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磁共振成像裝置製造方法

2023-06-11 21:19:46 1

磁共振成像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實施方式的MRI裝置(20A)具有:RF線圈裝置(100A)、第1無線通信部(200A)、第2無線通信部(300)、圖像重構部(56)、判定部(412)。RF線圈裝置檢測來自被檢體的MR信號並將其數位化。RF線圈裝置具有存儲MR信號的數據保護部。第1無線通信部將由RF線圈裝置數位化的MR信號進行無線發送,第2無線通信部接收這些MR信號,圖像重構部基於接收到的MR信號將圖像數據重構。判定部判定第1-第2無線通信部間的無線通信中有無發送不良。在存在發送不良的情況下,第1無線通信部將數據保護部中存儲的MR信號無線發送給第2無線通信部。
【專利說明】磁共振成像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涉及磁共振成像。
【背景技術】
[0002]MRI是通過拉莫爾頻率的RF脈衝對被置於靜磁場中的被檢體的原子核自旋進行磁激勵、根據伴隨著該激勵產生的MR信號重構圖像的攝像方法。另外,上述MRI指的是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F 脈衝指的是高頻脈衝(radio frequencypulse), MR 信號指的是核磁共振信號(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ignal)。
[0003]在此,通過向線圈流入RF脈衝電流,從而向被檢體內的原子核自旋發送RF脈衝並檢測所產生的MR信號的,例如是RF線圈裝置(Radio Frequency Coil Device)。RF線圈裝置有內置在MRI裝置中的方式,但是也有例如像局部用RF線圈裝置那樣通過與MRI裝置的連接埠之間的連接器連接而被MRI裝置的控制部識別的方式。
[0004]在MRI中,MR信號的收集系統逐漸多信道化。這裡的信道指的是,從RF線圈裝置內的各線圈元件分別輸出並輸入到MRI裝置的RF接收器中的多個MR信號的各路徑。信道數雖然被設定為RF接收器的輸入受理數以下,但是能夠將大量RF線圈裝置連接於MRI裝置。
[0005]如果RF線圈裝置和MRI裝置(的配置有RF接收器的控制側)之間的連接線纜的條數由於多信道化而增 大,則布線變得複雜而不方便。因此,希望通過無線來進行RF線圈裝置與MRI裝置的控制側之間的信號的發送及接收,但是基於模擬信號的無線發送尚未實現。這是因為,存在動態範圍低下等各種制約。
[0006]更詳細地說,在MRI裝置中,為了抑制對從被檢體放射的微弱的MR信號的接收感度造成影響,不能增大在RF線圈裝置與MRI裝置的控制側之間用於無線通信的電磁波的輸出。不能增大無線輸出的情況下,由於發送信號在空間傳播時的信號損失,動態範圍下降。在此,在專利文獻I中,提出了將MR信號數位化之後進行無線發送的數字無線發送方式。
[0007]在先技術文獻
[0008]專利文獻
[0009]專利文獻1:特開2010-29644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10]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0011]如果將MR信號數位化之後進行無線發送,則能夠解決動態範圍的制約的問題,但是出現了以下的課題。首先,各國對於無線的法規不同,同樣的發送頻率或同樣的發送功率未必在任何國家都能使用。其次,從RF線圈裝置向MRI裝置無線發送MR信號的情況下,發送電波在周圍反射,有時會妨礙由RF線圈裝置內的各線圈元件檢測從被檢體放射的MR信號的動作。
[0012]因此,在MRI中,期望出現將數位化的MR信號從RF線圈裝置向MRI裝置的控制側良好地進行無線發送的新技術。
[0013]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在MRI中將數位化的MR信號從RF線圈裝置向MRI裝置的控制側良好地進行無線發送的新技術。
[0014]解決課題所採用的手段
[0015]一個實施方式的MRI裝置具有:RF線圈裝置、第I無線通信部、第2無線通信部、圖像重構部、判定部。
[0016]RF線圈裝置檢測從被檢體發出的MR信號並進行數位化。此外,RF線圈裝置具有存儲所檢測到的MR信號的數據保護部。
[0017]第I無線通信部將數位化的MR信號進行無線發送。
[0018]第2無線通信部接收從第I無線通信部無線發送的MR信號。
[0019]圖像重構部基於由第2無線通信部接收到的MR信號,重構被檢體的圖像數據。
[0020]判定部判定在第I無線通信部與第2無線通信部之間的無線通信中是否存在MR信號的數據的發送不良。
[0021]在由判定部判定為存在發送不良的情況下,第I無線通信部將數據保護部所存儲的MR信號無線發送給第2無線通信部。
[0022]發明效果
[0023]根據本發明的MRI裝置,通過新技術,能夠將數位化的MR信號從RF線圈裝置向MRI裝置的控制側良好進行無線發送。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4]圖1是表示第I實施方式中的MRI裝置的整體構成的框圖。
[0025]圖2是表示第I實施方式中的RF線圈裝置的構成及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的配置的一例的不意圖。
[0026]圖3是表示將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相對於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進行固定的方法的一例的截面示意圖。
[0027]圖4是示意性地表示與由RF線圈裝置的線圈元件檢測到的MR信號的發送有關的各部的功能的框圖。
[0028]圖5是各存儲元件中存儲的MR信號的數據形式的說明圖。
[0029]圖6是表示有源陷波電路的情況下的、判定是否為掃描執行中的方法的一例的示意電路圖。
[0030]圖7是表示無源陷波電路的情況下的、判定是否為掃描執行中的方法的一例的示意電路圖。
[0031]圖8是通過激勵用RF脈衝的發送定時來判定掃描的開始定時的方法的一例的說明圖。
[0032]圖9是表示通過手動回收數據的方法的引導顯示的一例的示意圖。
[0033]圖10是表示數據回收部的配置的一例的示意立體圖。
[0034]圖11是表示除了胸部用的RF線圈裝置之外還使用腰部用的RF線圈裝置、並且無線通信不正常的情況下的警告顯示的一例的示意圖。
[0035]圖12是表示第I實施方式的MRI裝置的動作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圖。[0036]圖13是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MRI裝置的整體構成的一例的示意性框圖。
[0037]圖14是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MRI裝置的動作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圖。
[0038]圖15是表示將胸部用RF線圈裝置和腰部用RF線圈裝置相對於各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並聯連接的一例的框圖。
[0039]圖16是表示將胸部用RF線圈裝置和腰部用RF線圈裝置相對於一個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串聯連接的一例的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0]在以下的實施方式中,能夠經由感應電場進行無線通信的第I無線通信部和第2無線通信部分別配置在RF線圈裝置側和MRI裝置的控制側。這種情況下,例如第I無線通信部相對於第2無線通信部在接近距離內以脫離自如的方式被固定,數位化的MR信號經由感應電場從第I無線通信部向第2無線通信部無線發送。通過上述那樣的新技術,能夠達成將數位化的MR信號從RF線圈裝置向MRI裝置的控制側良好地進行無線發送這一課題。
[0041]在上述構成中,例如可以想到如下情況:由於被檢體進行了大幅度移動導致線纜連接於RF線圈裝置的第I無線通信部搖動等原因,有可能會產生通信不暢。這種情況下,本應正常地無線發送的MR信號的一部分在接收側可能會成為發送不良。這裡的發送不良指的是,例如錯誤的數據的發送及數據的丟失等。因此,希望有在發生通信不暢的情況下也能夠對數據的發送不良進行補償的結構。於是,在以下的實施方式中,將對通信不暢導致的MR信號的數據的發送不良進行補償設為又一課題。
[0042]以下,參照【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MRI裝置及MRI方法的實施方式的幾個例子。另外,在各圖中,對同一要素賦予同一符號並省略重複的說明。
[0043]
[0044]圖1是表示第I實施方式中的MRI裝置20A的整體構成的框圖。如圖1所示,MRI裝置20A具有:機架21、診視臺32、頂板34。頂板34以被診視臺32支撐的方式,可移動地配置在診視臺32上。此外,MRI裝置20A在例如形成為圓筒狀的機架21內具有靜磁場磁鐵22、勻磁線圈(shim coil)24、梯度磁場線圈26、發送用RF線圈28。機架21對應於圖中以粗線框表示的部分。
[0045]在頂板34上載置被檢體P。靜磁場磁鐵22及勻磁線圈24例如為圓筒狀,勻磁線圈24在靜磁場磁鐵22的內側與靜磁場磁鐵22同軸地配置。
[0046]在此作為一例,如下那樣定義裝置坐標系的相互正交的X軸、Y軸、Z軸。首先,設靜磁場磁鐵22及勻磁線圈24以它們的軸方向與鉛垂方向正交的方式配置,設靜磁場磁鐵22及勻磁線圈24的軸方向為Z軸方向。此外,設鉛垂方向為Y軸方向,頂板34以其載置用的面的法線方向成為Y軸方向的方式配置。
[0047] MRI裝置20A作為其控制側而具有:靜磁場電源40、勻磁線圈電源42、梯度磁場電源44、RF發送器46、RF接收器48、頂板驅動裝置50、系統控制部52、系統總線54、圖像重構部56、圖像資料庫58、圖像處理部60、輸入裝置62、顯示裝置64、存儲裝置66。另外,頂板驅動裝置50設置於診視臺32內。
[0048]靜磁場磁鐵22通過從靜磁場電源40供給的電流,在攝像空間內形成靜磁場。上述攝像空間指的是,例如用來放置被檢體P並被施加靜磁場的機架21內的空間。[0049]靜磁場磁鐵22大多由超導線圈構成,在勵磁時與靜磁場電源40連接而被供給電流,但是通常一但勵磁後就被設為非連接狀態。另外,也可以不設置靜磁場電源40而由永久磁鐵構成靜磁場磁鐵22。
[0050]勻磁線圈24與勻磁線圈電源42連接,通過從勻磁線圈電源42供給的電流而使靜磁場均勻化。
[0051]梯度磁場線圈26例如在靜磁場磁鐵22的內側形成為筒狀。梯度磁場線圈26通過從梯度磁場電源44供給的電流,在攝像區域分別形成X軸方向的梯度磁場Gx、Y軸方向的梯度磁場Gy、Z軸方向的梯度磁場Gz。即,能夠將裝置坐標系的3軸方向的梯度磁場Gx、Gy、Gz合成,並任意設定作為邏輯軸的切片選擇方向梯度磁場Gss、相位編碼方向梯度磁場Gpe、以及讀出方向(頻率編碼方向)梯度磁場Gro的各方向。
[0052]另外,上述攝像區域指的是,例如在I個圖像或I組圖像的生成中使用的MR信號的收集範圍,是作為攝像空間的一部分而設定的區域。「I組圖像」指的是,例如像多切片攝像等那樣,在I個脈衝序列內一併收集多個圖像的MR信號的情況下的「多個圖像」。攝像區域例如在裝置坐標系中被3維地規定。
[0053]RF發送器46基於從系統控制部52輸入的控制信息,生成用於引起核磁共振的拉莫爾頻率的RF脈衝(RF電流脈衝),並將其發送給發送用RF線圈28。發送用RF線圈28從RF發送器46接受RF脈衝,並將該RF脈衝發送給被檢體P。另外,在發送用RF線圈28中,包括內置於機架21且兼用於RF脈衝的發送和接收的全身用線圈(未圖示)。
[0054]在頂板34的內部配置有接收用RF線圈29。接收用RF線圈29檢測MR信號,並將檢測到的MR信號發送 給RF接收器48,該MR信號是被檢體P內的原子核自旋被RF脈衝激勵而產生的。
[0055]RF線圈裝置100A例如是MR信號的接收用的佩戴型局部線圈。在此,作為RF線圈裝置100A,圖示了佩戴於被檢體P的胸部並接收來自胸部的MR信號的RF線圈裝置,但這只是一例。在MRI裝置20A中,除了 RF線圈裝置100A以外,還有肩部用RF線圈裝置、腰部用RF線圈裝置100 α (參照後述的圖10)等,能夠將各種佩戴型RF線圈裝置用於MR信號的接收。
[0056]這些接收用RF線圈裝置(100Α、100α )在此作為一例而設為MRI裝置20Α的一部分,但也可以採用不是MRI裝置20Α的另外的裝置。
[0057]RF線圈裝置100Α具有線纜102,通過線纜102與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Α連接。
[0058]在頂板34的內部配置有多個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在I個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Α和某I個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之間,進行前述的數位化後的MR信號的無線通?目。
[0059]但是,例如在被檢體P佩戴有多個RF線圈裝置的情況下,不限於此。這種情況下,例如在分別對應於多個RF線圈裝置的多個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Α和分別對應於多個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Α的多個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之間,分別進行數位化後的MR信號的無線通信。
