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效孵化幼苗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06-20 01:34:52 1

本實用新型涉及孵化裝置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高效孵化幼苗設備。
背景技術:
在雞蛋孵化領域,市面上已經存在大型的全自動孵化設備,其通常都具有恆溫、保溼、自動翻蛋以及出雛育雛功能,而這種及多工能於一體的孵化設備其體積都較為龐大,從而容納設備部件,以及形成大的培育空間從而能一次性孵化大量的雞蛋。
一般雞蛋的孵化周期在18天左右,在前面的14天需要每天多次翻蛋,而在最後的出蛋期,則是不需要翻蛋,而現有孵化設備的自動翻蛋裝置,通常是對孵化箱內的所有雞蛋統一進行翻蛋;而有些情況下,孵化箱內的雞蛋不是同一個批次放入的,其最後的出蛋期有先後之差,而若是採用現有技術中的翻蛋裝置繼續對出蛋期的蛋進行翻滾,則會導致雞蛋的成活率下降。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高效孵化幼苗設備,用於對不同批次的雞蛋進行區分,當一個批次的雞蛋進入到出蛋期,則可控制其不翻滾,並且不會影響另一個批次的雞蛋翻滾。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高效孵化幼苗設備,包括一用於雞蛋孵化的孵化箱,該孵化箱內設有上下均勻排列的多個水平放置的託盤,多個所述託盤均與孵化箱插接配合;多個所述託盤的上表面均設有網格排布的多個用於放置雞蛋的凹槽,所述託盤內部對應每排凹槽均設置有一個滾軸,該滾軸的外圓周表面的一部分位於凹槽內;所述孵化箱的側壁外設有驅動多個滾軸自轉的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與每個託盤之間均設有一個離合裝置。
進一步的,所述託盤包括上下依次排列的第一託盤、第二託盤和第三託盤;所述第一託盤、第二託盤和第三託盤均設有四排凹槽,以及自外向內對應四排凹槽設置的第一滾軸、第二滾軸、第三滾軸和第四滾軸;所述第一滾軸、第二滾軸、第三滾軸和第四滾軸的兩端均緊固套接有軸承,所述第一滾軸、第二滾軸、第三滾軸和第四滾軸的一端均設有六角型的第一對接軸。
進一步的,所述離合裝置包括支撐座、安裝座、四個主動輪以及一個傳動輪,所述支撐座固定安裝於孵化箱的側壁外,四個所述主動輪對應四個所述滾軸均勻排成一豎列,且四個所述主動輪均轉接固定於安裝座上,所述安裝座固定安裝在支撐座的上表面且與支撐座滑動配合,所述傳動輪安裝於一個主動輪的背後且與其傳動連接,四個所述主動輪上套接有第一皮帶,四個所述傳動輪的軸心處的前端均設有一個第一軸套,工作狀態下,滑動安裝座使四個第一軸套分別套設在一個第一對接軸上。
進一步的,所述安裝座包括第一安裝板和第二安裝板,所述第一安裝板上設有四個圓形的第一安裝孔,四個所述主動輪的轉軸一端分別插接在一個第一安裝孔內;所述第二安裝板的頂部設有四個半圓形的缺口,所述第二安裝板的頂部可拆卸的安裝有第三安裝板,所述第三安裝板的底部設有四個半圓形的缺口,所述第二安裝板的頂部四個缺口與第三安裝板的底部四個缺口對接形成四個圓形的第二安裝孔,四個所述主動輪的轉軸另一端分別插接在一個第二安裝孔內。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裝板和第二安裝板的底部之間設有一水平放置的第四安裝板,所述第四安裝板的底部設有多個燕尾槽,所述支撐座的上表面對應每個燕尾槽均設置有一個燕尾塊。
進一步的,所述離合裝置還設有把手,該把手鉸接安裝在第四安裝板的側部,所述支撐座的側部對應把手設有兩個檔位缺口,所述把手卡接在一個檔位缺口內。
進一步的,所述驅動裝置包括一驅動電機,該驅動電機的輸出端和每個離合裝置的傳動輪上套接有第二皮帶。
進一步的,四個所述主動輪中與傳動輪傳動連接的主動輪的背部設有一第二對接軸,所述傳動輪的軸心處設有一第二軸套,所述第二對接軸插接在第二軸套內,且第二對接軸與第二軸套滑動配合。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座上對稱分布有第一豎板和第二豎板,所述支撐座上位於第一豎板和第二豎板之間設有用於供第二皮帶穿過的缺口,所述第一豎板上設有第三安裝孔,所述傳動輪的轉軸一端插接在第三安裝孔內,所述第二豎板的頂部設有一個半圓形的缺口口,所述第二豎板的頂部可拆卸的安裝有第三豎板,所述第三豎板的底部設有一個半圓形的缺口,所述第二豎板的頂部缺口與第三豎板的底部缺口對接形成一個圓形的第四安裝孔,所述傳動輪的轉軸另一端插接在第四安裝孔內。
