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讀錢鍾書的《圍城》有感1000字

2023-09-23 06:55:55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堪稱中國近、當代小說中的經典之作,這是一部讀來如嚼橄欖回味無窮的奇書。下面就來看看為大家整理提供的圍城讀後感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讀圍城有感1:

  「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知道《圍城》想讀圍城也就是因為這句話,花了2周多的時間慢慢讀完和體會圍城這本書後,突然忍不住讓發表下自己對圍城的感想,因此寫下這篇讀後感,希望網友指點。

  據說《圍城》是錢鍾書先生的唯一一篇長篇小說,堪稱中國近、當代小說中的經典之作,被很過國外作家和教授翻譯成外文,確實,這是本回味無窮的奇書。錢鍾書用了兩年時間才寫完《圍城》,可以說是他「錙銖積累」而成,「兩年優世傷生」,著作出了無論是昨天今天還是明天都令人深思感想的一本書。錢鍾書從他熟悉的時代、熟悉的階層、熟悉的地方取材,總會讓人感覺到他就是裡面的人物方鴻漸,但事實並非如此,方鴻漸不像錢鍾書,只是錢鍾書虛構的人物,站在了方鴻漸的立場想問題,看待問題,杜撰出方鴻漸這樣一個人物性格。

  文中主要人物方鴻漸性格雖然玩世不恭,卻又懦弱,不敢多言,他與3個不同性格女人的感情糾葛,除了對唐曉芙是真正想追求的生活外,對於高傲蘇文紈,甚至對妻子孫柔嘉都只是自己言亦不由衷而圍困於圍牆之中的苦果罷了。對於唐曉芙,方鴻漸是熱愛,對於蘇文紈呢,「敬」,我想不僅僅是「敬」,其中也應該摻雜著愛,只是由於性格軟弱而不想陷於蘇文紈這個婚姻圍牆之中。但是又免不了孫柔嘉設計的婚姻圍城之中,最終逃不過性格弱點帶來的悲涼結局。

  婚姻是做圍城,在三閭大學之中的爾虞我詐又是座事業圍城,面對父母的時候又禁錮於家庭這座圍城之中,種種圍城,以方鴻漸的性格無盡的思想鬥爭和軟弱的行為,最終的結果只能是無所適從,無情的被思想所掌控著。

  《圍城》這本書接近事實,不管是在當時還是現在,很多社會現象仍然存在,造假學歷猖狂,官場明爭暗鬥,大學校園行政腐敗,雖然同錢鍾書先生處於不同社會階層,但是通過這本書也能體會到這圍城帶來的無形的壓抑感。現在的社會又何嘗不是呢?就拿婚姻來說,有多少人想趕上婚姻的末班車,可踏上去之後又怎樣,還不是想下來。今後自己會面對婚姻,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壓力,當今社會的狀況總會讓人不敢往下想,房子買不起,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沒有,談何婚姻。裸婚,多麼慷慨激昂,面對生活的壓力的時候,男女雙方誰有能堅持下去,誰又能抵得住誘惑呢?對於現在大齡未婚男女,可能最不想看到的就是,當結婚以後還要為油鹽米醋發愁,為孩子的奶粉錢發愁的現象,秉著寧缺毋濫的思想,會讓人變得怎樣?畢竟我們不能過多的報怨,有些從出生就註定的,有些需要我們後天的不斷努力,才不至于禁錮在種種圍城之中。

  錢鍾書想告訴我們:生活本就是一座大圍城,人永遠逃不出無盡的壓力和束縛,永遠要在無形的四堵牆下過完一生。每一個人都逃不出這樣的命運,只是在於你在這圍牆下是否活得精彩,假如你始終想著去衝出圍城,那你永遠只能獨守空城,更加失去了生命中的價值。

  之所以看《圍城》這本書,其實自己很多時候的想法就像圍城,總是對自己的現狀不滿,當得到自己想要的時候卻又想回到從前,總有一種糾結的心理,愛情與事業、學習與娛樂、成功與失敗本來就是很對立的,只是沒有體會其中罷了。當我們身臨其境時,不免被有些人和這個社會所同化,能否堅持自我,走自己想走的路,還要取決於自己的心態。看完《圍城》,莫名悸動,不免對這篇優美而不庸俗,深情卻不乏味的小說有種種看法,感想尚淺,仍需繼續品讀,續寫感想。

