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卡掣裝置的驅動杆的製作方法
2023-06-04 13:36:36 1
專利名稱:工具卡掣裝置的驅動杆的製作方法
專利說明
一、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工具,尤其涉及一種利用重合金屬杆體與塑性按壓頭的結構設計,提高杆體強度,具有便於製造和使用壽命長的功效,可供即時離合的工具卡掣裝置的驅動杆。
二背景技術:
一般工具中,當對應組件需要能具有離合作用時,通常會設置一卡掣裝置,例如圖1、圖2A、圖2B所示的用於棘輪扳手的卡掣裝置,該卡掣裝置主要是在周緣具有棘齒的棘輪10的底端凸伸有一多角狀的卡掣杆11,以供嵌設在工具頭30的對應嵌槽35內;又,棘輪10中央形成有一軸向延伸的貫孔15,貫孔15在對應卡掣杆11一側端面形成有一供容設定位鋼珠18的通孔17,且貫孔15在棘輪10頂面形成有一內徑較大的沉孔槽16;貫孔15與沉孔槽16內插設有一驅動杆20,該驅動杆20由一對應貫孔15與沉孔槽16的杆體21和按壓頭25組成;杆體21異於按壓頭25一端形成有對應卡掣杆11通孔17的容珠槽22,容珠槽22底緣形成有一可推動定位鋼珠18的凹弧導緣23;再者,驅動杆20按壓頭25底面與棘輪10沉孔槽16底面間頂撐有一彈性件26,該驅動杆20可受力回復。
這樣,在未對驅動杆20向下施壓時,驅動杆20受彈性件26回復力影響呈向上移動定位狀,此時,杆體21的容珠槽22適可以凹弧導緣23頂推定位鋼珠18向外凸出棘輪10的卡掣杆11表面,並卡入工具頭30嵌槽35的凹卡槽36內,達到卡掣定位的目的(如圖2A所示);反之,當使用者壓下驅動杆20時,除可壓縮彈性件26外,並可讓杆體21的容珠槽22向下位移而對應定位鋼珠18,使定位鋼珠18不再受凹弧導緣23的頂推,如此,定位鋼珠18可縮合在卡掣杆11內,可便於棘輪10與工具頭30分離(如圖B所示),方便使用者操作棘輪扳手的離合動作。
但是,上述現有的驅動杆20在考慮工具整體觀感的情況下,主要是以鐵桿金屬為主,為了求得其一體性好,結構強度高及減少材料浪費等因素,一般金屬製成得驅動杆20是通過鍛造成型而製成,這樣則需要眾多的周邊設備,且按壓頭25直徑越大,使用者按壓的實用性越好,但當驅動杆20得杆體21與按壓頭25直徑大小相差較大時,其鍛造模具的數量也跟著增加,無形間增加了製造的難度及成本;再者,為了便於於使用者找到及操作驅動杆20,一般會在驅動杆20或按壓頭25表面通過電鍍或烤漆的方式進行表面色彩處理,這樣不僅在使用時會因碰撞而脫漆,且顏色可變性少,經濟效益較差。
為此,有如圖3所示的由塑膠材質製成的驅動杆40,該塑膠材質製成的驅動杆40也是由杆體41與按壓頭45一體射出成型構成;杆體41異於按壓頭45一端也具有容珠槽42與凹弧導緣43,其使用時,由於塑膠材質的硬度不足,當頂推定位鋼珠18時,凹弧導緣43由於接觸面積小,因此很容易受擠壓或磨耗而凹陷變形,如此將造成定位鋼珠18無法被順利的推出,導致卡掣裝置的功能喪失,進而影響到使用的便利性。
經由上述說明可知,由於現有的驅動杆結構不論是金屬材質製成或塑膠材質製成,均存在有不同的缺陷和問題,換言之,在現有已使用或公開的資料中,從未揭示有一種可兼具有易於製造,強度佳以及永保色彩的工具卡掣裝置的驅動杆的存在,因此,這就是本實用新型欲探討解決的課題。
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創作人根據多年從事相關產業的研發與製造經驗,針對現有驅動杆所面臨解決的問題深入研究,並積極尋求解決的方案,經長期努力的研究與開發,終於成功設計出一種工具卡掣裝置的驅動杆,能達到同時具有製造便利、結構強度高以及永保色彩的目的,有效提高其使用價值。
三、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克服現有產品存在的上述缺點,而提供一種工具卡掣裝置的驅動杆,其通過重合金屬杆體與塑性按壓頭的結構設計,使其易於製造且強度佳,並具有永保色彩,成本低和使用壽命長的功效。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工具卡掣裝置的驅動杆,由杆體及按壓塊組成,杆體由金屬材質製成;其特徵在於,所述杆體在鄰近端部的一段外緣上形成有一凹陷狀的容珠槽,該容珠槽對應端部的端角設有一頂推定位鋼珠的凹弧導緣;接著選定按壓塊染色原料後,將杆體遠離容珠槽的一端置入按壓塊的成型模具內,通過塑膠射出成型的技術方式而與按壓塊一體成型,構成一易於製造且結構強度佳,可永保色彩的工具卡掣裝置的驅動杆。
前述的工具卡掣裝置的驅動杆,其中杆體對應按壓塊一端的外緣形成凹凸紋路,以增加結合強度。
前述的工具卡掣裝置的驅動杆,其中杆體為鐵條。
本實用新型工具卡掣裝置之驅動杆的有益效果是,驅動杆主要是由杆體及按壓塊組成,杆體由金屬材質製成,該杆體在一段鄰近端部的外緣上形成有一凹陷狀的容珠槽,容珠槽對應端部的端角形成有一可頂推定位鋼珠的凹弧導緣;接著選定按壓塊染色原料,並將杆體遠離容珠槽的一端置入按壓塊的成型模具內,並以塑膠射出成型的技術方式將按壓塊一體成型在杆體的端部,進而構成驅動杆成品。這樣,可有效簡化驅動杆的加工難度,減少維護費用,降低成本,同時提高驅動杆的強度,延長使用壽命,具有易於製造且提高強度,並可永保色彩的功效,增加其使用的經濟效益。
