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氣液比調節功能的油氣回收拉斷閥及加油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12 00:30:32 1

本實用新型涉及加油設備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帶氣液比調節功能的油氣回收拉斷閥及加油裝置。
背景技術:
油氣是加油站加油、卸油和儲存過程中揮發到空氣中形成的易揮發有機化合物。加油站正常作業中的油氣主要產生於兩個環節:一是收卸儲存環節,二是加油作業環節,都會排放出與汽油體積相同的油蒸氣。油氣的排放不僅僅汙染環境,還會對加油站造成巨大的安全隱患。當油氣在加油站附近的濃度過高時,很容易引起爆炸事故。
現在許多城市的加油站中,加油裝置除了可以對汽車進行加油外還可以對油箱裡溢出的油氣進行回收,此階段的回收原理是加油機向汽車油箱充油時,以油氣回收真空泵做輔助動力,輸油管和輸氣管同軸,即輸油管套設於輸氣管上,加油時,輸氣管把汽車油箱裡產生的油氣收集到地下儲油罐內。實際操作中需要對氣液比進行調整,氣液比即回收的油氣和輸出的汽油的體積比。
提供一種便於調節氣液比的帶氣液比調節功能的油氣回收拉斷閥和加油裝置,這對於防止油氣汙染環境具有比較重要的現實意義。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了一種帶氣液比調節功能的油氣回收拉斷閥,其能夠調節氣液比,從而更加高效地對油氣進行回收。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加油裝置,其包括了上述帶氣液比調節功能的油氣回收拉斷閥,從而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氣液比。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帶氣液比調節功能的油氣回收拉斷閥,用於連接油氣回收膠管和油槍,包括第一閥體和第二閥體;所述第一閥體和所述第二閥體可拆卸連接;在拉力的作用下所述第一閥體和所述第二閥體可相互分離;
所述帶氣液比調節功能的油氣回收拉斷閥還包括閥芯,所述閥芯與所述第一閥體連接,所述第一閥體、所述第二閥體和閥芯共同形成氣路通道和油路通道;
所述閥芯上設置有封堵元件,所述封堵元件能夠將所述油路通道封堵或打開;
所述第二閥體上設置有氣液比例調節元件,所述氣液比例調節元件伸入到所述氣路通道中,並能夠在所述氣路通道中移動以改變所述氣路通道的通流面積。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閥體設置有沿其軸向延伸的通孔;所述第一閥體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包括進油通道;所述第二端包括出油口;
所述閥芯設置在所述第一閥體內,所述閥芯設置有出氣通道;所述閥芯的外壁與所述第一閥體的內壁之間形成環形通道;
所述第二閥體設置有進氣通道和出油通道,所述進氣通道一端與所述出氣通道連通,另一端用於連接油槍;
所述進油通道、所述環形通道和所述出油通道共同形成油路通道;所述進氣通道和所述出氣通道共同形成氣路通道。
作為優選,所述閥芯的外圓周上套設有彈簧,所述彈簧的一端與所述閥芯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封堵元件連接;所述封堵元件在所述彈簧的作用力下可將所述出油口封堵;
所述第二閥體包括氣路閥杆,所述氣路閥杆與所述封堵元件連接,使得所述封堵元件與所述出油口間隔設置;
所述第一閥體與所述第二閥體分離時,所述氣路閥杆與所述封堵元件分離。
作為優選,所述封堵元件套設在所述閥芯上,與所述閥芯滑動連接;所述封堵元件包括筒體和凸緣,所述彈簧套設於所述筒體上,所述彈簧一端與所述閥芯端部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凸緣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帶氣液比調節功能的油氣回收拉斷閥還包括安全擋片,所述第一閥體與所述第二閥體通過所述安全擋片連接;在拉力的作用下所述安全擋片能夠張開,所述第一閥體與所述第二閥體能夠脫離開來。
作為優選,所述第二閥體上設置有安裝孔,所述安裝孔與所述氣路通道貫通;所述氣液比例調整元件安裝在所述安裝孔中,並伸入到所述氣路通道中,所述氣液比例調節元件可在所述安裝孔中移動。
作為優選,所述氣液比例調節元件為圓柱狀結構,並與所述安裝孔螺紋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氣液比例調節元件的軸線垂直於所述氣路通道的軸線方向。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閥體與所述第二閥體的配合面之間設置有密封件;所述氣液比例調節元件與所述安裝孔之間設置有密封件。
