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框架類零件的膠墊安裝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11 16:42:06

本發明涉及框架內零件的組裝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框架類零件的膠墊安裝機構。
背景技術:
在框架類零件的生產過程中,有很多起支撐座用的零件需要對其添加膠墊,使其具備一定的彈性,防止被壓壞,尤其是在座椅框架中應用尤為廣泛。
如圖2所示,其中的框架內產品6的角落處開設有膠墊孔,需要將膠墊裝入膠墊孔中,由於膠墊具有彈性變形的性能,大多都是採用擠壓的方式進行膠墊組裝,現有的膠墊安裝大多都是採用人工,有一少部分實現了半機械化,但是仍需要人工將產品先放置到加工工位,然後通過擠壓裝置將膠墊壓入膠墊孔中,上述方式操作繁瑣,安裝效率低,耗費了大量的加工時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框架類零件的膠墊安裝機構,設置有與產品配合的輸送帶,並在輸送帶上設置有與產品配合的膠墊上料裝置,通過取料氣缸實現膠墊的取放,通過推動裝置實現膠墊的壓入,同時不影響輸送,極大的提高了膠墊安裝的效率,降低了膠墊安裝的時間。
為了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框架類零件的膠墊安裝機構,它包括輸送架(1),所述的輸送架(1)上設置有與產品(6)配合的輸送帶(2),且產品(6)的橫框貼住輸送架(1),所述的輸送架(1)上設置與產品配合的上墊裝置(3),所述的上墊裝置(3)包括設置在輸送架(1)上方的方形上固定板(4),所述的上固定板(4)上沿對角線方向開設有取料槽(21),所述的取料槽(21)配合有取料氣缸(19),所述的取料氣缸(19)設置連接有推動裝置,所述的取料氣缸(19)的氣缸頭穿過取料槽(21),且與膠墊(22)配合,所述的推動裝置和取料氣缸(19)連接到控制器。
進一步的,所述的輸送架(1)的兩側均設置有與產品(6)配合的輸送帶(2),且兩個輸送帶(2)上對稱放置有產品(6),所述的上固定板(4)的四個角落均設置有取料槽(21),每個取料槽(21)內均設置有取料氣缸(19)。
進一步的,所述的推動裝置包括設置在上固定板(4)中心的支座(11),所述的支座(11)上設置有上墊升降氣缸(12),所述的上墊升降氣缸(12)連接有上墊升降塊(13),所述的上墊升降塊(13)上設置有四塊沿上固定板(4)對角線走向的連接板(14),所述的連接板(14)上鉸接有連杆(15),所述的連杆(15)的另一端鉸接在取料氣缸(11)上,所述的上墊升降氣缸(12)連接到控制器。
進一步的,所述的上固定板(4)的四個角落處設置有安裝座(16),所述的安裝座(16)上設置有沿上固定板(4)對角線方向設置的活動滑軌(17),所述的活動滑軌(17)上配合有取料氣缸活動座(18),所述的取料氣缸(19)安裝在取料氣缸活動座(18)上,所述的連杆(15)的另一端鉸接在取料氣缸活動座(18)上。
進一步的,所述的上固定板(4)下方位於取料槽(21)外端的部位設置有與膠墊(22)配合的膠墊上料槽(23)。
進一步的,所述的輸送架(1)位於上墊裝置(3)的下方設置有頂料裝置(5),所述的頂料裝置(5)包括設置在輸送架(1)下方的下固定座(24),所述的下固定座(24)下方設置有頂料氣缸(25),所述的頂料氣缸(25)的氣缸頭穿出下固定座(24)並連接有與產品配合的頂料板(26),且頂料板(26)的頂料的最高位置低於輸送架(1)的上表面,所述的頂料氣缸(25)連接到控制器。
進一步的,所述的下固定座(24)上設置有伸縮杆(28),所述的頂料板(26)上開設有與伸縮杆(28)配合的限位孔(27),所述的伸縮杆(28)連接到控制器。
進一步的,所述的下固定座(24)的左部下方設置有限位氣缸(29),所述的限位氣缸(29)穿出下固定座(24)連接有限位升降塊(30),所述的限位升降塊(30)對稱設置限位杆(31),所述的頂料板(26)上設置有與限位杆(31)配合的限位孔(27),且限位杆(31)與產品(6)的左臂配合。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1、設置有與產品配合的輸送帶,並在輸送帶上設置有與產品配合的膠墊上料裝置,通過取料氣缸實現膠墊的取放,通過推動裝置實現膠墊的壓入,同時不影響輸送,極大的提高了膠墊安裝的效率,降低了膠墊安裝的時間。
2、輸送架上兩個輸送帶的設計,可以同時對兩個產品進行膠墊安裝,極大的提高了膠墊安裝的效率。
3、推動裝置的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同時可以使四個取料氣缸同步動作,可以抵消掉擠壓的過程中對產品左右兩側的壓力,進而防止其出現左右活動,提高膠墊安裝的效率。
4、安裝座和活動滑軌的設計,可以方便取料氣缸的活動,同時還能確保取料氣缸的活動軌跡不發生偏離。
5、膠墊上料槽的設計,可以進一步提高取料氣缸取料的效率,進而提高膠墊安裝的效率。
6、頂料裝置的設計,可以通過頂料板將產品頂起,進而可以在膠墊安裝的過程中避開輸送帶的影響,實現更好的膠墊安裝效果。
7、伸縮杆的設計,既可以防止頂料板在頂料過程中發生偏動,又能對產品起到限位的效果,防止產品左右活動。
