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碟驅動器懸架的製作方法
2023-09-23 10:49:40 2
專利名稱:磁碟驅動器懸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ー種懸架,這種懸架包括用在磁碟驅動器上的微驅動器安裝部,磁碟驅動器用於例如是個人電腦的信息處理裝置上
背景技術:
硬碟驅動器(HDD)用於例如是個人電腦的信息處理裝置上。該硬碟驅動器包括可圍繞轉軸旋轉的磁性盤,可圍繞樞軸迴轉的託架等。託架是由位置控制電動機驅動,位置控制電動機例如是音圈電動機。懸架安裝在託架的臂上。懸架包括承載梁,疊加在承載梁上的彎曲部分等。構成磁頭的滑塊安裝在形成於接近彎曲部分末梢端部的常平架部分上。滑塊設有用來存取數據的元件(轉換器),即,用來讀取或者寫入數據。
為了克服隨著磁碟記錄密度的増加而帶來的問題,磁頭需要相對於每一個磁碟的記錄表面準確地定位。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兩級驅動伺服系統(DSA)懸架進一歩發展為由位置控制電動機(音圈電動機)和微驅動器構成。DSA懸架的範例在日本專利申請公開號為2001-307442(專利文件I)和2002-50140 (專利文件2)中公開。
該微驅動器位於懸架的基底部分附近。微驅動器由例如鋯鈦酸鉛(PZT)壓電元件或類似物組成。懸架的末梢端部能夠在搖擺方向上以高速細微地移動,即,相對於微驅動器的軌道橫向移動。
頭支承機構(DSA懸架)的範例在專利文件I的附圖1-13以及專利文件2的附圖6-8中體現。懸架的微驅動器安裝部設置在支架(底板)和承載梁之間。該由PZT構成的微驅動器元件設置在微驅動器安裝部上。U型臂部分在微驅動器安裝部的相對兩側各自地形成。如果將電壓施加到微驅動器元件,那麼微驅動器元件發生變形。於是,臂部分彎曲,並且懸架的磁頭沿搖擺方向移位。
在專利文件I和2公開的這種DSA懸架中,該U型臂部分從微驅動器安裝部的相對兩側各自地伸出。當懸架被處理時,因此,U型臂部分可以通過接觸它們的周圍構件而變形。更進一歩的,包括U型臂部分的DSA懸架仍然需要在抗衝擊性能和振動特性上獲得改迸。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ー種磁碟驅動器懸架,尤其是DSA懸架,其具有更好的抗衝擊性能和振動特性。
根據本發明的ー種磁碟驅動器懸架,包括基底部分,其固定在磁碟驅動器的託架的臂上;承載梁,磁頭的滑塊定位在其上;以及微驅動器安裝部,其設置在基底部分和承載梁之間。該微驅動器安裝部包括平板部分和微驅動器元件。該平板部分包括固定至基底部分的固定部件和固定至承載梁的活動部件。元件容納部分限定在平板部分的固定部件和活動部件之間。該微驅動器元件被包含於元件容納部分中。微驅動器元件的ー個末端固定在固定部件上。微驅動器元件的另ー末端固定在活動部件上。平板部分包括ー對臂部分,它們相對於平板部分和狹縫可橫向變形。臂部分各自形成在平板部分的相對兩個側部分上,將固定部件和活動部件連接起來。狹縫各自限定在固定部件和活動部件之間的臂部分內。每ー個臂部分包括第一延伸部分和第二延伸部分。第一延伸部分相對於承載梁從固定部件的前端向活動部件縱向延伸。第二延伸部分相對於平板部分從第一延伸部分橫向向內延伸。第二延伸部分在比第一延伸部分離微驅動器元件更近的位置與活動部件連續。第二延伸部分的抗彎剛度比第一延伸部分的抗彎剛度低。第二延伸部分可以比第一延伸部分窄。
在本發明的ー個方面,每ー個狹縫相對於平板部分從微驅動器元件的相對兩個側
