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風管道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9-23 10:28:25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管道,特別涉及一種排風管道裝置。
背景技術:
風管,是用於空氣輸送和分布的管道系統,有複合風管和無機風管兩種,按用途分為送風、排油煙、除塵和散裝物料輸送等,其中,送風的運用範圍最為廣泛,如送鮮風和排氣,使用時,將室內的氣體使用流量大其壓力小的空氣輸送管道向外排出,保障氣體的正常排出。
目前,現有技術中,在專利申請號為「99207309.X」的一篇中國專利文件中,記載了一種高山輸風輸水管道裝置,沿山坡建造有一定高度差的輸風輸水管道,在輸風輸水管道內裝有風力發電機組和水輪發電機組,輸風管道下邊裝有透氣加熱空氣集中棚,管道中裝有多颱風力發電機組,用定向定量引風機使管道中空氣向下流動,這時高空的冷空氣在管道中流向地面,使風力發電機組發電,用定向定量引風機使管道中的空氣向上流動,地面的暖空氣會從透光空氣加熱棚中進入管道高速排向高空,同時使風力發電機組發電,該裝置利用管道內的高風速、高水流進行發電,具有經濟效益高的優點。
上述這種管道裝置以及現有的大多數管道裝置,工人在將風力發電機組安裝到管道內時,由於管道的管徑有限,安裝工作會比較困難,費時費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將風力發電機安裝到風管內,比較方便、省時省力的排風管道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排風管道裝置,包括風管,所述風管內安裝有風力發電機,所述風力發電機上設置有滑移件,所述風管內壁沿風管軸線上設置有與滑移件滑移連接的導向部,所述滑移件滑移後與風管內壁卡接固定。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在風力發電機上設置滑移件,滑移件通過導向部在風管內壁上滑移,在滑移進入到風管內之後,滑移件與風管內壁卡接固定,從而完成風力發電機卡裝到風管內,將風力發電機安裝到風管內,氣體氣流在風管內從進風口流向出風口,氣流帶動風力發電機工作,從而產生電能,將該風管用於到排廢氣的裝置上,可在排廢氣的時候,實現電能的產生,然後將電能使用在照明和設備上的供電使用,更加了環保、節能,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通過導向部和滑移件的設置,使風管自動滑移並卡接固定在風管內,安裝起來比較省力,為安裝人員的工作帶來了便利。
進一步地,所述風管包括呈喇叭口狀的出風口。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出風口設置為喇叭口狀,到達該處的氣流的流量增大,一定時間內可供更多流量的氣體通過,便於風管內的氣流順利從風管向外排出,達到的排風效果更好。
進一步地,所述風力發電機包括在風管內氣流帶動下轉動的風葉片,所述風葉片靠近風管內壁的一端與風管內壁之間留有供氣體流出的間隙。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該間隙可供風管內的氣體正常的流出,由於風力發電機的設置,會阻礙風管內的氣體正常排出,因此,在風葉片與風管內壁之間留有一定的間隙,氣體從間隙向外流出,從而使風管內的氣體起到較好的排出作用,接著,達到出風口處的氣體擴散開,排放效率有所提高,更加方便。
進一步地,所述風管內壁上設置有與風力發電機牴觸以支撐風力發電機的支撐臺階。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風力發電機與支撐臺階牴觸,支撐臺階對風力發電機起到支撐的作用,從而使風力放電機安裝放置在風管內比較穩定、牢固,不易出現意外偏移的情況。
進一步地,所述支撐臺階上設置有用於定位風力發電機支撐的位置的定位凹槽。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定位凹槽定位風力發電機支撐的位置,使風力發電機放置更加穩定、安全。
進一步地,所述導向部包括沿風管徑向方向上凹陷形成的導向槽,所述導向槽的一端設置有與滑移件卡接配合的卡接槽。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滑移件與卡接槽卡接配合,使滑移件卡接固定在卡接槽內,從而風力發電機卡接固定到風管內,卡接固定的效果比較牢固、穩定,且拆裝起來也比較方便。