進一步的,所述安裝座上還設有多個用於保持第一皮帶張緊的第一張緊輪,每個支撐座的底部均設有一個用於保持第二皮帶張緊的第二張緊輪。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高效孵化幼苗設備,通過驅動裝置可驅動滾軸旋轉使與滾軸接觸連接的雞蛋翻滾,且利用離合裝置可單獨控制一個託盤上的滾軸轉動;具體的所述驅動裝置與離合裝置始終保持傳動關係,而離合裝置可與滾軸對接從而使滾軸轉動,離合裝置也可與滾軸分離從而使滾軸停止;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可使不同批次的雞蛋翻蛋作業互不幹涉,從而解決了後批次的翻蛋作業對前批次翻蛋作業造成幹擾,導致的雞蛋成活率下降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局部剖視及離合裝置的分離狀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圖2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託盤的局部剖視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圖4中B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離合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一,
圖7為本實用新型離合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二,
圖8為本實用新型離合裝置分解裝配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孵化箱1,託盤2,凹槽2a,滾軸2b,第一滾軸2b1,第二滾軸2b2,第三滾軸2b3,第四滾軸2b4,第一對接軸2c,軸承2d,第一託盤21,第二託盤22,第三託盤23,離合裝置3,支撐座3a,燕尾塊3a1,檔位缺口3a2,第一豎板3a3,第二豎板3a4,第三豎板3a5,安裝座3b,第一安裝板3b1,第二安裝板3b2,第三安裝板3b3,第四安裝板3b4,燕尾槽3b5,主動輪3c,第二對接軸3c1,傳動輪3d,第二軸套3d1,第一皮帶3e,第一軸套3f,把手3g,驅動電機4,第二皮帶4a,第一張緊輪5,第一支架5a,第二張緊輪6,第二支架6a。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做進一步詳細描述:
根據圖1至圖8所示的一種高效孵化幼苗設備,包括一用於雞蛋孵化的孵化箱1,該孵化箱1內設有上下均勻排列的多個水平放置的託盤2,多個所述託盤2均與孵化箱1插接配合,可將託盤2從孵化箱1內抽出,將雞蛋放入託盤2內後再重新將託盤2插入孵化箱1內;多個所述託盤2的上表面均設有網格排布的多個用於放置雞蛋的凹槽2a,所述託盤2內部對應每排凹槽2a均設置有一個滾軸2b,該滾軸2b的外圓周表面的一部分位於凹槽2a內,所述雞蛋放置於凹槽2a內,並且雞蛋與滾軸2b接觸連接;所述孵化箱1的側壁外設有驅動多個滾軸2b自轉的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與每個託盤2之間均設有一個離合裝置3。該驅動裝置可驅動滾軸2b旋轉使與滾軸2b接觸連接的雞蛋翻滾,且利用離合裝置3可單獨控制一個託盤2上的滾軸2b轉動,具體的所述驅動裝置與離合裝置3始終保持傳動關係,而離合裝置3可與滾軸2b對接從而使滾軸2b轉動,離合裝置3也可與滾軸2b分離從而使滾軸2b停止。
所述託盤2包括上下依次排列的第一託盤21、第二託盤22和第三託盤23;所述第一託盤21、第二託盤22和第三託盤23均設有四排凹槽2a,以及自外向內對應四排凹槽2a設置的第一滾軸2b1、第二滾軸2b2、第三滾軸2b3和第四滾軸2b4;所述第一滾軸2b1、第二滾軸2b2、第三滾軸2b3和第四滾軸2b4的兩端均緊固套接有軸承2d,所述第一滾軸2b1、第二滾軸2b2、第三滾軸2b3和第四滾軸2b4的一端均設有六角型的第一對接軸2c。