一種加油裝置,包括輸送管、油槍和所述的帶氣液比調節功能的油氣回收拉斷閥,所述輸送管包括輸油管和輸氣管;所述油路通道一端與所述輸油管連通,另一端與所述油槍連通;所述氣路通道的一端與輸氣管連通,另一端與油槍連通。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上述設計得到的帶氣液比調節功能的油氣回收拉斷閥和加油裝置,通過調整氣液比例調節元件即可改變氣路通道的通流面積,從而可以調節回收油氣與汽油的體積比。加油裝置由於採用了上述帶氣液比調節功能的油氣回收拉斷閥,故可以非常方便地調節回收油氣與加油量的體積比。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範圍的限定,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帶氣液比調節功能的油氣回收拉斷閥的裝配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第一閥體的剖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第二閥體的剖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閥芯的剖視圖。
圖標:100-帶氣液比調節功能的油氣回收拉斷閥;110-第一閥體; 111-第一端;1112-進油通道;112-第二端;1122-出油口;113-通孔; 114-環形通道;120-第二閥體;122-氣液比例調節元件;124-進氣通道;126-出油通道;128-氣路閥杆;129-安裝孔;130-閥芯;132-封堵元件;1322-筒體;1324-凸緣;134-出氣通道;136-彈簧;140-氣路通道;150-油路通道;160-安全擋片。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方式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實施方式。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方式,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並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範圍,而是僅僅表示本實用新型的選定實施方式。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方式,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關係的術語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設備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係。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或者是該實用新型產品使用時慣常擺放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僅用於區分描述,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此外,術語「水平」、「豎直」、「懸垂」等術語並不表示要求部件絕對水平或懸垂,而是可以稍微傾斜。如「水平」僅僅是指其方向相對「豎直」而言更加水平,並不是表示該結構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傾斜。
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徵直接接觸,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徵不是直接接觸而是通過它們之間的另外的特徵接觸。而且,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正上方和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徵水平高度高於第二特徵。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正下方和斜下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徵水平高度小於第二特徵。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帶氣液比調節功能的油氣回收拉斷閥100,如圖1,這種帶氣液比調節功能的油氣回收拉斷閥100用於連接輸送管(圖中未示出)和油槍(圖中未示出),主要包括第一閥體110、第二閥體120和閥芯130。第一閥體110和第二閥體120可拆卸連接,在拉力的作用下,兩者可以相互分離。閥芯130設置在第一閥體110 內部,第一閥體110、第二閥體120和閥芯130共同形成氣路通道140 和油路通道150。
閥芯130上設置有封堵元件132,封堵元件132可選擇性地將油路通道150封堵;第二閥體120上設置有氣液比例調節元件122,氣液比例調節元件122伸入到氣路通道140中,並可以相對第二閥體 120運動,從而改變氣路通道140的通流面積。
