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方法
2023-06-11 18:59:51 2
一種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方法,其特殊之處在於:所述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方法是由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基本參考模型和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擴展參考模型構成;所述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基本參考模型包括績效參考模型、業務參考模型、數據資源參考模型、服務資源參考模型、技術參考模型、資源配置與部署參考模型、服務受理與交付參考模型;所述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擴展參考模型包括信息安全保障參考模型和運行維護保障參考模型。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減少重複投資、提高投資效益及工作效率、提高政府履行行政管理職能的效率及效益的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方法。
【專利說明】一種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信息化領域,涉及一種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方法。
【背景技術】
[0002]信息化公共平臺是指由政府或其授權信息化部門組織專業技術服務提供機構,運用雲計算技術,統籌利用機房資源、計算資源、存儲資源、網絡資源、信息資源、支撐軟體、應用功能、基礎安全和基礎運維資源和條件,基於廣泛的網絡覆蓋統一建設並為本區域各級政府提供基礎設施、支撐軟體、應用功能、信息資源、運行維護保障和信息安全保障等服務的信息化綜合性服務平臺。
[0003]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行政管理體制的創新和公民社會的建立,促使公共服務在廣度和深度上的不斷推進,需要信息化公共平臺做支撐,並要求信息化公共平臺具有良好的可擴展性,以適應承載的各類公共服務不斷調整和變化的需求。雲計算技術模型因其具有良好擴展性、彈性、服務性而成為構建信息化公共平臺的首選。
[0004]為了構建信息化公共平臺,首先需要進行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是對信息化公共平臺的設計目標、戰略定位、統籌規劃和實施路徑的總體把握,是用全視角,涉及全要素,涵蓋全周期,統攬全局的信息化公共平臺的設計。
[0005]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需要為信息化公共平臺的統一規劃、集約建設、職屬管理和按需使用提供了一整套統一的框架體系和標準,包括績效評估、業務流程、服務構件標準、數據結構和描述標準、資源配置與部署標準、服務受理與交付標準。這一整套標準和框架用於指導政府信息資源的集成、整合和共享,有助於信息資源在政府部門內部和部門之間的無障礙的流動和充分的利用。
【發明內容】
[0006]為了解決【背景技術】中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方法。
[0007]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方法,其特殊之處在於:該方法是由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基本參考模型和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擴展參考模型構成;
所述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基本參考模型包括績效參考模型、業務參考模型、數據資源參考模型、服務資源參考模型、技術參考模型、資源配置與部署參考模型、服務受理與交付參考模型;
所述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擴展參考模型包括信息安全保障參考模型和運行維護保障參考模型;
所述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基本參考模型和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擴展參考模型共同構成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參考模型;
所述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參考模型採用信息系統設計方法論對電子政務公共平臺各層面、各要素進行宏觀、系統和綜合性的梳理及架構設計,形成以業務和績效為驅動的信息化公共平臺參考模型。
