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動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9-23 07:12:35 2
專利名稱:轉動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轉動機構,尤其涉及一種用於樞接本體及蓋體以使本體與蓋體間可產生相對轉動的轉動機構。
背景技術:
翻蓋裝置已經廣泛進入人們的生活中,例如常見的筆記本電腦、可攜式DVD播放機及具有翻蓋結構的遊戲機等。這些翻蓋裝置通常具有蓋體及本體,蓋體與本體可在一定角度範圍內產生相對轉動。例如可攜式DVD播放機為了達到節省空間及降低成本等目的,通常設置可以開啟和關閉的蓋體來取放光碟,此外蓋體還用來保護翻蓋裝置的內部組件,如光學讀取頭、主軸馬達等。
常見的翻蓋裝置的蓋體在其一邊設置卡扣,並在其本體上對應地設置鎖扣裝置,該鎖扣裝置用於蓋體處於關閉狀態時鎖住卡扣。另外,蓋體與本體之間還設有轉動機構,以使蓋體與本體可在一定角度範圍內產生相對轉動。該轉動機構通常為在可旋轉的樞軸上嵌套扭力彈簧。蓋體處於關閉狀態時,扭力彈簧被扭曲變形。當需要打開蓋體放入光碟時,通過按壓等方式鬆開鎖扣裝置,在扭力彈簧的作用下,蓋體被彈開。
翻蓋裝置採用的這種傳統轉動機構容易使蓋體在開啟過程中不穩定,到達最大開啟角度時產生晃動等問題。例如,翻蓋裝置的扭力彈簧的扭力在剛開始使用時往往較大,造成蓋體打開的速度過快,蓋體張開到最大角度時會產生回彈而晃動。
發明內容
有鑑於此,有必要提供一種使蓋體保持穩定的轉動機構。
一種用於連接蓋體及本體的轉動機構,其包括樞軸,該樞軸樞接所述蓋體及本體,使所述蓋體及本體能以所述樞軸為軸產生相對轉動,所述轉動機構還包括支撐塊及阻力臂分開設於所述蓋體及本體上,所述阻力臂與所述支撐塊相對設置,所述阻力臂在相對所述支撐塊的一側設有凸起的曲面,所述蓋體以所述樞軸轉動過程中所述曲面與所述支撐塊產生擠壓及摩擦。
上述轉動機構通過曲面在蓋體以樞軸為軸轉動時對支撐塊產生擠壓及摩擦,從而對蓋體的轉動產生阻滯作用,使蓋體的轉動保持平緩和穩定。
圖1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方式的轉動機構在翻蓋裝置內的裝配位置圖。
圖2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方式的轉動機構的立體分解圖。
圖3為圖2的轉動機構的止擋塊的立體圖。
圖4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方式的轉動機構在翻蓋裝置內的裝配圖。
圖5為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方式的轉動機構的止擋塊在翻蓋裝置內的裝配圖。
圖6為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方式的轉動機構的止擋塊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如圖1所示,翻蓋裝置100包括蓋體20、本體30及連接蓋體20與本體30的轉動機構40。轉動機構40設置於蓋體20與本體30的邊沿部,蓋體20通過轉動機構40可轉動地樞接於本體30上。
請參看圖2,轉動機構40包括支撐塊42、樞軸44及止擋塊48。支撐塊42垂直於蓋體20,樞軸44從支撐塊42的側面垂直延伸出並呈圓柱形,止擋塊48與支撐塊42相對設置並固定於本體30上。
支撐塊42具有二垂直於蓋體20的相對表面第一側面422及第二側面424。支撐塊42上設有圓弧形的滑動槽426,滑動槽426垂直貫穿支撐塊42。滑動槽426對應的圓心角可視蓋體20需要開啟的最大角度設定。形成滑動槽426的側壁上設有二相對的卡位部428,卡位部428設置在滑動槽426的側壁上並遠離蓋體20。卡位部428為滑動槽426的側壁凸起的肋條,肋條平行於蓋體20並連接支撐塊42的第一側面422及第二側面424,肋條的形狀為圓柱體側壁的一部分。滑動槽426在卡位部428處的寬度變小。
樞軸44呈圓柱形且靠近蓋體20邊沿並平行於蓋體20;其形成於支撐塊42上且其軸線垂直於支撐塊42的第一側面422。樞軸44作為蓋體20與本體30的轉軸,其軸線通過滑動槽426所在圓弧對應的圓心。
請同時參閱圖3,止擋塊48包括固定部481及從固定部481的三個互相垂直的方向延伸出的延長臂482、阻力臂484及卡位柱486。止擋塊48固定於靠近本體30的邊沿用於與支撐塊42配合來控制蓋體20的打開角度並穩定蓋體20。
固定部481開設有定位孔480,定位孔480的橫切面大體呈圓形並在圓形側壁的一側設有凸出的缺口,用於將止擋塊48固定在本體30上。固定部481具有互相連接的第一側壁481a及第二側壁481b。第一側壁481a的橫切面呈U形,第二側壁481b封閉第一側壁481a的U形開口。
延長臂482與阻力臂484分別從第二側壁481b的兩端向相互垂直的方向延伸形成。延長臂482遠離固定部481的自由端設有抵壓面482a,抵壓面482a為球面形狀。阻力臂484在與抵壓面482a同側設有曲面484a,曲面484a的中部相對於兩端向外凸起形成頂部。