如圖2,第一閥體110整體為迴轉體,在其軸向方向設置有通孔 113;第一閥體110包括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第一端111用於與輸送管連接,通孔113在第一端111形成進油通道1112。第二端112 的外徑較第一端111的外徑小,形成大小端的結構。通孔113在第二端112形成出油口1122。第二端112的外圓周面用於與第二閥體120 配合連接,並且在外圓周面上設置有安裝凹槽,用於固定安全擋片 160。安全擋片160採用彈性材料製成,在受到力的作用時,安全擋片160可以發生彈性變形。
如圖3,第二閥體120整體為迴轉體,其一端包括進氣通道124 和出油通道126。其中,進氣通道124沿第二閥體120的軸線延伸,出油通道126平行於進氣通道124。進氣通道124端部設置有連接部,用於與油槍的輸氣管連接;整個第二閥體120的右端設置有用於與油槍輸油管連接的連接部。
第二閥體120的另一端形成筒狀結構,包括一個空腔。筒狀結構的內表面用於與第一閥體110配合連接,並且在內表面上設置有凹槽,用於固定安全擋片160。空腔內設置有氣路閥杆128,氣路閥杆128軸向設置有通氣孔,該通氣孔與進氣通道124連通。氣路閥杆128 與進氣通道124的出氣口通過過盈配合的方式連接。
在第二閥體120的側壁上開設有安裝孔129,安裝孔129的軸線垂直於進氣通道124的軸線方向;安裝孔129內設置有氣液比例調節元件122。氣液比例調節元件122為類似於螺釘的結構,與安裝孔129 螺紋連接,其端部伸入到進氣通道124中。通過旋轉氣液比例調節元件122可以改變其在進氣通道124內伸出的長度,從而改變氣路通道 140的通流面積。
如圖4,閥芯130為一筒狀結構,筒狀結構的內孔即為出氣通道 134,在其外圓周上套設有封堵元件132,封堵元件132包括筒體1322 和凸緣1324。筒體1322上套設有彈簧136,彈簧136的有單與閥芯 130的端部連接,另一端與凸緣1324抵接。筒體1322與閥芯130滑動配合,彈簧136的彈力使得閥芯130和封堵元件132相互分離。
如圖1,配合參考圖2至圖4,整個帶氣液比調節功能的油氣回收拉斷閥100的裝配過程如下:先將閥芯130與第一閥體110連接,使得閥芯130與第一閥體110同軸,並且閥芯130與第一閥體110之間設置有間隙,形成環形通道114,用於供汽油通過;具體連接方式可以是在閥芯130上加工螺紋連接筒,螺紋連接筒的內壁與閥芯130 本體之間採用輻條進行連接固定,從而汽油可以從輻條之間流過。然後將彈簧136套在封堵元件132的筒體1322上,將封堵元件132套在閥芯130上。最後將安全擋片160卡在第一閥體110的第二端112 的凹槽中,將第一閥體110的第二端112裝入到第二閥體120的空腔中,並使得安全擋片160卡在空腔內表面上的凹槽中。此時,氣路閥杆128與封堵元件132的凸緣1324抵接,使得彈簧136被壓縮,從而凸緣1324與出油口1122之間留有間隙,汽油可以從改間隙中通過。
如圖1,配合參考圖2至圖4,帶氣液比調節功能的油氣回收拉斷閥100的工作原理如下:當油槍受到拉力時,安全擋片160發生彈性變形,從而第一閥體110和第二閥體120相互分離,避免了油罐被拉壞造成嚴重的安全事故。此時,氣路閥杆128與封堵元件132的凸緣1324脫離連接。彈簧136的彈力使得封堵元件132與閥芯130相互遠離,從而封堵元件132的凸緣1324將第一閥體110的出油口1122 堵住,防止了汽油的流失。
在正常使用過程中,由於給油箱加油時的汽油流速不同,需要對回收油氣的體積進行調節,此時,旋轉氣液比例調節元件122,即可改變氣路通流面積,從而調節回收的油氣與充入油箱內汽油的體積之比。
另外,為了避免油氣和汽油的串通,在第一閥體110與第二閥體 120的連接配合面之間設置有密封件,在氣液比例調節元件122與第二閥體120的安裝孔129之間也設置有密封件。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為較佳實施例,在其它實施例中,氣液比例調節元件122可以採用其它結構,例如可以是方形柱狀結構,其與安裝孔129的連接方式不限於螺紋連接,可以採用其它滑動連接方式。第一閥體110、第二閥體120和閥芯130的具體結構不限於本實施例中的結構,可以採用其它結構形成氣路通道140和油路通道150;第一閥體110與第二閥體120之間的連接方式也可以採用其它可拉斷連接方式,例如通過其它可拉斷的連接件將兩者進行連接。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加油裝置,包括輸油管、輸氣管、油槍和實施例1中的帶氣液比調節功能的油氣回收拉斷閥100,油路通道150 一端與輸油管連通,另一端與油槍連通;氣路通道140的一端與輸氣管連通,另一端與油槍連通。
輸油管和輸氣管為同軸管,輸油管套設於輸氣管上,汽油從兩者的間隙中流過。其具體結構為現有技術,油槍也可以採用現有技術中的油槍,不再詳細描述。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