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調控溫光敏核不育的蛋白編碼序列的製作方法

2023-06-12 01:38:16 2


專利名稱::調控溫光敏核不育的蛋白編碼序列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的是一種基因工程
技術領域:
的蛋白編碼序列,特別是一種調控溫光敏核不育的蛋白編碼序列。
背景技術:
:水稻是人類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世界上約有一半的人口以稻米為主要糧食。中國稻作面積約佔全世界的23%,稻穀產量佔全世界的37%左右。中國的水稻播種面積佔全國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30%,而總產量卻佔糧食作物產量的42%以上,單位面積產量比整個糧食作物平均高出45.17%,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水稻雄性不育與雜種優勢的廣泛應用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水稻雜種優勢現象由Jones(1926)提出。20世紀50年代以來,國內外相繼開展秈粳稻雜交育種研究,印度、日本、美國、國際水稻研究所(IRRI)等的一些科學家開展了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研究,但未能應用於生產。楊守仁等(1959,1962)的研究結果表明,秈粳稻雜交後代結實率可通過選擇提高到正常水平。1970年,李必湖在海南島崖縣找到野生稻(O.rufipogon)雄性不育株(簡稱野敗),為培育雜交水稻打開了突破口。隨後開展了以袁隆平為攻關主將的全國協作研究,於1973年實現三系配套,並相繼選配出強優勢秈型雜交水稻組合及攻克制種技術關,1976年雜交水稻開始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的育成是水稻育種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它打破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種優勢的傳統觀念,大大豐富了作物遺傳育種的理論和實踐,特別是這一重大成果的應用,給我國的水稻生產帶來了一次飛躍,使水稻單產在矮稈良種的基礎上提高20%左右,取得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而水稻雄性不育系資源的發掘及應用是有效利用雜種優勢的前提和基礎。目前在生產中廣泛應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包括受核基因控制的溫光敏核不育株系,以及受核質基因共同控制的一系列細胞質雄性不育株系(cytoplasmic腿lesterility,簡稱CMS)。世界人口增長與土地資源的有限性破使科學家們尋找新的提高水稻產量、質量的方法,兩系法雜交水稻就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二系法利用水稻雜種優勢是我國首創,大面積應用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利用了光溫敏不育系水稻為基本材料培育。這種水稻在夏季,長日照、高溫下,表現為雄性不育,可以用來生產雜交種子;在秋季、短日照、低溫下又變成了正常的水稻,可以繁殖自身種子。這種雜交水稻因為只有不育系(母本)、和恢復系(父本)、而不需要保持系(中間體),所以稱兩系法雜交水稻。因為二系稻比三系稻的具有質量更好,品質更優,產量更高的特點。然而光溫敏不育系的育性變化受光溫條件特別是溫度條件的影響,不育系不育光溫臨界值低,制種安全而繁種較困難,因而不育系的安全制種與良種繁種是一對矛盾。