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抗抽薹大白菜的選育方法
2023-06-20 03:52:41 2
專利名稱:一種抗抽薹大白菜的選育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農業科技中作物遺傳育種學科,具體涉及一種抗抽薹大白菜的選育方法。
背景技術:
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Pekinensis olsson)是起源於中國的主要蔬菜種類之一,在我國蔬菜周年供應以及出口貿易中佔有重要地位。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希望在每個季節都能吃到新鮮可口、營養豐富、花色品種多樣的「國菜」大白菜。然而,未熟抽薹問題是我國乃至世界各國春結球白菜生產的關鍵制約因素。而解決這一問題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培育耐抽薹、抗病、早熟的春季專用品種。
關於大白菜耐抽薹育種,日本和南韓研究較早,育成了大批春季專用大白菜一代雜種廣泛用於生產,搶佔了我國70%的市場;國內耐抽薹大白菜育種起步較晚,並且面臨著耐抽薹品種資源極其缺乏,遺傳基礎相對狹窄的「瓶頸」問題。因此,對耐抽薹大白菜種質的挖掘、改良、創新和快速鑑定,是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第二個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是耐抽薹大白菜的抽薹期比普通品種要長得多,大大限制了耐抽薹大白菜的育種進程,遠不能滿足育種單位和市場對新品種選育的速度和數量的迫切需要。
發明內容
根據上述現有技術部分存在的問題及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抗抽薹大白菜的選育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抗抽薹大白菜的選育方法,該抗抽薹大白菜選擇母本種質材料抗抽薹自交不親和系和父本種質材料抽薹自交親和系雜交選育而成,其特徵在於,具體按以下步驟取得1)抗抽薹自交親和系母本種質材料的選育母本種質材料是由亞蔬中心引入種質材料83-20#,通過3℃冰箱人工春化和母株自然春化,高壓選擇晚抽薹、晚開花植株留種,秋季選結球性好、合抱類型、抗病毒病、霜黴病、軟腐病的優選株,採用系譜法,連續單珠自交,在第4代基本性狀穩定後,結合留種進行自交不親和性的測定和組合的測配,選擇花期親和指數低而蕾期親和指數高、配合力高的單株繼續留種,經過連續7代選優劣汰,育成優良自交親和系種質材料,命名為01S315,並開始用於組配;自交親和系標準葉色深綠,外葉少,葉面皺縮為麻葉,葉球合抱呈細炮彈形,株型直立緊湊,包球較為緊實,晚熟,生育期90天左右;2)抗抽薹自交不親和系父本種質材料的培育父本種質材料是選當地農家品種95S30,通過3℃冰箱人工春化和母株自然春化高壓選擇晚抽薹、晚開花植株留種,秋季選結球性好、合抱類型、抗病毒病、霜黴病、軟腐病的優株連續自交,經過連續7代自交分離,得到自交不親和系種質材料,命名為01S105,並開始用於組配;自交不親和系標準葉色深綠,葉球形似福山,淺疊抱,葉面微皺,抗寒,耐先期抽薹,晚熟,生育期90天左右;3)雜交種選育以01S315作母本,01S105作父本,母本花期早於父本7~10天,父本冬性又較強,因此父本比母本早播15~25天以上,使花期較好相遇,母父本行比2∶1,畝留苗密度為4000-4500株,一個親本花期結束後,及時徹底打掉另一個親本的未開花序,確保雜交種純度;4)雜交種標準中熟一代雜種,生育期60-65天左右,株高37.1cm,開展度60.3cm,生長勢強,外葉13片,葉色深綠,葉柄白色,葉球疊抱,倒卵圓形,結球緊實,球葉乳白,球高28.3cm,球寬19.6cm,球形指數1.5,單球重1.8~2.5kg,淨菜率73.9%以上,球葉數60片左右,耐先期抽薹性極強。
申請人按照本發明的方法選育的抗抽薹大白菜品種,命名為「冠春」(原代號02-33),經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保學院大田鑑定該品種高抗病毒病、霜黴病、黑斑病、軟腐病和幹燒心。對霜黴病的抗性優於春獲、京春王;對軟腐病和幹燒心抗性明顯優於春獲,也優於京春王;對病毒病、黑斑病的抗性與春獲、京春王相當。
