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moncler高端的羽絨服(明星們人手一件的MONCLER羽絨服)
2023-06-19 12:25:27 1
原創 Fish小姐 我們的街拍時刻 2020-11-04
各位街蜜們大家晚上好呀~
最近這兩天,北方急速降溫,小編周圍已經有不少小夥伴都開始穿羽絨服禦寒了。
一提起「羽絨服」三個字,肯定有不少人腦子裡的第一反應都是MONCLER。
這個品牌不僅將羽絨服的品質做到了極致,更以時尚的方式重新定義了羽絨服。
今天,小編我就來跟大家聊一聊MONCLER的故事。
三個年輕人的一拍即合
說起MONCLER的故事,那咱們就要從二戰時期開始講起了。
當時的法國被德國佔領並且一分為二。
包括首都巴黎在內的60%法國國土被德國統治,而南部40%的領土,則由以法國元帥貝當為首的維希法國統治。
在南部自由地區,徵兵制度被廢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需要全民參與的制度——年輕人必須加入一個名為「Chantiers de Jeunesse」的民兵組織。
而這個組織裡的精英團體又被稱為Jeunesse et Montagne (J.M)。
滑雪器具生產商Rene Ramillom、印刷廠管理人員Andre Vincent(前滑雪教練),以及高山滑雪冠軍Lionel Terray都是J.M的成員。
戰爭結束後,這三個人的故事被分成了兩條支線。
Ramillon和Vincent選擇留在法國繼續從商,而Lionel則開始了他的探險之旅。
張梓琳 in MONCLER JW ANDERSON
一邊,Ramillon和Vincent發現,隨著戰爭的結束,法國人的娛樂活動逐漸回歸,那些原本就熱愛大自然的人又重新有了戶外露營的想法。
但是,因為大量的資源都被用於了戰爭,所以當時放眼整個國家,能找到的戶外裝備都非常的簡陋。
李一桐 in MONCLER JW ANDERSON
瞄準了這個機會,這兩個人找到了一家坐落於Monestier-de-Clermont小鎮的工廠提供縫紉設備,開始生產帳篷和運動用齒輪。
Monestier-de-Clermont小鎮
1952年,已經積累了一定資本的他們決定買下這座工廠,並且在同年4月1日,以這座小鎮名字的縮寫——Moncler S.A.命名了他們的公司。
而這,也是MONCLER這個品牌最初的雛形。
李澤鋒 in Moncler Fragment
另一邊,Lionel在上世紀的四五十年代成為了首個登上珠穆朗瑪峰的法國人。
Lionel Terray
功成名就後,他回到法國,拜訪了他的兩位老朋友,並且試穿試用了他們的很多產品。
由於野外露營經驗豐富,Lionel針對這些產品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設性的建議,Ramillon和Vincent從中大受啟發。
周潔瓊 in Moncler Simone Rocha
於是乎,這三個人一拍即合地開始了合作,MONCLER也由此進入了睡袋,防護手套,登山服、鞋具,登山帳篷等各類單品全面開花的時代。
開掛的品牌不需要解釋
有了實戰經驗豐富的Lionel加入,再加上產品本身就質量過硬且用色大膽,MONCLER此後幾年的發展簡直就像是開了掛一樣迅速。
公司僅僅成立兩年的時間,他們就被指定為義大利人探險古蒙古帝國遺址提供裝備支持。
轉年,他們又協助法國探險隊登上了世界第五高峰——馬卡魯峰。MONCLER也由此奠定了超級戶外品牌的地位。
都說科技改變生活,這話可一點不都假。
以前,滑雪者們要想從山上滑下來,就必須先徒步上山。這樣雖然累,但能保障他們身上有足夠的熱量。
纜車出現之後,上山可以依靠機械了,但在上山的過程中,他們卻不得不全程暴露在寒冷裡。
而MONCLER當時常用的人造防水面料並不能保證熱量的充足,同時,填充用的鴨絨價格十分昂貴,如果加大充絨量,就會給品牌造成很大的經濟壓力。
意識到這一點之後,Ramillon覺得,他們必須要製造一種性價比更高,禦寒力更強的衣服。
李紫婷 in Moncler Richard Quinn
經過各種嘗試之後,他最終選擇以一種叫做Terga的聚酯新纖維來填充尼龍製品。
官鴻 in Moncler Fragment
果然啊,人類的懶惰是一切科技進步的源動力。
然而,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新的填充物很快就出現了供不應求的跡象。
為了避免原料供應真的出問題,1957年,MONCLER遷址到擁有更多原料的格勒諾布爾(Grenoble)。
Grenoble
當然,在品牌飛速發展的同時,Ramillon、Vincent和Lionel也沒有忘記自己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
胡冰卿 in Moncler Simone Rocha
在經濟騰飛的六十年代,MONCLER贊助了多項體育賽事。比如,在1968年,他們就成為了第十屆冬奧會上法國國家滑雪隊的官方支持者。
法國滑雪隊希望他們設計出一種即不要有過厚的填充物,同時又可以讓運動員們的肌肉在賽前得以保暖的夾克。
在這種高標準嚴要求之下,第一件滑雪鴨絨防風服誕生,並被命名為「Nepal」。
並且,相比於之前的設計,Nepal在細節上要更為講究。比如,設計師在肩部加入了兩個皮質墊肩,這樣一來,滑雪者就可以把雪具扛在肩上了。
時間轉眼來到七十年代早期,經過對品牌的重新評估,MONCLER決定不再生產帳篷和露營用具,改為專門製作滑雪羽絨服。
事實上,整個七十年代可以被看作是一個滑雪運動爆發的年代,作為一個專門生產滑雪服的品牌,MONCLER的品牌價值也從此急速飆升。
