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扇運作模式的控制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11 18:52:51 1
專利名稱:風扇運作模式的控制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風扇運作模式的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電腦使用的普及率、方便性、重要性及人類對它的依賴性已眾所周知,在此不再多作贅述。電源供應器對電腦及其周邊設備的重要性亦無需多做說明。人們在使用電腦時,亦知道電腦在運作時,其主機及電源供應器皆會產生高溫,而此高溫足以影響電腦主機及(或)電源供應器的正常運作及使用壽命,甚至致使發生當機造成資料損毀及電腦使用壽命縮短的情況。為求電腦主機及(或)電源供應器能夠長時間正常運作,在電腦主機及(或)電源供應器上加裝散熱風扇,來降低電腦主機及(或)電源供應器運作時產生的高溫。然而當電腦主機及(或)電源供應器關機後,其散熱風扇亦同時停止運轉,但此時電腦主機或電源供應器內部的高溫在散熱風扇停止運轉時仍持續產生,無法被立即有效地排出電腦主機或電源供應器之外,往往需相當長的時間電腦主機及(或)電源供應器才能自然降溫,使得電子零件長時間處於高溫的環境中,因此容易造成零件的老化致使工作異常及降低整體使用壽命的情況;亦或有人直接將主機外殼拆除來降低溫度,但這種方式使得電路板易遭灰塵附著而發生接觸不良或遭昆蟲破壞的情形,而且,無主機外殼的包覆,電腦運作時,所產生的輻射會直接輻射而出並對人體造成傷害,由此造成使用上的困擾。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風扇運作模式的控制裝置,以無需拆除主機外殼即可在電腦關機後及時有效排出留存於電腦中的大量餘熱,延緩零件老化,延長電腦主機及電源供應器使用壽命。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風扇運作模式的控制裝置,其電源輸入端經第二二極體接第一、二三極體集電極,備用電源輸入端經第一二極體接第一、二三極體集電極;該第一、二三極體集電極經第一電阻接第四三極體集電極,經第五電阻接第三三極體基極;集極經第四、二電阻接第四三極體集電極,經第四、十七電阻接第三三極體集電極;發射極經電阻輸出至風扇並再經第三電阻接第三三極體基極;第三三極體基極經第四二極體接第一OP比較器的反相輸入端,發射極接地,感溫元件接於第三三極體基極與地之間;第四三極體基極經第十二電阻接至備用電源輸入端,發射極接地;電源輸入端經第三二極體接第一OP比較器反相輸入端,第一OP比較器的反相輸入端還經第十三電阻接地;其同相輸入端與第二OP比較器反相輸入端相連,並經第十一電阻接地,經第九電阻接備用電源輸入端;輸出端接至第二OP比較器的同相輸入端,並經第十電阻接備用電源輸入端,經第十五電阻、電容接地;第二OP比較器輸出端接第四三極體的基極;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三極體均為NPN三極體。
所述感溫元件TH並聯一加速開關。
所述的風扇運作模式的控制裝置在定時控制時,第四三極體並接一PNP三極體,該PNP三極體的集電極接地,基極經一電阻接至第三三極體的基極並經一電阻、電容接至的第一、二三極體的集電極,調節第三、第五電阻阻值以調整定溫啟動設定值。
本實用新型可在電腦(個人或工業用)關機後控制電腦主機或電源供應器等的散熱風扇除熱散熱的運作模式,可根據實際需要或使用者的喜好而設定減速或定時或定溫的風扇運作模式,當電腦關機後,本實用新型即啟動,使得電腦的主機或電源供應器的風扇作減速或定時或定溫的運作,從而及時有效將殘留於電腦主機或電源供應器等內部的餘熱排出,使其內部溫度降低而延緩零件老化、有效延長其使用壽命。
以下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電路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於電腦主機及電源供應器中使用的立體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於電腦電源供應器中使用的立體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風扇運作模式的控制裝置的電源輸入端經第二二極體D2接第一、二三極體Q1、Q2集電極,備用電源輸入端經第一二極體D1接第一、二三極體Q1、Q2集電極。該第一、二三極體Q1、Q2集電極經第一電阻R1接第四三極體Q4集電極,經第五電阻R5接第三三極體Q3基極;集極經第四、二電阻R4、R2接第四三極體Q4集電極,經第四、十七電阻R4、R17接第三三極體Q3集電極;發射極經電阻R6、R7、R8輸出至風扇並再經第三電阻R3接第三三極體Q3基極。第三三極體Q3基極經第四二極體D4接第一OP比較器U1的反相輸入端,發射極接地,電容C6、感溫元件TH及一加速開關H並聯於第三三極體Q3基極與地之間。第四三極體Q4基極經第十二電阻R12接至備用電源輸入端,發射極接地。
