩個連約3.7平方公裡的陣地上,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戰役激烈程度為前所罕見,特別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過二次大戰最高水平。我方陣地山頭被削低兩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成了一片焦土,許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
二、軍威
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持續鏖戰43天,敵我反覆爭奪陣地達59次,我軍擊退敵人900多次衝鋒,上甘嶺一戰,打出了國威軍威,向世界顯示了志願軍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美第七師和韓第二師在戰役中遭受了巨大的傷亡,並徹底消除了中朝方面關於能否在美軍絕對優勢火力下堅守陣地的憂慮,使得戰線更加穩定,還有就是因為此戰志願軍上報擊敗美國在朝鮮最後的預備隊-第187空降團,導致15軍後來被改編為空降軍,雖然從美軍的記錄來看,這個187團這一年一直呆在日本,沒有參戰的記錄。
三、戰役指揮員
十五軍軍長秦基偉因為此戰中一開始對美軍攻擊方向和力度判斷失誤,導致45師消耗巨大(自報損失4000,上報殺傷美軍8000,美軍自報損失2000)。在三兵團司令王近山示意他可以放棄上甘嶺時堅決不從(從兵團的角度上看,五聖山才是重要的),終於迫使不敢拼消耗的美國人退兵並最後出任 中央軍委委員兼國防部部長。
參與戰役後半階段作戰指揮的十二軍副軍長李德生,後升任軍長、南京軍區副司令、總政治部主任、北京軍區司令、瀋陽軍區司令、國防大學政委等職。
如需了解更多的收錢吧代理加盟詳情,請諮詢電話18883238888.全國招聘代理加盟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