四
圖1為現有棘輪扳手卡掣裝置立體結構分解示意圖,用於說明卡掣裝置的主要結構及其相對關係。
圖2A為現有棘輪扳手卡制裝置動作狀態剖視示意圖,揭示卡掣裝置的卡掣定位狀態。
圖2B為現有棘輪扳手卡制裝置動作狀態剖視示意圖,揭示卡掣裝置離合動作狀態。
圖3A為現有卡掣裝置利用現有塑膠材質驅動杆的使用狀態示意圖,顯示塑膠材質驅動杆變形狀態。
圖3B為圖3A所示杆體凹弧導緣部位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製作流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驅動杆剖面示意圖,揭示本實用新型驅動杆結構及其對應關係。
圖中主要部件標號說明10棘輪、11卡掣杆、15貫孔、16沉孔槽、17通孔、18定位鋼珠、20驅動杆、21桿體、22容珠槽、23凹弧導緣、25按壓頭、26彈性件、30工具頭、35嵌槽、36凹卡槽、40驅動杆、41桿體、42容珠槽、43凹弧導緣、45按壓頭、50驅動杆、51桿體、52容珠槽、53凹弧導緣、55按壓塊、1鐵條製成半成品、2選定按壓塊的染色原料、3塑膠射出成型、4製成驅動杆成品。
五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具有易於製造且強度佳,並永保色彩的工具卡掣裝置的驅動杆,參閱圖4、圖5所示,該驅動杆50主要由一金屬材質製成的杆體51及一塑膠材質製成的按壓塊55組成;其中,杆體51是由金屬材質製成,本實用新型以鐵條為實施例,首先將鐵條製成半成品1,該杆體51在一段鄰近端部的外緣上形成有一凹陷狀的容珠槽52,該容珠槽52對應端部的端角形成有一凹弧導緣53,該凹弧導緣53可對應頂推定位鋼珠18,構成半成品;接著選定按壓塊55的染色原料2,並將杆體51異於容珠槽52的一端置入按壓塊55的成型模具內(杆體51對應按壓塊55一端的外緣可形成凹凸紋路,以增加其結合強度),並採用塑膠射出成型的技術方式3,將按壓塊55一體成型在杆體51的端部,進而製成驅動杆50的成品4。
由此,當事先製成的鐵條杆體51置於按壓塊55模具內,再將按壓塊55一體射出成型在杆體51端部,從而組成一易於製造且結構強度佳,並永保色彩的工具卡掣裝置的驅動杆。
本實用新型在實際使用時,至少具有下列的優點及實用價值A、易於製造。由於杆體51的外徑一致,無需另行加工,僅需事先銑切容珠槽52與凹弧導緣53即可,與現有的金屬驅動杆相比較,可大幅度簡化製造難度,具有易於製造的功效。B、具有足夠的硬度。由於杆體51本身仍然保留現有金屬驅動杆的強度,因此容珠槽52的凹弧導緣53不會出現任意變形而喪失功能的問題,與現有的塑膠材質製成的驅動杆相比較,本實用新型具有不易損壞及延長使用壽命的特點。C、成本低。承前所述,由於本實用新型具有易於製造和提高強度等功效,不僅可減少不必要的製造設備、人力與物力,同時也降低維護的費用,故,可大幅度降低製造成本和維護費用。D、永保色彩。按壓塊55由於是以染色後的塑膠材質製成,其不需使用電鍍或烤漆等方式進行表面色彩處理,僅需利用原料色彩調色的技術即可,因此不會因碰撞而剝落,所以可提高其使用功效和壽命。
歸納上述說明,本實用新型同時具有上述眾多的效能與實用價值,並可有效提高整體的經濟效益,因此本實用新型確實具有實用性和創造性,且在相同的技術領域中未見相同或近似的產品公開使用,故,符合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要件,依法提出申請。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工具卡掣裝置的驅動杆,由杆體及按壓塊組成;其特徵在於,所述杆體在鄰近端部的一段外緣上形成有一凹陷狀的容珠槽,該容珠槽對應端部的端角設有一頂推定位鋼珠的凹弧導緣;杆體遠離容珠槽的一端與按壓塊一體成型,構成驅動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卡掣裝置的驅動杆,其特徵在於,所述杆體對應按壓塊一端的外緣形成凹凸紋路。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具卡掣裝置的驅動杆,其特徵在於,所述杆體為鐵條。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工具卡掣裝置的驅動杆,由杆體及按壓塊組成,杆體由金屬材質製成;該杆體在鄰近端部的一段外緣上形成有一凹陷狀的容珠槽,該容珠槽對應端部的端角設有一頂推定位鋼珠的凹弧導緣;在選定按壓塊染色原料後,使杆體遠離容珠槽的一端置入按壓塊的成型模具內,通過塑膠射出成型的技術方式,與按壓塊一體成型,構成一易於製造且結構強度佳,可永保色彩的工具卡掣裝置的驅動杆,其具有成本低和使用壽命長的功效。
文檔編號B25B23/00GK2768981SQ200420056859
公開日2006年4月5日 申請日期2004年12月20日 優先權日2004年12月20日
發明者朱經增, 許宸菘 申請人:朱經增, 許宸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