[0008]所述績效參考模型提供了信息化公共平臺和部門業務應用績效目標的參考標準,給出了項目效果與產出指標的績效測評框架;所述績效參考模型通過項目統籌和資金統籌,最終實現資源統籌,幫助政府做出能夠使項目計劃和組織機構有效發揮作用的資源配置的決策,把資源分配給能發揮最大效用的項目計劃或組織機構,幫助政府在資源科學配置中發揮宏觀指導作用。
[0009]所述業務參考模型是以政府業務本身或具體的服務為中心,打破傳統部門邊界的限制,按照政府職能所提供相關聯的服務來劃分業務域、業務類、業務線和業務功能等;所述業務參考模型是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參考模型的基礎,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參考模型的所有其它參考模型都是依賴於業務參考模型而存在的。
[0010]所述服務資源參考模型是根據信息化公共平臺所承載業務的需求和績效目標來設計服務資源;所述服務資源參考模型是將服務資源根據功能和使用方式進行分類,形成各類服務構件和服務單元,用於識別軟體支撐功能的重複建設。
[0011]所述技術參考模型給出了公共平臺和部門業務的建設所應遵循的技術政策、技術管理、技術標準和技術規範等;所述技術參考模型是從整個政府的大視角出發,通過提供技術、服務構件再利用和標準化,統一各部門現有的信息化技術架構和方案;所述技術參考模型為資源轉換成服務,以及服務構件的開發提出了統一指導;所述技術參考模型的技術政策和技術管理要求主要包括採用自主可控、安全可靠軟硬體建設公共平臺和業務應用系統,優先採用、鼓勵採用和限制採用技術產品目錄。
[0012]所述數據資源參考模型定義通用數據的分類和結構並以此來對政府信息進行整合,達到信息資源共享的目的;所述數據資源參考模型按照大家都容易理解的方式對政府信息加以分類,因而可以確定那些重複建設的數據資源,並由此實現政府部門之間的信息資源共享和協同配置;所述數據資源參考模型實現了數據和數據結構的標準化定義,以方便進行數據交換。
[0013]所述服務受理與交付參考模型識別服務展現、受理和交付是否滿足公共服務的需求;所述服務受理與交付參考模型重點解決以什麼樣的方式接受用戶的服務請求,再以什麼樣的方式交付用戶請求的服務,達到信息化公共平臺的績效目標;所述服務受理與交付涉及兩個方面,一是信息化公共平臺如何高效、快捷受理和交付政府各部門對基礎設施和資源的服務請求,二是政府各部門如何高效、便捷受理和交付公眾和企業對公共服務的請求。
[0014]所述資源配置與部署參考模型解決各類資源如何配置和部署才能滿足業務需求,才能使投入的效益最大化;所述資源配置與部署模型涉及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資源的配置,是指某一項功能和能力的設計;二是資源的部署,是指資源在不同層級的如何分布,以滿足資源共享和業務覆蓋需求;業務資源的部署即包括新建業務應用系統的部署,也包括已建業務應用系統的部署,即業務應用系統的遷移。服務資源的部署即包括新建資源的部署,也包括已有服務資源的整合復用。
[0015]所述信息安全保障參考模型主要描述信息化安全標準、規範及安全措施等;所述信息安全保障參考模型制定省、市、縣三級信息安全保障服務體系,並覆蓋省、市、縣、鄉鎮和行政村的五級行政區域;所述信息安全保障參考模型貫穿於業務參考模型、服務資源參考模型、技術參考模型、數據資源參考模型、資源配置與部署參考模型、服務受理與交付參考模型。
[0016]所述運行維護保障參考模型是從運行維護服務的人員管理、資源管理、技術管理和過程管理四個角度實現運行維護服務的四個統一,即統一人員管理、統一資源管理、統一技術管理和統一過程管理;所述運行維護保障參考模型制定省、市、縣三級運行維護保障服務體系,並覆蓋省、市、縣、鄉鎮和行政村的五級行政區域;所述運行維護保障參考模型貫穿於業務參考模型、服務資源參考模型、技術參考模型、數據資源參考模型、資源配置與部署參考模型、服務受理與交付參考模型。
[0017]本發明的優點是:
1、減少重複投資,提高投資效益和工作效率。通過制定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參考模型,對政府的業務流程和政府信息化架構統一定義和描述,促進政府部門之間和不同層級政府之間的信息交流、基礎設施和資源優化配置,減少重複投資,提高投資效益和工作效率;
2、提高政府履行行政管理職能的效率和效益。通過制定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參考模型,有利於解決政府電子政務建設和實施中存在的重複投資而導致的資源浪費,部門之間的合作問題而導致的信息孤島,達到協同配置政府信息資源的目的,最終提高政府履行行政管理職能的效率和效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參考模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參見圖1,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方法,該方法包括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基本參考模型和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擴展參考模型,它們共同構成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參考模型,是指導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的一般方法,而不是一個具體的系統模型或應用模型。
