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超氧化物歧化酶多酶的生產方法
2023-06-11 20:07:46 1
專利名稱:玉米超氧化物歧化酶多酶的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多酶的生產方法,確切地說是玉米超氧化物歧化酶多酶的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超氧化物歧化酶多酶是指超氧化物歧化酶與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過氧化氫酶的混合物。這種混合物對人體的主要作用是有效清除體內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減少體內細胞損傷或死亡,從而減少疾病發生與延緩衰老。現有的生產超氧化物岐化酶多酶的方法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從動物內臟中提取,另一類是從玉米等植物中提取。在乾燥產品過程中,該方法採用了冷凍乾燥或噴霧.乾燥技術,前者成本較高,後者酶活損失較大,兩者均不適合大規模生產的需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人們提供一種玉米超氧化物歧化酶多酶的生產方法,以便在應用該方法生產所述多酶過程中,能夠降低產品製造成本、減小酶活損失,從而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
本發明提供的玉米超氧化物歧化酶多酶的生產方法由以下步驟組成A、備料備好適量原料玉米;
B、除雜、浸泡去除原料玉米中雜質,再將該玉米置入循環的自來水中浸泡,浸泡時間為3-8小時,然後取出備用;C、活化、發芽將經過工序B浸泡後的玉米置入濃度為0.0001-0.0003%、溫度為15-30℃的赤酶素溶液中浸泡,浸泡時間為2-10小時,然後取出玉米並將其置入室內溫度為20-30℃的發芽室內,自然存放15-24小時,使之發芽,爾後取出備用;D、製漿向發芽玉米中加入濃度為0.08-0.15%的磷酸氫二鈉溶液,並使發芽玉米與磷酸氫二鈉溶液的重量份數比為1∶2-4,再利用粉碎設備將發芽玉米與磷酸氫二鈉溶液混合粉碎成玉米漿;E、過濾除菌將所述玉米漿攪伴均勻後,用初濾機過濾,去除濾渣、收集初濾液,繼用濾膜對初濾液進行精濾,並去除濾渣、收集精濾液;然後使精濾液自分子量為15-30萬的超濾系統中通過,再去除濾渣、收集最終濾液並在其中加入抗氧化劑,該抗氧化劑的加入量為最終濾液重量的0.01-0.8%,由此製得無菌液體。
F、去除水份通過真空蒸發器使所述無菌液體中的水份蒸發,再收集餘下液體,該液體成為玉米超氧化物歧化酶多酶液體;G、乾燥將所述玉米超氧化物歧化酶多酶液體與經過修飾的活性載體充分混勻、鬆散後置入乾燥箱內,在40-90℃條件下乾燥1-6小時,即製得玉米超氧化物歧化酶多酶粉劑。
上述抗氧化劑是茶多芬。
上述抗氧化劑是VC。
上述活性載體是澱粉。
上述活性載體是多糖。
上述乾燥箱是真空乾燥箱。
上述乾燥箱是普通乾燥箱。
上述濾膜為金屬濾膜。
上述濾膜為陶瓷濾膜。
本發明實現後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在產品乾燥過程中,由於本發明以乾燥箱為乾燥設備,因而不僅能大幅度降低乾燥成本、而且能有效提高酶活力。試驗表明,在45℃條件下儲存本發明產品時,其酶活力在60日內未見降低,而在室溫條件下儲存本發明產品時,其酶活力在24個月內未見降低。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一A、備料備好原料玉米300kg;B、除雜、浸泡去除原料玉米中雜質,再將該玉米置入循環的自來水中浸泡,浸泡時間為8小時,然後取出備用;C、活化、發芽將經過工序B浸泡後的玉米置入濃度為0.0001%、溫度為30℃的赤酶素溶液中浸泡,浸泡時間為2小時,然後取出玉米並將其置入室內溫度為30℃的發芽室內,自然存放15小時,使之發芽,爾後取出備用;D、製漿向發芽玉米中加入濃度為0.11%的磷酸氫二鈉溶液,並使發芽玉米與上述溶液的重量份數比為1∶4,再利用粉碎機將發芽玉米與上述溶液混合粉碎成玉米漿;E、過濾除菌將所述玉米漿攪伴均勻後,用初濾機過濾,去除濾渣、收集初濾液,繼用濾膜對初濾液進行精濾,並去除濾渣、收集精濾液;然後使精濾液自分子量為15-30萬的超濾系統中通過,再去除濾渣、收集最終濾液並在其中加入抗氧化劑,該抗氧化劑的加入量為最終濾液重量的0.08%,由此製得無菌液體。
F、去除水份通過真空蒸發器使所述無菌液體中的水份蒸發,再收集餘下液體,該液體成為玉米超氧化物歧化酶多酶液體;G、乾燥將所述玉米超氧化物歧化酶多酶液體與經過修飾的活性載體充分混勻、鬆散後置入乾燥箱內,在60℃條件下乾燥6小時,即製得玉米超氧化物歧化酶多酶粉劑。
實施例二A、備料備好原料玉米300kg;B、除雜、浸泡去除原料玉米中雜質,再將玉米浸入循環的自來水中浸泡,浸泡時間為3小時,然後取出備用;C、活化、發芽將經過工序B浸泡後的玉米置入濃度為0.0003%、溫度為26℃的赤酶素溶液中浸泡,浸泡時間為2小時,然後取出玉米並將其置入室內溫度為26℃的發芽室內,自然存放24小時,使之發芽,爾後取出備用;D、製漿向發芽玉米中加入濃度為0.097%的磷酸氫二鈉溶液,並使發芽玉米與上述溶液的重量份數比為1∶2,再利用粉碎機將發芽玉米與上述溶液混合粉碎成玉米漿,然後取出備用;E、過濾除菌將所述玉米漿攪伴均勻後,用初濾機過濾,去除濾渣、收集初濾液,繼用濾膜對初濾液進行精濾,並去除濾渣、收集精濾液;然後使精濾液自分子量為15-30萬的超濾系統中通過,再去除濾渣、收集最終濾液並在其中加入抗氧化劑,該抗氧化劑的加入量為最終濾液重量的0.8%,由此製得無菌液體。
F、回收乙醇通過真空蒸發器使所述無菌液體中的水份蒸發,再收集餘下液體,該液體成為玉米超氧化物歧化酶多酶液體;G、乾燥將所述玉米超氧化物歧化酶多酶液體與經過修飾的活性載體充分混勻後置入乾燥箱內,在80℃條件下乾燥5小時,即製得玉米超氧化物歧化酶多酶粉劑。