  讀圍城有感2: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我讀《圍城》這部小說的一些所感所想。第一次接觸《圍城》,還是在上高中的時候,那是在老師的推薦下讀的,那時只是隨便地翻翻,並沒有認真的體會其中的含義,後來在十幾年前看了陳道明主演的電視劇,才調起了我讀原著的興趣,一口氣從頭到尾將整本書讀完,影響深刻。今年,我又讀了一遍,讀完以後,對這本書又有了一些新的認識。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堪稱中國近、當代小說中的經典之作,這是一部讀來回味無窮的書。錢鍾書以他灑脫幽默的文筆,述說著一群知識分子的快樂與哀愁。這部作品已被譯成世界上多種文字,有十數種不同的譯文在各國出版。法國的西蒙•萊斯曾說:「如果把諾貝爾文學獎授給予中國作家的話,只有錢鍾書才能當之無愧。」

  《圍城》描寫了抗日戰爭時期,一群遠離戰爭烽火的知識分子的精神風貌。主人公方鴻漸從歐洲留學回國後,進出事業、愛情、家庭三座「圍城」,屢屢抗戰,最後仍免不了失敗的命運,書中還塑造了另一些「海歸派」人物和國內的知識分子,如空虛無聊的趙幸楣,矯情淺薄的蘇文紈,純真可愛的唐曉芙,巧於心計的孫柔嘉,虛偽卑瑣的李梅亭。書中,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心理描寫,運用諷刺的語言和巧妙的比喻,入情入理的發掘了人物的隱秘心理。

  第一次讀《圍城》,首先給我一種在語言文字上的享受,小說中,錢鍾書先生把語言運用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特別是他的比喻總是恰到好處,能把環境描寫得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把人物描寫得如見其人。人物的言談舉止,所感所思,也滲透出他們鮮明的形象,讓我記憶猶新。可以說,它是小說中不可缺少的調料,少了它,小說就變得淡而無味了。在這裡,和大家分享幾個例子,比如書中形容傍晚的天空,這樣寫到:「夜仿佛紙浸了油,變成半透明體了,它給太陽擁抱住了,分不出身來,也許是給太陽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隱褪後的夜色也帶著酡紅」;在形容人物表情時寫到:「孫太太眼睛紅腫,眼眶似乎飽和著眼淚,像夏天早晨花瓣上的露水,手指那麼輕輕一碰就會掉下來」、「蘇小姐雙頰塗的淡胭脂下面忽然暈出紅來,像紙上沁的油漬,頃刻布到滿臉,靦腆得迷人」。又如:「一個人的缺點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時候尾巴是看不見的,直到他向樹上爬,就把後部供大眾瞻仰,可是這紅臀長尾巴本來就有,並非是地位爬高了的新標識」。這些語句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時而讓我忍俊不禁,時而又想像著作者所描述的情景,給人深深的同感,仿佛身臨其境、如見其人。

  今年再一次讀了《圍城》,卻感覺少了一些對文字的享受,而多了一些對生活的領悟;少了一些扼腕長嘆的故事情節,卻多了一些對現實的深沉思考。正如錢鍾書在序中所言,「角色當然是虛構的」。可是,它給我的現實感悟卻是實實在在的。

  說起《圍城》,大家最熟悉的語句自然是那句:「城裡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小說通過主人公的人生經歷揭示出的道理就是所謂的「圍城心境」: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想衝進去,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願望大都如此。「圍城心境」其實只是因為一些人的矛盾心理,本來生活得好好的,各方面的環境都不錯,可就是因為生活的平淡心存厭倦,才不斷地陷入「圍城」的苦惱之中。所以要想擺脫「圍城心理」就要好好地珍惜現在,把握今天。

  人要學會珍惜現在所擁有的,讓自己的生活多幾分舒適,少幾分帶著牽掛的苦楚,多幾分快樂,少幾分帶著瑕疵的不如意。李大釗曾說過:「無限的『過去』都以『現在』歸宿;無限的『未來』都以『現在』為淵源。」所以說,虛度了「現在」,也就在不知不覺中喪失了昨天和明天。珍惜現在,就是要避免讓自己在以後的日子裡再有遺憾;腳踏實地抓住今天,充實今天,完善今天,在今天這張純潔的白紙上畫下美麗的歷史畫卷。從某種意義上說,珍惜了今天,就等於延伸了自己的生命長度,升華了生命的意義。

