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溢洪道衝擊式水輪的製造方法
2023-09-23 06:09:25 1
一種溢洪道衝擊式水輪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溢洪道衝擊式水輪機,它包括溢洪道,所述溢洪道下部分設有轉輪,轉輪通過主軸穿設於溢洪道兩側的導牆之間,位於溢洪道一側的主軸端部與水力發電機連接,位於溢洪道另一側的主軸端部與軸承座連接。採用上述結構,本實用新型能有效利用溢洪道中的洩洪水進行發電。
【專利說明】一種溢洪道衝擊式水輪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發電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溢洪道衝擊式水輪機。
【背景技術】
[0002]現在國內外現有的水電站在水輪發電機的布置方式上普遍採用水庫蓄水進行發電,但是在水電站行洪期中由於水電站調度計劃的安排,將會有大量洪水通過壩體表面的溢洪道下洩進入下遊河道。這一部分洪水具有較大的能量,但是並沒能夠用來供水電站發電出力。另外,洩洪過程中由於溢洪道表面水流能量大,會對下遊的河床及岸坡造成衝刷和破壞,危及水工建築物的安全運行。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種能有效利用溢洪道中的洩洪水進行發電的設備。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0005]一種溢洪道衝擊式水輪機,它包括溢洪道,所述溢洪道下部分設有轉輪,轉輪通過主軸穿設於溢洪道兩側的導牆之間,位於溢洪道一側的主軸端部與水力發電機連接,位於溢洪道另一側的主軸端部與軸承座連接。
[0006]上述水力發電機與溢洪道之間設有增速裝置。
[0007]上述增速裝置為齒輪增速器。
[0008]在主軸與導牆外側的穿孔處設有阻水裝置,阻水裝置為傘狀結構,其小端與穿孔連接。
[0009]在阻水裝置外包裹有阻水板,阻水板為弧形壓板。
[0010]本實用新型取得了以下的技術效果:
[0011]採用上述結構,本實用新型能有效利用溢洪道中的洩洪水進行發電;
[0012]採用了水力發電機與溢洪道之間設有增速裝置的結構,能有效提高水輪機葉輪轉速的傳動效率,防止水力發電機因負載過重而被損壞;
[0013]採用了在主軸與導牆外側的穿孔處設有阻水裝置,阻水裝置為傘狀結構,其小端與穿孔連接的結構,能很好的防止溢洪道中的水通過穿孔進入發電設備而造成設備的損壞;
[0014]採用了在阻水裝置外包裹有阻水板,阻水板為弧形壓板的結構,能進一步提高防水功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0017]如圖1所示一種溢洪道衝擊式水輪機,它包括溢洪道I,所述溢洪道I下部分設有轉輪2,轉輪2通過主軸3穿設於溢洪道兩側的導牆4之間,位於溢洪道一側的主軸端部與水力發電機5連接,位於溢洪道另一側的主軸端部與軸承座6連接。
[0018]所述水力發電機5與溢洪道I之間設有增速裝置7。
[0019]所述增速裝置7為齒輪增速器。
[0020]在主軸3與導牆4外側的穿孔處設有阻水裝置8,阻水裝置為傘狀結構,其小端與穿孔連接。
[0021]在阻水裝置8外包裹有阻水板9,阻水板9為弧形壓板。
[0022]採用上述結構,在水電站進入汛期後,洪水將通過溢洪壩段的溢洪道I下洩進入下遊河道。高速水流衝擊轉輪2並帶動主軸3轉動,主軸3帶動增速裝置7工作,並最終帶動發電機5工作進行發電,這樣能將水流的能量很好的轉化為電能。軸承座6對主軸3及轉輪2起到固定的作用,阻水裝置8阻擋從導牆4開孔處流出的部分水流,它能防止水流通過主軸進入電機造成設備的腐蝕和損壞。
【權利要求】
1.一種溢洪道衝擊式水輪機,其特徵在於:它包括溢洪道(1),所述溢洪道(I)下部分設有轉輪(2),轉輪(2)通過主軸(3)穿設於溢洪道兩側的導牆(4)之間,位於溢洪道一側的主軸端部與水力發電機(5)連接,位於溢洪道另一側的主軸端部與軸承座(6)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溢洪道衝擊式水輪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水力發電機(5)與溢洪道(I)之間設有增速裝置(7 )。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溢洪道衝擊式水輪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增速裝置(7)為齒輪增速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溢洪道衝擊式水輪機,其特徵在於:在主軸(3)與導牆(4)夕卜側的穿孔處設有阻水裝置(8),阻水裝置為傘狀結構,其小端與穿孔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溢洪道衝擊式水輪機,其特徵在於:在阻水裝置(8)外包裹有阻水板(9),阻水板(9)為弧形壓板。
【文檔編號】F03B11/00GK203499899SQ201320578623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18日
【發明者】王琤浩 申請人:三峽大學