面中的每個側面的相反區域橫向延伸,並且第二延伸部分形成在狹縫的前側。狹縫可以形成在對應於微驅動器元件的縱向中心部件的位置。狹縫可以形成在比微驅動器元件的縱向中心部件離承載梁更近的位置。
每ー個狹縫可以包括第一狹縫部分和第二狹縫部分。第一狹縫部分相對於平板部分從微驅動器元件的相對兩個側面中的每個側面的相反區域橫向延伸。第二狹縫部分相對於平板部分向前延伸從而與第一狹縫部分連續。狹縫可以形成在比微驅動器元件的縱向中心部件離基底部分更近的位置。
在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每ー個狹縫包括第一狹縫部分和ー個第二狹縫部分。第一狹縫部分相對於平板部分從微驅動器元件的相對兩個側面中每個側面的縱向中心部件的相反區域橫向延伸,第二狹縫部分與第一狹縫部分連續地形成在比第一狹縫部分離基底部分更近的位置上。
每ー個狹縫可以形成為在平板部分的橫向方向(與懸架的縱向垂直)上筆直地延伸。或者,狹縫可以形成為在相對於平板部分以ー個向前或者向後的角度從微驅動器元件的每ー個側表面橫向延伸。更進一歩的,狹縫除了是筆直的形狀外也可以具有彎曲的形狀。狹縫的位置還可以根據需要而不同。
本發明的額外的目的和優勢將會在後面的說明書中展開闡述,並且部分可以從說明書中明顯的得到,或者可以通過本發明的實施獲得。本發明的目的和優勢特別地可以藉助於在下文出現的手段以及結合來實現和獲得。
合併的以及構成說明書一部分的附圖,闡明了本發明的實施例,並且與上面的一般描述以及下面給出的實施例的具體描述一起,用於解釋本發明的基本原理。
附圖I為磁碟驅動器的一個實施例的立體圖;
附圖2為附圖I中所示的磁碟驅動器的部分截面圖;
附圖3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包括了微驅動器安裝部的懸架的立體圖;
附圖4為附圖3中懸架的微驅動器安裝部的平面圖;
附圖5為附圖4中微驅動器安裝部的去除了微驅動器元件的平面圖;
附圖6為ー個示出了附圖4中包括了微驅動器安裝部的懸架的頻率響應特性圖;
附圖7為根據對照例的一個微驅動器的平面圖;
附圖8為ー個示出了附圖7中包括了微驅動器安裝部的懸架的頻率響應特性圖;
附圖9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微驅動器安裝部的平面圖;
附圖10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微驅動器安裝部的平面圖;[0025]附圖11為ー個示出了第一至第三實施例以及對照例的抗衝擊性能圖;
附圖12為ー個示出了第一至第三實施例以及對照例的振動特性(搖擺頻率)圖;
附圖13為根據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的微驅動器安裝部的平面圖;以及
附圖14為根據本發明的第五實施例的微驅動器安裝部的平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磁碟驅動器懸架現在將由附圖1-6作為參考來進行描述。
附圖I中所示的磁碟驅動器(HDD) I包括機殼2,轉軸3,磁碟4,樞軸5,託架6,位置控制電動機(音圈電動機)7等。該磁碟4可圍繞轉軸3旋轉。託架6可圍繞樞軸5迴轉。位置控制電動機7用於致動託架6。機殼2是由蓋(未不出)密封。
附圖2是ー個截面圖,典型地示出了磁碟驅動器I的一部分。如附圖2所示,託架6包括臂8。懸架10安裝在每ー個臂8的末梢端部上。構成磁頭的滑塊11設置在懸架10的末梢端部。如果每ー個磁碟4以高速旋轉,那麼在磁碟4和滑塊11之間會形成一個空氣承壓。