據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測試中心營養分析,冠春(原代號02-33)乾物質4.7%,Vcl4.7mg/100g,可溶性糖1.98%,蛋白質1.10%,總酸0.07%,粗纖維0.38%。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結合按照本發明的抗抽薹大白菜的選育方法,選育的抗抽薹大白菜新品種金冠2號及其具體區域的試驗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1.抗抽薹自交親和系01S315種質材料的培育早在1995年,申請人就開始有關抗抽薹自交系種質材料的準備研製工作,於當年引入了亞蔬中心的特異種質83-20#,通過3℃冰箱人工春化和母株自然春化高壓選擇晚抽薹、晚開花植株留種,秋季選結球性好、合抱類型、抗病毒病、霜黴病、軟腐病的優株採用系譜法,連續單珠自交,在第4代基本性狀穩定後,結合留種進行自交不親和性的測定和組合的測配,選擇花期親和指數低而蕾期親和指數高、配合力高的單株繼續留種,經過連續7代選優劣汰,2001年育成優良自交親和系01S315種質材料。2002年開始用於組配。
01S315自交親和系標準葉色深綠,外葉少,葉面皺縮為麻葉,葉球合抱呈細炮彈形,株型直立緊湊,包球較為緊實,晚熟,生育期90天左右。
2.抗抽薹自交不親和系01S105種質材料的培育選自1995年當地農家品種95S30,通過3℃冰箱人工春化和母株自然春化高壓選擇晚抽薹、晚開花植株留種,秋季選結球性好、合抱類型、抗病毒病、霜黴病、軟腐病的優株連續自交,經過連續7代自交分離,2001年培育成功的優良自交不親和系01S105種質材料,並開始用於組配;01S105自交不親和系標準葉色深綠,葉球形似福山,淺疊抱,葉面微皺,抗寒,耐先期抽薹,晚熟,生育期90天左右。
3.雜交種選育方法自選大白菜雜交種以01S315作母本和自交不親和系01S105作父本於2002年育成的雜交種,試驗代號02-33,命名為冠春(原代號02-33);母本花期早於父本7~10天,父本冬性又較強,因此父本比母本早播15~25天以上。可保花期較好相遇,母父本行比2∶1,宜畝留苗密度為4000-4500株。一個親本花期結束後,及時徹底打掉另一個親本的未開花序,即可確保雜交種純度。
4.冠春雜交種標準中熟一代雜種,生育期60-65天左右(從定植到收穫)。株高37.1cm,開展度60.3cm,生長勢強,外葉13片,葉色深綠,葉柄白色。葉球疊抱,倒卵圓形,結球緊實。球葉乳白,球高28.3cm,球寬19.6cm,球形指數1.5,單球重1.8~2.5kg,淨菜率73.9%以上。球葉數60片左右,耐先期抽薹性極強。
經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保學院大田鑑定該品種高抗病毒病、霜黴病、黑斑病、軟腐病和幹燒心。對霜黴病的抗性優於春獲、京春王;對軟腐病和幹燒心抗性明顯優於春獲,也優於京春王;對病毒病、黑斑病的抗性與春獲、京春王相當。
據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測試中心營養分析,冠春(原代號02-33)乾物質4.7%,Vcl4.7mg/100g,可溶性糖1.98%,蛋白質1.10%,總酸0.07%,粗纖維0.38%。
5.冠春新品種選育過程2002年春,申請人以01S315為母本,選擇不同的父本材料組配雜交組合12個,當年秋季在所內外進行品種比較試驗,以強勢為對照,其中01S315×01S105組合綜合抗性最好,外型美觀,代號為02-33,符合育種目標和生產需要。2003年01S315×01S105組合參加陝西省春季白菜區域試驗和生產示範,普遍反映「商品性好,耐抽性強,比韓國同類品種早熟,綜合抗病能力強」。2004年在省內的西安、渭南和省外的廣西、河南等地參加春季大白菜生產示範,以韓國「春獲」,國內「京春王」、「魯春白一號」為對照,02-33在試驗示範中,表現豐產、抗寒、耐抽薹、抗病、品質佳、綜合抗性好等突出特點。2004年在西安市閻良區北屯鄉平安村畝產5644.7公斤,比韓國「春獲」增產5%,較國內「京春王」增產9.5%;生產示範平均畝產5823.2公斤,比「春獲」增產25.8%。後經陝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蔬菜專業組現場鑑定,認為該品種作為春白菜栽培更為理想,且經濟效益好,遂定名為冠春。