[0020]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基本參考模型包括績效參考模型、業務參考模型、數據資源參考模型、服務資源參考模型、技術參考模型、資源配置與部署參考模型、服務受理與交付參考模型等。
[0021]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擴展參考模型包括信息安全保障參考模型和運行維護保障參考模型等。
[0022]這樣,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參考模型包括績效參考模型、業務參考模型、數據資源參考模型、服務資源參考模型、技術參考模型、資源配置與部署參考模型、服務受理與交付參考模型、信息安全保障參考模型和運行維護保障參考模型等。
[0023]信息化公共平臺的頂層設計方法是採用信息系統設計方法論對信息化公共平臺各層面、各要素進行宏觀、系統和綜合性的梳理及架構設計,形成以業務和績效為驅動的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參考模型。
[0024]績效參考模型提供了信息化公共平臺和部門業務應用績效目標的參考標準,給出了項目效果與產出指標的績效測評框架。績效參考模型通過項目統籌和資金統籌,最終實現資源統籌,幫助政府做出能夠使項目計劃和組織機構有效發揮作用的資源配置的決策,把資源分配給能發揮最大效用的項目或機構,幫助政府在資源科學配置中發揮宏觀指導作用。通過績效參考模型可以識別信息化投資是否成功,以及跨部門資源重用和績效改進的機會。
[0025]業務參考模型以政府業務本身或具體的服務為中心,打破了傳統部門邊界的限制,按照政府職能所提供相關聯的服務來劃分業務域、業務類、業務線和業務功能等。業務參考模型是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參考模型的基礎,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參考模型的所有其它參考模型都是依賴於業務參考模型而存在的。通過分析項目所提供服務的業務域、業務類、業務線和業務功能,來確定需要重新開發還是可以復用已有系統。這樣做的好處是有利於部門之間通過信息化公共平臺建立合作關係,共享基礎資料庫、信息技術平臺和基礎設施等資源,政府信息資源在部門之間實現了科學合理配置。通過業務參考模型可以識別系統層的重複建設,這樣既可以減少重複投資,也可以增加信息溝通的機會和能力,通過將信息資源協同配置,達到優化業務服務過程的目的。
[0026]在服務資源參考模型中,根據信息化公共平臺所承載業務的需求和績效目標來設計服務資源。將服務資源根據功能和使用方式進行分類,形成各類服務構件和服務單元,用於識別軟體支撐功能的重複建設。將政府服務和活動按業務參考模型所描述的業務流程所劃分後,每個業務線的各項子功能由服務構件或服務單元來實現。將服務構件應用於業務應用建設項目開發中,大大節省了建設和開發成本,充分利用了政府信息資源,減少資源浪費。
[0027]技術參考模型給出了公共平臺和部門業務的建設所應遵循的技術政策、技術管理、技術標準和技術規範等。技術參考模型是從整個政府的大視角出發,通過提供技術、月艮務構件再利用和標準化,統一各部門現有的信息化技術架構和方案。技術參考模型的技術政策和技術管理要求主要包括採用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基礎軟硬體建設公共平臺和業務應用系統,優先採用、鼓勵採用和限制採用技術產品目錄。系統開發者可以依據技術參考模型的技術標準和技術規範,並根據自己特定的需求開發出特定的服務構件產品或系統。技術參考模型為資源轉換成服務,以及服務構件的開發提出了統一指導。
[0028]在數據資源參考模型中,定義通用數據的分類和結構並以此來對政府信息進行整合,達到信息資源共享的目的。數據資源參考模型按照大家都容易理解的方式對政府信息加以分類,因而可以確定那些重複建設的數據資源,並由此實現政府部門之間的信息資源共享和協同配置。對於已經有的數據資源,當在政府活動中再利用的時候,就不用再投入精力去開發和建設,而是應該對現有信息數據資源進行充分利用,以實現信息在政府部門之間的信息資源統籌和協同配置。
[0029]服務受理與交付參考模型識別服務展現、受理和交付是否滿足公共服務的需求。服務受理與交付參考模型重點解決以什麼樣的方式接受用戶的服務請求,再以什麼樣的方式交付用戶請求的服務,達到信息化公共平臺的績效目標。服務受理與交付涉及兩個方面,一是信息化公共平臺如何高效、快捷受理和交付政府各部門對基礎設施和資源的服務請求,二是政府各部門如何高效、便捷受理和交付公眾和企業對公共服務的請求。信息化公共平臺應為部門受理和交付公眾和企業公共服務提供基礎支撐。[0030]資源配置與部署參考模型解決各類資源如何配置和部署才能滿足業務需求,才能使投入的效益最大化。資源配置與部署模型涉及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資源的配置,是指某一項功能和能力的設計。二是資源的部署,是指資源在不同層級的如何分布,以滿足資源共享和業務覆蓋需求。業務資源的部署即包括新建業務應用系統的部署,也包括已建業務應用系統的部署,即業務應用系統的遷移。服務資源的部署即包括新建資源的部署,也包括已有服務資源的整合復用。一些共性業務資源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轉化為服務資源,為其他部門所使用,這就是共建共享的內涵。