因此,水稻光溫敏核不育新種質,特別是高溫可育,低溫不育的新型突變體的選育是實現二系法的關鍵,相應調控蛋白序列的克隆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而目前至今尚未發現與本發明主題有密切聯繫文獻的報導。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調控溫光敏核不育的蛋白編碼序列,並可以利用該蛋白產生新的水稻雄性不育系,用來生產雜交種子,開展輪迴選擇和創造基因庫,在農業生產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應用。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分離出的DNA分子,該分子包括編碼具有水稻0sMS4蛋白質活性的多肽的核苷酸序列。所述的序列具有SEQIDNO.2所示的胺基酸序列的多肽。所述的序列具有SEQIDNO.l中從核苷酸第l-798位的核苷酸序列。本發明所分離出的調控水稻溫光敏核不育的蛋白質活性的多肽,它包括具有SEQIDNO.2胺基酸序列的多肽、或其保守性變異多肽、或其活性片段,或其活性衍生物。較佳地,該多肽是具有SEQIDNO.2序列的多肽。在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用上述載體轉化的宿主細胞,它是真核細胞。在實例中該宿主細胞是水稻。在本發明中,"分離的"、"純化的"DNA是指,該DNA或片段已從天然狀態下位於其兩側的序列中分離出來,還指該DNA或片段已經與天然狀態下伴隨核酸的組分分開,而且已經與在細胞中伴隨其的蛋白質分開。在本發明中,術語"調控水稻溫光敏核不育的蛋白(或多肽)編碼序列"指編碼具有調控水稻溫光敏核不育蛋白活性的多肽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中第1-798位核苷酸序列及其簡併序列。該簡併序列是指,位於SEQIDNO.1序列的編碼框第1-798位核苷酸中,有一個或多個密碼子被編碼相同胺基酸的簡併密碼子所取代後而產生的序列。由於密碼子的簡併性,所以與SEQIDNO.1中第1-798位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低至約70%的簡併序列也能編碼出SEQIDNO.1所述的序列。該術語還包括能在中度嚴緊條件下,更佳的在高度嚴緊條件下與SEQIDNO.1中從核苷酸第1-798位的核苷酸序列雜交的核苷酸序列。該術語還包括與SEQIDNO.1中從核苷酸第1-798位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至少70%,較佳地至少80%,更佳地至少90%,最佳地至少95%的核苷酸序列。該術語還包括能編碼具有與天然的調控水稻溫光敏核不育的相同功能的蛋白的SEQIDNO.2中開放閱讀框序列的變異形式。這些變異形式包括(但並不限於)若干個(通常為1-90個,較佳地1-60個,更佳地1-20個,最佳地I-IO個)核苷酸的缺失、插入和/或取代,以及在5'和/或3'端添加數個(通常為60個以內,較佳地為30個以內,更佳地為10個以內,最佳地為5個以內)核苷酸。在本發明中,術語"調控水稻溫光敏核不育蛋白或多肽"指具有調控水稻溫光敏核不育蛋白活性的SEQIDNO.2序列的多肽。該術語還包括具有與天然調控水稻溫光敏核不育蛋白相關相同功能的、SEQIDN0.4序列的變異形式。這些變異形式包括(但並不限於)若干個(通常為l-50個,較佳地l-30個,更佳地1-20個,最佳地1-10個)胺基酸的缺失、插入和/或取代,以及在C末端和/或N末端添加一個或數個(通常為20個以內,較佳地為10個以內,更佳地為5個以內)胺基酸。例如,在本領域中,用性能相近或相似的胺基酸進行取代時,通常不會改變蛋白質的功能。又比如,在C末端和/或N末端添加一個或數個胺基酸通常也不會改變蛋白質的功能。該術語還包括調控水稻溫光敏核不育蛋白的活性片段和活性衍生物。