卡位柱486垂直設置於第二側壁481b上,其整體呈圓柱形並具有一沿直徑方向開設的通槽488,通槽488的兩邊相對設置有第一凸臺483及第二凸臺485。
支撐塊42與止擋塊48的裝配位置關係如圖2及圖4所示。止擋塊48的卡位柱486設置於與滑動槽426相對應的位置,並可滑動地收容於滑動槽426中。抵壓面482a抵壓在支撐塊42的第二側面424上,且抵壓面482a的頂點位於樞軸44的軸線上。阻力臂484垂直於樞軸44,曲面484a與支撐塊42的第二側面424相對設置,曲面484a的頂部相對阻力臂484之間的高度大於支撐塊42與阻力臂484之間的間距。止擋塊48通過定位孔480實現在本體30上的定位,在本體30上設有與定位孔480形狀相同的定位柱32,定位柱32與定位孔480配合使止擋塊48不會發生轉動。
當蓋體20處於關閉狀態時,卡位柱486位於滑動槽426中靠近蓋體20的一端。打開蓋體20時,蓋體20與本體30以轉軸44為軸相對轉動,卡位柱486沿滑動槽426移動。抵壓面482a的頂點抵壓在第二側面424上作為止擋塊48與支撐塊42發生相對轉動的支撐點。
當開啟蓋體20時,蓋體20會在彈簧(圖未示)的作用下自動彈開。開啟過程中,止擋塊48的曲面484a會與支撐塊42產生擠壓及摩擦對蓋體20的轉動起阻滯作用,從而有效減緩蓋體20的轉動速度,避免彈簧過大的彈力產生的衝擊而提高穩定性。卡位柱486沿滑動槽426運動,當卡位柱486位於卡位部428時,受到卡位部428的擠壓產生形變,第一凸臺483與第二凸臺485向中間的通槽488靠攏。卡位部428對卡位柱486的滑動起阻滯作用,進而對蓋體20的轉動產生阻力,可以對蓋體20的轉動起到緩衝作用,從而使蓋體在轉動過程中保持穩定。
卡位柱486通過卡位部428後,使蓋體20開啟到最大角度。卡位部428與滑動槽426遠端的距離設置成等於或小於卡位柱486收容於滑動槽426部分的最大橫切面的直徑。蓋體20開啟到最大角度後,卡位柱486處於過渡配合或擠壓變形狀態,卡位柱486可以與滑動槽426的側壁緊密接觸而穩定蓋體20。
在關閉蓋體20時,蓋體20受力而使卡位部428對卡位柱486施壓,使其產生形變後,第一凸臺483與第二凸臺485向中間的通槽488靠攏,從而使卡位柱486能通過二相對的卡位部428並沿滑動槽426向靠近蓋體20的方向移動,進而關閉蓋體20。
如圖5及圖6所示為另一實施方式的止擋塊48′的裝配圖及立體圖。轉動機構40′包括支撐塊42′、樞軸(圖5及圖6未示出)及止擋塊48′。止擋塊48′的阻力臂484′沿支撐塊42′在開啟或關閉蓋體20時的轉動方向彎曲設置。阻力臂484′上設有曲面484a′,曲面484a′的中部向外凸出。在蓋體20轉動時,彎曲的阻力臂484′有利於曲面484a′與支撐塊42′產生更為穩定且均衡的擠壓及摩擦,從而更好地在開啟及關閉蓋體20時穩定蓋體20。
止擋塊48′通過螺釘52穿過定位孔480′將止擋塊48′固定在本體30上。為了進一步防止止擋塊48′轉動及方便安裝時確定止擋塊48′放置的角度,在止擋塊48′的一側設置定位槽489,定位槽489為「U」形結構。在本體30上設置圓柱形定位柱34′,安裝時,將止擋塊48′置於本體30上並使定位柱34置於定位槽489中。
止擋塊48′在靠近阻力臂484′處設有凸塊487,凸塊487與抵壓面482a′、卡位柱486′位於止擋塊48′的同一側,凸塊487在支撐塊42′旋轉方向上設有止擋面487a。當蓋體20開啟到最大角度時,凸塊487的止擋面487a阻擋支撐塊42′繼續轉動,可以更好的穩定蓋體20及避免損傷卡位柱486′,防止卡位柱486′受滑動槽426′側壁的過大的壓力而產生彎曲,進而影響蓋體20開啟與關閉的穩定性。
轉動機構40或轉動機構40′的滑動槽426或滑動槽426′與卡位柱486或卡位柱486′的位置可以互相替換,即卡位柱486或卡位柱486′可設置於支撐塊42或支撐塊42′上,而將滑動槽426或滑動槽426′設置於止擋塊48或止擋塊48′上。同時支撐塊42支撐塊42′與止擋塊48或止擋塊48′的位置也可以互換,即將支撐塊42或支撐塊42′設於本體30上,而將止擋塊48或止擋塊48′設於蓋體20上。阻力臂484或阻力臂484′可以直接在蓋體20和本體30的其中一者上一體成型,相應地,支撐塊42或支撐塊42′設於蓋體20和本體30的另一者上,即只要將支撐塊42或支撐塊42′與阻力臂484或阻力臂484′分開設於蓋體20和本體30即可。曲面484a或曲面484a′則設於相對支撐塊42或支撐塊42′的一側。
滑動槽426或滑動槽426′的側壁上可以僅設置一個卡位部428或卡位部428′,即僅在滑動槽426或滑動槽426′一側的側壁上設置卡位部428或卡位部428′而使滑動槽426或滑動槽426′寬度變小,進而對卡位柱486或卡位柱486′起卡位作用。另外,止擋塊48或止擋塊48′可與本體30一體成型,即直接在本體30上設置阻力臂484或阻力臂484′、卡位柱486或卡位柱486′等結構。卡位柱486或卡位柱486′還可以設置為其它形狀,例如中空的管狀圓柱體等,在卡位部428或卡位部428′的擠壓下可以變成橢圓的形狀而可以通過卡位部428或卡位部428′。卡位柱486或卡位柱486′的形狀並不一定需要標準的圓柱或圓柱形的一部分,只要其可在外力作用下發生形變通過卡位部428或卡位部428′即可。