[0060]因此,MRI裝置20Α中的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Α是權利要求所記載的第I無線通信部的一例,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是權利要求所記載的第2無線通信部的一例。無線通信的動作留待後述。[0061]另外,在圖1中為簡單起見僅圖示了 2個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但是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可以是3個以上,也可以僅為I個。但是,與配置僅I個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相比,更優選為離散地配置多個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這是因為,離散地配置多個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的情況下,將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相對於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進行接近固定時的選擇餘地較多。
[0062]換言之,固定之處的選擇餘地較多時,能夠將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相對於離RF線圈裝置100A最近的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進行接近固定。這樣的話,能夠縮短將RF線圈裝置100A和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連結的線纜102。上述的「接近固定」指的是,例如在相互電磁耦合成能夠經由感應電場進行無線通信的程度的範圍(接近程度)內,相互不發生物理移動地固定。
[0063]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一例,MRI裝置20A內的至發送用RF線圈28的RF脈衝的發送、從被檢體P檢 測到的MR信號的傳遞,除了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間之外,還通過有線來進行。
[0064]RF接收器48通過對檢測到的MR信號實施規定的信號處理,生成數位化的MR信號的複數據(以下稱為MR信號的原始數據)。RF接收器48將生成的MR信號的原始數據輸入至圖像重構部56。
[0065]系統控制部52在攝像動作及攝像後的圖像顯示中,經由系統總線54等布線進行MRI裝置20A整體的系統控制。
[0066]因此,系統控制部52存儲梯度磁場電源44、RF發送器46及RF接收器48的驅動所需的控制信息。這裡的控制信息指的是,例如記述著向梯度磁場電源44施加的脈衝電流的強度及施加時間、施加定時等動作控制信息的序列信息。
[0067]系統控制部52按照所存儲的規定的序列來驅動梯度磁場電源44、RF發送器46及RF接收器48,從而產生梯度磁場Gx、Gy、Gz及RF脈衝。
[0068]此外,系統控制部52通過控制頂板驅動裝置50而改變診視臺32的高度,能夠使頂板34在Y軸方向上升降。此外,系統控制部52通過控制頂板驅動裝置50,使頂板34在裝置坐標系的Z軸方向上移動,使頂板34相對於機架21內部的攝像空間出入。系統控制部52及頂板驅動裝置50通過這樣控制頂板34的Z軸方向的位置,使頂板34上的被檢體P的攝像部位位於攝像空間內的磁場中心。
[0069]此外,系統控制部52還作為攝像條件設定部發揮功能。即,系統控制部52基於操作者對輸入裝置62輸入的被檢體P的信息和部分攝像條件,設定正式掃描的攝像條件。因此,系統控制部52使顯示裝置64顯示攝像條件的設定畫面信息。
[0070]輸入裝置62向操作者提供設定攝像條件及圖像處理條件的功能。
[0071]上述攝像條件指的是,例如通過何種脈衝序列以怎樣的條件發送RF脈衝等,以怎樣的條件從被檢體P收集MR信號。作為攝像條件的例子,可以舉出作為攝像空間內的位置信息的攝像區域、攝像部位、並行成像等的脈衝序列的種類、使用的RF線圈裝置的種類、切片數、切片間的間隔等。
[0072]上述攝像部位指的是,例如將頭部、胸部、腹部等被檢體P的哪個部分作為攝像區域來進行圖像化。
[0073]上述「正式掃描」是用於質子密度強調圖像等作為目的的診斷圖像的攝像的掃描,不包括定位圖像用的MR信號收集的掃描或校正用掃描。掃描指的是MR信號的收集動作,不包括圖像重構。校正用掃描指的是,例如為了決定正式掃描的攝像條件中的未確定的條件、在正式掃描後的圖像重構時使用的條件及數據等而相對於正式掃描另外進行掃描。後述的預掃描指的是校正用掃描內的在正式掃描前進行的掃描。
[0074]圖像重構部56基於相位編碼步驟數及頻率編碼步驟數,將從RF接收器48輸入的MR信號的原始數據變換為例如矩陣數據,並將其作為k空間數據進行保存。k空間指的是頻率空間(傅立葉空間)。圖像重構部56通過對k空間數據實施包括2維傅立葉變換等在內的圖像重構處理,生成被檢體P的圖像數據。圖像重構部56將所生成的圖像數據保存到圖像資料庫58。
[0075]圖像處理部60從圖像資料庫58取得圖像數據,對其實施規定的圖像處理,並將圖像處理後的圖像數據作為顯示用圖像數據存儲到存儲裝置66。
[0076]存儲裝置66將該顯示用圖像數據的生成所使用的攝像條件、被檢體P的信息(患者信息)等作為附帶信息附屬於上述顯示用圖像數據進行存儲。
[0077]顯示裝置64按照系統控制部52的控制,顯示正式掃描的攝像條件的設定用畫面、攝像所生成的圖像數據所示的圖像等。
[0078]圖2是表示RF線圈裝置100A的構成及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的配置的一例的示意圖。如圖2所示,RF線圈裝置100A具有線纜102和蓋部件104。
[0079]蓋部件104由具有撓性的材料形成為可進行彎折等變形。作為能夠像這樣變形的材料,能夠使用例如特開2007-229004號公報所記載的具有撓性的電路基板(FlexiblePrinted Circuit:FPC)等。
[0080]在蓋部件104內,配置有作為檢測來自被檢體P的MR信號的天線發揮功能的多個線圈元件(表面線圈)106a、106b、106c、106d、106e、106f。在此,作為一例圖示了 6個線圈元件106a~106f,但是線圈元件106的數量和形狀不限於圖示的例子。
[0081]此外,在蓋部件104內,設有用於控制對接收所使用的線圈元件(106a~106f)進行選擇等RF線圈裝置100A的動作的選擇控制部108。在蓋部件104內還有A/D變換器140a (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等其他構成要素,其詳細情況在後面使用圖4來說明。
[0082]在此作為一例,將RF線圈裝置100A和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作為不同的構成要素進行說明,但這只是解釋的一例。也可以構成為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是RF線圈裝置100A的一部分。
[0083]線纜102的一端側與MRI裝置20A的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連接,另一端側與蓋部件104內的選擇控制部108等連接。
[0084]此外,在蓋部件104內也可以設置將由線圈元件106a~106f檢測到的MR信號放大的預放大器PMPa~PMPf (參照後述的圖4)、以及用於進行濾波的帶通濾波器等。
[0085]在此作為一例,在頂板34的載置有被檢體P的面(以下稱為頂板34的上表面)側配置8個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被檢體P例如在頂板34的寬度方向(圖1的X軸方向)上載置於中央。因此,在該例中,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在頂板34的寬度方向的兩端側分別以沿著頂板34的長邊方向(Z軸方向)的列狀離散地配置各4個。
[0086]此外,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的框體302 (參照後述的圖3)埋設在頂板34的上表面的正下方,其固定板321 (參照後述的圖3)從頂板34的上表面露出。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與固定板321嵌合,從而相對於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脫離自如地被固定。
[0087]因此,無論將RF線圈裝置佩戴於被檢體P的哪個部分,將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相對於最近的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進行接近固定即可。本實施方式是胸部用的RF線圈裝置100A的例子,但是這一點在其他部位用的RF線圈裝置和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的組合的情況下也成立。因此,能夠縮短線纜102的長度。
[0088]另外,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的數量和配置之處不限於圖2的形態(頂板34內部)。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例如可以露出到頂板34之上或機架21之上,也可以配置於機架21內部,還可以配置於診視臺32。
[0089]圖3是表示將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相對於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進行固定的方法的一例的截面示意圖。如圖3的上段所示,在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的框體202上形成有例如2個突起221。
[0090]為了容易插入及卸下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突起221例如形成為橫截面半圓狀。這是因為,一般來說,與突起221表面的起伏劇烈的構造相比,圓滑地倒角的情況下更容易插入線圈側無 線通信裝置200A。突起221例如可以是球面狀,也可以是將圓筒沿著其軸方向分割為一半的形狀。
[0091]在此作為一例,設包含突起221的框體202由不變形的非磁性體的材料形成。通過由非磁性體的材料形成,能夠可靠地避免對經由感應電場進行的無線通信造成影響。
[0092]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具有例如通過粘接等固定於該框體302的兩側的側面的2個固定板321。各固定板321例如為大致平板狀,相互對置地配置。各固定板321如圖3的下段所示,是與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嵌合的形狀。即,在2個固定板321中,在相互對置的面上,在與突起221對應的位置,分別倒角形成有供突起221嵌合的凹部321a(參照圖3的上段)。
[0093]此外,各固定板321的前端側(框體302的相反側)被斜著倒角,以容易插入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固定板321優選為由能夠彎曲為圖3的中段所示程度的非磁性體的彈性材料形成。作為該材料,例如能夠舉出塑料或合成樹脂等。由非磁性體的材料形成的理由與前述相同。
[0094]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埋設在從頂板34的上表面起例如間隔D處(參照圖3的下段的箭頭)。間隔D是能夠經由感應電場進行無線通信的間隔。在頂板34的上表面形成有供固定板321插通的槽,固定板321經由該槽從頂板34的上表面突出。
[0095]在上述構成中,從圖3的上段的狀態將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插入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側。這時,如圖3的中段所示,各固定板321暫時向相互遠離的方向彎曲。這是因為,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的兩側的突起221間的最長寬度比兩固定板321的最短寬度大。
[0096]並且,在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的框體202的底面與頂板34的上表面相接的位置,兩側的突起221分別嵌合於凹部321a,各固定板321通過形狀復原力恢復到原來的形狀(圖3的上段的形狀)。由此,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在頂板34之上相對於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脫離自如地被固定。
[0097]在此,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在其底面側(上述固定時的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側)具有天線206a~206d。此外,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在其上表面側(上述固定時的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側)具有天線306a~306d。天線306a~306d與天線206a~206d分別成對(共4對)。其中,至少天線206a-306a是例如後述的感應電場耦合型耦合器。
[0098]並且,如上述那樣,在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和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被相互接近固定的狀態下,天線206a~206d配置在分別與天線306a~306d對置的位置。攝像結束的情況下,將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以從頂板34離開的方式從固定板321拔出即可。