6.生產表現2003年01S315×01S105組合參加陝西省春季白菜區域試驗和生產示範,普遍反映「商品性好,耐抽性強,比韓國同類品種早熟,綜合抗病能力強」。2004年在省內的西安、渭南和省外的廣西、河南等地參加春季大白菜生產示範,以韓國「春獲」,國內「京春王」、「魯春白一號」為對照,02-33在試驗示範中,表現豐產、抗寒、耐抽薹、抗病、品質佳、綜合抗性好等突出特點。2004年在西安市閻良區北屯鄉平安村畝產5644.7公斤,比韓國「春獲」增產5%,較國內「京春王」增產9.5%;生產示範平均畝產5823.2公斤,比「春獲」增產25.8%。
7.適宜地區和產量水平該品種在我省及全國栽培疊抱類型春大白菜的地區均可適宜種植,一般畝產6000kg左右。
栽培技術要點溫室、中棚直播或育苗陝西關中為2月初;陝北2月底、3月初;陝南1月底、2月初。露地覆膜栽培播種育苗適期陝西關中為2月上、中旬;陝北3月中旬;陝南2月上、中旬。苗齡25-30天。直播一般採用小高壟單行栽培,也可採用平畦雙行直播或育苗移栽,育苗移栽按各地適宜直播時間提前20天左右,小苗帶土定植為宜。種子用量直播250g/畝,點播100g/畝,育苗移栽30g/畝。留苗密度3300~4400株/畝,高水肥田塊3300株/畝,肥力中等田塊3800株/畝,瘠薄地4400株/畝。該品種對肥水要求高,要重施基肥,畝施有機肥4000~5000kg,生育期間根據不同時期追施尿素3~4次,分為「提苗肥」時期、「發棵肥」時期、「攻心肥」時期、灌心肥時期;提苗肥時期畝施尿素5~7kg,發棵肥時期畝施尿素15kg,攻心肥時期畝施尿素15~20kg,灌心肥時期畝施尿素15kg。總計折合畝施尿素40~50kg/畝。春季種植,當田間有50%植株包球緊實時,應陸續採收上市。
該品種亦可用於秋季露地栽培,栽培時間陝西關中地區8月5~8月15日,陝北地區7月20~25日,陝南地區8月10~9月5日。
以下的表1~表2是冠春品種參與大白菜區域試驗產量結果。
表12003和2004年陝西省大白菜生產試驗(示範)產量結果 單位kg/畝
表22003和2004年陝西省大白菜區域試驗產量結果 單位kg/畝
權利要求
1.一種抗抽薹大白菜的選育方法,該抗抽薹大白菜選擇母本種質材料抗抽薹自交不親和系和父本種質材料抽薹自交親和系雜交選育而成,其特徵在於,具體按以下步驟取得1)抗抽薹自交親和系母本種質材料的選育母本種質材料是由亞蔬中心引入種質材料83-20#,通過3℃冰箱人工春化和母株自然春化,高壓選擇晚抽薹、晚開花植株留種,秋季選結球性好、合抱類型、抗病毒病、霜黴病、軟腐病的優選株,採用系譜法,連續單珠自交,在第4代基本性狀穩定後,結合留種進行自交不親和性的測定和組合的測配,選擇花期親和指數低而蕾期親和指數高、配合力高的單株繼續留種,經過連續7代選優劣汰,育成優良自交親和系種質材料,命名為01S315,並開始用於組配;自交親和系標準葉色深綠,外葉少,葉面皺縮為麻葉,葉球合抱呈細炮彈形,株型直立緊湊,包球較為緊實,晚熟,生育期90天左右;2)抗抽薹自交不親和系父本種質材料的培育父本種質材料是選當地農家品種95S30,通過3℃冰箱人工春化和母株自然春化高壓選擇晚抽薹、晚開花植株留種,秋季選結球性好、合抱類型、抗病毒病、霜黴病、軟腐病的優株連續自交,經過連續7代自交分離,得到自交不親和系種質材料,命名為01S105,並開始用於組配;自交不親和系標準葉色深綠,葉球形似福山,淺疊抱,葉面微皺,抗寒,耐先期抽薹,晚熟,生育期90天左右;3)雜交種選育以01S315作母本,01S105作父本,母本花期早於父本7~10天,父本冬性又較強,因此父本比母本早播15~25天以上,使花期較好相遇,母父本行比2∶1,畝留苗密度為4000-4500株,一個親本花期結束後,及時徹底打掉另一個親本的未開花序,確保雜交種純度;4)雜交種標準中熟一代雜種,生育期60-65天左右,株高37.1cm,開展度60.3cm,生長勢強,外葉13片,葉色深綠,葉柄白色,葉球疊抱,倒卵圓形,結球緊實,球葉乳白,球高28.3cm,球寬19.6cm,球形指數1.5,單球重1.8~2.5kg,淨菜率73.9%以上,球葉數60片左右,耐先期抽薹性極強。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抗抽薹大白菜的選育方法,該抗抽薹大白菜的母本選抗抽薹自交不親和系種質材料01S
文檔編號A01H1/02GK1736170SQ200510043089
公開日2006年2月22日 申請日期2005年8月11日 優先權日2005年8月11日
發明者張魯剛, 惠麥俠, 張明科 申請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