止擋塊48或止擋塊48′的材料由聚甲醛製成,以使阻力臂484或阻力臂484′及卡位柱486或卡位柱486′具有良好的自潤性和高耐磨性,長期使用而不至於降低性能。當然止擋塊48或止擋塊48′也可由其它性質類似的材料製成。
為使描述簡明,以上僅對翻蓋裝置100的一個轉動機構40進行了描述。事實上,翻蓋裝置100可以使用一個、兩個甚至更多的轉動機構40。
顯而易見,翻蓋裝置100可以是多種具有轉動機構40的設備,例如筆記本電腦及具翻蓋結構的行動電話、隨身聽CD機、遊戲機等。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連接蓋體及本體的轉動機構,其包括樞軸,該樞軸樞接所述蓋體及本體,使所述蓋體及本體能以所述樞軸為軸產生相對轉動,其特徵在於所述轉動機構還包括支撐塊及阻力臂分開設於所述蓋體及本體上,所述阻力臂與所述支撐塊相對設置,所述阻力臂在相對所述支撐塊的一側設有凸起的曲面,所述蓋體以所述樞軸轉動過程中所述曲面與所述支撐塊產生擠壓及摩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動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曲面的頂部相對所述阻力臂之間的高度大於所述支撐塊與所述阻力臂之間的間距。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動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阻力臂垂直於所述樞軸。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動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阻力臂沿所述支撐塊在開啟或關閉蓋體時的轉動方向彎曲設置。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動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曲面的中部相對於兩端向外凸起。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動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轉動機構還包括止擋塊,所述阻力臂設於所述止擋塊上。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轉動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止擋塊在所述支撐塊在開啟或關閉蓋體時的轉動方向設有止擋面以當所述蓋體開啟到最大角度時阻擋所述支撐塊繼續轉動。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轉動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止擋塊上設有凸出的抵壓面用於與所述支撐塊抵壓,所述抵壓面的頂點位於所述樞軸的軸線上。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轉動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塊上設有弧形的滑動槽,該止擋塊上與所述滑動槽相對應的位置設有卡位柱,該卡位柱可滑動地收容於所述滑動槽內,圍成所述滑動槽的側壁上設有卡位部,所述卡位柱位於所述卡位部時產生形變。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轉動機構,其特徵在於其中所述卡位柱整體呈圓柱形並具有一直徑方向的通槽將所述卡位柱分成相對設置的第一凸臺及第二凸臺。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轉動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卡位部為沿所述滑動槽的側壁向所述滑動槽中間延伸的肋條。
全文摘要
一種用於連接蓋體及本體的轉動機構,其包括樞接蓋體及本體的樞軸及分開設於蓋體及本體上的支撐塊及阻力臂,阻力臂與支撐塊相對設置,阻力臂在相對支撐塊的一側設有凸起的曲面,蓋體以樞軸轉動過程中曲面與支撐塊產生擠壓及摩擦,從而對蓋體的轉動產生阻滯作用而使蓋體保持穩定。
文檔編號G06F1/16GK101063466SQ20061006052
公開日2007年10月31日 申請日期2006年4月28日 優先權日2006年4月28日
發明者彭耀哲, 戴榮長 申請人: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