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旅遊景區排名(江蘇省泰州市旅遊景區集錦)
2023-06-19 13:33:31 4
溱湖國家溼地公園溱湖國家溼地公園,是由國家林局批准設立的江蘇首家國家級溼地公園,2012年3月31日被評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地處江蘇中部,江淮之間,是著名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先生的故鄉——地級泰州市旅遊業業的重點規劃,並已作為江蘇省重點旅遊開發項目列入《江蘇省旅遊業發展」十五「計劃和2020年遠景目標綱要》。溱湖國家溼地公園總面積26平方公裡,區內的湖泊、河流等合佔景區總面積37%左右,素有「水鄉明珠」之稱。湛藍的湖泊、交織的河網、星羅棋布的洲灘島嶼,以及特有的溼地生態環境與裡下河水鄉民俗文化,是其獨有的景觀特色。經過長期的積累和發展,園內現已形成以溱湖為主體的水環境景區,以「麋鹿故鄉園」為品牌的溼地生態景區,以「全球生態500佳」為基礎的生態農業園區,以溱湖地熱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而形成的溫泉休閒度假區,以及以溱潼古鎮、中國溱潼會船節為代表的人文景觀。
公園東臨寧靖鹽高速公路,在景區內留有互通口;南臨寧啟鐵路火車站,現有開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全國六大城市的始發列車;四圍緊鄰上海、南京、蘇錫揚等全國著名旅遊城市,便捷的高速公路使得從風景區抵達省內的任何地點都可做到「早出晚歸」。
在溱湖以內還可以租一條船在裡面邊划船邊參觀。
以「水、溼地、生態」為內涵,溱湖孕育了其湖幽水靜、林奇獸異、民風濃鬱的自然風光:
1、溱湖
溱湖又名喜鵲湖,是溼地公園內最大的湖泊。因其從四面八方通達湖區的主要河流有9條,故形成「九
龍朝闕」的奇異景觀。「喜鵲湖」之名的由來,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相傳唐明皇時,一年中秋之夜,張果老施展法術將唐明皇送上月宮唐明皇似夢非醒地遊罷了廣寒宮,正要起駕回宮,護駕的神龍突患疾病。喜鵲仙子銜來仙草為老龍療傷。作為答謝,老龍長嘯一聲,騰空而起,用尾巴甩出了一個碧波萬頃的湖泊,這就是溱湖。不過溱湖地區的喜鵲的確很多,溱湖良好的生態環境中,棲息著包括丹頂鶴、白鷺、野鴨等97種水鳥。
溱湖終年水平如鏡,流清水潔,盛產魚蝦、菱藕、水瓜等無公害綠色食品。湖中島嶼,星羅棋布,蒲草豐茂。白天帆影翩翩,夜晚漁火點點,宜人宜遊。
2、溼地公園
溱湖溼地公園陽光充足,溫和溼潤,空氣清新。園內現有主要觀賞植物113種,各類野生動物73種,其中有麋鹿、丹頂鶴、揚子鱷等三種國家一類保護動物在此棲息,建有珍禽館和鱷魚館;每年在這裡舉行的中國姜堰溱潼會船節被列為全國十大民俗節慶活動之一。而千年古鎮—溱潼,是景區的重要依託,鎮區四面環水,夾河穿鎮而過,素有「蘇中周莊」之雅稱;其寺內的萬朵茶花樹,更是名揚四方。
3、麋鹿故鄉園
據《麋鹿生境考察》一書記載,溱湖地區就是麋鹿的故鄉。與此相印證的是,從這一地區出土的麋鹿化石最多,在全國也最為典型,泰州市博物館珍藏的國內唯一一具完好的麋鹿化石標本便由此出土。由於種種原因,麋鹿野生種群已在一千年前絕跡,直至20世紀80年代,這些流落海外的國寶級珍稀動物才萬裡迢迢從英國返回故園,在它們遠祖生活過的溱湖邊重新開始繁衍生息。
4、三元溫泉