本發明的調控水稻溫光敏核不育蛋白的變異形式包括同源序列、保守性變異體、等位變異體、天然突變體、誘導突變體、在高或低的嚴緊條件下能與水稻溫光敏不育發育相關DNA雜交的DNA所編碼的蛋白、以及利用水稻溫光敏不育相關多肽的抗血清獲得的多肽或蛋白。在本發明中,"調控水稻溫光敏核不育蛋白保守性變異多肽"指與SEQIDNO.2的胺基酸序列相比,有至多10個,較佳地至多8個,更佳地至多5個胺基酸被性質相似或相近的胺基酸所替換而形成多肽。發明還包括調控水稻溫光敏核不育蛋白或多肽的類似物。這些類似物與天然調控水稻溫光敏核不育相關多肽的差別可以是胺基酸序列上的差異,也可以是不影響序列的修飾形式上的差異,或者兼而有之。這些多肽包括天然或誘導的遺傳變異體。誘導變異體可以通過各種技術得到,如通過輻射或暴露於誘變劑而產生隨機誘變,還可通過定點誘變法或其他已知分子生物學的技術。類似物還包括具有不同於天然L-胺基酸的殘基(如D-胺基酸)的類似物,以及具有非天然存在的或合成的胺基酸(如e、Y-胺基酸)的類似物。應理解,本發明的多肽並不限於上述例舉的代表性的多肽。修飾(通常不改變一級結構)形式包括:體內或體外的多肽的化學衍生形式如乙醯化或羧基化。修飾還包括糖基化,如那些在多肽的合成和加工中或進一步加工步驟中進行糖基化修飾而產生的多肽。這種修飾可以通過將多肽暴露於進行糖基化的酶(如哺乳動物的糖基化酶或去糖基化酶)而完成。修飾形式還包括具有磷酸化胺基酸殘基(如磷酸酪氨酸,磷酸絲氨酸,磷酸蘇氨酸)的序列。還包括被修飾從而提高了其抗蛋白水解性能或優化了溶解性能的多肽。在本發明中,可選用本領域已知的各種載體,如市售的載體,包括質粒,粘粒等。在生產本發明的水稻溫光敏不育相關多肽時,可以將調控水稻溫光敏核不育蛋白編碼序列可操作地連於表達調控序列,從而形成調控水稻溫光敏核不育相關蛋白表達載體。如本發明所用,"可操作地連於"指這樣一種狀況,即線性DNA序列的某些部分能夠影響同一線性DNA序列其他部分的活性。例如,如果信號肽DNA作為前體表達並參與多肽的分泌,那麼信號肽(分泌前導序列)DNA就是可操作地連於多肽DNA;如果啟動子調控序列的轉錄,那麼它是可操作地連於編碼序列;如果核糖體結合位點被置於能使其翻譯的位置時,那麼它是可操作地連於編碼序列。一般,"可操作地連於"意味著相鄰,而對於分泌前導序列則意味著在閱讀框中相鄰。在本發明中,術語"宿主細胞"為真核細胞。常用的真核宿主細胞包括酵母細胞、水稻細胞和其它植物細胞。還可用Northern印跡法技術分析調控水稻溫光敏核不育基因產物的表達,即分析調控水稻溫光敏核不育的RNA轉錄物在細胞中的存在與否和數量。此外,本發明所述的的DNA分子是一種核酸分子,它包含所述的DNA分子中8-100個連續核苷酸。該分子可用作探針,通常具有調控水稻溫光敏核不育基因的核苷酸編碼序列的8-100個連續核苷酸,較佳地具有15-50個連續核苷酸。該探針可用於檢測樣品中是否存在編碼調控水稻溫光敏核不育相關的核酸分子。此外,根據本發明的調控水稻溫光敏核不育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胺基酸序列,可以在核酸同源性或表達蛋白質的同源性基礎上,篩選調控水稻溫光敏核不育相關同源基因或同源蛋白。本發明的調控水稻溫光敏核不育相關核苷酸全長序列或其片段通常可以用PCR擴增法、重組法或人工合成的方法獲得。對於PCR擴增法,可根據本發明所公開的有關核苷酸序列,尤其是開放閱讀框序列來設計引物,並用市售的cDNA庫或按本領域技術人員己知的常規方法所製備的cDNA庫作為模板,擴增而得有關序列。當序列較長時,常常需要進行兩次或多次PCR擴增,然後再將各次擴增出的片段按正確次序拼接在一起。一旦獲得了有關的序列,就可以用重組法來大批量地獲得有關序列。這通常是將其克隆入載體,再轉入細胞,然後通過常規方法從增殖後的宿主細胞中分離得到有關序列。此外,還可通過化學合成將突變引入本發明蛋白序列中。除了用重組法產生之外,本發明蛋白的片段還可用固相技術,通過直接合成肽而加以生產。在體外合成蛋白質可以用手工或自動進行。可以分別化學合成本發明蛋白的各片段,然後用化學方法加以連接以產生全長的分子。本發明是利用Y射線對粳稻9522品系進行處理,種植後在F2代挑選花葯發育異常的突變體,挑選分離比為3:1的隱性單基因突變體為研究對象。獲得一新的水稻隱性雄性不育突變體osms4。