8、限位氣缸和限位杆的設計,可以防止產品在安裝膠墊的擠壓過程中出現左右移動,進而確保膠墊安裝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框架類零件的膠墊安裝機構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產品與輸送帶的配合立體示意圖。
圖3為上墊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4為圖3中A的局部放大圖。
圖5為圖3中B的局部放大圖。
圖6為頂料裝置的立體放大圖。
圖中所示文字標註表示為:1、輸送架;2、輸送帶;3、上墊裝置;4、上固定塊;5、頂料裝置;6、產品;7、膠墊安裝孔;11、支座;12、上墊升降氣缸;13、上墊升降塊;14、連接板;15、連杆;16、安裝座;17、活動滑軌;18、取料氣缸活動座;19、取料氣缸;21、取料槽;22、膠墊;23、膠墊上料槽;24、下固定座;25、頂料氣缸;26、頂料板;27、限位孔;28、伸縮杆;29、限位氣缸;30、限位升降塊;31、限位杆。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本部分的描述僅是示範性和解釋性,不應對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圖1-圖5所示,本發明的具體結構為:一種框架類零件的膠墊安裝機構,它包括輸送架1,所述的輸送架1上設置有與產品6配合的輸送帶2,且產品6的橫框貼住輸送架1,所述的輸送架1上設置與產品配合的上墊裝置3,所述的上墊裝置3包括設置在輸送架1上方的方形上固定板4,所述的上固定板4上沿對角線方向開設有取料槽21,所述的取料槽21配合有取料氣缸19,所述的取料氣缸19設置連接有推動裝置,所述的取料氣缸19的氣缸頭穿過取料槽21,且與膠墊22配合,所述的推動裝置和取料氣缸19連接到控制器。
優選的,所述的輸送架1的兩側均設置有與產品6配合的輸送帶2,且兩個輸送帶2上對稱放置有產品6,所述的上固定板4的四個角落均設置有取料槽21,每個取料槽21內均設置有取料氣缸19。
優選的,所述的推動裝置包括設置在上固定板4中心的支座11,所述的支座11上設置有上墊升降氣缸12,所述的上墊升降氣缸12連接有上墊升降塊13,所述的上墊升降塊13上設置有四塊沿上固定板4對角線走向的連接板14,所述的連接板14上鉸接有連杆15,所述的連杆15的另一端鉸接在取料氣缸11上,所述的上墊升降氣缸12連接到控制器。
優選的,所述的上固定板4的四個角落處設置有安裝座16,所述的安裝座16上設置有沿上固定板4對角線方向設置的活動滑軌17,所述的活動滑軌17上配合有取料氣缸活動座18,所述的取料氣缸19安裝在取料氣缸活動座18上,所述的連杆15的另一端鉸接在取料氣缸活動座18上。
優選的,所述的上固定板4下方位於取料槽21外端的部位設置有與膠墊22配合的膠墊上料槽23。
優選的,所述的輸送架1位於上墊裝置3的下方設置有頂料裝置5,所述的頂料裝置5包括設置在輸送架1下方的下固定座24,所述的下固定座24下方設置有頂料氣缸25,所述的頂料氣缸25的氣缸頭穿出下固定座24並連接有與產品配合的頂料板26,且頂料板26的頂料的最高位置低於輸送架1的上表面,所述的頂料氣缸25連接到控制器。
優選的,所述的下固定座24上設置有伸縮杆28,所述的頂料板26上開設有與伸縮杆28配合的限位孔27,所述的伸縮杆28連接到控制器。
優選的,所述的下固定座24的左部下方設置有限位氣缸29,所述的限位氣缸29穿出下固定座24連接有限位升降塊30,所述的限位升降塊30對稱設置限位杆31,所述的頂料板26上設置有與限位杆31配合的限位孔27,且限位杆31與產品6的左臂配合。
具體使用時,先將設備安裝好,然後將產品6放上輸送帶2,之後啟動輸送帶2,產品在輸送帶2的輸送下會往右移動,當移動到上墊裝置3下方時,控制器控制頂料氣缸25通過頂料板26將產品頂離輸送帶2,並且通過伸縮杆28和限位杆31進行限位,而上墊裝置3的上墊升降氣缸12先會下推,帶動取料氣缸19往外運動,然後取料氣缸19對膠墊上料槽23中的膠墊進行插取步驟,之後上墊升降氣缸12上拉,帶動取料氣缸19往內運動,之後會先使取料氣缸下移到移動距離,然後通過上墊升降氣缸12下降,帶動取料氣缸19往外運動,進而將膠墊22壓入產品的膠墊孔7內,實現膠墊22的安裝,之後取料氣缸19上拉,使氣缸頭脫離膠墊22,然後使頂料裝置5回位,裝好膠墊22的產品繼續被輸送帶2輸送走,後續的產品重複上述膠墊安裝的過程。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發明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例的說明只是用於幫助理解本發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由於文字表達的有限性,而客觀上存在無限的具體結構,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潤飾或變化,也可以將上述技術特徵以適當的方式進行組合;這些改進潤飾、變化或組合,或未經改進將發明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於其它場合的,均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