[0099]另外,上述的嵌合只是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的固定方法的一例,但是脫離自如的固定方法也可以是其他方法。例如,也可以將扣合件(fastener)的雄側及雌側中的一方固定於頂板34的上表面,將另一方固定於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的底面。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的上表面在頂板34的上表面露出的情況下,也可以將扣合件的雄側及雌側的一方固定於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的上表面。
[0100]在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和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之間,經由感應電場執行近距離無線通信。感應電場指的是,由於磁通密度的時間變化而產生的電場。作為經由感應電場進行的近距離無線通信,例如使用將感應電場耦合型耦合器用作天線的TransferJet(註冊商標)等即可(例如參照特開2010-147922號公報)。
[0101]更詳細地說,感應電場耦合型耦合器具有耦合電極、共振支腳、地線等(未圖示)。若感應電場耦合型耦合器的發送側的共振支腳被輸入電信號,則在耦合電極積蓄電荷,在地線產生與該電荷同等的虛擬電荷。由這些電荷構成微小電雙極子,該微小電雙極子作為發送側天線發揮功能。即,通過由微小電雙極子產生的縱波的感應電場,向接收側傳送數據。與行進方向平行地振動的縱波不依存於天線的朝向,所以能夠實現穩定的數據傳送。 [0102]但是,如果發送側和接收側過分遠離,則兩者不會電磁耦合,所以無法進行數據發送。這是因為,當遠離時,由感應電場耦合型耦合器形成的感應電場會急劇地衰減。
[0103]在圖3中,為了區分各構成要素,將天線206a~206d相互分離地配置,並且將天線306a~306d相互分離地配置,但即使不分離地配置,也能夠避免4個無線通信路徑彼此的幹涉。
[0104]具體地說,在天線206a_306a間、天線206b_306b間、天線206c_306c間、天線206d-306d間將無線頻率分離即可(使頻率值相差較大即可)。這時,優選在各無線通信路徑中避開向被檢體P發送的RF脈衝的中心頻率的整數分之一的頻率。
[0105]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的設置之處優選為距離頂板34上表面不過於深。如果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的天線306a~306d的位置過深,則無法使兩者的間隔D(參照圖3的下段)接近成發送側及接收側的天線206a~206d、306a~306d相互電磁耦合的程度。這種情況下,經由感應電場進行的無線通信變得困難。即,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優選配置在能夠相對於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接近固定成電磁耦合的程度的位置。
[0106]另外,只要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側的電雙極子自身(天線)和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側的電雙極子自身(天線)不直接接觸,也可以使覆蓋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側的天線的框體和覆蓋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側的天線的框體接觸。這是因為,只要能夠確保在發送側的天線和接收側的天線之間產生感應電場的間隔D即可。因此,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的天線側的面也可以在頂板34的上表面平齊地露出。[0107]圖4是示意性地表示與由RF線圈裝置100A的線圈元件106a~106f檢測到的MR信號的發送有關的各部的功能的框圖。以下從圖4的上側起依次說明構成要素。即,按照RF線圈裝置100A的蓋部件104、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MRI裝置20A的控制側的順序來說明。
[0108]首先,在蓋部件104內配置有:前述的選擇控制部108、前述的多個線圈元件106a ~106f、預放大器 PMPa ~PMPf、A/D 變換器 140a ~140f、P/S 變換器(Parallel/Serial Converter)144、充電池BA、數據保護部150。但是,在圖4中為簡單起見,未圖示線圈元件106c~106f、預放大器PMPc~PMPf及A/D變換器140c~140f。
[0109]數據保護部150具有:存儲控制部152、電場屏蔽罩156、電場屏蔽罩156內的存儲元件160a~160f。但是,在圖4中為簡單起見,未圖示存儲元件160c~160f。即,在該例中,存儲元件(160a~160f)的數量、A/D變換器(140a~140f)的數量、預放大器(PMPa~PMPf)的數量、以及線圈元件(106a~106f )的數量相同。
[0110]各A/D變換器140a~140f分別對應於各預放大器PMPa~PMPf,各預放大器PMPa~PMPf分別對應於各線圈元件106a~106f,各存儲元件160a~160f分別對應於各A/D變換器140a~140f。由各線圈元件106a~106f檢測到的MR信號由對應的預放大器PMPa~PMPf分別放大後,由對應的A/D變換器140a~140f分別數位化,然後分別存儲到對應的存儲元件160a~160f。
[0111]各存儲元件160a~160f對經由感應電場從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向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無線發送的MR信號的數據進行備份。因此,從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向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未正常發送MR信號的情況下,使用存儲元件160a~160f內的存儲數據。
[0112]因此,作為存儲元件(160a~160f)的最大數,優選為與作為天線發揮功能的線圈元件(106a~106f)相同數量。但是,存儲元件的數量不限於上述形態,例如也可以是I個。或者,也可以將存儲元件的數量設為線圈元件的數量的一半,對於各存儲元件分別存儲由2個線圈元件檢測到的MR信號。
[0113]作為存儲元件160a~160f,為了避免對MR信號的發送和接收產生影響,優選為能夠非磁性地進行數據的讀寫。因此,作為存儲元件160a~160f,例如能夠使用快閃記憶體器或EEPROM (Electronically Erasable and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等半導體存儲元件。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一例使用快閃記憶體器。
[0114]但是,存儲元件160a~160f不限於半導體存儲元件。例如,也可以將光拾取裝置搭載於數據保護部150內,對於可重寫的小型光碟通過雷射執行數據的記錄及刪除。這種情況下,也可以省略電場屏蔽罩156。
[0115]此外,存儲兀件160a~160f分別具有例如USB (Universal Serial Bus)等連接埠,存儲元件160a~160f能夠經由該連接埠相對於數據保護部150脫離自如地連接。此外,存儲元件160a~160f分別能夠相對於後述的數據回收部600 (參照圖10)也脫離自如地連接。
[0116]電場屏蔽罩156例如為非磁性體,並且是由導電性高的金屬形成的框體。作為該金屬,例如可以舉出黃銅或銅。另外,也可以用銅箔來覆蓋塑料等不變形的非磁性體來形成電場屏蔽罩156。[0117]存儲控制部152控制對各存儲元件160a~160f的MR信號的數據的寫入及刪除的動作。
[0118]接著,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除了前述的天線206a~206d,還具備數據發送部216、參照信號接收部 218、ID 發送部(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Transmitting Unit)222、柵極信號接收部224、線圈L2。
[0119]在圖4中,柵極信號接收部224-選擇控制部108間的布線、線圈L2-充電池BA間的布線、參照信號接收部218-各A/D變換器140a~140f間的布線、以及P/S變換器144-數據發送部216間的布線等收納於線纜102 (參照圖2)內。在圖4中為簡單起見,未圖示線纜 102。
[0120]此外,由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內的線圈L2和蓋部件104內的充電池BA構成電力授受部220。
[0121]接著,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除了前述的天線306a~306d,還具有數據接收部316、參照信號發送部318、電力供給部320、ID接收部(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Receiving Unit) 322、柵極信號發送部324。此外,電力供給部320具有線圈LI。
[0122]接著,MRI裝置20A的控制系統除了圖1所示的構成要素,還具有升頻變換部402、脈衝波形生成部404、固定頻率生成部406、可變頻率生成部408。此外,RF接收器48具有降頻變換部410、判定部412。
[0123]在第I實施方式中作為一例,在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和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之間存在產生充電用的感應磁場的區域和4個無線通信路徑。以下依次進行說明。
[0124]考慮線圈L2處於與線圈LI接近成電磁耦合的程度的範圍內的情況,即,如前述的圖3的下段那樣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相對於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接近固定的情況。這種情況下,通過電力供給部320向線圈LI流入I次側電流而產生的感應磁場,在線圈L2中產生電動勢。通過該電動勢,在線圈L2中流過2次側電流,充電池BA被充電。
[0125]電力授受部220經由未圖示的布線,向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內的各部和RF線圈裝置100A的各部供給如上述那樣被充電的電力。在此,關於流入線圈LI的I次側電流的頻率,優選相對於4個無線通信路徑的通信頻率分離。這是為了避免天線206a~206d、306a~306d間的4個無線通信路徑的信號和上述I次側電流及2次側電流的幹涉。
[0126]另外,作為確保RF線圈裝置100A的電力的方法,也可以代替電力授受部220和電力供給部320,而將在RF線圈裝置100A的未使用期間內被充電的其他充電池搭載於蓋部件104內。或者,也可以並用在RF線圈裝置100A的未使用期間內被充電的其他充電池和上述電力授受部220及電力供給部320的供電。
[0127]接著,說明4個無線通信路徑。至少在天線206a_306a之間經由感應電場進行無線通信,但是也可以在天線206b-306b間或天線206d-306d間進行。
[0128]第1,在天線206c_306c間,RF線圈裝置100A的識別信息從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無線發送到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具體地說,例如上述識別信息預先存儲在ID發送部222中。但是,RF線圈裝置100A的識別信息也可以從選擇控制部108經由線纜102輸入至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的ID發送部222。
[0129] 若ID接收部322的天線306c接近ID發送部222的天線206c,則ID發送部222基於從ID接收部322無線發送來的電力進行動作。即,ID發送部222將上述識別信息作為數位訊號,從天線206c向天線306c自動地無線發送。該識別信息的無線通信例如可以是與以IC 標籤(Integrated Circuit Tag)等為代表的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同樣的手段。
[0130]ID接收部322將天線306c接收到的RF線圈裝置100A的識別信息輸入至系統控制部52。由此,能夠由系統控制部52來識別目前連接著的是胸部用RF線圈裝置、肩部用RF線圈裝置等各種RF線圈裝置中的哪個等信息。
[0131]第2,在天線306d-206d間,在攝像中從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的柵極信號發送部324向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的柵極信號接收部224持續發送柵極信號。
[0132]更詳細地說,作為切換RF線圈裝置100A內的各線圈元件106a~106f的接通/斷開的開關,例如使用包含PIN 二極體(p-1ntrinsic-n Diode)的有源陷波電路170等(參照後述的圖6)。柵極信號例如是規定陷波電路的阻抗的切換定時的信號(上述開關的控制信號)。另外,也可以構成為從柵極信號發送部324向柵極信號接收部224發送觸發信號,在柵極信號接收部224內基於觸發信號生成柵極信號。
[0133]在向被檢體P發送RF脈衝的期間,經由柵極信號發送部324、天線306d、206d、柵極信號接收部224輸入至RF線圈裝置100A的柵極信號通常被設為接通電平。在柵極信號為接通電平的期間,上述開關為斷開狀態,各線圈元件106a~106f成為迴路切斷的狀態,無法檢測MR信號。 [0134]在除了向被檢體P發送RF脈衝的期間以外的期間,無線發送斷開電平的柵極信號。在柵極信號為斷開電平的期間,上述開關成為接通狀態,各線圈元件106a~106f能夠檢測MR信號。通過進行這樣的線圈元件106a~106f的接通斷開的切換,防止向被檢體P發送RF脈衝的發送用RF線圈28和接收MR信號的線圈元件106a~106f之間的耦合。