所述離合裝置3包括支撐座3a、安裝座3b、四個主動輪3c以及一個傳動輪3d,所述支撐座3a固定安裝於孵化箱1的側壁外,四個所述主動輪3c對應四個所述滾軸2b均勻排成一豎列,且四個所述主動輪3c均轉接固定於安裝座3b上,所述安裝座3b固定安裝在支撐座3a的上表面且與支撐座3a滑動配合,所述傳動輪3d安裝於一個主動輪3c的背後且與其傳動連接,四個所述主動輪3c上套接有第一皮帶3e,四個所述傳動輪3d的軸心處的前端均設有一個第一軸套3f。
所述傳動輪3d與驅動裝置始終保持傳動連接,通過該傳動輪3d帶動一個主動輪3c工作,並通過第一皮帶3e使另外三個主動輪3c一起工作,從而四個主動輪3c始終保持在工作狀態,而在工作狀態下,殼滑動安裝座3b使四個第一軸套3f分別套設在一個第一對接軸2c上,從而可使一個託盤2上的四個滾軸2b進行轉動對雞蛋進行翻滾,非工作狀態下,則可反向滑動安裝座3b使第一軸套3f與第一對接軸2c脫離,從而使滾軸2b停止。
所述安裝座3b包括第一安裝板3b1和第二安裝板3b2,所述第一安裝板3b1上設有四個圓形的第一安裝孔,四個所述主動輪3c的轉軸一端分別插接在一個第一安裝孔內;所述第二安裝板3b2的頂部設有四個半圓形的缺口,所述第二安裝板3b2的頂部可拆卸的安裝有第三安裝板3b3,所述第三安裝板3b3的底部設有四個半圓形的缺口,所述第二安裝板3b2的頂部四個缺口與第三安裝板3b3的底部四個缺口對接形成四個圓形的第二安裝孔,四個所述主動輪3c的轉軸另一端分別插接在一個第二安裝孔內。通過該安裝座3b可快速安裝四個主動輪3c。
所述第一安裝板3b1和第二安裝板3b2的底部之間設有一水平放置的第四安裝板3b4,所述第四安裝板3b4的底部設有多個燕尾槽3b5,所述支撐座3a的上表面對應每個燕尾槽3b5均設置有一個燕尾塊3a1,通過燕尾塊3a1和燕尾槽3b5的配合可使安裝座3b固定在支撐座3a上,並對安裝座3b的滑動起到導向作用。
所述離合裝置3還設有把手3g,該把手3g鉸接安裝在第四安裝板3b4的側部,所述支撐座3a的側部對應把手3g設有兩個檔位缺口3a2,所述兩個檔位缺口3a2分別對應離合裝置3的離合狀態,所述把手3g卡接在一個檔位缺口3a2內。可使把手3g繞其鉸接處旋轉從而使其與檔位缺口3a2脫離,然後握持該把手3g延燕尾槽3b5的直線方向拉動從而使安裝座3b滑動,滑動到位後使把手3g再次與一個檔位缺口3a2卡接,從而將安裝座3b固定。
所述驅動裝置包括一驅動電機4,該驅動電機4的輸出端和每個離合裝置3的傳動輪3d上套接有第二皮帶4a,通過該第二皮帶4a可使驅動電機4與每個離合裝置3的傳動輪3d始終保持傳動關係。
四個所述主動輪3c中與傳動輪3d傳動連接的主動輪3c的背部設有一第二對接軸3c1,所述傳動輪3d的軸心處設有一第二軸套3d1,所述第二對接軸3c1插接在第二軸套3d1內,且第二對接軸3c1與第二軸套3d1滑動配合;不論安裝座3b是如何滑動,所述第二對接軸3c1始終插接在第二軸套3d1內,因而該傳動輪3d工作可使四個主動輪3c始終保持工作狀態。
所述支撐座3a上對稱分布有第一豎板3a3和第二豎板3a4,所述支撐座3a上位於第一豎板3a3和第二豎板3a4之間設有用於供第二皮帶4a穿過的缺口,所述第一豎板3a3上設有第三安裝孔,所述傳動輪3d的轉軸一端插接在第三安裝孔內,所述第二豎板3a4的頂部設有一個半圓形的缺口,所述第二豎板3a4的頂部可拆卸的安裝有第三豎板3a5,所述第三豎板3a5的底部設有一個半圓形的缺口,所述第二豎板3a4的頂部缺口與第三豎板3a5的底部缺口對接形成一個圓形的第四安裝孔,所述傳動輪3d的轉軸另一端插接在第四安裝孔內。
所述安裝座3b上還設有多個用於保持第一皮帶3e張緊的第一張緊輪5,所述第一張緊輪5設有第一支架5a,該第一支架5a上設有個通孔用於將第一支架5a固定安裝在安裝座3b上,所述第一支架5a上還設有U型槽,所述第一張緊輪5的轉軸穿過U型槽,並在轉軸上設置兩個螺母從而將第一張緊輪5固定,該U型槽用於調節第一張緊輪5與第一皮帶3e的直線距離,每個支撐座3a的底部均設有一個用於保持第二皮帶4a張緊的第二張緊輪6,所述第二張緊輪6設有第二支架6a,該第二支架6a上設有一個通孔用於將第二支架6a固定安裝在支撐座3a上,可旋轉第二支架6a使第二張緊輪6與第二皮帶4a接近,所述第二支架6a上還設有U型槽,所述第二張緊輪6的轉軸穿過該U型槽,並在轉軸上設置兩個螺母從而將第二張緊輪6固定。
所述孵化箱1的側壁上可拆卸的安裝有一個防塵罩,該防塵罩罩設在驅動裝置以及三個離合裝置3上。(附圖中並未對防塵罩進行示出)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範圍作出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