如果託架6被位置控制電動機7轉向,那麼懸架10就相對於磁碟4徑向地移動。於是,滑塊11移動到磁碟4的預定軌道。元件,例如能夠在電子信號和磁信號之間轉換的MR元件,設置在滑塊11的末端。這些元件訪問磁碟4,即寫入數據到磁碟4或者從磁碟4讀取數據。
附圖3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懸架10。該懸架10包括基底部分18,承載梁20,具有導體的彎曲部分21,微驅動器安裝部30等,其中基底部分18包含底板18a。微驅動器安裝部30將會在後面進行詳細的描述。
承載梁20通過基底部分18固定在託架6的對應臂8 (附圖1_2)上。能夠以厚度方向彈性變形的鉸鏈部分22形成在承載梁20的近端部(後端部)。在附圖3-4中,箭頭X表明了懸架10或者承載梁20的縱向方向(前後方向),以及箭頭S表明了搖擺方向。
彎曲部分21沿著承載梁20定位。彎曲部分21的一部分通過固定方法固定在承載梁20上,固定方法例如是雷射焊接。起常平架作用的舌21a(附圖3)形成在彎曲部分21的末稍端部附近。滑塊11安裝在舌21a上。磁頭的滑塊11定位在承載梁20的末梢端部。懸架10和滑塊11構成了頭部常平架裝置。
附圖4是微驅動器安裝部30的放大圖。微驅動器安裝部30定位於基底部分18和承載梁20之間。微驅動器安裝部30包括平板部分31和微驅動器元件32,例如PZT或者其他的壓電元件。
平板部分31是ー個金屬結構,例如是獨立於底板18a的不鏽鋼。在本實施例中,基底部分18通過在厚度方向疊加底板18a和平板部分31而形成。因此,平板部分31比基底部分18薄。或者,誠然,平板部分31可以形成在底板18a的一部分上。
平板部分31包括固定部件31a和活動部件31b。固定部件31a固定在底板18a上。活動部件31b固定在承載梁20的近端部(後端部)的鉸鏈部分22上。在說明書裡,關於懸架10的前後方向(縱向方向)X,附圖4中的箭頭Xl表明的方向被描述為「相對於平板部分31向前」,而箭頭X2表明的方向被描述為「相對於平板部分31向後」。箭頭W表明平板部分31和微驅動器元件32的橫向方向。平板部分31的活動部件31b的寬度W2小於固定部件31a的寬度W1
本實施例的平板部分31由獨立於底板18a的部分形成。在可替換的實施例中,誠然,平板部分31可以通過採用衝壓成形法或者局部蝕刻法使底板18a的一部分變薄而形成。
附圖5示出了微驅動器安裝部30,去除了微驅動器元件32。平板部分31形成有元件容納部分40,其中元件容納部分40是ー個足夠大的凹槽來容納微驅動器元件32。元件容納部分40被限定在固定部件31a和活動部件31b之間。元件容納部分40形成有比微驅動器元件32小的開ロ 41。臺階部分42和43圍繞開ロ 41形成。臺階部分42和43分別地形成在平板部分31的固定部件31a和活動部件31b上。這些臺階部分42和43通過採用衝壓成形法、局部蝕刻法、或者類似方法使平板部分31局部變薄而形成。微驅動器元件32放置在臺階部分42和43上。
如附圖4所示,元件32的ー個末端部分32a (更接近基底部分18)由固定部件31a的臺階部分42支承。末端部分32a通過粘合劑45固定在固定部件31a上。微驅動器元件32的另ー個末端部分32b (更接近承載梁20)由活動部件31b上的臺階部分43支承。末端部分32b通過粘合劑45固定在活動部件31b上。微驅動器元件32的相對兩個側面32e和32f分別通過粘合劑45固定在固定部件31a和活動部件31b上。
微驅動器元件32在附圖4的平面圖中以長方形的形式示出。由絕緣樹脂構成的粘合劑45填充和固化在微驅動器元件32的外圍和元件容納部分40的內圍之間。因此,由於施加電壓而造成的微驅動器元件32的變形可以通過活動部件31b傳送到承載梁20上。粘合劑45可以摻雜一些絕緣固體顆粒(填料)。