通過遺傳定位方法,首先將突變基因座位定位在水稻第l染色體InDel標記0S104和0S106之間。進一步精細定位,在0S104和0S106之間發展了8對有多態性InDel分子標記,將該基因座位定位在ZH134和ZH138之間,物理距離為23kb。對在這一範圍內TIGR(http:〃www.tigr.org),預測分析有2個基因,核酸測序結果表明,其中一個MYB基因的第一個外顯子在突變體中發生了一個核苷酸的缺失和一個G到A的顛換,該MYB基因的突變造成了植株的雄性不育。已知的文獻報導表明,MYB家族在植物中是一個很大的轉錄因子家族,它們在植物生長的許多方面,如參與對植物激素的應答,控制植物細胞的形態和模式建成,參與調節植物苯丙垸類次生代謝途徑等等。除此之外,MYB基因家族成員也參與了植物雄性發育的過程,例如AtMYB32,AtMYB103,AtMYB26,OsGAMYB,HvGAMYB等,這些基因的突變都將導致雄性不育,本研究發現的MYB基因是新發現的在水稻中參與植物雄性發育過程的基因。將這個基因命名為0sMS4(0ryzasativaLMaleSterile4)基因。通過對花葯不育突變體osms4花器官發育各時期進行組織切片、掃描電鏡、染色體觀察,發現該基因的突變會導致水稻小孢子發育停滯在雙核早期;通過啟動子加分子標記GUS分析表明0sMS4基因在花葯、穎殼、心皮以及根等的維管束中特異表達;半定量RT-PCR也表明0sMS4基因在花、根中特異性表達,在莖、葉中均不表達;生理生化實驗分析表明突變體成熟花粉粒內無澱粉積累;互補實驗顯示0sMS4基因可以恢復突變體的表型。說明該基因功能確實是影響到水稻的花粉發育,這種影響可能是通過調節花葯組織中澱粉及其衍生物的運輸來實現。本發明在發掘和利用水稻溫光敏核不育方面具有明顯的作用,可以產生新的水稻雄性不育系,用來生產雜交種子,開展輪迴選擇和創造基因庫,在農業生產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應用。圖losms4突變體植株的形態學觀察示意圖其中A左邊BDF為野生型9522,A右邊CEG為osms4突變體。圖2osms4突變體育性與溫光環境的關係示意圖。圖30sMS4座位定位示意圖。圖40sMS4基因組序列示意圖其中箭頭表示突變位點。圖5osms4突變體恢復表型及野生型9522RNAi的示意圖其中A為9522,B為osms4,C為osms4互補轉基因植株,D為反義轉基因植株。圖6osms4突變體和野生型9522花葯組織切片示意圖其中AB為野生型9522,CD為突變體osms4。圖7osms4突變體和野生型9522糖運輸差異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作詳細說明本實施例在以本發明技術方案為前提下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過程,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不限於下述的實施例。下列實施例中未註明具體條件的實驗方法,通常按照常規條件,例如Sambrook等分子克隆實驗室手冊(NewYork:ColdSpringHarborLaboratoryPress,1989)中所述的條件,或按照製造廠商所建議的條件。實施例l:osms4突變體植株的獲得和形態學的觀察該突變體是本實驗室用6°CoY射線誘變粳稻9522種子,處理劑量為280Gy。對誘變的F2代中一雄性不育突變體三代回交,獲得隱性單基因調控的穩定遺傳的突變體osms4。所有植物材料種植於上海市農業科學院試驗基地。osms4突變體與粳稻9522回交,Fl代全部為可育,自交F2代中出現分離,其中正常植株為189,突變株為55,正常植株與突變植株比例接近3:l(x2二0.79口口>(°°5口3.84),表明該雄性不育突變體表型由一個單核基因突變造成。對osms4突變體植株的形態學觀察。如圖1,野生型和突變型osms4的表型對比顯示osms4突變型(右)比野生型(左)矮(A),野生型(B,D)顯示為黃色花葯,突變型osms4(CE)顯示白色花葯。