進一步地,所述滑移件為在導向槽內滾動滑移的滾動輪。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滑移的方式採用滾動滑移,滾動輪在導向槽內滾動滑移,滾動輪與導向槽內壁之間產生的摩擦力較小,方便滑移件在導向槽內滑移,使滑移件滑移起來更加順暢、省力。
進一步地,所述風力發電機包括有用於安裝放置滾動輪的支架,所述支架上設置有帶動滾動輪在風管徑向上伸縮以使滾動輪進出卡接槽的彈性伸縮機構。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彈性伸縮機構可帶動滾動輪在風管徑向上伸縮,在伸長時,滾動輪進入到卡接槽內,並且與卡接槽卡接固定,在彈性伸縮機構收縮時,可帶動滾動輪從卡接槽內脫離出來,彈性伸縮機構便於驅動滾動輪卡接進入到卡接槽內,使風力發電機和風管自動卡裝在一起,達到的卡裝效果比較牢固。
進一步地,所述彈性伸縮機構包括沿支架長度方向上延伸的伸縮杆、套設在伸縮杆上的彈簧,所述伸縮杆的兩端分別與滾動輪的輪座、支架一端固定連接。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滾動輪與導向槽的槽壁牴觸,通過伸縮杆的伸縮,可使滾動輪沿支架長度方向上伸縮,在伸縮杆上套設彈簧,彈簧可使伸縮後的伸縮杆進行彈性復位,採用伸縮杆和彈簧的配合使用,使彈性伸縮機構具有較好的彈性伸縮性能,便於滾動輪的伸縮移動。
進一步地,所述導向槽位於卡接槽處設置有便於滾動輪從卡接槽內滑出的傾斜面。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滾動輪與傾斜面牴觸,便於滾動輪從卡接槽內滑出,使風力發電機與風管脫離卡接固定,使脫離卡接更加的便利、快捷。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將風力發電機安裝到風管內,氣體氣流在風管內從進風口流向出風口,氣流帶動風力發電機工作,從而產生電能,將該風管用於到排廢氣的裝置上,可在排廢氣的時候,實現電能的產生,然後將電能使用在照明和設備上的供電使用,更加了環保、節能,通過導向部和滑移件的設置,使風管自動滑移並卡接固定在風管內,安裝起來比較省力,為安裝人員的工作帶來了便利;2、在彈性伸縮機構收縮時,可帶動滾動輪從卡接槽內脫離出來,彈性伸縮機構便於驅動滾動輪卡接進入到卡接槽內,使風力發電機和風管自動卡裝在一起,達到的卡裝效果比較牢固;3、採用伸縮杆和彈簧的配合使用,使彈性伸縮機構具有較好的彈性伸縮性能,便於滾動輪的伸縮移動。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1的爆炸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1的剖面示意圖,用於體現風力發電機安裝在風管內;
圖3是圖2中A部放大示意圖,用於體現傾斜面;
圖4是實施例2的剖面示意圖,用於體現牽引繩。
圖中,1、風管;101、出風口;102、進風口;2、導向槽;3、卡接槽;4、支撐臺階;5、定位凹槽;6、彈性伸縮機構;601、滑移件;602、伸縮杆;603、彈簧;604、輪架;7、風力發電機;701、支架;702、發電機;703、風葉片;8、傾斜面;9、牽引繩;10、間隙。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並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後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範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實施例1:一種排風管道裝置,如圖1至圖3所示,包括風管1,風管1為圓形管,其內徑為一米,在一定時間內,通過風管1的氣體流量比較大,風管1包括有進風口102和呈喇叭口狀的出風口101,進風口102位於風管1的下端,出風口101位於風管1的上端,出風口101的口徑從下至上逐漸變大,出風口101設置為喇叭口狀,到達該處的氣流的流量增大,一定時間內可供更多流量的氣體通過,風管1內安裝有風力發電機7,風力發電機7包括有風葉片703、與風葉片703連接的發電機702以及固定安裝放置風葉片703和發電機702的支架701,將風葉片703安裝在支架701的中心且風葉片703面朝下,氣體氣流從下端進風口102進入到風管1內後,向上流動,在風管1內氣流的帶動下,風葉片703可進行轉動,帶動發電機702的機軸轉動,轉動產生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從而實現風力發電機7的發電,本實用新型中,風力發電機7的處理風量為650CMM-750CMM/Min,風速為12-14M/S,在一天二十四小時的工作狀態下, 