[0135]第3,在天線306b_206b間,在掃描開始時從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的參照信號發送部318向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的參照信號接收部218無線發送數字的參照信號。
[0136]具體地說,參照信號是使MR信號的發送側即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與以固定頻率生成部406為基礎的系統的基準頻率同步的信號。參照信號發送部318對從固定頻率生成部406輸入的基準時鐘信號進行調製、頻率變換、放大、濾波等處理,從而生成參照信號。
[0137]在第I實施方式中作為一例,參照信號接收部218具有生成一定頻率的基準時鐘信號的水晶振蕩器等,能夠與參照信號發送部318同樣地生成參照信號。即,參照信號接收部218僅在掃描開始時接收參照信號後,與所接收到的參照信號內的上升沿或下降沿等定時相應地開始參照信號的生成。另外,在掃描開始時參照信號接收部218所接收的參照信號上重疊有後述的A/D變換開始信號(觸發信號)。
[0138]參照信號接收部218在掃描中持續向各A/D變換器140a~140f輸入所生成的參照信號。由此,即使在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和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之間產生了通信不暢的情況下,由線圈元件(106a~106f)檢測到的MR信號也被A/D變換器140a~140f正常地進行A/D變換後備份到存儲元件160a~160f中。
[0139]但是,也可以是,不在參照信號接收部218內生成參照信號。也可以是,在天線306b-206b間,在攝像中持續地從參照信號發送部318向參照信號接收部218無線發送參照信號。[0140]固定頻率生成部406生成一定頻率的基準時鐘信號。固定頻率生成部406為了生成基準時鐘信號,具有例如穩定度高的水晶振蕩器等。固定頻率生成部406向參照信號發送部318及可變頻率生成部408輸入基準時鐘信號。此外,固定頻率生成部406對於圖像重構部56或脈衝波形生成部404等在MRI裝置20A內進行時鐘同步的之處也輸入基準時鐘信號。
[0141]可變頻率生成部408具有PLL (Phase-Locked Loop:相位同步電路)、DDS (DirectDigital Synthesizer:數字直接合成振蕩器)、混合器等。可變頻率生成部408基於上述基準時鐘信號進行動作。可變頻率生成部408作為RF脈衝的中心頻率,生成與從系統控制部52輸入的設定值一致的可變頻率的本地信號(時鐘信號)。
[0142]為此,系統控制部52在預掃描之前將RF脈衝的中心頻率的初始值輸入至可變頻率生成部408。此外,系統控制部52在預掃描後將RF脈衝的中心頻率的修正值輸入至可變頻率生成部408。
[0143]可變頻率生成部408向降頻變換部410及升頻變換部402輸入上述的可變頻率的本地信號。
[0144]此外,將用於決定蓋部件104內的A/D變換器140a~140f中的採樣定時的觸發信號(A/D變換開始信號)從系統控制部52輸入至參照信號發送部318。這裡的採樣指的是,例如每隔一定時間採集模擬信號的強度,並使其成為能夠進行數字記錄的形態。在此作為一例,參照信 號發送部318通過將觸發信號重疊在參照信號上,將參照信號及觸發信號的雙方僅在掃描開始時無線發送給參照信號接收部218。
[0145]第4,在天線206a_306a間,從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的數據發送部216向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的數據接收部316經由感應電場無線發送數字的MR信號。
[0146]具體地說,由被選擇為接收用的線圈元件(106a~106f的至少I個)檢測到的模擬的MR信號被對應的預放大器(PMPa~PMPf的某個)放大後,輸入至對應的A/D變換器(140a~140f的某個)而變換為數位訊號。這時,從參照信號接收部218向各A/D變換器(140a~140f)輸入有參照信號及觸發信號。因此,各A/D變換器(140a~140f)與觸發信號被發送的定時同步地,基於參照信號(採樣時鐘信號)開始採樣及量化。
[0147]各A/D變換器(140a~140f )向對應的存儲元件(160a~160f的某個)和P/S變換器144輸入數字的MR信號。即,A/D變換器140a向存儲元件160a及P/S變換器144輸入由線圈元件106a檢測並由預放大器PMPa放大後再數位化的MR信號。同樣地,A/D變換器140b向存儲元件160b及P/S變換器144輸入由線圈元件106b檢測並由預放大器PMPb放大後再數位化的MR信號。A/D變換器140c~140f也是同樣。
[0148]但是,在存在有未被選擇為MR信號的接收用的線圈元件(106a~106f)的情況下,與該非選擇的線圈元件對應的A/D變換器(140a~140f)及存儲元件(160a~160f)不動作。
[0149]P/S變換器144將輸入的單個或多個MR信號從並行信號變換為串行信號以進行無線發送,將該串行信號經由線纜102輸入至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的數據發送部216。這是因為,在第I實施方式的例子中,MR信號的發送用的天線只是天線206a之中的I個。
[0150]但是,本實施方式不限於作為串行信號進行無線發送的形態。例如也可以構成為,通過增加MR信號的發送用及接收用的天線數等,來保持並行信號的狀態而進行無線發送。[0151]數據發送部216對輸入的串行MR信號進行錯誤訂正編碼、交織(interleave)、調製、頻率變換、放大、濾波等處理,生成(串行信號且數位訊號的)無線發送用的MR信號。數據發送部216將無線發送用的MR信號從該天線206a無線發送到天線306a。
[0152]數據接收部316對由天線306a接收到的MR信號實施放大、頻率變換、解調、逆交織、錯誤訂正解碼等處理。由此,數據接收部316從無線發送用的MR信號提取原來的數字的MR信號,並將提取到的MR信號輸入至RF接收器48的降頻變換部410。
[0153]降頻變換部410將從可變頻率生成部408輸入的本地信號與從數據接收部316輸入的MR信號相乘,進而通過濾波而僅使期望的信號頻帶通過。由此,降頻變換部410對MR信號進行頻率變換(降頻),將頻率變低的MR信號輸入至判定部412。
[0154]判定部412通過對頻率變低的MR信號實施規定的信號處理,生成MR信號的原始數據,並基於MR信號的原始數據判定是否存在發送不良。判定部412判定為存在發送不良的情況下,確定數據的哪個部分為發送不良(丟失等)。關於發送不良的有無的判定方法以及發送不良部分的確定方法,使用圖5在後面說明。
[0155]判定部412將MR信號的原始數據輸入至圖像重構部56,圖像重構部56將MR信號的原始數據變換為k空間數據並保存。
[0156]另外,在上述構成中,將RF接收器48和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作為單獨的構成要素進行了說明,但這只是一例。例如,也可以構成為RF接收器48是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的一部分。
[0157]此外,發送 不良的有無的判定和發送不良部分的確定也可以不由RF接收器48內的判定部412執行,而是例如在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的數據接收部316內執行。或者,發送不良的有無的判定和發送不良部分的確定也可以在圖像重構部56內執行。
[0158]以上是對4個無線通信路徑的說明。
[0159]在圖4中,系統控制部52基於由操作者經由輸入裝置62輸入的攝像條件,決定脈衝序列中的重複時間、RF脈衝的種類、RF脈衝的中心頻率、以及RF脈衝的頻帶寬度等攝像條件。系統控制部52將這樣決定的攝像條件輸入至脈衝波形生成部404。
[0160]脈衝波形生成部404根據上述那樣從系統控制部52輸入的攝像條件,使用從固定頻率生成部406輸入的基準時鐘信號,生成基帶的脈衝波形信號。脈衝波形生成部404將基帶的脈衝波形信號輸入至升頻變換部402。
[0161]升頻變換部402將基帶的脈衝波形信號與從可變頻率生成部408輸入的本地信號相乘,進而通過濾波而僅使期望的信號頻帶通過,從而實施頻率變換(升頻)。升頻變換部402將這樣頻率變高的基帶的脈衝波形信號輸入至RF發送器46。RF發送器46基於輸入的脈衝波形信號生成RF脈衝。
[0162]圖5是各存儲元件160a~160f中存儲的MR信號的數據形式的說明圖。在圖5中,相位編碼及頻率編碼的步驟數為256X256,但這只是一例,各步驟數也可以是256以外。在圖5中,TR為重複時間,橫方向的Ts為採樣時間(Sampling Time),縱方向為相位編碼步驟(Phase Encode Step)。
[0163]這種情況下,例如256次改變相位編碼,收集256行的MR信號而用於I個圖像。具體地說,由線圈元件(106a~106f)檢測到的模擬的I行MR信號被預放大器(PMPa~PMPf)放大後,在A/D變換器(140a~140f)中分別減去載運頻率的正弦波或餘弦波而被數位化。即,I行(I個相位編碼步驟的量)的MR信號在採樣時間內被變換為在時間軸方向上離散而具有大量數字值的數據。各數字值例如表示其接收時刻的MR信號的強度。
[0164]該數位化的MR信號按照每I行依次存儲在存儲元件160a~160f中,並且被輸入至P/S變換器144。I行和下一行的區分用柵極信號來區別。即,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一例,各存儲元件160a~160f作為上述那樣的頻率空間的數字數據而備份(存儲)MR信號。
[0165] 判定部412通過對數位化的MR信號實施規定的信號處理而生成MR信號的原始數據後,如以下那樣判定發送不良的有無。例如,相當於白噪聲的數據值連續了規定數量的情況下,判定部412判定為發送不良。此外,相同數據值連續了規定數量的情況下,判定部412判定為發送不良。
[0166]判定部412例如將相當於白噪聲的數據值連續了規定數量的部分、以及相同數據值連續了規定數量的部分確定為數據的發送不良部分。此外,判定部412例如確定由哪個線圈元件106a~106f檢測到的MR信號中的哪個相位編碼步驟的行為發送不良。
[0167]這種情況下,發送不良例如按照MR信號的每I行來判定,「發送不良部分的重新發送」也按照MR信號的每I行來執行。但這只是一例,也可以構成為,按照I圖像量的每個MR信號來判定發送不良的有無,以I圖像量的MR信號單位來執行MR信號的重新發送。或者,也可以是,即使發送不良部分僅為I行,也以多個圖像量的MR信號的單位來執行MR信號的重新發送。
[0168]這樣,重新發送的MR信號的數據包含與成為發送不良的部分對應的正確數據,但是也可以包含正常發送的正確數據。因此,準確地說,上述「發送不良部分的重新發送」指的是「重新發送包含與成為發送不良的部分對應的正確數據的數據」。
[0169]此外,在第I實施方式中,MR信號的無線通信路徑僅為天線206a_306a間,但是無線通信路徑存在多個的情況下,優選為按照每個無線通信路徑來執行發送不良的有無的判定和發送不良部分的確定。
[0170]例如,考慮胸部用RF線圈裝置100A的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接近固定於I個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而腰部用RF線圈裝置100 α的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Α接近固定於另一個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判定部412按照每個RF線圈裝置(IOOAUOOa )、並且按照其內部的每個線圈元件確定哪個部分的數據為發送不良。
[0171]另外,輸入至P/S變換器144的各行的MR信號如前述那樣被無線發送後,最終由圖像重構部56如圖5那樣按照每個相位編碼步驟排列而變換為矩陣數據。具體地說,將圖5的橫方向即各MR信號的米樣時間Ts以等間隔分為256份,並按照分割出的每個ATs將MR信號的(例如代表性的或平均的)強度變換為各矩陣要素的矩陣值。
[0172]由此,對於實數部分(減去了上述餘弦函數的部分)和虛數部分(減去了上述正弦函數的部分),分別生成256行256列的矩陣數據。圖像重構部56將這2個矩陣數據作為k空間數據保存。
[0173]在此,由各存儲元件160a~160f對MR信號進行備份時,是否為掃描執行中的判定和掃描的開始定時的判定非常重要。以下使用圖6~圖8說明其方法的數個例子,但是關於是否為掃描中,例如能夠根據是否發送了激勵用RF脈衝來判定。
[0174]圖6是表示有源陷波電路170的場合下的、是否為掃描執行中的判定方法的一例的示意電路圖。在RF線圈裝置100A的蓋部件104內,在選擇控制部108與線圈元件106a之間配置有有源陷波電路170。
[0175]有源陷波電路170具有電容器CA、PIN 二極體D1、線圈L3,這些期間相對於線圈元件106a如圖6那樣布線。以使電容器CA-PIN 二極體Dl-線圈L3的迴路的電路的共振頻率成為拉莫爾頻率的方式,選擇了線圈L3的電感、電容器CA的電容、PIN 二極體Dl的順向電阻值等。這種情況下,選擇控制部108能夠基於柵極信號來判定是否為掃描執行中。
[0176]具體地說,線圈元件106a被選擇為接收用的情況下,選擇控制部108在從柵極信號接收部224輸入的柵極信號的接通期間,向PIN二極體Dl沿順向施加上升沿電壓。因此,在柵極信號的接通期間,PIN 二極體Dl成為接通狀態(導通狀態)。
[0177]此外,在柵極信號的接通期間,由於向被檢體P發送拉莫爾頻率的激勵用RF脈衝,所以電容器CA-PIN 二極體Dl-線圈L3的迴路的電路以拉莫爾頻率共振,成為高阻抗。由此,線圈元件106a在電容器CA的部分成為迴路切斷的狀態,所以無法檢測MR信號。
[0178]因此,選擇控制部108在從柵極信號接收部224輸入的柵極信號中有接通期間的情況下,判定為從該期間開始規定期間為掃描中。這裡的規定期間例如是MR信號的收集所需的期間,能夠基於重複時間等攝像條件來預先決定。
[0179]另外,在線圈元件106a未被選擇為接收用的情況下,選擇控制部108向PIN 二極體Dl沿順向施加上升沿電壓。由此,線圈元件106a無法檢測MR信號,所以防止了與被選擇為接收用的其他線圈元件(106b~106f)之間的耦合。