祝緒丹 in Moncler Simone Rocha
然而,有跌宕起伏才叫故事,要是一直順順利利,那這個品牌也就不值得一寫了。
隨著八十年代享樂主義價值觀的蔓延,服裝開始被視作是一個人身份地位的象徵。
向來注重實用大於美觀的運動服品牌在這一時期裡,紛紛敗下陣來,MONCLER自然也未能倖免。
張梓琳 in Moncler Grenoble
痛定思痛之後,品牌決定進軍海外市場,而服裝消費一向頗高的日本成為了他們的首個目標。
事實證明,他們的眼光果然沒錯。
因為在當時的羽絨服品牌中,MONCLER的設計非常的與眾不同,所以日本的學生族在1980年時爆發了「MONCLER羽絨熱」,MONCLER也由此從功能性轉向了時尚性。
李雲迪 in Moncler Palm Angels
與此同時在義大利,一種名為「paninaro」(三明治)的時裝風格正在發展壯大。
所謂的「paninaro風」,就是亮色的羽絨夾克 襯衫/POLO衫 將褲腿卷到腳踝的牛仔褲 大黃靴。
在這種審美的趨勢下,1985年,超過五萬件MONCLER羽絨服在義大利銷售一空,最後,甚至到了「一衣難求」的地步。
果然,開掛的品牌不需要解釋。
MONCLER的低谷期
沒有任何一個品牌能夠一直獨領風騷,不面對任何的競爭者,MONCLER亦是如此。
九十年代初,隨著同類型的產品大量出現在歐洲市場,MONCLER的銷售額開始穩步下降。
高成本的運營模式、過分單一的季節化產品、絕對工業模式的操作,以及不當的投資,使得公司不得不面臨第一次嚴重的經濟危機。
歐陽娜娜 in Moncler 1952系列
與此同時,禍不單行。
paninaro風在義大利成了徹徹底底的old school,而MONCLER的羽絨服首當其衝,就成為了這場大淘汰中的炮灰。
唐藝昕 in Moncler Grenoble
原因很簡單,在年輕人的眼中,MONCLER的羽絨服是過氣文化的典型代表,當然不能再出現在自己身上。
張新成 in Moncler 1952
除了風格問題之外,MONCLER的產品本身也並非完全沒有問題。
當時,市場上已經有一些品牌開始將高光、完全絕緣,且100%防水的高科技面料應用在自家的衣服上了。
梁靖康 in Moncler 1017 ALYX 9SM
而MONCLER當時在改革這方面的前瞻性,顯然是遲緩了一些。於是,大量的零售商開始降價銷售MONCLER的產品。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官鴻 in Moncler Fragment系列
雖然1993年,品牌在義大利運動服製造商Pepper Industries的幫助下暫時脫困,但是,MONCLER的輝煌卻不復從前了。
張慧雯 in Moncler Simone Rocha
MONCLER的浴火重生
真正讓MONCLER重新走向世界之巔的標誌性事件,是品牌在2003年被義大利知名企業家Remo Ruffini收購。
Remo Ruffini
Remo出生在寒冷的義大利北部城市科莫。
小編在上文中也提到了,上世紀的七十年代是MONCLER非常輝煌的一個年代,而在當時的科莫,MONCLER的滑雪服儼然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信仰。
14歲時,Remo 央求媽媽給他買了人生中的第一件MONCLER,從此,這個品牌就在他的心裡種下了深深的情結。
王晰 in Moncler 1952
收購MONCLER後,Remo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收回品牌在外的所有代理權,並且明確品牌將以羽絨服飾作為核心產品,同時,擴展新的產品類別。
而他做的第二件事,則是提高品牌的時尚度。
2006年,Remo邀請Valentino的原創意總監Alessandra Facchinetti,為品牌量身定製高端產品線——Moncler Gamme Rouge Line。
三年後,品牌高端男裝Gamme Bleu也正式上線。
至此,Remo只用了六年的時間,就解決了產品季節化嚴重和重實用輕美觀兩大問題,同時,還將品牌成功推進了米蘭時裝周和巴黎時裝周。
陳星旭 in Moncler 2019春夏系列
雖然,高端男女裝線都於2018年的春夏時裝周謝幕於舞臺,但是,如今再提起MONCLER,已經沒有人會質疑它的時尚感,也不會再有人認為它只是一個戶外運動品牌了。
Moncler Gamme Rouge 2018春夏系列
Moncler Gamme Bleu 2018春夏系列
在與英國設計師Craig Green合作了17秋冬和18春夏兩季之後,Remo決定把這種合作形式延續下去,並逐漸演變成了後來的「Moncler Genius project」。
MONCLER & Craig Green
目前,這個天才系列合作過的設計師包括Richard Quinn PierpaoloPiccioli、Veronica Leoni、SergioZambon、 Sandro Mandrino、Simone Rocha等等。
它不僅讓更多的人見識到了這些設計師的才華,也打開了人們對於「羽絨服」三個字的全新認知——它不僅可以保暖,還可以優雅,可以個性,可以充滿未來感……
從一個被人們稱作「過氣「的運動品牌,到如今成為年銷售額超過10億歐元的國際知名奢侈品牌,小編不敢說是Remo Ruffini成就了MONCLER,還是MONCLER成就了Remo Ruffini。
文詠珊 in Moncler Noir 二宮啟合作系列
但是,一個品牌願意花費大半個世紀的時間在一個領域裡精益求精,同時,還有不斷創新的意識,就已經值得我們為它鼓掌了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