[0031]信息安全保障參考模型主要描述信息化安全標準、規範及安全措施等。信息安全保障參考模型制定省、市、縣三級信息安全保障服務體系,並覆蓋省、市、縣、鄉鎮和行政村的五級行政區域。信息安全保障參考模型貫穿於業務參考模型、服務資源參考模型、技術參考模型、數據資源參考模型、資源配置與部署參考模型、服務受理與交付參考模型。
[0032]運行維護保障參考模型是從運行維護服務的人員管理、資源管理、技術管理和過程管理四個角度實現運行維護服務的四個統一,即統一人員管理、統一資源管理、統一技術管理和統一過程管理。運行維護保障參考模型制定省、市、縣三級運行維護保障服務體系,並覆蓋省、市、縣、鄉鎮和行政村的五級行政區域。運行維護保障參考模型貫穿於業務參考模型、服務資源參考模型、技術參考模型、數據資源參考模型、資源配置與部署參考模型、月艮務受理與交付參考模型。
[0033]綜上所述,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參考模型是一個採用通用、統一的方式描述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的基本框架和重要組成部分,用來促進跨部門分析和識別冗餘投資、鴻溝,並尋找部門合作的機會。
[0034]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參考模型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以信息化公共平臺為切入點。將信息化公共平臺做為頂層設計的切入點,是頂層設計的一個顯著特點,便於實現互聯互通、資源共享,減少重複建設,也是轉變信息化發展模式,實現業務應用與承載平臺分離的基礎條件。
[0035]第二、以業務規劃為核心。在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參考模型中,業務參考模型是基礎,決定服務資源參考模型、數據資源參考模型、技術參考模型,以及績效參考模型的具體評估內容。
[0036]第三、注重流程整合,淡化部門概念。頂層設計不是部門概念,而是大政府的概念。隨著信息化的推進,傳統的按部門進行的職能劃分難以在實際工作中取得高績效,必須進行流程整合、協同配置資源。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所強調的是大政府信息化架構,側重於全業務、全流程的整合和貫通,淡化部門之間的界限,有利於政府隨社會發展進行轉型和重構。
[0037]第四、實現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在傳統信息化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績效評價、數據管理以及技術實施等內容就包含於各個部門業務之中,部門之間缺少科學合理的邏輯關係。在頂層設計中,業務過程與績效管理、技術實現條件是相互分離的,同時又通過信息化公共平臺和統一的標準相連接,形成一個彼此關聯的、互聯互通的系統。
【權利要求】
1.一種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方法是由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基本參考模型和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擴展參考模型構成; 所述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基本參考模型包括績效參考模型、業務參考模型、數據資源參考模型、服務資源參考模型、技術參考模型、資源配置與部署參考模型、服務受理與交付參考模型; 所述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擴展參考模型包括信息安全保障參考模型和運行維護保障參考模型; 所述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基本參考模型和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擴展參考模型共同構成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參考模型; 所述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參考模型採用信息系統設計方法論對電子政務公共平臺各層面、各要素進行宏觀、系統和綜合性的梳理及架構設計,形成以業務和績效為驅動的信息化公共平臺參考模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績效參考模型提供了信息化公共平臺和部門業務應用績效目標的參考標準,給出了項目效果與產出指標的績效測評框架;所述績效參考模型通過項目統籌和資金統籌,最終實現資源統籌,幫助政府做出能夠使項目計劃和組織機構有效發揮作用的資源配置的決策,把資源分配給能發揮最大效用的項目計劃或組織機構,幫助政府在資源科學配置中發揮宏觀指導作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業務參考模型是以政府業務本身或具體的服務為中心,打破傳統部門邊界的限制,按照政府職能所提供相關聯的服務來劃分業務域、業務類、業務線和業務功能等;所述業務參考模型是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參考模型的基礎,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參考模型的所有其它參考模型都是依賴於業務參考模型而存在的。