  珍惜現在要從珍惜現在的幸福做起。幸福對每個人有著不同的含義:顏回的一單食一瓢飲是清貧者的幸福;財源滾滾,生意興隆是商人的幸福;「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是農民的幸福;官運亨通青雲直上是政治家們的幸福。由於對幸福的理解千差萬別,對它的追求也就擁有不同的方式,有人兢兢業業,有人投機取巧,有人狐假虎威,有人挖空心思。取得的結果也各不相同,有人高興,有人悲悽,有人興奮地發瘋,有人痛苦地跳樓。對任何人來講,幸福極容易把握,也極容易失去。關鍵在於心態的平衡與否,「知足常樂」就是最大的幸福。誰能夠以平常心看待功名利祿,以平靜心觀賞雲起雲散,寵辱不驚,誰就是幸福最大的受益者。擁有知足,就擁有幸福。有時候,什麼值得珍惜,什麼應該放棄,自己也會有困惑、迷茫之感。那些時而清晰時而模糊的答案,等待時間來檢驗吧。重要的是,學會珍惜現在所擁有的,生活會更加美好,笑容會更加燦爛!再也不要在所謂的「圍城」中進進出出了。

  讀圍城有感3:

  《圍城》是一部風格獨特的現實主義諷刺長篇小說,也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市井百態圖。作者通過主人公方鴻漸留學(不如說遊學)回國、相親、戀愛、找工作等一系列事件,運用幽默、辛辣的筆風,一針見血地把一個個人物的靈魂展現在讀者面前。作者站在一定的高度俯視著人生,毫不掩飾地揭露出人性的劣根性、生活的真實性,入木三分地撕裂開來並加以展示,給人以思想深層次的震撼與啟迪。

  《圍城》無疑是在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真實的生活。方鴻漸與孫柔嘉相識是偶然,所以結婚也是偶然,蘇文紈與曹元朗、趙辛楣與趙太太他們從相識到結婚更是偶然了。每個人從懂事的那天起就開始追逐自己認為理想的愛情,當追到的時候又在為愛情尋找一個理想的婚姻,而真正都做到的人寥寥無幾。有的人為它兩鬢斑白、有的人為它枯萎凋謝,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理想愛情似乎太遙遠,所以到最後不得不舉起雙手,向現實、向生活、向婚姻繳械投降。看一看現實中的生活,十之八九的人在結婚之前都不曾想到自己的婚姻是這般景象,許多人在結婚的那一刻都會問自己:這就是自己一直尋找的愛情和幸福嗎?答案只有他自己知道。其實生活已經教給我們一個規律:婚姻是隨機的!結婚就像圍城,有的人想進去,進去的人想出來!法國哲學家羅素說:「結婚仿佛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不管用什麼來比喻結婚,了解自己的婚姻才是最真實的!在沒有結婚之前,人們都想藉助愛情這把紅鑰匙打開婚姻的城門,用婚姻這座城堡守住自己的愛情,但進去的人卻發現,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把愛情的紅鑰匙弄丟了,只剩下串鑰匙的那根繩子還套在脖子上,其實愛情已經被歲月調配得五顏六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時的愛情已經升華為親情了。

  作者以《圍城》做書名,也許想告訴我們:不僅婚姻像圍城,人生、生活、職業等等更像圍城。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們便嚮往小學裡哥哥姐姐們的歡天喜地;到了小學幻想自己如中學生一樣多愁善感;進了中學又開始期盼像大學生一樣瀟灑自如;剛跨入大學卻又踮起腳尖遙望圍牆外的精彩世界;上了班,看見老闆們一個個都氣宇軒昂,於是自己開始籌劃著跳槽或創業;到了四五十歲,看見老人們領著孫子孫女在夕陽下散步,心想自己為了事業辛苦勞累了半輩子,什麼時候才可以像這些老人一樣靜享天倫之樂?等到老了又反過來懷念童年時的天真純潔。其實我們一直都在兜圈子,重複的做同一件事情:找個籠子把自己關起來,過了不久卻發現那邊的風景比這邊更好,於是出了這個籠子進了那個籠子。就這樣不斷的重複並樂此不疲。

  《圍城》中既無純善也無大惡,有的只是貼近生活的真實感。作者把自己所領悟到的人生哲理通過一個個故事反映出來,讓讀者明白什麼是人性的美與醜、真與假。它的影響是深遠的,它改變一代人的戀愛觀和婚姻觀。未婚者把它當作一個跳板來了解婚姻,已婚者把它當作一面鏡子,時刻審視自己的婚姻,而所有人都應該把他當作人生的一面鏡子,一面透視靈魂的鏡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歷程,漫漫路書寫著各自不同的「愛恨情仇」。這就是我看到的方鴻漸的「愛恨情仇」史。也許對於他的這段人生之史,今天的我們只要匆匆瀏覽就可以了,因為時代不同了。但是,既使過六十多年了,我們不要忘記了,我們和他流的同樣的是夏華兒女的血,在某些方面我們是有共性的!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