臂部分50在平板部分31的相對兩側部分上各自地形成。狹縫60被各自限定在固定部件31a和活動部件31b之間的臂部分50內。如附圖5所示,狹縫60與元件容納部分40的開ロ 41相連通。每ー個狹縫60從微驅動器元件32的縱向中心部件32c (附圖4中包含中心線L的區域)的相反區域沿著平板部分31的橫向方向W延伸。每ー個狹縫60的末端部分61具有半圓的形狀,該形狀限定了每ー個對應臂部分50的內部輪廓。
平板部分31的固定部件31a和活動部件31b通過臂部分50相互連接。因為每ー個臂部分50構成了平板部分31的一部分,所以它與平板部分30的厚度一祥。臂部分50的橫向剛度比其厚度剛度足夠的低。因此,臂部分50能夠相對於平板部分31橫向變形。從而,活動部件31b能夠藉助於臂部分50在搖擺方向上(在附圖3和4中用箭頭S表示)相對於固定部件31a移動一定的行程。
每ー個臂部分50包括第一延伸部分51,第二延伸部分52,弧形部分53等。第一延伸部分51從固定部件31a的前端31c向活動部件31b在承載梁20的縱向方向X上延伸。換句話說,第一延伸部分51朝向承載梁20的前方或者懸架10的末梢端部延伸。弧形部分53形成在第一延伸部分51和第二延伸部分52之間。弧形部分53相對於平板部分31的固定部件31a呈拱形向前突出。
第二延伸部分52形成在第一延伸部分51的前面。另外,第二延伸部分52相對於平板部分31從第一延伸部分51通過弧形部分53向內橫向延伸。換句話說,第二延伸部分52相對於平板部分31從第一延伸部分51向開ロ 41橫向延伸。更進ー步的,第二延伸部分52在ー個比第一延伸部分51更接近於微驅動器元件32的位置與活動部件31b連續。第二延伸部分52定位在與之對應的狹縫60的前側。
從而,微驅動器安裝部30的每ー個臂部分50的第二延伸部分52橫向定位在平板部分31的固定部件31a的側表面之內。因此,第二延伸部分52不向外突出。結果是,當懸架10被處理時,第二延伸部分52不能方便地與周圍構件相接觸,以至於臂部分50的變形或者其他失效可以被抑制。這同樣可以應用在第二至第五實施例中,第二至第五實施例會在後面進行描述。
如附圖5所示,第一延伸部分51的寬度Wl朝向弧形部分53逐漸地減小。除此之夕卜,弧形部分53的寬度朝向第二延伸部分52減小。第二延伸部分52的寬度W2比第一延伸部分51的寬度Wl小。從而,每ー個臂部分50具有這樣ー個彎曲的形狀它的寬度從較寬的第一延伸部分(寬部分)51到較窄的第二延伸部分(窄部分)52經由弧形部分53連續地、平穩地減小。
下面是關於包括了以這樣方式構造的微驅動器安裝部30的懸架10的動作描述。
如果託架6被位置控制電動機7轉向,那麼懸架10相對於磁碟4徑向地移動。於是,磁頭的滑塊11移動到磁碟4的預定軌道。此外,如果將電壓施加在微驅動器元件32上,則微驅動器元件32根據電壓電平而變形。於是,承載梁20的末梢端部在搖擺方向上細微地移動(由附圖3和4中的箭頭S表明)。從而,滑塊11能夠在搖擺方向上被準確定位。
附圖6示出了當根據第一實施例中的懸架10振動時的頻率響應特性曲線。本實施例中的懸架10顯示了搖擺模式下的共振頻率為22. 90kHz以及扭轉模式下的共振頻率為17. 58kHz,這兩個頻率值對於實際使用都是足夠的高的值。更進一歩的,抗衝擊性能和搖擺方向衝程分別是l,091gf/mm和8. 55nm/mm。
附圖7示出了根據對照例的微驅動器安裝部100。該安裝部100包括ー對臂部分102,其中每ー個臂部分從平板部分101的相對兩個側面中的每ー個側面以U形向外突出。每ー個臂部分102具有縱向對稱的形狀。每ー個臂部分102的寬度Y始終如一地貫穿其整個長度。其他的結構同第一實施例一祥(附圖4)。