電源輸入端經第三二極體D3接第一OP比較器U1反相輸入端。第一OP比較器U1的反相輸入端還經第十三電阻R13接地;同相輸入端與第二OP比較器U2反相輸入端相連,並經第十一電阻R11接地,經第九電阻R9接備用電源輸入端;輸出端接至第二OP比較器U2的同相輸入端,並經第十電阻R10接備用電源輸入端,經第十五電阻R15、電容C3接地。第二OP比較器U2輸出端接第四三極體Q4的基極。
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三極體均為NPN三極體。
本實用新型由+12V電源與5V備用電源供電時,電流經第一、二三極體Q1、Q2向風扇供電,供電電壓受感溫元件TH隨電腦主機或電源供應器內部溫度變化而變化控制,以改變風扇轉速。當電腦主機及(或)電源供應器關機後,本實用新型可根據電腦主機及(或)電源供應器內部溫度的逐漸下降而使風扇降低轉速,實現風扇減速持續運轉直至主機、電源供應器開啟。
當+12V電源關閉,由5V備用電源供電時,電路經第三二極體D3感知電源關閉,第一OP比較器U1啟動計時,到達設定計時點時,第二OP比較器U2啟動,使第四三極體Q4導通,則第一、二三極體Q1、Q2截止,電源不再向風扇供電,則風扇停轉,由此實現對風扇的定時控制。
定時控制時,將一PNP三極體與第四三極體Q4並接,該PNP三極體的集電極接地,基極經一電阻接至第三三極體Q3的基極並經一電阻、電容接至的第一、二三極體Q1、Q2的集電極,改變電路中第三、第五電阻R3、R5值即可調整定溫啟動設定值。
本實用新型在電腦內的連接狀態及工作流程分別如圖2、3、4所示。本實用新型風扇運作模式的控制裝置1可接設於電腦(個人或工業用)的主機2或電源供應器3的電源輸入端31處,其輸出端連接電腦的主機2、電源供應器3的散熱風扇21、32。本實用新型可依實際需要或使用者的喜好而設定成減速或定時或定溫的風扇運作模式,當電腦關機後,本實用新型即啟動,使得電腦的主機或電源供應器的風扇作減速或定時或定溫的運作,從而及時有效將殘留於個人電腦或工業電腦主機或電源供應器等內部的餘熱排出,使其內部溫度降低而有效延長其使用壽命。
權利要求1.一種風扇運作模式的控制裝置,其特徵在於電源輸入端經第二二極體D2接第一、二三極體Q1、Q2集電極,備用電源輸入端經第一二極體D1接第一、二三極體Q1、Q2集電極;該第一、二三極體Q1、Q2集電極經第一電阻R1接第四三極體Q4集電極,經第五電阻R5接第三三極體Q3基極;集極經第四、二電阻R4、R2接第四三極體Q4集電極,經第四、十七電阻R4、R17接第三三極體Q3集電極發射極經電阻輸出至風扇並再經第三電阻R3接第三三極體Q3基極;第三三極體Q3基極經第四二極體D4接第一OP比較器U1的反相輸入端,發射極接地,感溫元件TH接於第三三極體Q3基極與地之間;第四三極體Q4基極經第十二電阻R12接至備用電源輸入端,發射極接地;電源輸入端經第三二極體D3接第一OP比較器U1反相輸入端,第一OP比較器U1的反相輸入端還經第十三電阻R13接地;其同相輸入端與第二OP比較器U2反相輸入端相連,並經第十一電阻R11接地,經第九電阻R9接備用電源輸入端;輸出端接至第二OP比較器U2的同相輸入端,並經第十電阻R10接備用電源輸入端,經第十五電阻R15、電容C3接地;第二OP比較器U2輸出端接第四三極體Q4的基極;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三極體均為NPN三極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扇運作模式的控制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感溫元件TH並聯一加速開關H。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風扇運作模式的控制裝置,其特徵在於定時控制時,第四三極體Q4並接一PNP三極體,該PNP三極體的集電極接地,基極經一電阻接至第三三極體Q3的基極並經一電阻、電容接至的第一、二三極體Q1、Q2的集電極。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風扇運作模式的控制裝置,包括電源、備用電源輸入端、第一、二、三、四三極體、第一、二OP比較器、感溫元件、二極體、電阻及電容。本實用新型可接設於電腦的主機或電源供應器的電源輸入端處,其輸出端連接電腦的主機或電源供應器的散熱風扇。本實用新型可依實際需要或使用者的喜好而設定成減速或定時或定溫的風扇運作模式,當電腦關機後,本實用新型即啟動,使得電腦的主機或電源供應器的風扇作減速或定時或定溫的運作,從而及時有效將殘留於電腦主機或電源供應器等內部的餘熱排出,使其內部溫度降低而延緩零件老化、有效延長其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F04D27/00GK2723741SQ200420081729
公開日2005年9月7日 申請日期2004年8月11日 優先權日2004年8月11日
發明者周青麟 申請人:周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