[0180]圖7是表示無源陷波電路的情況下的、是否為掃描執行中的判定方法的一例的示意電路圖。無源陷波電路172具有線圈L4、電容器CB、作為交叉二極體CR並聯連接的二極體D2、D3,它們相對於線圈 元件106a如圖7那樣布線。
[0181]以使線圈L4-電容器CB-交叉二極體CR的迴路的電路的共振頻率成為拉莫爾頻率的方式,選擇了線圈L4的電感、電容器CB的容量、二極體D2、D3的順向電阻值等。電流檢測器174檢測交叉二極體CR中流動的電流值,並輸入至選擇控制部108。
[0182]以下說明無源陷波電路172的動作。
[0183]若向被檢體P發送拉莫爾頻率的激勵用RF脈衝,則由於激勵用RF脈衝的能量較大,所以在交叉二極體CR中瞬間地流過電流。由此,線圈L4-電容器CB-交叉二極體CR的迴路的電路共振,成為高阻抗。因此,線圈元件106a在電容器CB的部分成為迴路切斷的狀態,所以無法檢測MR信號。
[0184]在此,通過核磁共振而從被檢體P放射的MR信號與激勵用RF脈衝相比能量較為微弱,所以不會沿順向流過使二極體D2、D3成為上升沿電壓那樣程度的電流。因此,在不發送激勵用RF脈衝的期間,無源陷波電路172成為接通狀態(對於高頻電流,經由電容器CB的部分成為導通狀態)。即,在不發送激勵用RF脈衝的期間,線圈元件106a成為迴路不切斷的狀態,能夠檢測MR信號。
[0185]此外,在激勵用RF脈衝的發送後,在與重複時間等攝像條件相應的一定期間內執行MR信號的收集。因此,選擇控制部108從電流檢測器174取得在交叉二極體CR中流動的電流值,基於該取得的電流值來判定是否為掃描中。即,選擇控制部108檢測到在交叉二極體CR中流過了規定值以上大小的電流的情況下,判定為在從該檢測定時起的一定期間內為掃描執行中。
[0186]在發送激勵用RF脈衝的期間,優選為如上述那樣使迴路成為切斷的狀態來保護線圈元件106a,在本實施方式中,構成了圖6或圖7的陷波電路(170、172)。在圖6、圖7中說明了線圈元件106a的部分,但是其他線圈元件106b~106f的陷波電路的構成也與圖6或圖7相同。
[0187]另外,在無源陷波電路172的情況下,選擇控制部108也可以不基於交叉二極體CR中流動的電流值、而基於交叉二極體CR的電壓值來判定是否為掃描中。這種情況下,取代電流檢測器174而設置電壓檢測器即可。
[0188]在上述無源陷波電路172的情況下,線圈元件106a~106f無論是否被選擇為接收用,都檢測MR信號。在無源陷波電路172的情況下,僅對由線圈元件106a~106f中的被選擇為接收用的線圈元件(106a~106f)檢測到的MR信號進行A/D變換,並如前述那樣進行存儲及無線發送。
[0189]在無源陷波電路172的情況下,具有不需要該接通斷開的控制這一優點,但是在MR信號的接收中無法防止線圈 元件106a~106f彼此的耦合(像有源陷波電路170那樣)。因此,也可以為了防止線圈元件106a~106f彼此的耦合,針對I個線圈元件106a~106f設置有源陷波電路170和無源陷波電路172各I個。這種情況下,無源陷波電路172不需要控制,對於有源陷波電路170,基於柵極信號與上述同樣地進行控制。
[0190]圖8是表示通過激勵用RF脈衝的發送定時來判定掃描的開始定時的方法的一例的說明圖。在圖8中,橫軸表示從脈衝序列的開始起的經過時間t。圖8的上段表示激勵用RF脈衝的波形的發送定時,下段表示有源陷波電路170的PIN 二極體Dl的電壓值。
[0191]如圖8所示,在有源陷波電路170的情況下,在發送激勵用RF脈衝的期間(柵極信號的接通期間),PIN 二極體Dl成為接通狀態,其兩端的電壓成為上升沿電壓。因此,選擇控制部108在柵極信號的斷開期間持續「第I規定期間」以上後,如果柵極信號成為接通,則能夠將該接通的定時判定為「下次掃描的開始定時」。這裡的「第I規定期間(參照圖8)」例如由選擇控制部108根據攝像條件來決定即可。
[0192]存儲控制部152可以從選擇控制部108實時地取得下次掃描的開始定時,與下次掃描的開始定時同步地開始存儲元件160a~160f內的數據刪除。這是因為,在掃描的開始,通常不是執行圖像生成用的MR信號的收集,而是執行用於決定接收增益的預掃描。SP,即使在下次掃描的開始定時的緊之後開始進行數據刪除,也能夠在將下次掃描中的圖像生成用的MR信號數位化並存儲之前結束數據刪除。
[0193]另一方面,在作為線圈元件106a~106f的陷波電路使用了無源陷波電路172的情況下,選擇控制部108例如如以下那樣判定掃描的開始定時。具體地說,選擇控制部108通過電流檢測器174按照一定的時間間隔始終檢測交叉二極體CR中流過的電流值。選擇控制部108將交叉二極體CR中流過了「第2規定期間」以上的電流後、交叉二極體CR中流過電流的定時,判定為下次掃描的開始定時。這裡的「第2規定期間」相當於圖8的「斷開期間」,例如根據攝像條件來決定即可。
[0194]如上述那樣判定了掃描開始的定時後,選擇控制部108能夠基於重複重複時間及切片數等攝像條件和掃描開始時刻來判定掃描結束時刻。
[0195]接著,說明存在有MR信號的數據的發送不良的情況下的、通過手動來回收數據的方法的一例。在第I實施方式的MRI裝置20A中,作為一例,在存在有MR信號的數據的發送不良的情況下,使用存儲元件(160a~160f )中存儲的數據,在正式掃描結束後自動地重新發送「與成為發送不良的部分對應的正確數據」。
[0196]判定部412判定該重新發送的數據是否存在發送不良。在未正常執行的情況下,判定部412如上述那樣包括數據是由哪個線圈元件(106a~106f)檢測到的在內地確定數據的發送不良部分,並將確定結果輸入至系統控制部52。系統控制部52使顯示裝置64顯示與被判定為存在有檢測數據的發送不良的線圈元件(106a~106f)對應的存儲元件(160a ~160f)。
[0197]圖9是表示通過手動來回收數據的方法的引導顯示的一例的示意圖。系統控制部52使顯示裝置64顯示用於確定應該取出的存儲元件(160a~160f的某個)的信息。在圖9的顯示例中顯示成,由線圈元件106b檢測到的MR信號的至少一部分存在有發送不良,將與線圈元件106b對應的存儲元件160b取出並將其與後述的數據回收部600連接。
[0198]各存儲元件160a~160f如前述那樣脫離自如,但是例如優選為,在各存儲元件160a~160f的表面附加識別編號等,以能夠視覺地相互識別。
[0199]在多個存儲元件包含在RF線圈裝置100A內的情況下,如上述那樣,優選為顯示用於確定存儲有成為發送不良的數據的存儲元件(160a~160f的某一個)的信息。另一方面,僅通過內置於RF線圈裝置100A的I個存儲元件來備份全部線圈元件106a~106f的檢測數據的情況下,引導 顯示成將存儲元件取出並將其與數據回收部600連接即可。
[0200]圖10是表示數據回收部600的配置的一例的示意立體圖。在圖10的例子中,數據回收部600在攝像室的機架21的入口及診視臺32各設置I個,但是數據回收部600的數量也可以是I個,也可以是3個以上。此外,配置形態也不限於圖10的形態,例如也可以設置於控制室內。
[0201]各數據回收部600通過內部布線與RF接收器48連接,具有與存儲元件160a~160f相同類型的連接埠。從系統控制部52 (或判定部412)向各數據回收部600輸入用於確定數據的發送不良部分的信息。在連接有存儲元件(160a~160f)的情況下,各數據回收部600基於該輸入信息,從存儲元件(160a~160f)讀取數據的發送不良部分(所對應的正確數據),並輸入至RF接收器48。
[0202]如上述那樣取得的正確數據(與成為發送不良的部分對應)被降頻變換部410實施了降頻變換之後,在判定部412內被實施規定的信號處理,被輸入至圖像重構部56。圖像重構部56對數據的發送不良部分進行補償,並基於插補後的MR信號的原始數據生成(修正)並保存k空間數據。另外,無論將存儲元件(160a~160f)連接於哪個數據回收部600,都同樣地回收MR信號的數據。
[0203]此外,為了防止發送不良,系統控制部52定期地執行從RF線圈裝置100A的識別信息的取得,始終確認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與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被正常連接。系統控制部52在未能從RF線圈裝置100A正常取得識別信息的情況下,輸出兩者的連接狀況不正常的意思的警告指令。
[0204]圖11是表示除了胸部用的RF線圈裝置100A之外還使用腰部用的RF線圈裝置100α,在無線通信不正常的情況下進行警告顯示的一例的示意圖。在圖11中作為一例,胸部用的RF線圈裝置100Α的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Α和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的無線通信正常,但是腰部用的RF線圈裝置100 α的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和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的無線通信不正常。[0205]因此,系統控制部52將警告指令輸入至顯示裝置64,使顯示裝置64顯示哪個RF線圈裝置與哪個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的無線通信不正常的信息。該信息通過頂板34中的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的配置圖和畫面下側的文字信息來示出。
[0206]即,顯示裝置64在無線通信不正常的情況下,還作為通知無線通信不正常的意思的通知部發揮功能。另外,無線通信不正常的意思的通知不限於顯示,例如也可以通過警告音來執行。或者,無線通信不正常的意思的通知可以通過在適當的位置設置發光二極體等,而通過以紅色閃爍燈的發光來執行。
[0207]圖12是表示第I實施方式中的MRI裝置20A的攝像動作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圖。以下,適當參照前述的各圖,按照圖12所示的步驟編號,說明MRI裝置20A的動作。另外,在此說明使用上述RF線圈裝置100A的例子,但是使用其他RF線圈裝置的情況下,通過設置與線圈無線通信裝置200A同樣的構成,也能夠得到與第I實施方式同樣的效果。
[0208][步驟SI]在頂板34位於機架21外的狀態下,向頂板34上的被檢體P佩戴RF線圈裝置100A,例如相對於最近位置的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將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脫離自如地進行接近固定(參照圖2、圖3 )。通過上述接近固定,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和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進入能夠相互通信的範圍內時,在兩者間開始上述的電力供給及無線通信。
[0209]具體地說,ID發送部222基於從ID接收部322無線發送的電力進行動作,從而將RF線圈裝置100A的識別信息無線發送給ID接收部322 (參照圖4)。在此,各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的天線306c例如在頂板34未插入到機架21內的期間始終以一定的時間間隔輸出電磁波。因此,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被固定在可通信範圍後,立刻開始識別信息的無線發送。
[0210]系統控制部52取得該識別信息,識別出RF線圈裝置100A當前被連接。由此,系統控制部52許可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與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之間的進一步通信,並且執行從電力供給部320向電力授受部220的電力供給。因此,電力供給部320及電力授受部220如前述那樣,開始經由感應磁場向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的各部和RF線圈裝置100A的各部電力供給。
[0211]然後,頂板驅動裝置50 (參照圖1)按照系統控制部52的控制,使頂板34在機架21內移動。
[0212]此外,系統控制部52至少在脈衝序列的結束之前,以一定的時間間隔持續執行從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取得RF線圈裝置100A的識別信息的處理。即,系統控制部52始終確認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與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的連接,在變得不能正常取得上述識別信息的情況下,輸出警告指令並使顯示裝置顯示警告(參照圖11)。
[0213]但是,在頂板34回到機架21外而將存儲元件(160a~160f)卸下的情況下的步驟S11、S12的期間,不執行該處理。因此,警告顯示有可能在步驟SlO之前的任意定時被執行。
[0214]然後,進入步驟S2。
[0215][步驟S2]系統控制部52控制MRI裝置20A的各部,以成為脈衝序列的待機狀態。具體地說,參照信號發送部318按照系統控制部52的通信許可,通過天線306b-206b間的例如經由感應電場的無線通信路徑,向參照信號接收部218輸入數字的參照信號。另外,在被發送的參照信號上,還重疊有用於決定採樣定時的觸發信號。
[0216]在此作為一例,參照信號接收部218僅在掃描開始時接收參照信號後,與接收到的參照信號內的上升沿或下降沿等的定時相應地開始參照信號的生成。參照信號接收部218向各Α/D變換器(140a~140f)持續輸入所生成的參照信號,直到正式掃描結束。由此,即使在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與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之間產生通信不暢的情況下,由線圈元件(106a~106f)檢測到的MR信號也在被預放大器(PMPa~PMPb)放大後,由Α/D變換器(140a~140f )正常地進行Α/D變換,然後存儲到存儲元件(160a~160f )中。
[0217]然後,進入步驟S3。