根據地熱資源開發的「三元溼泉」,其出口水溫超過42℃,水質清澈透明豐富含多種有益元素,其中偏矽酸達45.7mg/L,鍶達2.05mg/L,鋰達0.30mg/L,其他有益元素達30多種。經檢測,其水質完全達到國家礦泉水的標準,可飲可浴,有著採暖、洗浴、醫療保健等多種功效。
5、生態觀光園
該園位於溱湖溼地公園內東側,被聯合國規劃署評為「全球生態500佳」。園內引進栽植樹木120萬株,栽植蓮花、菱角、蘆葦、蒿草等26種水生植物共80萬株,栽植香蒲、水蔥、蔦尾等植物60萬株。在這裡,您可以體驗耕田種地的樂趣、品嘗農家美食,居住農家小屋,盡享農園風光。
6、溱湖水禽園
溱湖水禽園佔地面積約三百畝。二零零九年四月十八日,水禽園就地放生三百多隻鴛鴦、蓑羽鶴、法國番鴨等珍稀水禽,作為開園儀式。溱湖溼地處於全球候鳥遷徙路線東亞—澳大利亞遷飛區,光照充分、水草豐茂,水產資源豐富,素為遷徙水禽越冬的理想場所。溱湖水禽園參照了倫敦溼地公園的理念,通過對園內水系的疏通,並結合地形改造,形成以水為核心的小型空間,構築多元化的溼地生態環境,為不同種類和習性的飛鳥、水禽等提供最佳的鳥居環境。園內除數十萬隻土著水禽外,每年有三十多種、近十萬隻候鳥在這裡棲息。隨著溱湖溼地的生態效應的日益顯現,眾多候鳥因留戀這裡的環境不再遷徙,而這一數量每年還在不斷增加。四五月間,萬鳥覆波,成為溱湖一大景觀。遊客們可以在棧橋上近距離觀賞珍稀水禽。為最少打擾鳥類棲息,溱湖正在籌建地下、林中觀鳥屋,讓遊客可以觀賞到自由狀態下的溱湖水禽。
7、「溱潼會船節」
溱湖歷史悠久,民間傳說豐富多彩。南宋時期嶽飛的義軍與金兵激戰溱湖,溱湖百姓於每年清明節來此祭奠。久而久之,演繹成一年一度的水鄉民間盛會——中國姜堰溱潼會船節。2002年被國家旅遊總局列為中國十大民俗文化節慶之一。每年清明,四鄉八鎮的數百船隻,上萬船民雲集溱湖。沿湖四岸,人密如織,呼聲如潮,觀眾遊客超過十萬人。再看水面,旗如海,篙如林,千舟待發,鼓樂喧天。貢船、花船、拐婦船應有盡有,秧歌、社戲、舞龍燈各領-,盡態極妍,熱鬧非凡。其恢宏壯觀的場面,驚心動魄的爭賽,多姿多彩的表演,堪稱民俗文化之大觀,被海內外人士盛讚為「天下會船數溱潼」。
國家AAAAA級景區
2012年4月27日下午,國家旅遊局在北京正式授予溱湖旅遊景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稱號。這是泰州市首家5A級景區,也是溱湖風景區繼獲得「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國家溼地公園、全國森林旅遊示範區試點單位」稱號後,摘取的又一個國字號招牌。
鳳城河風景區泰州鳳城河風景區是國家4A級景區,以泰州護城河為主體興建的風景區,包括環城河及其周圍共256.8公頃的範圍。區內主要為三區:濱水景觀休閒區、城市歷史文化區、生態景觀遊賞區。泰州古環城河全長6650米,「碧水繞城」成為現代城市不多見的自然生態景觀;泛舟河上,會充分領略到「州建南唐」的歷史厚重。在初建於宋的「江淮第一樓」望海樓上憑欄俯瞰,全國獨一無二的「戲曲文化三家村」、世界名僧輩出的佛教廟庵群落、中國歷史獨有的鹽稅建築遺存都會盡收眼底。存量豐富、具有「泰州格」的明清古建築記載了諸如範仲淹、王安石、文天祥、嶽飛、孔尚任、柳敬亭、林則徐等一大批歷史名人的故事。
景區東側泰州老街,古明清建築,古色古香的磚雕、磚飾、民居門樓透氣花脊和匾額、旌旗、店幌、彩燈相應成趣,街中古戲臺和鎮街戲樓集中展示泰州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百餘家傳統風味小吃和私房菜館更構成蘇中地區的第一小吃街,在品嘗鳳城河這一都市勝境之餘,更可享盡各地美味。
