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雲十六州是怎麼分布的(老說燕雲十六州)
2023-06-19 12:13:55 1
1
燕雲十六州的地理範圍
燕雲十六州又稱「幽雲十六州」「幽前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全境,以及山西、河北北部地區。「燕雲」一名最早見於《宋史•地理志》,包括燕州(即幽州,今北京)、順州(今北京順義)、儒州(今北京延慶)、檀州(今北京密雲)、薊州(今天津薊縣)、涿州(今河北涿州)、瀛州(今河北河間)、莫州(今河北任丘)、新州(今河北涿鹿)、媯州(今河北懷來)、武州(今河北宣化)、蔚州(今河北蔚縣)、應州(今山西應縣)、寰州(今山西朔州東、朔州(今山西朔州)、雲州(今山西大同)共16個州。其中燕(幽)、薊、瀛、莫、涿、檀、順7州位於太行山北支的東南方,其餘的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9州在山的西北,所處的地勢居高臨下,易守難攻。
遼太宗與石敬瑭像
3
遼國擴張
燕雲十六州為險要之地,易守難攻。失去這個北部屏障,直接導致中原赤裸裸地暴露在北方少數民族的進攻威逼下,對宋朝的衰變乃至滅亡有著重大影響。燕雲十六州被割讓給遼國後,中原失去了與北方遊牧民族之間的天然和人工防線,遼國也開始從單純的遊牧民族,向遊牧與農耕相交雜的民族過渡。在燕雲十六州,漢族和契丹族混居。
遼國的擴張
4
爭奪400年,明朝不得不大移民
後周顯德六年(959年),世宗柴榮率軍攻遼,一個多月內收復瀛、莫、寧(天津靜海縣南)三州。欲攻取幽州(今北京)時,因病班師,六月十九日卒於東京(今河南開封)。宋朝開國之後,面對遼國契丹鐵騎由燕雲十六州疾馳而至的威脅,不得不在東京附近廣植樹木。宋太祖趙匡胤不忘收復燕雲,曾在內府庫專置「封樁庫」,打算用金錢贖回失地。宋朝還在河北南部興建「北京」大名府和遼國對峙。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趙光義率軍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門外)與遼展開激戰,大敗,宋太宗中箭,乘驢車逃走。之後北宋與遼進行了長期的戰爭,一直未能佔領此地。景德元年(1004年)宋真宗在澶州(今河南濮陽西)與遼國定下了停戰和議,史稱「澶淵之盟」,之後宋遼邊境長期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宣和四年(1122年)宋金訂立「海上之盟」,約定聯合滅遼後,金歸還宋燕雲十六州。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把遼天祚帝趕跑後,於1123年把太行山(後明在此建內長城)以南的幽(燕)州、涿州、易州、檀州、順州、莫州、薊州如約歸還。但阿骨打死後,金以張覺事件(張覺原為遼將,後降宋。宋金曾有約定,不可收納降將,於是宋出於畏懼金國和履行約定的緣故殺張覺向金示好,可是金仍以宋收納遼降將向宋發難)為由伐宋。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又佔領歸還給宋的地區。第二年金國大舉南下,俘虜了徽欽二帝,佔據了中原地區,史稱「靖康之變」,北宋滅亡。1153年金朝皇帝完顏亮再擴建燕京為金中都,定為首都。1213年,燕雲十六州被蒙古帝國佔領。成吉思汗大軍南下,橫掃河北,1215年攻克金中都,並改名為燕京,1234年蒙古滅金朝。1264年八月,元世祖忽必烈下詔改燕京(今北京市)為中都,定為陪都。1267年忽必烈遷都中都,1272年將中都改名為大都,將上都(位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旗草原)作為陪都。1276年,元朝滅南宋。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遣徐達、常遇春攻克大都,收復燕雲十六州。
圍繞燕雲十六州的故事很多,最為著名的是「楊家將」。
澶淵之盟
責任編輯: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