該風力發電機7的發電量在4-5度,可用於照明或者生活上,支架701包括三根沿風管1的徑向方向上延伸形成的支杆,且相鄰兩根支杆之間的夾角為120度,每一根支杆靠近風管1內壁的一端設置有滑移件601,風管1的內壁沿風管1的軸線方向上設置有與滑移件601滑移連接的導向部,在本實施例中,滑移件601為設置在支杆上的滾動輪,滾動輪上安裝有輪座,並且滾動輪在輪座上轉動,滾動輪通過輪座安裝在支杆上,滾動輪由彈性橡膠材料製成,導向部包括沿風管1徑向方向上向外凹陷形成的導向槽2,滾動輪可在導向槽2內進行上下滑移,採用滑移的方式可將風力發電機7從出風口101放入到風管1內,導向槽2的下端設置有卡接槽3,卡接槽3從風管1內壁向外凹陷形成,導向槽2和卡接槽3連接處設置有傾斜面8,傾斜面8從上向下沿風管1軸線方向上逐漸向外傾斜,滾動輪在導向槽2內向下滑移,然後通過傾斜面8後進入到卡接槽3內,從而使滾動輪卡接固定在卡接槽3內,實現支架701與風管1的卡接安裝,本實施例中,卡接方式為彈性卡接,由彈性橡膠材料製成的滾動輪,具有一定的彈性,通過彈性將滾動輪彈性卡接固定在卡接槽3內;風管1在卡接槽3的下方設置有與支架701下表面牴觸以支撐風力發電機7的支撐臺階4,支撐臺階4凸出於風管1內壁且環繞風管1內壁一周,在滾動輪卡接固定到卡接槽3內後,支杆與支撐臺階4的上表面牴觸,支撐臺階4對支杆起到支撐的作用;支撐臺階4的上表面在位於卡接槽3處設置有用於定位風力發電機7支撐放置位置的定位凹槽5,在本實施例中,定位凹槽5與支杆是凹凸配合的,支杆被限制在定位凹槽5內,從而使支杆不能在風管1周向上進行移動,使風力發電機7放置比較穩定、安全。
如圖2所示,風葉片703的長度為0.4M,因此,風葉片703靠近風管1內壁的一端與風管1內壁之間留有0.2M的間隙10,該間隙10可供風管1內的氣體正常的流出,由於風力發電機7的設置,會阻礙風管1內的氣體正常排出,因此,在風葉片703與風管1內壁之間留有一定的間隙10,氣體從間隙10向外流出,從而使風管1內的氣體起到較好的排出作用,接著,達到出風口101處的氣體擴散開,排放效率有所提高,更加方便。
如圖2和圖3所示,支杆上設置有帶動滾動輪在風管1徑向上伸縮以使滾動輪進出卡接槽3的彈性伸縮機構6,在本實施例中,彈性伸縮機構6包括有沿支杆長度方向上延伸的伸縮杆602、套設在伸縮杆602上的彈簧603,伸縮杆602的左右兩端分別與滾動輪的輪座、支杆靠近風管1內壁的一端固定連接,伸縮杆602可沿著支杆的長度方向上伸縮,在伸縮的過程中,可帶動滾動輪靠近或者遠離風管1內壁,在伸縮杆602上套設彈簧603,滾動輪在導向槽2內時,伸縮杆602和彈簧603都處於收縮的狀態,滾動輪滾動到與卡接槽3相對時,彈簧603不在受到壓縮力的影響,進行伸長形變,同時,伸縮杆602也伸長,推動滾動輪進入到卡接槽3內,使滾動輪和卡接槽3卡接固定,需要將風力發電機7從風管1內拆下來時,將風力發電機7向上移動,在向上移動過程中,伸縮杆602和彈簧603進行收縮,滾動輪沿著傾斜面8從卡接槽3內滑出,從而使風力發電機7和風管1脫離安裝,可將風力發電機7拆卸下來。
本實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工作人員從出風口101將風力發電機7裝入風管1內,支架701上的彈性伸縮機構6與風管1內壁牴觸,處於被壓縮的狀態,滑移件601在導向槽2內滑移,待滑到卡接槽3處時,彈性伸縮機構6伸長,從而使滑移件601進入到卡接槽3內,並且滑移件601與卡接槽3卡接固定,從而完成風力發電機7的安裝,需要將風力發電機7從風管1內拆下來時,滑移件601沿著傾斜面8向出風口101處滑移,在傾斜面8的導向作用下,彈性伸縮機構6進行收縮,從而使滑移件601成功從卡接槽3內滑移出來,然後從導向槽2內滑出來,最終從風管1上拆卸下來。
實施例2:一種排風管道裝置,如圖4所示,與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於,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在支架701上設置有牽引繩9,牽引繩9有3根,下端分別對應固定在三根支杆上,上端固定在風管1的出風口101處,通過拉動牽引繩9,可將風力發電機7從卡接槽3內拉出來,方便風力發電機7的拆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