附圖8示出了當包括了對照例(附圖7)中微驅動器安裝部100的懸架10振動時的頻率響應特性曲線。對照例的懸架顯示了搖擺-模式下的共振頻率為21. SlkHz以及扭轉-模式下的共振頻率為16. 97kHz,這兩個頻率值比第一實施例中的值低因此需要改進。對照例中的抗衝擊性能和衝程分別是1,010gf/mm和9. 22nm/mm。
附圖9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微驅動器安裝部30A。本實施例的每ー個狹縫60形成在比微驅動器元件32的縱向中心部件32c離承載梁20更近的位置。每ー個狹縫60相對於平板部分31從微驅動器元件32的相對兩個側面32e和32f中的每個側面橫向延伸。臂部分50的第二延伸部分52形成在每ー個狹縫60的前側。因為在第一和第ニ實施例中,其他的結構都是相同的,同樣的附圖標記用來標明附圖4和9中同樣的部件,所以對那些部件的說明就被省略。ー個包括了本實施例中微驅動器安裝部30A的懸架顯示 的抗衝擊性能為1,480gf/mm,振動特性(搖擺頻率)為23. 26kHz,衝程為7. 22nm/mm。
附圖10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微驅動器安裝部30B。本實施例的每ー個狹縫60包括第一狹縫部分60a和第二狹縫部分60b。第一狹縫部分60a相對於平板部分31從微驅動器元件32的相對兩個側面32e和32f中的每個側面的縱向中心部件32c的相反區域橫向延伸。第二狹縫部分60b相對於平板部分31向前延伸,從而使其與第一狹縫部分60a連續。臂部分50的第二延伸部分52形成在第二狹縫部分60b的前方。因為在第一和第三實施例中,其他的結構都是相同的,同樣的附圖標記用來標明附圖4和10中同樣的部件,所以對那些部件的說明就被省略。ー個包括了本實施例中微驅動器安裝部30B的懸架顯示的抗衝擊性能為1,372gf/mm,振動特性(搖擺頻率)為22. 42kHz,衝程為8. 19nm/mm
附圖11示出了第一至第三實施例以及對照例中的懸架的抗衝擊性能。因為第一至第三實施例中抗衝擊性能比對照例中的高,所以它們不容易受到外部振動的影響。附圖12示出了第一至第三實施例以及對照例中的振動特性(搖擺頻率)。第一至第三實施例中的搖擺頻率可以比對照例中的更高,使得不會輕易引起共振。第一至第三實施例中的微驅動器安裝部30、30A、30B能夠保障可行的搖擺方向的衝程。
附圖13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的微驅動器安裝部30C。本實施例的每ー個狹縫60形成在比微驅動器元件32的縱向中心部件32c離基底部分18更近的位置。因為在第一和第四實施例中,其他的結構都是相同的,同樣的附圖標記用來標明附圖4和13中同樣的部件,所以對那些部件的說明就被省略。每ー個狹縫60相對於平板部分31從微驅動器元件32的相對兩個側面32e和32f中的每個側面橫向延伸。臂部分50的第二延伸部分52形成在狹縫60的前方。本實施例的微驅動器安裝部30C同樣能夠保證ー個切實可行的搖擺方向衝程並且顯示出好的抗衝擊性能和振動特性。