溱潼古鎮兩千年的悠遠歷史,兩千年的文化底蘊,構成了裡下河地區小鎮的獨特風貌。傳統的建築格局、特有的人文景觀、純樸的民俗風情,令人神往、令人流連。昔時曾有東觀歸漁、南寺書樓、西院庭槐、北村禪院、板橋秋月、堤柳春鶯、花影清泉、禪房修竹等八景點綴。20世紀中後期,又曾設置多處文化景點,如長江公園、溱潼大觀園、一步兩廟等。時至今日,我們仍可在老鎮區時時見到小橋流水、深巷幽居、麻石鋪街、老井當院。昔日今朝,相互觀照,古韻新風,相映成輝,別具一格的島鎮環境,以及名人遺蹟,歷史留存,傳統工藝,特色美食等,無不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莫道江南花似錦,溱潼水國勝江南」。千年古鎮溱潼,將給您留下美好的回憶和遐想。
李中水上森林生態園區李中水上森林生態園區是人工生態林基地,始建於80年代初期,總面積18894畝。目前啟動區面積1500畝,其中林地面積1050畝,栽植的10萬株水杉、池杉等樹木,已成為高大茂密、生機盎然的水上森林園區,目前林木蓄積量1.5萬立方米,且每年以12%的速度遞增。李中水上森林不同於平常的樹木栽種方式,它採用特殊的林垛溝魚的立體模式,形成「林中有水、水中有魚、林內有鳥」的獨特水鄉景觀。貓頭鷹、野鴨、白鷺、黑杜鵑、草鸚鵡、山喜雀等鳥類,野生動物比以前增加10多種,林中鳥最多時有6萬多隻,正常有3萬隻左右。是目前裡下河地區規模最大的人工溼地森林生態系統。每當盛夏時節,園內樹木參天,濃蔭撒地,萬鳥翔集,清風陣陣,伴隨著植物的芬芳氣息縈繞其間,真可使遊人陶醉其間,樂而忘返。省旅遊局、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同濟大學等六家單位的知名專家專程前來考察論證。認為是目前泰州市最具發展前景的旅遊開發區之一。國內外慕名來此採風、垂釣、賞荷、寫生者每年不下2萬人次。目前公園內已經投巨資開發了許多便於遊客遊覽的附屬設施,木質棧道曲徑通幽,木桌木椅野趣盎然,石橋臥波,亭臺凌雲。各色建築點綴在綠樹碧水之間。公園為了讓遊客體味水鄉的特色景致,還定期舉行野鴨放飛,魚鷹捕魚等漁家表演項目,讓遊客真實體味「野鳧眠岸有閒意,老樹著花無醜枝」的休閒快意。更為來自全國各地的攝影家們提供了絕好的水鄉田園攝影素材。遊覽之餘,遊客還可以在公園內部的小木屋裡品嘗正宗水鄉土菜,有新鮮的河鮮,土法秘制的家禽水鳥,集營養與美味於一體,美食,美景交互交融,實在是讓人有不知今夕是何夕之感。
跳上木伐,坐上木椅,戴好斗笠,穿好救身衣,準備先沿李中水上森林的外圍漂流。眼前的湖面,水平如鏡,藍天、白雲。綠樹,飛鳥。倒影蹁躚。光影流離。兩旁的樹林姿態各異,還被冠以許多生動貼切的名字,如「好漢林」,「野豬林」,「糊塗林」等等。意趣風致,令人遊興頓增。李中水上森林公園正張開懷抱,迎接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來共同享受這一片回歸自然,暢爽生機的生態福地。
範仲淹寫意雕像陽春三月,鳳城泰州,猶如一座浮在水上的城池,溼漉漉地從江河海「三水」交匯的水網中躍出來。河水坦蕩地漫漾流淌,恣意卻又節制。河道顯然已是歷經滄桑,自蘇北平原去往大海。眼前的河中之水,滴滴清純明澈,像是昨夜未散的霧、今晨初綴的露珠,彌散著新鮮的水氣息。島上的桃花林,朵朵簇簇開得粉豔妖冶;岸邊的綠竹園、金油菜、白粉牆、黛瓦屋、灰石橋、棕褐色氣勢恢宏的望海樓……長河倒影五色斑斕。面前這一眼看不盡的鳳城河景區,如青春少年,英姿勃發,年輕得無一絲倦容疲態、完美得沒有一角殘缺破損。
這真的是古城泰州麼?