`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服務資源參考模型是根據信息化公共平臺所承載業務的需求和績效目標來設計服務資源;所述服務資源參考模型是將服務資源根據功能和使用方式進行分類,形成各類服務構件和服務單元,用於識別軟體支撐功能的重複建設。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技術參考模型給出了公共平臺和部門業務的建設所應遵循的技術政策、技術管理、技術標準和技術規範等;所述技術參考模型是從整個政府的大視角出發,通過提供技術、服務構件再利用和標準化,統一各部門現有的信息化技術架構和方案;所述技術參考模型為資源轉換成服務,以及服務構件的開發提出了統一指導;所述技術參考模型的技術政策和技術管理要求主要包括採用自主可控、安全可靠軟硬體建設公共平臺和業務應用系統,優先採用、鼓勵採用和限制採用技術產品目錄。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數據資源參考模型定義通用數據的分類和結構並以此來對政府信息進行整合,達到信息資源共享的目的;所述數據資源參考模型按照大家都容易理解的方式對政府信息加以分類,因而可以確定那些重複建設的數據資源,並由此實現政府部門之間的信息資源共享和協同配置;所述數據資源參考模型實現了數據和數據結構的標準化定義,以方便進行數據交換。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服務受理與交付參考模型識別服務展現、受理和交付是否滿足公共服務的需求;所述服務受理與交付參考模型重點解決以什麼樣的方式接受用戶的服務請求,再以什麼樣的方式交付用戶請求的服務,達到信息化公共平臺的績效目標;所述服務受理與交付涉及兩個方面,一是信息化公共平臺如何高效、快捷受理和交付政府各部門對基礎設施和資源的服務請求,二是政府各部門如何高效、便捷受理和交付公眾和企業對公共服務的請求。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資源配置與部署參考模型解決各類資源如何配置和部署才能滿足業務需求,才能使投入的效益最大化;所述資源配置與部署模型涉及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資源的配置,是指某一項功能和能力的設計;二是資源的部署,是指資源在不同層級的如何分布,以滿足資源共享和業務覆蓋需求;業務資源的部署即包括新建業務應用系統的部署,也包括已建業務應用系統的部署,即業務應用系統的遷移,服務資源的部署即包括新建資源的部署,也包括已有服務資源的整合復用。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信息安全保障參考模型主要描述信息化安全標準、規範及安全措施等;所述信息安全保障參考模型制定省、市、縣三級信息安全保障服務體系,並覆蓋省、市、縣、鄉鎮和行政村的五級行政區域;所述信息安全保障參考模型貫穿於業務參考模型、服務資源參考模型、技術參考模型、數據資源參考模型、資源配置與部署參考模型、服務受理與交付參考模型。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化公共平臺頂層設計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運行維護保障參考模型是從運行維護服務的人員管理、資源管理、技術管理和過程管理四個角度實現運行維護服務的四個統一,即統一人員管理、統一資源管理、統一技術管理和統一過程管理;所述運行維護保障參考模型制定省、市、縣三級運行維護保障服務體系,並覆蓋省、市、縣、鄉鎮和行政村的五級行政區域;所述運行維護保障參考模型貫穿於業務參考模型、服務資源參考模型、技術參考模型、數據資源參考模型、資源配置與部署參考模型、服務受理與交付參考模型。`
【文檔編號】G06Q50/26GK103870924SQ201410078824
【公開日】2014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6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6日
【發明者】朱志祥, 肖躍雷, 王茜, 黃仕富, 張勇, 魏巍 申請人:西安郵電大學, 西安未來國際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陝西省信息化工程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