附圖14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第五實施例的微驅動器安裝部30D。本實施例的每ー個狹縫60包括第一狹縫部分60a和第二狹縫部分60b。第一狹縫部分60a相對於平板部分31從微驅動器元件32的相對兩個側面32e和32f的縱向中心部件32c的相反區域橫向延伸。第二狹縫部分60b與第一狹縫部分60a連續地形成在ー個比第一狹縫部分60a離基底部分18更近的位置。臂部分50的第二延伸部分52形成在第二狹縫部分60b的前方。因為在第一和第五實施例中,其他的結構都是相同的,同樣的附圖標記用來標明附圖4和14中同樣的部件,所以對那些部件的說明就被省略。本實施例的微驅動器安裝部30D同樣能夠保證一個切實可行的搖擺衝程並且顯示出好的抗衝擊性能和振動特性。
根據此處每ー個實施例的描述,包括微驅動器安裝部的磁碟驅動器懸架可以在保障搖擺方向衝程的情況下進一步改進抗衝擊性能和振動特性。更進一歩的,微驅動器安裝部的每ー個臂部分橫向設置在平板部分的固定部件的側表面內,使得臂部分的第一延伸部分和第二延伸部分不向外突出。結果是,當懸架被處理時,臂部分不易與周圍構件相接觸,使得臂部分的變形或者其他失效可以被抑制。
應當可以理解的是,為了實現本發明,構成每一個懸架的微驅動器安裝部、基底部分和承載梁,以及構成微驅動器安裝部的平板、微驅動器元件、臂部分等的形狀、材料、布置等可以被賦予不同的形式。比如,一對微驅動器元件可以相對於平板部分相互平行地橫向定位。更進一歩的,第一延伸部分和第二延伸部分可以在寬度上相等。每ー個狹縫可以形成為相對於微驅動器安裝部以ー個向前或者向後的角度從微驅動器兀件的姆ー個側表面橫向延伸。更進一歩的,狹縫不局限於筆直的形狀,而可以在中間彎曲。狹縫的位置還可以根據需要而不同。
對那些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很容易想到額外的優勢和修改。因此,本發明寬廣的範圍不會局限在此所述的具體細節和典型的實施例中。相應的,不脫離本發明概念的一般
精神或者範圍所做的各種修改都應當落入附加的權利要求
和與它們等價的保護範圍中來。
權利要求
1.ー種磁碟驅動器懸架,其特徵在於,包括 基底部分(18),所述基底部分固定在磁碟驅動器的託架¢)的臂(8)上; 承載梁(20),磁頭的滑塊(11)定位在所述承載梁上;以及 微驅動器安裝部(30,30A, 30B, 30C, 30D),所述微驅動器安裝部設置在所述基底部分(18)和所述承載梁(20)之間, 所述微驅動器安裝部(30,30A,30B,30C,30D)包括 平板部分(31),所述平板部分包括固定至所述基底部分(18)的固定部件(31a)和固定至所述承載梁(20)的活動部件(31b),以及 微驅動器元件(32),所述微驅動器元件位於限定在所述平板部分(31)的所述固定部件(31a)和所述活動部件(31b)之間的元件容納部分(40)中, 所述微驅動器元件(32)的ー個末端(32a)固定在所述固定部件(31a)上, 所述微驅動器元件(32)的另ー末端(32a)固定在所述活動部件(31b)上, 所述平板部分(31)包括 ー對臂部分(50),所述臂部分各自形成在所述平板部分(31)的相對兩個側部分上,將所述固定部件(31a)和所述活動部件(31b)連接起來,並且相對於所述平板部分(31)可橫向變形,和 一對狹縫(60),所述狹縫各自限定在所述固定部件(31a)和所述活動部件(31b)之間的所述臂部分(50)內, 每個所述臂部分(50)包括 第一延伸部分(51),所述第一延伸部分相對於所述承載梁(20)從所述平板部分(31)的所述固定部件(31a)的前端向所述活動部件(31b)縱向延伸,以及 第二延伸部分(52),所述第二延伸部分相對於所述平板部分(31)從所述第一延伸部分(51)橫向向內延伸,從而在比所述第一延伸部分(51)離所述微驅動器元件(32)更近的位置與所述活動部件(31b)連續。
2.根據權利要求
