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便於摺疊收納的童車車架的製作方法
2023-09-23 00:28:55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童車,具體涉及一種童車車架。該童車車架便於摺疊收納。
背景技術:
童車,亦稱兒童推車,根據功能的不同有很多的種類,但通常都包括車架和座椅兩部分。其中,車架的底部設有車輪,便於童車的移動和轉向;車架則可根據童車的功能需要做出不同的結構設計,比如可在座椅下的車架底座上設置儲物袋,便於儲物,或者在座椅和車架的接口上做調整,以方便車架直接安裝用於汽車內的兒童座椅……。
為了便於攜帶和儲藏,生產廠家設計了一種摺疊式的童車,這種童車的車架可以摺疊,目的是通過摺疊實現體積的縮小,解決收納佔用空間大的問題。然而,現有的摺疊車架在使用時發現,雖然車架可以摺疊,方便了收納,但是由於車架的結構設計問題,摺疊後的車架在厚度上往往依然較大,因此無法有效縮小摺疊後的體積,當把童車車架摺疊後放入汽車後備箱等有限空間時,經常會發生無法放入的問題,因此不能滿足用戶的要求。
因此,如何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便成為本實用新型所要研究解決的課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便於摺疊收納的童車車架,其目的在於解決現有技術摺疊後無法有效縮小車架體積的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便於摺疊收納的童車車架,包括推桿架、前支架、後支架及底撐架;其中,
所述推桿架包括兩推桿;所述前支架包括兩前支杆,所述前支杆的上端與所述推桿的下端轉動連接,形成第一鉸接點;所述後支架包括兩後支杆,所述後支杆的上端與所述推桿的下端鉸接,形成第二鉸接點,並且在車架的打開狀態下,該第二鉸接點位於所述第一鉸接點的下方;
所述前支架與所述後支架之間通過水平設置的所述底撐架連設,並且所述前支杆的下端鉸接於所述底撐架的前端,形成第三鉸接點;所述後支杆的下端鉸接於所述底撐架的後端,形成第四鉸接點;在車架的打開狀態下,從車架的側視角度觀察,所述第二鉸接點、第三鉸接點和第四鉸接點構成三角形;
其中,對應所述推桿架及所述前支架設有一鎖定結構,該鎖定結構作用於所述推桿及所述前支杆,用於鎖定第一鉸接點及第二鉸接點,藉此鎖定車架的打開狀態;
其中,所述底撐架的前端連設有前輪,底撐架的後端連設有後輪。
上述技術方案中的有關內容解釋如下:
1.上述方案中,「在車架的打開狀態下,從車架的側視角度觀察,所述第二鉸接點、第三鉸接點和第四鉸接點構成三角形」,藉此設計,當第二鉸接點被鎖定時,其他兩鉸接點也將被鎖定。同時,得益於三角形的穩定性,使得車架在打開狀態下使用時結構強度更加可靠,提升安全性。
2.上述方案中,所述鎖定結構鎖定第一鉸接點及第二鉸接點,結合上述「三角形」的設計,可同時鎖定第三鉸接點和第四鉸接點,藉此鎖定車架的打開狀態。
3.上述方案中,在車架的打開狀態下,此時所述推桿架朝後向上打開,兩推桿豎直且平行設置,所述前支杆的上端及所述後支杆的上端均朝上設置,並通過所述鎖定結構定位於所述推桿的下端;
在車架的摺疊狀態下,此時所述推桿架朝前向下收折,所述前支杆的上端及所述後支杆的上端均朝後向下收折,構成所述推桿架貼合於所述前支架,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後支架均貼合於所述底撐架。
4.上述方案中,所述鎖定結構包括固設於所述前支杆後側的卡槽以及固設於所述推桿下端的卡塊,構成當卡塊嵌入卡槽定位時,所述前支架與所述推桿架鎖定。
5.上述方案中,兩所述推桿的上端通過一把手杆連接固定。藉此設計,可加強推桿架的整體結構強度,同時提供使用者一便於握持的部位。
6.上述方案中,所述推桿架可伸縮或可摺疊。藉此設計,所述推桿架將得以進一步地向車架主體貼近,進而大幅縮小摺疊後車架的縱向長度,進而縮小摺疊後的車架體積。
7.上述方案中,所述後輪之間通過一連杆連接各後輪的轉軸,並且對應該連杆設有一剎車結構,該剎車結構作用於所述連杆,通過剎止該連杆的旋轉進而剎止各所述後輪的轉動。藉此設計,以提升駐車時的安全性,防止童車由於地形坡度因素溜車。
本實用新型工作原理及優點如下:
本實用新型一種便於摺疊收納的童車車架,包括推桿架、前支架、後支架及底撐架,前支杆的上端以及後支杆的上端分別與推桿的下端轉動連接,形成一上一下的第一鉸接點和第二鉸接點;前支杆的下端鉸接於底撐架的前端,形成第三鉸接點,後支杆的下端鉸接於底撐架的後端,形成第四鉸接點;並且在車架的打開狀態下,第二鉸接點、第三鉸接點和第四鉸接點構成三角形;車架還設有一鎖定結構,該鎖定結構作用於推桿及前支杆,用於鎖定第一鉸接點及第二鉸接點,藉此鎖定車架的打開狀態。相比現有技術而言,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摺疊後推桿架貼合於前支架,前支架和後支架均貼合於底撐架,使得摺疊後的車架厚度大幅減小;打開工作時車架的穩定性好,安全性高,並且摺疊操作較為方便。綜上,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收納空間小、操作方便等實用進步性。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打開狀態時的側方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打開狀態時的後方結構示意圖;