[0218][步驟S3]從參照信號接收部218向各Α/D變換器(140a~140f)開始輸入了參照信號後,RF線圈裝置100A的選擇控制部108將數據的刪除指令輸入至存儲控制部152。存儲控制部152與接受到數據的刪除指令的定時同步地開始全存儲元件160a~160f內的全部數據的刪除。由此,在全部存儲元件160a~160f中不再有使用區域,能夠最大限度地備份MR信號的數據。[0219]然後,進入步驟S4。
[0220][步驟S4]系統控制部52基於經由輸入裝置62向MRI裝置20A輸入的攝像條件和在步驟SI中取得的使用線圈的信息(在該例中為使用RF線圈裝置100A),設定正式掃描的攝像條件的一部分。
[0221]然後,進入步驟S5。
[0222][步驟S5]系統控制部52通過對MRI裝置20A的各部進行控制,執行預掃描。在預掃描中,例如計算RF脈衝的中心頻率的修正值,生成RF線圈裝置100A內的各線圈元件106a~106f的感度分布圖。然後,進入步驟S6。
[0223][步驟S6]系統控制部52基於預掃描的執行結果,設定正式掃描的其餘攝像條件。攝像條件中還包括在正式掃描中用於接收的線圈元件(106a~106f的至少I個)的信息。
[0224]因此,系統控制部52將圖8中說明的掃描開始定時的判定所需的攝像條件和正式掃描中用於接收的線圈元件的信息通過某個無線通信路徑輸入至RF線圈裝置100A的選擇控制部108。掃描開始定時的判定所需的攝像條件和用於接收的線圈元件的信息,例如在被從柵極信號發送部324向柵極信號接收部224無線發送之後,被從柵極信號接收部224輸入至選擇控制部108。
[0225]然後,進入步驟S7。
[0226][步驟S7]系統控制部52通過對MRI裝置20A的各部進行控制,執行正式掃描。具體地說,通過由靜磁場電源40勵磁的靜磁場磁鐵22,在攝像空間中形成靜磁場。此外,從勻磁線圈電源42向勻磁線圈24供給電流,攝像空間中形成的靜磁場被均勻化。
[0227]另外,在線圈元件106a~106f的開關為有源陷波電路170的情況下,在天線306d-206d間,在正式掃描的執行中持續地從柵極信號發送部324向柵極信號接收部224無線發送前述的柵極信號。
[0228]然後,從輸入裝置62向系統控制部52輸入攝像開始指示後,通過反覆地依次執行以下的~的處理,從被檢體P收集MR信號。
[0229]系統控制部52按照脈衝序列使梯度磁場電源44、RF發送器46及RF接收器48驅動,從而在包含被檢體P的攝像部位的攝像區域形成梯度磁場,並且從發送用RF線圈28向被檢體P發送RF脈衝。
[0230]另外,在各線圈元件106a~106f的開關為有源陷波電路170的情況下,僅在向被檢體P發送RF脈衝的期間,將柵極信號設為例如接通電平,各線圈元件106a~106f成為斷開狀態。由此,防止耦合。
[0231]在各線圈元件106a~106f的開關為有源陷波電路170的情況下,在RF脈衝的發送後,將柵極信號切換為例如斷開電平。然後,通過由選擇控制部108選擇的線圈元件(106a~106f的至少I個),檢測由被檢體P內的核磁共振產生的MR信號。檢測到的模擬的MR信號被從各線圈元件(106a~106f)分別輸入至對應的預放大器(PMPa~PMPb)並放大後,分別被輸入至對應的Α/D變換器(140a~140f)。另外,與未被選擇的線圈元件對應的預放大器(PMPa~PMPb)和Α/D變換器(140a~140f)不動作。
[0232]與由選擇控制部108選擇的線圈元件對應的各Α/D變換器(140a~140f)基於從參照信號接收部218輸入的參照信號,開始對從對應的線圈元件輸入的MR信號進行採樣及量化。然後,Α/D變換器(140a~140f)將數位化的MR信號輸入至P/S變換器144。
[0233]P/S變換器144將輸入的MR信號變換為串行信號,並將其輸入至數據發送部216。數據發送部216通過對串行的MR信號實施規定的處理,生成無線發送用的MR信號,並將其從天線206a經由感應電場朝向天線306a無線發送。
[0234]數據接收部316通過對由天線306a接收到的無線發送用的MR信號實施規定的處理,提取原來的數字的MR信號,並將提取到的MR信號輸入至降頻變換部410。降頻變換部410對輸入的MR信號執行降頻變換,並將頻率降低後的MR信號輸入至判定部412。判定部412通過實施規定的信號處理,生成MR信號的原始數據。
[0235]判定部412通過前述的反覆,對生成的MR信號的原始數據判定是否屬於發送不良。判定部412判定為屬於發送不良的情況下,例如將相當於白噪聲的數據值連續了規定數量的部分、或相同數據值連續了規定數量的部分確定為數據的發送不良部分。在該例中,判定部412確定是由哪個線圈元件106a~106f檢測到的MR信號中的哪個相位編碼步驟的行為發送不良。
[0236]對於不屬於發送不良的MR信號的原始數據,判定部412將其直接輸入圖像重構部56,另一方面,對於屬於發送不良的MR信號的原始數據,判定部412例如將其替換為置換用數據並輸入圖像重構部56。置換用數據例如是全部數據表示最大亮度的數據,由圖像重構部56識別為發送不良部分的數據。圖像重構部56將輸入的MR信號的原始數據變換為k空間數據並保存。
[0237]通過重複以上的~的處理,收集作為正式掃描的MR信號。在該正式掃描的執行時,如圖8中所說明,正式掃描的開始定時由選擇控制部108判定。然後,存儲控制部152與正式掃描的開始定時同步地開始存儲元件160a~160f內的數據刪除,數據刪除在通過正式掃描收集到的MR信號的存儲開始前結束。
[0238]此外,在該正式掃描的執行時,由選擇控制部108繼續判定正式掃描是否為執行中。關於該判定方法,已經通過圖6、圖7說明了有源陷波電路170的情況和無源陷波電路172的情況,所以在此省略說明。
[0239] 在正式掃描為執行中的期間,選擇控制部108對存儲控制部152進行控制,執行(無線發送前的)MR信號的數據的備份。即,由與被選擇的線圈元件對應的Α/D變換器(140a~140f的至少I個)進行了數位化的MR信號被存儲到與該Α/D變換器對應的存儲元件(160a~160f的至少I個)。由此,由被選擇的線圈元件檢測到的全部MR信號的數據被備份。
[0240]以上的正式掃描和MR信號的數據的備份結束後,進入步驟S8。
[0241][步驟S8]在步驟S7的正式掃描中沒有發送不良的情況下,判定部412將沒有發送不良的意思輸入至系統控制部52。這種情況下,進入步驟S13。
[0242]另一方面,在步驟S7的正式掃描中存在發送不良的情況下,判定部412將存在發送不良的意思、以及用於確定數據的發送不良部分的信息輸入至系統控制部52。這種情況下,進入步驟S9。
[0243][步驟S9]系統控制部52將用於確定數據的發送不良部分的信息從某個無線通信路徑發送給RF線圈裝置100A的選擇控制部108。系統控制部52將用於確定數據的發送不良部分的信息從例如柵極信號發送部324無線發送給柵極信號接收部224。這種情況下,柵極信號接收部224將用於確定數據的發送不良部分的信息輸入至選擇控制部108。
[0244]選擇控制部108對存儲控制部152進行控制,將「與成為發送不良的部分對應的正確數據」從存儲著成為發送不良的數據的存儲元件(160a~160f的某一個)輸入至P/S變換器144。然後,與成為發送不良的部分對應的正確數據與前述同樣地經由感應電場再次被無線發送,被實施降頻變換後被輸入至判定部412。 [0245]如前述那樣,在被重新發送的數據中,除了與成為發送不良的部分對應的正確數據,也可以包含發送不良部分的周邊的已正常發送的數據。關於這一點,在步驟S12的數據回收中也是同樣的。
[0246]然後,進入步驟SlO。
[0247][步驟S10]判定部412對步驟S9中輸入的MR信號的數據實施規定的信號處理,生成MR信號的原始數據,並與前述同樣地判定該數據是否屬於發送不良。判定部412將判定結果輸入至系統控制部52。
[0248]在不屬於發送不良的情況下,判定部412將該步驟SlO中生成的MR信號的原始數據輸入至圖像重構部56。然後,圖像重構部56將前述的置換用數據的部分置換為在該步驟SlO中輸入的數據,從而對發送不良部分進行補償。圖像重構部56基於這樣插補後的MR信號的原始數據,對k空間數據進行修正並保存。然後,進入步驟S13。
[0249]另一方面,在屬於發送不良的情況下,系統控制部52 (或判定部412)將用於確定數據的發送不良部分的信息輸入至各數據回收部600。然後,進入步驟S11。
[0250][步驟SII]系統控制部52將用於確定應該取出的存儲元件(160a~160f的某一個)的信息在顯示裝置64上進行引導顯示(參照圖9)。「應該取出的存儲元件」指的是,存儲著成為發送不良的數據的存儲元件。此外,頂板驅動裝置50為了將存儲元件卸下,按照系統控制部52的控制使頂板34移動到機架21外。此外,系統控制部52使從RF線圈裝置100A的識別信息的取得處理停止。然後,進入步驟S12。
[0251][步驟S12]由操作者從RF線圈裝置100A將通過步驟Sll的引導顯示確定出的存儲元件(160a~160f的某一個)卸下,將其連接至數據回收部600。在連接了存儲元件(160a~160f)的情況下,數據回收部600從存儲元件(160a~160f)讀入「與成為發送不良的部分對應的正確數據」,並輸入(傳送)至RF接收器48。數據回收部600傳送數據的發送不良部分後,將連接的存儲元件(160a~160f)內的數據刪除。
[0252]與成為發送不良的部分對應的正確數據在被實施了降頻變換後,在判定部412內被實施規定的信號處理,被輸入至圖像重構部56。圖像重構部56將前述的置換用數據的部分置換為在該步驟S12中輸入的MR信號的原始數據,從而對發送不良部分進行補償,與步驟SlO同樣地對k空間數據進行修正並保存。然後,進入步驟S13。
[0253][步驟S13]在沒有同一被檢體P的下一脈衝序列的情況下,系統控制部52使處理轉移到步驟S14。
[0254]另一方面,在存在同一被檢體P的下一脈衝序列的情況下,系統控制部52分為以下的2種情況,使處理返回到步驟S2。
[0255]第1,在未執行步驟S11、S12的處理的情況下,系統控制部52在繼續從RF線圈裝置100A的識別信息的取得處理的狀態下,使處理回到步驟S2。
[0256]第2,在執行了步驟S11、S12的處理的情況下,系統控制部52在顯示裝置64上顯示用於催促將與數據回收部600連接的存儲元件再次連接到RF線圈裝置100A的規定位置的信息。然後,在存儲元件被正常地再次連接到數據保護部150內的情況下,RF線圈裝置100A的選擇控制部108使向ID發送部222發送識別信息重新開始,系統控制部52使從RF線圈裝置100A取得識別信息的取得處理重新開始。然後,頂板驅動裝置50按照系統控制部52的控制,使頂板34移動到機架21內。然後,回到步驟S2。
[0257][步驟S14]圖像重構部56通過對k空間數據實施包括傅立葉變換等在內的圖像重構處理,將圖像數據 重構,並將得到的圖像數據保存到圖像資料庫58中。然後,圖像處理部60從圖像資料庫58取得圖像數據,並對其實施規定的圖像處理,從而生成顯示用圖像數據,並將該顯示用圖像數據保存到存儲裝置66中。系統控制部52將顯示用圖像數據傳送至顯示裝置64,並使顯示裝置64顯示顯示用圖像數據所示的圖像。
[0258]攝像結束後,(將頂板34移動到機架21外之後)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從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脫離,兩者成為可通信範圍外後,兩者間的通信及供電結束。
[0259]以上說明了第I實施方式的MRI裝置20A的動作。
[0260]以下說明第I實施方式的效果。
[0261]在第I實施方式中,在無線通信時,發送側及接收側相互接近固定,經由感應電場進行無線通信。因此,與以往的數字無線通信相比,較低地抑制了無線的輸出,因此容易應對各種國家的法規限制。
[0262]除了發送側與接收側接近,還能夠降低無線的輸出,所以發送電波在周圍反射而妨礙線圈元件106a~106f檢測來自被檢體P的MR信號的問題也不會發生。因此,能夠從RF線圈裝置100A側向MRI裝置20A的主體側(RF接收器48側)良好地無線發送數字的MR信號。
[0263]此外,在多個線圈元件(106a~106f)被選擇為接收用的情況下,由多個線圈元件分別檢測到的多個MR信號被變換為串行信號並進行無線發送。因此,設置I組MR信號的發送用的天線(無線通信路徑)即可,並且在MR信號彼此之間,不需要進行用於防止幹涉的頻率分尚。
[0264]與此相對,在以往的數字無線通信中,接收側存在於發送側的遠處,所以MR信號的接收用的多個線圈元件同時連接的情況下,會產生串擾等幹涉,所以進行頻率分離和時間分割的通信。像本實施方式這樣,在近距離的無線通信中不需要進行時間分割。
[0265]此外,將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設置多處,將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相對於某I個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i進行固定即可。因此,無論是佩戴於被檢體P的哪個位置的RF線圈裝置、即無論在頂板34上的哪個位置存在RF線圈裝置100A,都能夠將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和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接近固定而良好地無線發送MR信號。
[0266]此外,向RF線圈裝置100A的電力供給、柵極信號的發送、觸發信號的發送也通過無線進行,所以能夠使MRI裝置20A的構成簡單化。結果,能夠降低MRI裝置20A的製造成本。
[0267]進而,在RF線圈裝置100A內,由被選擇為接收用的線圈元件(106a~106f)檢測到的MR信號被存儲在與該線圈元件對應的存儲元件160a~160f。然後,在MR信號的數據存在發送不良的情況下,由判定部412確定發送不良部分,自動地再次發送「與成為發送不良的部分對應的正確數據」。因此,容易對通信不暢所導致的MR信號的數據的發送不良進行補償。
[0268]此外,在通過上述的發送不良部分的再次無線發送也未能補償數據的發送不良部分的情況下,將存儲著「與成為發送不良的部分對應的正確數據」的存儲元件的識別信息進行引導顯示。因此,按照引導顯示,將相應的存儲元件從RF線圈裝置100A卸下,僅通過與數據回收部600連接,就能夠對數據的發送不良部分進行補償。
[0269]此外,系統控制部52始終確認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的連接狀況,在無法正常地取得RF線圈裝置100A的識別信息的情況下,使顯示裝置64顯示警告(參照步驟SI的說明及圖11)。因此,能夠防止在連接不良的狀態下執行正式掃描,即能夠防止MR信號的數據產生發送不良。
[0270]此外,存儲元件160a~160f位於電場屏蔽罩156內,所以不會受到靜磁場或梯度磁場等的電磁影響,能夠可靠地備份MR信號的數據。