突變型osms4(G)的柱頭比野生型(F)大。實施例2:osms4突變體育性與溫光環境關係的研究一、大田實驗通過2005至2007年連續三年對osms4的育性轉換規律觀察(上海農業科學院),發現三年的不育期、可育期時間基本一致2005年,從8月20號見穗起到8月26號植株沒有結實,表現為不育,8月27號一9月5號花粉粒可育率高,其中8月27-9月l號未套袋,結實率近100%,9月2號_9月5號套袋結實率最高達到60%,9月6號以後套袋沒有結實。2006年,從8月20號見穗起到8月30號套袋不結實。8月3卜9月2號見穗花粉粒可育率高,套袋結實,9月3號以後套袋沒有結實。2007年,從8月20號見穗起,至IJ8月28號套袋不結實,表現不育,8月29—9月l號花粉粒可育率高,套袋結實,表現可育,9月2號以後套袋沒有結實,表現為不育。圖2為2005至2007年8月1號一8月31號每天平均溫度,從中可以看到從可育期(8月31號前後)向前12-20天平均溫度高,其中向前12天左右以及20天左右3年中平均溫度都高於30度。可見osms4突變體為新型反溫光敏核不育材料,即高溫短日照可育。2004至2006年連續三年在海南種植,12月份播種,次年3月份見穗,都表現為不育。二、控溫條件下的育性表現2007年在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進行了育性轉換溫度鑑定試驗。初步結果表明osms4突變體可育條件為溫度為27—37攝氏度,平均30.5度,光照12小時。以上數據表明,osms4突變體在高溫,短日照的情況下育性發生轉變,可以自交結實,是一種具有具大應用潛力的新型的可用於二系雜交水稻育種的材料。實施例3:0sMS4基因的定位和克隆(1)定位群體。將osms4與秈稻品系龍特甫B雜交,自交獲得F2代,選擇其中為雄性不育植株為定位群體。(2)水稻認A提取。採用改進的CTAB法。簡單步驟如下取葉片O.1-0.2克(約半片)放到小研缽中,加入適量的液氮,立刻研磨至粉狀,裝入2ml離心管,加入700ul10(TC預熱的1.5xCTAB溶液於離心管中,小心混勻後放入56'C水浴,20分鐘後取出離心管,加入等體積氯仿/異戊醇,猛烈混勻,離心(13000rpm)10分鐘,取上清於新管中,加入900ul無水乙醇混勻後一20。C放半小時以上。將析出的DNA離心,14000rpm(IO分鐘)。去掉上清,將沉澱用lml70。/。乙醇清洗一次,離心乾燥,溶於200ul1/10TE或水中,4。C冰箱保存。(3)InDel分子標記分析。InDel分子標記設計是根據比較粳稻日本晴秈稻9311兩品系的已公布的核苷酸序列,對差異的部分設計引物,驗證2個親本粳稻9522和秈稻龍特甫B之間的多態性,PCR擴增程序為10ul體系中,lul模板,lul10pmol/ulPrimerl,lul10pmol/ulPrimer2,lul10XBuffer(Mg2+),lul2mMdNTP,0.lulTaq,3.9ul水。通過6。/。的PAGE膠電泳,銀染方法檢測。(4)群體分離分析(bulkedsegregantanalysis)初定位方法。用132對標記進行擴增反應,發現l號染色體上的標記ZH104與0sMS4座位相聯鎖.選取附近的標記ZH106,在F2代分離群體進行進一步驗證,都與0sMS4有連鎖關係,並且初步將0sMS4定在ZH104和ZH106之間。為進一步定位0sMS4座位,擴大F2代群體到3000株,從中得到用於定為突變體750株.在ZH104和ZH106之間發展了8個InDel標記(表l),最終將0sMS4座位定位在ZH134和ZH138之間(圖3).通過在網上(http:〃www.tigr.org)下載的粳稻日本晴第2號染色體拼接的序列,分析ZH134和ZH138兩標記別位於克隆AP00837上,物理距離為23kb(圖3)。用分子標記對定位群體中的雄性不育單株進行基因型分析,利用M鄰DrawV2.l構建目標基因區域的分子標記的連鎖圖譜。表l如下表lInDel分子標記及其核酸序列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5)0sMS4基因的克隆。