然而,他就站在那裡,站在「文會堂」前的文正廣場上,素袍寬袖、蹙眉冷顏。他的袍帶被溼重的水霧洇溼,褶皺中深藏著難以言說的憂戚,翻飛的衣玦沉厚如鉛。斧鑿石刻般的面相輪廓,嵌入粗礫的青銅模板,依稀可辨出他清癯嚴峻的神態;鬚髮飄逸,從容淡定。如同一幅陳史舊卷,在漫長的歲月中變得模糊。
範仲淹寫意雕像,是中國雕塑院院長吳為山,為修復鳳城河景區而設計製作。
2000多年歷史的泰州古城,由於900多年前範仲淹在此留下的史跡,曾多次被濃墨重彩地記錄與書寫。因史書和民間傳誦的範仲淹種種佳話,使得古城歷久彌新、泰州鳳城河景區亦有了重生的理由。時至21世紀,前來拜謁范文正公的後人,在仰望這座雕像的瞬間,復原的記憶與激活的思緒一併湧來。
至公元2008年春,這位北宋中葉的泰州鹽監範仲淹,終於重現於他任職的故地,回到他當年熟稔的文會堂,與滕子京等五位摯友重新聚首,吟詩作賦。然後,他獨自一人走出了廳堂,在水邊昂然佇立沉吟。塑像正對一方巨石,刻有季羨林老先生親自題書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如今,範仲淹日日凝視自己生前的警句,一遍遍誦讀並重溫當年的政治理想,眺望著步步遠去的宦海、斯人、逝水,憂樂錯雜、百感交集?
範仲淹,北宋時期著名而傑出的改革家,集政治、軍事、文學才華於一身,官至宰輔。然仕途多舛,因犯顏直諫,曾三次被貶。身後留下諸多名篇佳句,《嶽陽樓記》至今流傳不朽。他一生的功名業績與文學成就——泰州,曾是一個起點。
一個年輕而蒼老的聲音吟唱道:君子不獨樂……
「君子不獨樂」一句,取自範仲淹為泰州「文會堂」所作《書海陵滕從事文會堂賦》。北宋中期,經濟文化繁榮鼎盛,其時泰州鹽稅,據全國之半。天下名流薈萃於此,文人以詩結緣,吟詩唱和。這首五言詞賦,如今全文書於文會堂大廳之壁。其中有佳句曰:「……詩書對孔周,琴瑟親羲黃。君子不獨樂,我朋來遠方……猗哉滕子京,此意久而芳。」
「不獨樂」之樂,與範公若干年後親赴嶽陽,為滕子京「謫貶巴陵郡」而重修嶽陽樓書撰「後天下之樂而樂」之樂,兩句時隔23年。而這兩「樂」之間,卻隱約可見範仲淹一生清晰而執著的思想軌跡———為官一方,無一己之樂;君子一生,先天下而憂。
史載,公元985年前,江蘇吳縣人氏範仲淹考取進士,初放外官,抵泰州為鹽官。
古泰州曾經臨海,是海邊的高地,建於海岸最早的鹽城,古稱海陵郡。由於海濤侵蝕堤岸,「捍海堰」年久失修,水患毀壞良田,危害民眾生計。範仲淹視察民情,憂心如焚。後得他的上司支持,再三上表朝廷,慷慨陳詞,力主修復海堤。泰州通判滕子京亦鼎力相助,經反覆努力,總算得以批准由範仲淹主事修埝。範公率眾歷盡艱難,終於修復了這段起始海陵(泰州),尾接鹽城的捍海大堤。「復業者三千六百戶,民享其樂。」泰州人為了紀念範仲淹,將這條堅硬牢固的捍海埝,稱為「範公堤」。至今尚有一段古堤遺存可考。
民享其樂,與民共樂;民為邦本,範仲淹方得其樂。