[0271]此外,存儲元件160a~160f電氣地存儲及刪除數據。因此,對於存儲元件160a~160f的讀寫不會對磁性成像造成影響。
[0272]此外,存儲元件160a~160f採用脫離自如的構造,設有手動地連接並回收存儲元件160a~160f中備份的數據的數據回收部600。因此,即使產生停電等事態,也能夠可靠地回收到此為止檢測及備份的MR信號的數據。
[0273]此外,設置與線圈元件106a~106f分別對應的存儲元件160a~160f,各存儲元件(160a~160f)僅存儲由對應的線圈元件(106a~106f)檢測到的MR信號的數據。並且,在發送不良時手動地進行數據回收時,對應該將哪個存儲元件的數據回收進行引導顯示(步驟S11、圖9 )。因此,能夠容易地通過手動進行數據回收。
[0274]此外,在有源陷波電路170的情況下,選擇控制部108基於柵極信號判定正式掃描的開始定時,在無源陷波電路172的情況下,選擇控制部108基於交叉二極體CR內的電流值判定正式掃描的開始定時。因此,能夠正確地判定正式掃描的開始定時。與這樣正確地判定的正式掃描的開始定時同步地將存儲元件160a~160f內的數據一併刪除。因此,能夠在適當的定時確保新收集的MR信號的數據的存儲區域。
[0275]此外,選擇控制部108及存儲控制部152在正式掃描的執行中,使存儲元件160a~160f備份MR信號的數據。因此,通過MR信號的數據的備份處理,掃描時間不會延長。
[0276]此外,在有源陷波電路170的情況下,選擇控制部108基於柵極信號判定正式掃描是否仍在執行中,在無源陷波電路172的情況下,選擇控制部108基於交叉二極體CR內的電流值判定正式掃描是否仍在執行中。因此,選擇控制部108在正式掃描結束時,能夠立即判定為掃描結束,所以容易決定MR信號的數據的備份處理的結束定時。
[0277]根據以上說明的第I實施方式,在MRI中,能夠將數位化的MR信號從RF線圈裝置向MRI裝置的控制側良好地無線發送。此外,能夠對通信不暢所導致的MR信號的數據的發送不良進行補償。
[0278]〈第2實施方式〉
[0279]接下來,說明第2實施方式的MRI裝置20B。另外,第2實施方式的MRI裝置20B與第I實施方式相比,不同點僅在於備份的MR信號的數據的回收方法,因此僅說明不同點。
[0280]圖13是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MRI裝置20B的整體構成的一例的示意性框圖。MRI裝置20B在控制室中具有:系統控制部52、輸入裝置62、顯示裝置64、存儲裝置66、系統總線54、圖像重構部56、圖像資料庫58、圖像處理部60等。另外,在圖13中為簡單起見,未圖示圖像資料庫58、圖像處理部60 (參照圖1)。
[0281]此外,MRI裝置20B在攝像室中具有:數據回收型充電部(data-collecting typecharging unit)620、機架21、診視臺32、頂板34、靜磁場電源40、勻磁線圈電源42、梯度磁場電源44、RF發送器46、RF接收器48、胸部用的RF線圈裝置100B等。另外,在圖13中為簡單起見,未圖示診視 臺32、靜磁場電源40、勻磁線圈電源42、梯度磁場電源44、RF發送器46等(參照圖1、圖4)。
[0282]作為第2實施方式的特徵之一的數據回收型充電部620,在收納有胸部用、腰部用等各種佩戴型的RF線圈裝置的線圈棚610內作為充電站設置。數據回收型充電部620在此作為一例,通過內部布線與RF接收器48連接。
[0283]將RF線圈裝置100B收納到數據回收型充電部620後,數據回收型充電部620開始RF線圈裝置100B的充電,並且讀取RF線圈裝置100B內的存儲元件中備份的MR信號的數據並發送給RF接收器48。
[0284]具體地說,RF線圈裝置100B具有蓋部件104』和線纜102。蓋部件104』通過線纜102與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連接。蓋部件104』的構成除了以下2點外,與第I實施方式的RF線圈裝置100A的蓋部件104相同。
[0285]第1,蓋部件104』具有與數據回收型充電部620嵌合的連接部190。第2,在蓋部件104』內設置經由連接部190及數據回收型充電部620將數據保護部150內的存儲元件160a~160f與RF接收器48連接的布線。
[0286]數據回收型充電部620具有與蓋部件104』的連接部190嵌合的形狀的連接部622。數據回收型充電部620的框體在連接部622的相反側具有相當於圖3的凹部321a的形狀部分,由此,成為與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嵌合的形狀。此外,數據回收型充電部620的框體在連接部622的相反側具有相當於圖4的電力供給部320的構成。
[0287]因此,蓋部件104』及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分別與數據回收型充電部620嵌合時,數據回收型充電部620通過感應磁場,經由線纜102開始蓋部件104』內的充電池BA的充電。[0288]此外,數據回收型充電部620隨著充電開始,讀取蓋部件104』內的存儲元件160a~160f中備份的MR信號的數據,並發送給RF接收器48。
[0289]這時,系統控制部52也可以經由未圖示的布線將MR信號的數據中的發送不良的部分的信息預先輸入數據回收型充電部620,而僅將不良的部分發送給RF接收器48 (的降頻變換部410)。或者,以包含與成為發送不良的部分對應的數據的方式,一併發送已正常發送的相鄰數據。
[0290]RF接收器48 (的判定部412)對MR信號的數據中的發送不良的部分進行補償並執行與第I實施方式同樣的處理後,將MR信號的原始數據輸入至圖像重構部56。
[0291 ] 此外,數據回收型充電部620在對RF接收器48發送MR信號的數據結束後,通過經由連接部190、622的未圖示的布線,將數據刪除指令輸入至蓋部件104』的存儲控制部152。存儲控制部152與數據刪除指令的接收同步地刪除各存儲元件160a~160f的存儲中的數據。
[0292]圖14是表示實施方式的MRI裝置20B的動作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圖。以下,按照圖14所示的步驟編號說明MRI裝置20B的動作。
[0293][步驟S21~S30]與第I實施方式的圖12的步驟SI~SlO分別相同。在步驟S30中未能對MR信號的數據中的發送不良部分進行補償的情況下,進入步驟S31,已補償的情況下,進入步驟S32。 [0294][步驟S31]與圖9同樣地引導顯示在MR信號的數據中存儲發送不良部分的意思。同時,系統控制部52使顯示裝置64顯示「在脈衝序列結束後,請將RF線圈裝置100B及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設置到數據回收型充電部620」這樣的催促數據回收的消息。上述消息的「脈衝序列結束後」是步驟S32之後。這是因為,在存在同一被檢體P的下一脈衝序列的情況下,在頂板34位於機架21內的狀態下返回步驟S22。
[0295]因此,在此作為一例,系統控制部52設為使從RF線圈裝置100B取得識別信息的取得處理繼續的狀態。然後,進入步驟S32。
[0296][步驟S32]與第I實施方式的步驟S13同樣,在不存在同一被檢體P的下一脈衝序列的情況下,系統控制部52使處理轉移到步驟S33。
[0297]另一方面,在存在同一被檢體P的下一脈衝序列的情況下,系統控制部52在使從RF線圈裝置100B取得識別信息的取得處理繼續的狀態下,使處理回到步驟S22。
[0298][步驟S33]與第I實施方式的步驟S14同樣,執行圖像重構及圖像顯示。但是,在執行了步驟S31的處理的情況下,在圖像重構前執行以下的處理。
[0299]具體地說,在攝像結束後,頂板驅動裝置50使頂板34移動到機架21外。然後,如圖13中所說明,將RF線圈裝置100B及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設置到數據回收型充電部620,執行「與發送不良部分對應的MR信號的正確數據」的回收。由此,將數據的發送不良部分補償後,開始圖像重構。以上說明了第2實施方式的MRI裝置20B的動作。
[0300]像這樣,在第2實施方式中,也能夠得到與第I實施方式同樣的效果。在第2實施方式中,在未能對MR信號的數據的發送不良部分進行補償的情況下,在同一被檢體P的脈衝序列的結束後,在對RF線圈裝置100B進行充電時執行發送不良部分的數據回收及存儲元件160a~160f的數據刪除。由於在RF線圈裝置100B的充電時執行數據回收,所以與第I實施方式同樣,不會由於數據回收而掃描時間延長。[0301]
[0302]以下對上述各實施方式的補充事項進行說明。
[0303][1]在第1及第2實施方式中,說明了數據保護部150配置於RF線圈裝置100A的蓋部件104內的例子。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不限於該形態。數據保護部150也可以配置於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內。
[0304]或者,數據保護部150也可以配置於P/S變換器144的後級。這種情況下,數據保護部150內的存儲元件對變換為串行信號的MR信號的數據進行備份。這種情況下,即使多個線圈元件被選擇為接收用,由這些多個線圈元件檢測到的MR信號也可以一併備份到例如I個存儲元件中。
[0305][2]在第1實施方式中,說明了在各個正式掃描開始時將存儲元件160a~160f內的數據瞬間刪除的例子。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不限於該形態。各存儲元件160a~160f的存儲容量充分大的情況下,例如也可以在對於1個被檢體P的全部脈衝序列結束後刪除存儲元件160a~160f內的數據。或者,也可以在MRI裝置20A的重啟時刪除存儲元件160a~160f內的數據。
[0306][3]在多個接收用的RF線圈裝置佩戴於被檢體的情況下,也可以將這些RF線圈裝置並聯連接,將由一個RF線圈裝置接收到的MR信號的數據雙重地備份到雙方的RF線圈裝置內的各存儲元件中。
[0307]圖15是表示將胸部用RF線圈裝置100C和腰部用RF線圈裝置100 Y相對於各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並聯連接的一例的框圖。在該例中,為了避免附圖變得複雜,將胸部用RF線圈裝置100C和腰部用RF線圈裝置IOOy內的線圈元件的數量分別設為2個,但實際上也可以分別配置3個以上線圈元件。
[0308]胸部用RF線圈裝置100C具有數據通信裝置200C、蓋部件104c、及未圖示的線纜,經由線纜與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連接。與胸部用RF線圈裝置100C連接的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相對於一個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接近固定。由胸部用RF線圈裝置100檢測到的MR信號在這些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間,與上述同樣地經由感應電場進行無線發送。
[0309]腰部用RF線圈裝置100 Y具有數據通信裝置200C』、蓋部件104 Y、及未圖示的線纜,經由線纜與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連接。與腰部用RF線圈裝置100 Y連接的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相對於不同於胸部用RF線圈裝置100C側的另一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接近固定。由腰部用RF線圈裝置100 Y檢測到的MR信號在這些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間,與上述同樣地經由感應電場進行無線發送。
[0310]在腰部用RF線圈裝置100 Y的蓋部件104c內,為了接收來自腰部的MR信號而配置有各線圈元件106 α、106 β等。在蓋部件104c內,與圖4的蓋部件104同樣地配置有充電池BA等構成要素,但是為了簡單起見,在圖15中未圖示。
[0311]數據通信裝置200C、200C』分別具有用於經由感應電場耦合型耦合器等的感應電場進行無線通信的構成要素。數據通信裝置200C的框體具有與數據通信裝置200C』嵌合的多個突起。數據通信裝置200C』的框體具有與上述多個突起分別嵌合的多個插入孔。由此,數據通信裝置200C、200C』相互緊貼固定。另外,天線自身位於框體的內部,所以即使數據通信裝置200C、200C』的各框體相互緊貼固定,天線彼此也不會接觸,對無線通信沒有阻礙。
[0312]數據通信裝置200C通過與第I實施方式同樣的方法,將由胸部用RF線圈裝置100C檢測到的MR信號經由感應電場無線發送給數據通信裝置200C』。即,由胸部用RF線圈裝置100C的線圈元件106a、106b分別檢測、由預放大器PMPa、PMPb放大後再由Α/D變換器140a、140b進行了 A/D變換的各MR信號,被P/S變換器144變換為串行信號,再被無線發送給數據通信裝置200C』。
[0313]數據通信裝置200C』將接收到的串行信號復原為原來的並行信號(與各線圈元件106a、106b對應的多個數字的MR信號)。然後,數據通信裝置200C』將由線圈元件106a檢測到的MR信號輸入至存儲元件160 α,將由線圈元件106b檢測到的MR信號輸入至存儲元件 160 β。
[0314]腰部用RF線圈裝置100 Y的存儲控制部152將由線圈元件106a檢測並無線發送的MR信號、和由腰部用RF線圈裝置IOOy的線圈元件106α檢測並由預放大器PMPa放大後再由Α/D變換器140 α數位化的MR信號存儲到存儲元件160 α中。
[0315]此外,腰部用RF線圈裝置100 Y的存儲控制部152將由線圈元件106b檢測並無線發送的MR信號、和由腰 部用RF線圈裝置100 Y的線圈元件106β檢測並由預放大器ΡΜΡβ放大後再由Α/D變換器140 β數位化的MR信號存儲到存儲元件160 β中。
[0316]同樣,由腰部用RF線圈裝置100 Y的線圈元件106 α、106β檢測並變換為串行信號的MR信號經由感應電場從數據通信裝置200C』無線發送給數據通信裝置200C。數據通信裝置200C與上述同樣地,將接收到的串行信號復原為並行信號。數據通信裝置200C將由線圈元件106α檢測到的MR信號輸入至存儲元件160a,將由線圈元件106β檢測到的MR信號輸入至存儲元件160b。
[0317]胸部用RF線圈裝置100C的存儲控制部152將由線圈元件106 α檢測並無線發送的MR信號、和由線圈元件106a檢測並數位化的MR信號存儲到存儲元件160a中。
[0318]此外,胸部用RF線圈裝置100C的存儲控制部152將由線圈元件106 β檢測並無線發送的MR信號、和由線圈元件106b檢測並數位化的MR信號存儲到存儲元件160b中。
[0319]這樣,由胸部用RF線圈裝置100C、腰部用RF線圈裝置100 Y的各線圈元件106a、106b、106 α、106 β分別檢測到的MR信號通過胸部用RF線圈裝置100C、腰部用RF線圈裝置100 Y內的各存儲元件160a、160b、160 α、160 β雙重地備份。由此,能夠萬無一失地保護MR信號的數據。
[0320][4]在多個接收用的RF線圈裝置佩戴於被檢體的情況下,也可以將這些RF線圈裝置串聯連接,僅將一個RF線圈裝置側的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相對於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接近固定。
[0321]圖16是表示將胸部用RF線圈裝置100D和腰部用RF線圈裝置100 Δ相對於一個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串聯連接的一例的框圖。
[0322]胸部用RF線圈裝置100D具有:蓋部件104d、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Α、以及連接它們的未圖示的線纜。
[0323]蓋部件104d在此作為一例,除了下述不同點之外,與第I實施方式的蓋部件104相同。該不同為,取代通過感應磁場進行充電的充電池BA,而具有在成像前預先充電的充電池 BAT。[0324]充電池BAT通過未圖示的布線,向胸部用RF線圈裝置100D的各部供給電力。
[0325]腰部用RF線圈裝置100 Λ具有:數據通信裝置300 Λ、蓋部件104 Λ、未圖示的線纜。胸部用RF線圈裝置100D通過線纜與另I個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Α連接。蓋部件104 Δ除了以下2點之外,與圖15中說明的蓋部件104 Y相同。
[0326]第1,蓋部件104 Λ內的各存儲元件160 α、160 β不存儲由胸部用RF線圈裝置100D檢測到的MR信號,而分別存儲由線圈元件106 α、106 β檢測並數位化的MR信號。
[0327]第2,在蓋部件104內設有將以下2個串行信號合成為I個串行信號的信號合成部196。
[0328]一個是由胸部用RF線圈裝置100D的線圈元件106a、106b檢測並數位化、作為串行信號從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A無線發送給數據通信裝置300 Δ的MR信號。
[0329]另一個是由腰部用RF線圈裝置100 Λ的線圈元件106 α ,106 β檢測並分別數位化、由P/S變換器144變換為串行信號的MR信號。
[0330]即,信號合成部196將包含有由4個線圈元件106a、106b、106a ,106 β檢測到的
MR信號的串行信號輸入至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Α。腰部用RF線圈裝置100 Λ側的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Α在頂板34上相對於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接近固定,將從信號合成部196輸入的串行信號與第I實施方式同樣地無線發送給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
[0331]數據通信裝置300 Λ與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同樣,是與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Α嵌合的形狀,具有用於經由感應電場耦合型耦合器等的感應電場進行無線通信的構成要素。數據通信裝置300 Λ通過經由感應電場的無線通信,從胸部用RF線圈裝置100D側的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200Α接收包含有由線圈元件106a、106b檢測到的MR信號的串行信號。
[0332]在這樣將多個接收用RF線圈裝置串聯連接、僅將I個RF線圈裝置側的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接近固定於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的情況下,使用的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300僅為I個。這種情況下,能夠減少RF接收器48的使用信道數。
[0333][5]圖15、圖16所述的將多個接收用RF線圈裝置並聯或串聯連接的變形例也能夠應用於頭部用、肩部用等其他部位用的RF線圈裝置的情況。此外,並聯或串聯連接的接收用RF線圈裝置的數量不限於2個,也可以是3個以上。
[0334][6]以上說明了本發明的若干實施方式,但是這些實施方式只是作為例子提示,不意圖限定發明的範圍。這些實施方式能夠以其他各種形態實施,在不脫離發明的主旨的範圍內,能夠進行各種省略、置換、變更。這些實施方式及其變形包含在發明的範圍及主旨中,也包含在權利要求的範圍所記載的發明及其均等範圍內。
[0335]符號的說明
[0336]20A、20BMRI 裝置
[0337]21 機架
[0338]22靜磁場磁鐵
[0339]24勻磁線圈
[0340]26梯度磁場線圈
[0341]28發送用RF線圈
[0342]29接收用RF線圈[0343]34 頂板
[0344]100 ARF線圈裝置
[0345]102 線纜
[0346]104蓋部件
[0347]106a~106f線圈元件
[0348]156電場屏蔽罩
[0349]160a~160f存儲元件
[0350]200A線圈側無線通信裝置
[0351]206a ~206d、306a ~306d 天線 [0352]300控制側無線通信裝置
[0353]600數據回收部
[0354]620數據回收型充電部
[0355]P被檢體
【權利要求】
1.一種磁共振成像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 RF線圈裝置,檢測從被檢體發出的核磁共振信號並將其數位化,並且包括存儲所述核磁共振信號的數據保護部; 第I無線通信部,將數位化的所述核磁共振信號進行無線發送; 第2無線通信部,接收從所述第I無線通信部無線發送的所述核磁共振信號; 圖像重構部,基於由所述第2無線通信部接收到的所述核磁共振信號,將所述被檢體的圖像數據重構;以及 判定部,判定在所述第I無線通信部與所述第2無線通信部之間的無線通信中是否存在所述核磁共振信號的數據的發送不良; 在由所述判定部判定 為存在所述發送不良的情況下,所述第I無線通信部將所述數據保護部中存儲的所述核磁共振信號無線發送給所述第2無線通信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判定部在判定為存在所述發送不良的情況下,確定所述核磁共振信號的數據中的發送不良部分, 在由所述判定部判定為存在所述發送不良的情況下,所述第I無線通信部將包含有所述發送不良部分的數據再次無線發送給所述第2無線通信部。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裝置,其特徵在於, 還具備系統控制部,該系統控制部執行所述第I無線通信部與所述第2無線通信部之間的無線通信是否正常的判定, 所述第I無線通信部將所述RF線圈裝置的識別信息無線發送給所述第2無線通信部,所述系統控制部基於由所述第2無線通信部接收到的所述識別信息,執行所述無線通信是否正常的判定。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裝置,其特徵在於, 還具備通知部,在由所述系統控制部判定為無線通信不正常的情況下,該通知部通知無線通信不正常的意思。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數據保護部具有存儲元件,該存儲元件電氣地或通過雷射來存儲及刪除所述核磁共振信號的數據。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數據保護部具有電氣地存儲所述核磁共振信號的數據的半導體存儲元件、以及包圍所述半導體存儲元件的電場屏蔽罩。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裝置,其特徵在於, 還具備數據回收部,該數據回收部能夠連接所述存儲元件,並且讀取所述存儲元件中存儲的所述核磁共振信號的數據, 所述存儲元件構成為相對於所述數據保護部及所述數據回收部脫離自如。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第I無線通信部經由感應電場將數位化的所述核磁共振信號進行無線發送,所述第2無線通信部經由所述感應電場接收從所述第I無線通信部無線發送的所述核磁共振信號。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數據保護部作為頻率空間的數字數據而存儲所述核磁共振信號。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RF線圈裝置具有:多個線圈元件,分別從所述被檢體檢測所述核磁共振信號;以及選擇控制部,將所述多個線圈元件的至少I個選擇為掃描中使用的線圈元件,該掃描是由磁共振成像裝置進行的所述核磁共振信號的收集動作; 所述數據保護部在所述掃描的執行中存儲通過由所述選擇控制部選擇的所述線圈元件在所述掃描的執行中檢測到的所述核磁共振信號。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RF線圈裝置具有多個陷波電路,該多個陷波電路分別與所述多個線圈元件對應,並且按照所述選擇控制部的控制,切換所述線圈元件對所述核磁共振信號的檢測功能的接通和斷開, 所述選擇控制部取得對所述陷波電路的阻抗的切換定時進行規定的柵極信號,基於所述柵極信號控制所述多個陷波電路,並且判定是否為所述掃描的執行中。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選擇控制部基於所述柵極信號判定所述掃描的開始定時。
13.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RF線圈裝置具有多個陷波電路,該多個陷波電路與所述多個線圈元件分別對應,並且切換所述線圈元件對所述核磁共振信號的檢測功能的接通和斷開, 所述選擇控制部基於所述陷波電路內的電流值或電壓值,判定是否為所述掃描的執行中。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選擇控制部基於所述陷波電路內的電流值或電壓值,判定所述掃描的開始定時。
15.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數據保護部與由所述選擇控制部判定的所述掃描的開始定時同步地使存儲中的所述核磁共振信號的數據的刪除開始。
16.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數據保護部具有與所述多個線圈元件分別對應的多個存儲元件,並且在所述掃描的執行中,將所述核磁共振信號存儲到與由所述選擇控制部選擇的所述線圈元件對應的所述存儲元件中。
1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具備: 充電池,內置於所述RF線圈裝置,並且向所述RF線圈裝置供電; RF接收器,從所述第2無線通信部取得無線發送的所述核磁共振信號並實施頻率變換,將頻率變換後的所述核磁共振信號的數據輸入至所述圖像重構部;以及 數據回收型充電部,構成為能夠脫離自如地連接所述RF線圈裝置,在連接有所述RF線圈裝置的情況下,對所述充電池進行充電,並且將所述數據保護部存儲中的數據發送給所述RF接收器。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數據回收型充電部在所述數據保護部存儲中的數據發送結束後,將數據刪除指令輸入至所述數據保護部, 所述數據保護部在接受到所述數據刪除指令的情況下,將存儲中的數據刪除。
1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裝置,其特徵在於, 作為所述RF線圈裝置,至少具備2個RF線圈裝置, 各個所述RF線圈裝置還具有通信裝置,該通信裝置經由感應電場發送及接收所述核磁共振信號, 一方的所述RF線圈裝置的所述數據保護部存儲由所述一方的RF線圈裝置檢測到的所述核磁共振信號、和由另一方的所述RF線圈裝置檢測到後由所述一方的RF線圈裝置的所述通信裝置接收到的所述核磁共振信號, 另一方的所述RF線圈裝置的所述數據保護部存儲由所述一方的RF線圈裝置檢測到後由所述另一方的RF線圈裝置的所述通信裝置接收到的所述核磁共振信號、和由所述另一方的RF線圈裝置檢測到的所述核磁共振信號。
2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裝置,其特徵在於, 作為所述RF線圈裝置至少具備2個RF線圈裝置, 各個所述RF線圈裝置還具有通信裝置,該通信裝置經由感應電場發送或接收所述核磁共振信號, 一方的所述RF線圈裝置的所述通信裝置將由所述一方的RF線圈裝置檢測並數位化的所述核磁共振信號無線發送給另一方的所述RF線圈裝置的所述通信裝置, 所述第I無線通信部與所述另一方的RF線圈裝置連接,將由所述一方的RF線圈裝置檢測到後由所述通信裝置接收到的所述核磁共振信號、和由所述另一方的RF線圈裝置檢測到的所述核磁共振信號無線發送給所述第2無線通信部。
【文檔編號】G01R33/36GK103930022SQ201380002681
【公開日】2014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2日
【發明者】富羽貞範, 本橋弘樹 申請人:株式會社東芝, 東芝醫療系統株式會社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