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打開狀態時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開始摺疊時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摺疊狀態時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以上附圖中:1.底撐架;2.推桿;3.前支杆;4.第一鉸接點;5.後支杆;6.第二鉸接點;7.第三鉸接點;8.第四鉸接點;9.卡槽;10.卡塊;11.前輪;12.後輪;13.把手杆;14.連杆;15.剎車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參見附圖1~5所示,一種便於摺疊收納的童車車架,包括推桿架、前支架、後支架及底撐架1;其中,
所述推桿架包括兩平行設置的推桿2;所述前支架包括兩平行設置的前支杆3,所述前支杆3的上端與所述推桿2的下端轉動連接,形成第一鉸接點4;所述後支架包括兩平行設置的後支杆5,所述後支杆5的上端與所述推桿2的下端鉸接,形成第二鉸接點6,並且在車架的打開狀態下,該第二鉸接點6位於所述第一鉸接點4的下方;
所述前支架與所述後支架之間通過水平設置的所述底撐架1連設,並且所述前支杆3的下端鉸接於所述底撐架1的前端,形成第三鉸接點7;所述後支杆5的下端鉸接於所述底撐架1的後端,形成第四鉸接點8;在車架的打開狀態下,從車架的側視角度觀察,所述第二鉸接點6、第三鉸接點7和第四鉸接點8構成三角形;藉此設計,當第二鉸接點6被鎖定時,其他兩鉸接點7、8也將被鎖定。同時,得益於三角形的穩定性,使得車架在打開狀態下使用時結構強度更加可靠,提升安全性。
其中,對應所述推桿架及所述前支架設有一鎖定結構,該鎖定結構作用於所述推桿2及所述前支杆3,用於鎖定第一鉸接點4及第二鉸接點6,結合上述「三角形」的設計,可同時鎖定第三鉸接點7和第四鉸接點8,藉此鎖定車架的打開狀態。具體的,所述鎖定結構包括固設於所述前支杆3後側的卡槽9以及固設於所述推桿2下端的卡塊10,構成當卡塊10嵌入卡槽9定位時,所述前支架與所述推桿架鎖定。所述底撐架1的前端連設有前輪11,底撐架1的後端連設有後輪12。
在車架的打開狀態下,此時所述推桿架朝後向上打開,所述前支杆3的上端及所述後支杆5的上端均朝上設置,並通過所述鎖定結構定位於所述推桿2的下端;
在車架的摺疊狀態下,此時所述推桿架朝前向下收折,所述前支杆3的上端及所述後支杆5的上端均朝後向下收折,構成所述推桿架趨近貼合於所述前支架,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後支架均趨近貼合於所述底撐架1。
其中,兩所述推桿2的上端通過一把手杆13連接固定。藉此設計,可加強推桿架的整體結構強度,同時提供使用者一便於握持的部位。
其中,所述推桿架可伸縮或可摺疊。藉此設計,所述推桿架將得以進一步地向車架主體貼近,進而大幅縮小摺疊後車架的縱向長度,進而縮小摺疊後的車架體積。
其中,所述後輪12之間通過一連杆14連接各後輪12的轉軸,並且對應該連杆14設有一剎車結構15,該剎車結構15作用於所述連杆14,通過剎止該連杆14的旋轉進而剎止各所述後輪12的轉動。藉此設計,以提升駐車時的安全性,防止童車由於地形坡度因素溜車。
本實用新型一種便於摺疊收納的童車車架,包括推桿架、前支架、後支架及底撐架,前支杆的上端以及後支杆的上端分別與推桿的下端轉動連接,形成一上一下的第一鉸接點和第二鉸接點;前支杆的下端鉸接於底撐架的前端,形成第三鉸接點,後支杆的下端鉸接於底撐架的後端,形成第四鉸接點;並且在車架的打開狀態下,第二鉸接點、第三鉸接點和第四鉸接點構成三角形;車架還設有一鎖定結構,該鎖定結構作用於推桿及前支杆,用於鎖定第一鉸接點及第二鉸接點,藉此鎖定車架的打開狀態。相比現有技術而言,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摺疊後推桿架貼合於前支架,前支架和後支架均貼合於底撐架,使得摺疊後的車架厚度大幅減小;打開工作時車架的穩定性好,安全性高,並且摺疊操作較為方便。綜上,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收納空間小、耐用可靠、操作方便等實用進步性。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於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並據以實施,並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