範仲淹之樂,始自內心深處與生俱來的憂患意識———他倡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官高位尊,仍自奉節儉。官至「參知政事」(副宰相)之後,仍「食不重肉」(不吃兩種葷菜)。將多餘俸祿設辦「義莊」,以救貧民天災饑寒之苦。興辦教育,以利平民子弟求學。泰州曾建「景範學堂」,以紀念範仲淹兩袖清風之浩然正氣。
範仲淹中年曾一度仕途坦順,歷任右司諫(專向皇帝直言真情的-)、吏部員外郎(主管-調配,相當於現在的組織部)、樞密副史(中央軍事機關副長官)、龍圖閣直學士,與韓琦並任陝西經略安撫史,守衛邊塞多年,還擔任過各地知府或知州(地方行政長官)。期間因力主改革朝政舊體,推行「慶曆新政」,而遭到宋朝統治集團舊權貴階層的打擊與排斥。作為宋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他反對柔靡巧偽的文風習俗,是當時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者。如今已很少為世人所知的範仲淹名句:「寧鳴而死,不默而生」八個字,可謂是爭取-的宣言書,比之亨利•柏得烈的驚世之語:「不自由、毋寧死」,竟然還早700多年。
然而,產生於「主流意識形態」內部的溫和改良主義新儒家,卻依然為東方封建-主義皇權所不容。北宋一代名相範仲淹,在慶曆新政慘遭失敗後被貶往鄧州。1052年,赴潁州途中,病死客鄉。一生的政治抱負戛然而終。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範仲淹抵達生命的終點之時,仍未實現「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君子賢相安樂之夢。
如今他素袍寬袖,肅立於鳳城河岸,由終點回歸起點。清風拂過綠葉婆娑的「五相樹」,樹聲颯颯,卻似聽見他的仰天長嘆:君子不獨樂,君子獨憂。
後天下之樂———而君子,只能獨享永遠的孤寂。
泰州無山,一方無山之土,一座無山之城。然而,2000多年的文化泰州,無論是過往還是長駐;出生還是終老於此地的歷史名人,如峰巒疊嶂逶迤起伏。範仲淹,只是蒼山一嶺。他路過,他走了,他回來。從此他留在這裡,變為一尊素麵簡樸的銅像,卻有如一座異峰突起——無山之城泰州,令人高山仰止。
臨別泰州前夜,與筆會友人閒坐於漁壯園中式水榭。忽聞身後瑟瑟琴聲,如鳳城河水悠悠蕩蕩。只見八九位紅衣中老年婦人,齊奏古箏於水邊亭臺之上。燈影綽綽,笑意濃濃,其樂融融。不覺心裡一驚一暖:好一個君子不獨樂———這一祥泰之地、國泰民安之州,倒像是呼應了這一句古詩的神韻。今日重整鳳城河景區,如滕子京當年重修嶽陽樓之遠見與氣派,將即將傾祀消失的歷史古蹟,修復整合為一座文化長廊;將散碎的歷史記憶一一撿拾收存,妥帖安置於這座敞開的文化園林之中,與泰州民眾、海內外遊客共享。豈不樂哉?
君子不獨樂———隱於文正廣場上夜色中的範公,也許終能悄然一樂,與民同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