I所述的磁碟驅動器懸架,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延伸部分(52)的寬度(W2)比所述第一延伸部分(51)的寬度(Wl)窄。
3.根據權利要求
I或2所述的磁碟驅動器懸架,其特徵在於所述微驅動器安裝部的所述ー對狹縫中的每ー個狹縫¢0)相對於所述平板部分(31)從所述微驅動器元件(32)的相對兩個側面(32e,32f)中的每個側面橫向延伸,並且所述第二延伸部分(52)形成在所述狹縫¢0)的在磁碟驅動器懸架縱向方向較靠近所述承載梁(20)的ー側。
4.根據權利要求
3所述的磁碟驅動器懸架,其特徵在於所述微驅動器安裝部(30)的每個所述狹縫¢0)形成在對應於所述微驅動器元件(32)的縱向中心部件(32c)的位置。
5.根據權利要求
3所述的磁碟驅動器懸架,其特徵在幹所述微驅動器安裝部(30A)的每個所述狹縫¢0)形成在比所述微驅動器元件(32)的縱向中心部件(32c)離所述承載梁(20)更近的位置。
6.根據權利要求
3所述的磁碟驅動器懸架,其特徵在幹所述微驅動器安裝部(30B)的每個所述狹縫¢0)包括第一狹縫部分(60a)和第二狹縫部分^Ob),其中所述第一狹縫部分(60a)相對於所述平板部分(31)從所述微驅動器元件(32)的相對兩個側面(32e,32f)中的每個側面的相反區域橫向延伸,並且所述第二狹縫部分(60b)相對於所述平板部分(31)向前延伸從而與所述第一狹縫部分(60a)連續。
7.根據權利要求
3所述的磁碟驅動器懸架,其特徵在幹所述微驅動器安裝部(30C)的每個所述狹縫¢0)形成在比所述微驅動器元件(32)的縱向中心部件(32c)離所述基底部分(18)更近的位置。
8.根據權利要求
3所述的磁碟驅動器懸架,其特徵在幹所述微驅動器安裝部(30D)的每個所述狹縫¢0)包括第一狹縫部分(60a)和第二狹縫部分^Ob),其中所述第一狹縫部分(60a)相對於所述平板部分(31)從所述微驅動器元件(32)的相對兩個側面中的每個側面的縱向中心部件(32c)的相反區域橫向延伸,所述第二狹縫部分(60b)與所述第一狹縫部分(60a)連續地形成在比所述第一狹縫部分(60a)離所述基底部分(18)更近的位置。
專利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磁碟驅動器懸架。微驅動器安裝部(30)設置在基底部分(18)和承載梁(20)之間。由壓電元件構成的微驅動器元件(32)包含於在平板部分(31)上的元件容納部分(40)中。平板部分(31)具有固定至基底部分(18)的固定部件(31a)和固定至承載梁(20)的活動部件(31b)。固定部件(31a)和活動部件(31b)通過一對臂部分(50)互相連接。每一個臂部分(50)包括第一延伸部分(51)和第二延伸部分(52)。第一延伸部分(51)相對於承載梁(20)從固定部件(31a)的前端(31c)向活動部件(31b)縱向延伸。第二延伸部分(52)相對於平板部分(31)從第一延伸部分(51)橫向向內延伸從而與活動部件(31b)連續。
文檔編號G11B5/60GKCN102013257 B發布類型授權 專利申請號CN 201010286372
公開日2012年8月29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7日
發明者半谷正夫, 安藤利樹, 田澤亮一 申請人:日本發條株式會社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專利引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