實施例三A、備料備好原料玉米300kg;B、除雜去除原料玉米中雜質,再將玉米置入循環的自來水中浸泡,浸泡時間為5小時,然後取出備用;C、活化、發芽將經過工序B浸泡後的玉米置入濃度為0.0002%、溫度為23℃的赤酶素溶液中浸泡,浸泡時間為6小時,然後取出玉米並將其置入室內溫度為25℃的發芽室內,自然存放20小時,使之發芽,爾後取出備用;D、製漿向發芽玉米中加入濃度為0.1%的磷酸氫二鈉溶液,並使發芽玉米與上述溶液的重量份數比為1∶3,再利用粉碎機將發芽玉米與上述溶液混合粉碎成玉米漿,然後取出備用;E、過濾除菌將所述玉米漿攪伴均勻後,用初濾機過濾,去除濾渣、收集初濾液,繼用濾膜對初濾液進行精濾,並去除濾渣、收集精濾液;然後使精濾液自分子量為15-30萬的超濾系統中通過,再去除濾渣、收集最終濾液並在其中加入抗氧化劑,該抗氧化劑的加入量為最終濾液重量的0.4%,由此製得無菌液體。
F、去除水份通過真空蒸發器使所述無菌液體中的水份蒸發,並將其回收,以備重複使用,再收集餘下液體,該液體成為玉米超氧化物歧化酶多酶液體;G、乾燥將所述玉米超氧化物歧化酶多酶液體與經過修飾的活性載體充分混勻、鬆散後置入乾燥箱內,在70℃條件下乾燥4小時,即製得玉米超氧化物歧化酶多酶粉劑。
應當說明,在實施本發明過程中,所述抗氧化劑即可以是茶多芬也可以是VC;所述活性載體即可以是澱粉,也可以是多糖;所述乾燥箱即可以是真空乾燥箱,也可以是普通乾燥箱;所述濾膜即可以是金屬濾膜,也可以是陶瓷濾膜。
權利要求
1.玉米超氧化物歧化酶多酶的生產方法,其特徵在於它由以下工序步驟組成A、備料備好適量原料玉米;B、除雜、浸泡去除原料玉米中雜質,再將該玉米置入循環的自來水中浸泡,浸泡時間為3-8小時,然後取出備用;C、活化、發芽將經過工序B浸泡後的玉米置入濃度為0.0001-0.0003%、溫度為15-30℃的赤酶素溶液中浸泡,浸泡時間為2-10小時,然後取出玉米並將其置入室內溫度為20-30℃的發芽室內,自然存放15-24小時,使之發芽,爾後取出備用;D、製漿向發芽玉米中加入濃度為0.08-0.15%的磷酸氫二鈉溶液,並使發芽玉米與上述溶液的重量份數比為1∶2-4,再利用粉碎設備將發芽玉米與上述溶液混合粉碎成玉米漿;E、過濾除菌將所述玉米漿攪伴均勻後,用初濾機過濾,去除濾渣、收集初濾液,繼用濾膜對初濾液進行精濾,並去除濾渣、收集精濾液;然後使精濾液自分子量為15-30萬的超濾系統中通過,再去除濾渣、收集最終濾液並在其中加入抗氧化劑,該抗氧化劑的加入量為最終濾液重量的0.01-0.8%,由此製得無菌液體;F、去除水份通過真空蒸發器使所述無菌液體中的水份蒸發,並將其回收,以備重複使用,再收集餘下液體,該液體成為玉米超氧化物歧化酶多酶液體;G、乾燥將所述玉米超氧化物歧化酶多酶液體與經過修飾的活性載體充分混勻、鬆散後置入乾燥箱內,在40-90℃條件下乾燥1-6小時,即製得玉米超氧化物歧化酶多酶粉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超氧化物歧化酶多酶的生產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抗氧化劑是茶多芬。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超氧化物歧化酶多酶的生產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抗氧化劑是VC。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超氧化物歧化酶多酶的生產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活性載體是澱粉。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超氧化物歧化酶多酶的生產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活性載體是多糖。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超氧化物歧化酶多酶的生產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乾燥箱是真空乾燥箱。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超氧化物歧化酶多酶的生產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乾燥箱是普通乾燥箱。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超氧化物歧化酶多酶的生產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濾膜為金屬濾膜。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超氧化物歧化酶多酶的生產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濾膜為陶瓷濾膜。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玉米超氧化物歧化酶多酶的生產方法,該方法由以下工藝步驟組成A、備料;B、除雜、浸泡;C、活化、發芽;D、製漿;E、過濾除菌;F、去除水份;G、乾燥。利用本發明生產玉米超氧化物歧化酶多酶與利用現有技術生產玉米超氧化物歧化酶多酶相比具有工藝簡單、製造成本低、酶活力的熱穩定性好的優點。
文檔編號C12N9/02GK1513988SQ0313387
公開日2004年7月21日 申請日期2003年7月9日 優先權日2003年7月9日
發明者王建英 申請人:王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