對23kb範圍內的預測的MYB家族的基因測序,測序結果表明,突變體中在這個基因的第一個外顯子上發生了一個核苷酸的缺失和一個G到A的顛換,從而造成突變(圖4)。最終從克隆AK107461上(由RiceGenomeResourceCenter(RGRC)提供)分離到0sMS4基因全長cDNA(詳見:0sMS4基因的全長cDNA序列)。PCR引物:0sMS4—lF:5,-ATGGCTCACGAGATGATGGGTGGC-3,;0sMS4-lR:5,-TCATGTCGCGCCGACGCCGAGG-3,。PCR反應程序94。C5min;l次;94。C30sec,55°C30sec;72°C30sec;34次,72°C5min,l次。實施例4:0sMS4基因的功能分析為了進一步驗證這個基因的功能,構建了基因互補的載體,並轉化突變體植株,觀察突變體表型是否能夠被恢復。所用引物為MYBF:5'-AGATCTGCTATGCACCTAGACGAGTGTTGTC-3,;MYBR:5'-GAATTCGTGACCACTGAGCAAGGAGTAGCTC-3',以粳稻9522的基因組DNA為模板擴增一個4318bp的片斷,其中包括0sMS4基因全長、啟動子和終止子。將這個片斷直接用PmaCI和BamHI雙酶切後回收片斷,連入相同酶切的pCAMBIA1301載體,測序驗證正確,轉化農桿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EHA105,使用遺傳手段轉化到osms4突變體中,以觀察是否會引起植株恢復野生型性狀。圖5顯示osms4突變體恢復表型花葯變成黃色,進一步用RNAi的方法將野生型中0sMS4基因沉默,轉基因植株出現突變體的表型,花葯變成白色。可見所克隆的0sMS4基因是引起osms4突變體表型的基因。通過對花葯不育突變體osms4花器官發育各時期進行組織切片觀察,發現0sMS4基因的突變會導致水稻在小孢子不能發育成正常的成花粉粒,沒有澱粉積累(圖6)。說明0sMS4基因是調控水稻雄性不育的基因,對花葯組織中澱粉及其衍生物運輸的調節是其可能的調控途徑。實施例5:osms4突變體糖運輸異常示意圖將突變體與野生型花序浸泡在含有C-14標記蔗糖的水溶液中12小時左右,然後分別測定花葯與穎殼分離中同位素的含量。結果表明從小孢子時期到成熟期,突變體花葯、穎殼檢測到的同位素含量都小於野生型。這說明突變體中糖的運輸出現異常(見圖7)。總之,本發明通過一新的水稻隱性雄性不育突變體osms4,通過遺傳定位方法,分離到一個新的調控水稻溫光敏核不育蛋白及其基因序列,該蛋白在調控水稻溫光敏核不育方面具有明顯的作用,可以利用該基因通過遺傳工程的手段產生新的水稻雄性不育系,用來生產雜交種子,開展新型二系雜交水稻、輪迴選擇和創造基因庫,在農業生產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應用潛力。本發明涉及的序列及記號分列如下:(1)SEQIDNO.1的信息〈110>上海交通大學<120〉調控溫光敏核不育的蛋白編碼序列<130〉無〈160〉1〈170〉Patentlnversion3.3<210〉1〈211〉798〈212〉DNA水稻(0ryzasativa)〈400〉1atggctcacg卿tgatgggtggcttcttcggccatccgccgccgccgcctgcgacggcg60gcggtgggtgaggagg鄉acg鄉tggtggagg卿cggaggagggtggccatggcgga120ggagttcagggg卿ctttgCgCg鄉gg3cactggcggcCggCgg鄉3cgccaagctc180aaggacctcgtcgcgcagtacggcccccagtcatcgccgagaagctcgac240ggc,tcaggg卿agctgcaggctgaggtggttcaaccagctggacccg3ggattaac300cgg兆ggcgttcacggaggagg3gg3ggagcggctcatggcggcgcaccgggCgt3CggC360咖aagtgggcgctcatcgcccgcctcttccccggccgcaccgacaacgccgtcaagaac420cactggcacgtcctcatggcgcgccgccaccgcgagcagtccggcgccttccgccgccgc480aagccttcctcctcctccgcctcccccgcccccgcccccgcgccgccgccgccgccgcag540cccgtcgtcgcgctccaccaCC3CC3CC3Ccggtactcgccgggtacagc600ggcgccgccg3gtCCg3CgElgtcggcctccacctgcaccaccgacctctccctcagctcc660ggcagcgccgcggccgccgccgccgccgccgcggcggcgsacatcccctgctgcttctac720c兆cgcggcggcgcccaagcC3CC3CCg3Ctccccttcttcgacttcctc780ggcgtcggcgcgacatga798(2)SEQIDNO.2的信息上海交通大學〈120〉調控溫光敏核不育的蛋白編碼序列〈130〉無1〈170〉Patentlnversion3.3〈210〉1<211〉265<212〉PRT〈213〉水稻(0ryzasativa)〈400〉1MAHEMMGGFFGHPPPPPATAAVGEEEDEVVKDLVAQYGPQ,LIAEKLDGRSGKSCRLRNKWALIARLFPGRTDNAVKNHWHVLMAR朋PVVALH腿HRYSQQYSGYSGAAESDESASQRGGAQATTDSHTIP卿FLGVGATEETEEGGHGGGVQGKLCARGHWRPAEDAKL60WFNQLDPRINRRAFTEEEEERLMAAHRAYG120REQSGAFRRRKPSSSSASPAPAPAPPPPPQ180TCTTDLSLSSGSAAAAAAAAAMNIPCCFY24026權利要求1、一種調控溫光敏核不育的蛋白編碼序列,其特徵在於,所提供的一種分離出的DNA分子,該分子包括編碼具有水稻OsMS4蛋白質活性的多肽的核苷酸序列。2、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調控溫光敏核不育的蛋白編碼序列,其特徵是,所述的序列具有SEQIDNO.2所示的胺基酸序列的多肽。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調控溫光敏核不育的蛋白編碼序列,其特徵是,所述的序列具有SEQIDNO.1中從核苷酸第1-798位的核苷酸序列。4、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調控溫光敏核不育的蛋白編碼序列,其特徵是,所分離出的調控水稻溫光敏核不育的蛋白質活性的多肽,它包括具有SEQIDNO.2胺基酸序列的多肽、或其保守性變異多肽、或其活性片段,或其活性衍生物。5、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調控溫光敏核不育的蛋白編碼序列,其特徵是,所述的的DNA分子是一種核酸分子,它包含所述的DNA分子中8-100個連續核苷酸。全文摘要一種調控溫光敏核不育的蛋白編碼序列,屬於基因工程領域。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分離出的DNA分子,該分子包括編碼具有水稻OsMS4蛋白質活性的多肽的核苷酸序列,所述的序列具有SEQIDNO.2所示的胺基酸序列的多肽,所述的序列具有SEQIDNO.1中從核苷酸第1-798位的核苷酸序列。本發明在發掘和利用水稻溫光敏核不育方面具有明顯的作用,可以產生新的水稻雄性不育系,用來生產雜交種子,開展新型二系雜交水稻、輪迴選擇和創造基因庫,在農業生產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應用。文檔編號C12N15/29GK101186919SQ20071017259公開日2008年5月28日申請日期2007年12月20日優先權日2007年12月20日發明者輝張,張大兵,梁婉琪,政袁申請人:上海交通大學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